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过花季雨季(下)
22126200000069

第69章 行动决定成功(4)

“要做立刻去做!”这是百万富翁的格言。凡是将这句格言作为座右铭的青年,永不会有悲惨的结局。

以前日军侵占马尼拉时,菲律宾海军的一名文职雇员被捕了。他被关进一个旅馆,两天后又被送往一个集中营,他叫哈蒙。

就在到达集中营的第一天,哈蒙看见一个难友的枕头底下有一本书。他向难友借了这本书。这本书叫做《人人都能成功》。

在哈蒙阅读本书之前,他的情绪很坏。他恐惧地望着在那个集中营里可能遭受的折磨,甚至死亡。

但是,当他读了这本书时,他就为希望所鼓舞了。他渴望拥有这本书,让它同自己一起去迎接前面那些可怕的日子。

哈蒙在同难友讨论《人人都能成功》中的问题时,认识到这本书是他自己一笔巨大财富。

“让我抄这本书吧!”他说。

“当然可以。你开始抄吧!”这是回答。

哈蒙立即开始抄书。一字又一字,一页又一页,一章又一章,他紧张地抄着。

他时刻感到有可能随时失去这本书的苦恼;这本书会在任何时候被拿走,但这种苦恼激励他日夜工作。

真是幸运,哈蒙在抄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后不久,他就被转移到臭名昭著的圣多·托到斯城集中营。

哈蒙之所以能及时完成抄书工作,乃是因为他能及时开始这项工作。

哈蒙在三年零一个月的囚犯生活中随时都带着这本书,把它读了又读。这本书给他丰富的精神食粮;鼓舞他产生勇气,制订未来计划,保持和增进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

圣多·托马斯监狱的囚徒在生理和心理上永远受了伤害——恐惧现在,他恐惧未来。

“但是,我在离开圣多·托马斯时觉得好多了。在那儿我更好地为生活作了准备,心理上也更活跃些。”

哈蒙告诉我们。

在他的谈话中,你可感受到他的主要思想:

“成功必须不断地实践,否则它会长上翅膀,远走高飞。”

获得卓越创意仍然不够,因为获得创意只占整个解决问题过程的1/10,其余9/10则是对创意的善后工作,立即对创意进行加工。

创意只有与行动结合,才会走向成功。

7.用行动去证明理想

爱德蒙·基恩冲进家门,一把抱住被他惊得不知所措的妻子,兴奋不已地大声说道:“观众都站起来向我欢呼,以后你可以有自己的马车,查理也可以去贵族学校读书了!”

小演员基恩一直埋头钻研自己的演技,最终成了当时的大明星。他肤色微黑,天生一副尖嗓子,让人听着很不舒服。然而,刚刚走上演艺事业的他却决定扮演马辛杰戏剧中吉列斯·欧弗里奇爵士这一个前人从未扮演过的全新角色。他屡败屡试,最终让这个角色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在整个伦敦引起了轰动。

刚刚进入国会的谢里丹才做了一次演讲就得到了著名记者伍德弗尔这样的评价:“请原谅我坦率地说出我的看法,我觉得您不适合做演讲。”并且奉劝他回去做他原来的职业。谢里丹听了这话,托着下巴沉思了片刻,回答说:“我不会选择离开,我觉得我适合,以后你会看到的。”后来,谢里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被著名的演说家福克斯称赞为众议院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篇演说,正是出自谢里丹之口的那篇反驳沃伦·哈斯汀斯的著名演讲。1828年,伯纳德·帕里希离开了法国南部的家乡出外谋生,那时,他才年满18岁。按照他自己的说法,那时候他一本书也没有,只有天空和大地为伴,因为它们对谁都不会拒绝。当时,他还只是个不起眼的玻璃画师,然而他的内心却对艺术充满了无限热忱。

一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看到了一只精美的意大利杯子,并且被它的美丽完全迷住了,这也因此打乱了他以往的生活模式。从此,一种从未有过的激情完全占据了他的心灵,他决心揭开瓷釉的奥秘,看看它为什么能够赋予杯子如此美丽的光泽。此后,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对瓷釉的研究中。他自己动手制造熔炉,但第一次失败了。接着,他又造了第二个。这一次虽然成功了,但是这只炉子既费燃料,又耗时间,因此,几乎耗尽了他的全部财产。最后,他因买不起燃料,只得改用普通火炉。试验的屡屡失败,并没有使他心灰意冷,他每次在哪里失败,就从哪里重新开始。最终,在历经无数次失败后,他终于烧出了色彩艳丽的瓷釉。

