书城童书走过花季雨季(上)
22126300000066

第66章 学会做人(5)

每个人的道路虽不尽相同,但人人都想成功,虽然有的人成为科学家,有人成为百万富翁,但多数人则是平平淡淡走了坎坷一生,甚至一事无成。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或许你会说,那些科学家、发明家是天才、遇到好机遇,但你可曾发现所有的成功人无不是善辟蹊径,敢于创新的人,他们懂得运用自己的思维,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他们知道,如果不能领先他人,而是一味地去跟随别人的脚步,那么就永远只有做“第二个吃螃蟹的人”。

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善辟蹊径,思维创新已成为引领时尚,引领潮流,引领各行各业发展的力量。如初升太阳的青少年,自己的人生路刚刚起步,拥有创新的头脑,有敢于冒险的勇气,是改变命运,让自己与众不同所必备的根本。你或许没有显赫的门庭,也没有聪明的大脑,只是众多人中一个普遍平凡的人,但创新并不需要天才,只要你有独到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找到其他人所没有看到的;只要你敢想敢做,抓住脑中灵光的一闪,抓住难得的机遇,敢做第一个螃蟹的人,你就已经成功的一半。

成功就要比别人快一步

人人都坐过公交车,当然青少年也不例外。当公交车停下来时,所有人都会争先恐后的往车门挤,因为你只有比别人都快一步,才能第一个上车,才能抢到最理想、最舒服的位置。同样的道理,人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抢先一步的意识,所谓快一步海阔天空,慢一步处处被动,谁抢占了先机,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我们常会说,机会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而快一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比别人早一点做好准备,等到机会来临的时候,能抓住机遇,获得成功。

拿破仑曾说:“我的军队之所以打胜仗,就是因为比敌人早到5分钟。”的确,比赛中的冠军只是比别的选手提前一步到达终点而已,而这提前一步的结局却有着天壤之别。

比别人快一步,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人们对于习以为常的事总是习惯遵循传统观念的想法,按照常规去做去思考,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时时受到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不敢去改变,还如何做到比他人快一步呢?一个人的不成功并不是因为能力有限,而是缺乏独到的眼光善于抓住一个机会并去发掘开拓,也就是说,比别人快一步的前提就是要有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敢于不断开拓创新。就如比尔·盖茨,正是想到了计算机会崛起的必然趋势,才退学改行从事计算机,领先一步,抢占得先机,才使他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取得巨大成功。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过:“让思想永远走在年龄的前面。”的确,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有创新才会使自己充满活力,只有创新才能使自己不断改进,化劣势为优势。青少年正是学习知识,储备能量的重要阶段,一定要有想常人不敢想,做常人不敢做的创新精神,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开启梦想之门。

4.激发创新精神

青少年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创新精神勃发的时期,如引导不得法,就会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反之,创新精神就会滋生并不断发扬光大。

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重在关注其“发展价值”,就是要着眼明天、着眼未来,让孩子们勇于和善于创造成功,实现理想。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们能独立、创造性地解决一道难题,克服一个困难,能产生灵感,做出有意义的小发明、小制作、小节目等,可能不一定会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却锻炼了心智,培养了能力,是甚为宝贵的,我们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

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培养创造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应从青少年抓起。

创新精神,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范畴。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新一代接班人,要敢于去接触、去挑战新的思想,打破传统的、固有的教育模式,要不满足于已有的认识,不断地去追求新知;不墨守成规,敢于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来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方法;不迷信书本、权威,敢于去怀疑,敢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考,创造新的理论和观点;不去任意地模仿别人的想法、说法和做法,不人云亦云,唯书唯上,坚持独立思考,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不喜欢一般化,追求新颖、独特、异想天开、与众不同;不僵化、呆板,灵活地应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

但是,所谓的创新,不是追求个性化的生活,个性化的思想,而是在某一个设计上,某个观点上,某个思路上,有自己新的见解和看法。青少年时期,是创新思维的最佳阶段,作为21世纪新一代,要学会培养自己的进取心、自信心、好奇心,以及想象力、洞察力、动手能力、信息能力和创造能力。

青少年,只要具有创新能力,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造能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青少年们的科技创新精神,来迎接未来世界新的挑战。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人的创造开发到什么程度,社会就前进到什么水平。人类不能没有创造。哪里有创造,哪里就有新的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创造越来越重要,创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创新要从教育抓起,创新要从小做起。

(1)培养青少年的进取心。进取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极为可贵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进取心,那他终生将会碌碌无为;人类如果没有进取心,社会就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绝不可能进入有着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社会。

古往今来的一切发明家之所以能在各个不同的技术领域中独占鳌头,无不因为其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切有志于作出发明创造的青少年,从小就应该注重于培养自身最基本的素质——进取心。

发明家冯如,12岁到美国,先在旧金山做杂役,后到纽约一家机械厂工作。一股强烈的进取心驱使着他如饥似渴地自学中学数、理、化,并钻研有关力学、电学、光学等理论知识。苦学了10年。在20出头时,他就设计制造出打桩机、抽水机等机械。还是由于进取心,促使他勇敢地进行了让人飞上天空的大胆尝试。1906年他开始研制飞机;1910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国际飞行比赛中,冯如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以最佳成绩获比赛第一名,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正是他这种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为国家争了光。青少年不要满足于现状,剔除掉那些得过且过、墨守成规、抱残守缺的处世观念,要抱有一颗坚持不懈的进取心。

(2)培养青少年的好奇心。根据心理学家研究,青少年这一阶段,好奇心是极为强烈的。如果他们能好好地利用这一好奇心,将开发出更大的潜力。一个人的好奇心,具有的最大特点就是遇事爱问“为什么”。

心理学家还研究到,好奇心能导致求知欲能使人走上知识之路,进而发挥出创造能力。因此,在发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使自己保持儿童时代的好奇心,对自己未知的东西,不仅要看,而且要看仔细;不仅要听,而且要听真切;不仅要问,而且要问到底。这样,将会有助于个人创造力的发挥。

美国的发明大王托马斯·爱迪生,自幼就爱“打破砂锅问到底”,遇事总爱问很多个“为什么”,从鸡为什么把蛋放在屁股底下、蛋也怕着凉等问题一直追问到“把蛋放在屁股底下暖和暖和就能孵出鸡娃娃吗?”,一直到后来发明了灯泡。

3岁的爱迪生独自一人钻进邻居家的仓库内。焦急的父母直到天黑才找到了他,此时的爱迪生正趴在一堆厚厚的草垫上专心地暖孵着身下的一堆新鲜的鸡蛋。通过亲身体验,年幼的爱迪生最终明白了人是不能孵出小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