为了改进工艺,帕里希亲手用砖头垒起了玻璃炉。到了决定试验成败的时候,他连续高温加热了6天,可是瓷并没有熔化,这有些令他出乎意料,但他当时已身无分文了,只好靠借贷买来陶罐和木材,并且想尽一切办法找到更好的助熔剂。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又开始了新一轮试验,然而直到燃料耗尽也仍然毫无结果。他跑到花园里,拆下篱笆上的木栅充当木柴,但仍然没有结果;他又将家具付之一炬,也仍然毫无作用。情急之下,他将餐具室的架子也一并砍碎扔进了火里,这一次奇迹终于出现了:熊熊的火焰终于熔化了瓷釉。秘密终于被揭开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用在伯纳德·帕里希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威廉姆·沃特说:“一个人如果总是优柔寡断,不知道应该先做什么,那么,他只能一事无成。如果他下决心去做某事,可是一听到朋友的反对意见就改变原来的想法,自己的主意也像风向标一样变来变去,东风来西边倒,西风来东边倒,这样的人永远成就不了大事。他们总是原地踏步,没有任何进步,因此,失败会随时降临到他们头上。”

著名画家雷诺兹说:“一个人如果想在绘画上,或者其他艺术领域有所成就,那么,他就应该从早晨起来一直到晚上睡觉都牢记这个目标。”

一个出版商对他的代理人说:“如果你在两周内一本书都没有卖掉,而你一点都不泄气,那么你一定会成功。”卡莱尔说:“先考虑好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像赫拉克勒斯那样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去。”著名画家特纳曾经说:“勤奋工作是我成功的唯一秘诀。”

第二节 获取成功

1.要有成功的信念

成功意味着许多美好、积极的事物。成功,成功,就是生命的最终目标。

人人都想要成功。每一个人都想要获得一些最美好的事物。没有人喜欢巴结别人,过平庸的生活。也没有人喜欢自己被迫进入某种情况。

爱默生说,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要相信你能成功,你就会赢得成功。

关于信心的威力,并没有什么神奇或神秘可言。信心起作用的过程是这样的:相信“我确实能做到”的态度,产生了能力、技巧与精力这些必备条件,每当你相信“我能做到”时,自然就会想出“如何去做”的方法。全国各地每天都有不少年轻人开始新的工作,他们都“希望”能登上最高阶层,享受随之而来的成功果实。但是他们绝大多数都不具备必需的信心与决心,因此他们无法达到顶点。也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达不到,以致找不到登上巅峰的途径,他们的作为也一直只停留在一般人的水平。

但是还是有少部分人真的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成功。他们抱着“我就要登上巅峰”(这并不是不可能的)的积极态度来进行各项工作。这批年轻人仔细研究高级经理人员的各种作为,学习那些成功者分析问题和作出决定的方式,并且留意他们如何应付进退。最后,他们终于凭着坚强的信心达到了目标。

信心是成功的秘诀。拿破仑曾经说过:“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如果没有这个目标,拿破仑必定没有毅然的决心与信心,当然成功也就与他无缘。

成功者大都有“碰壁”的经历,但坚定的信心使他们能通过搜寻薄弱环节和隐藏着的“门”,或通过总结教训而更有效地谋取成功。

信心对于立志成功者具有重要意义。有人说:成功的欲望是创造和拥有财富的源泉。人一旦拥有了这一欲望并经由自我暗示和潜意识的激发后形成一种信心,这种信心便会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感情”。它能够激发潜意识释放出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进而帮助其获得巨大的财富与事业上的成就。所以,有人把“信心”比喻为“一个人心理建筑的工程师”。在现实生活中,信心一旦与思考结合,就能激发潜意识来激励人们表现出无限的智慧的力量,使每个人和欲望所求转化为物质、金钱、事业等方面的有形价值。

在每一个成功者或巨富的背后,都有一股巨大的力量——信心在支持和推动着他们不断向自己的目标迈进。所以,拿破仑·希尔可以肯定地说:信心是生命和力量。信心是奇迹。

信心是创立事业之本。不计辛劳,勇往直前,定让你的人生大放异彩。

2.把成功心态据为己有

从前一个年轻的英国人在他的农场里度假休息,他仰卧在一棵苹果树下,正想着问题,这时,一只苹果落到了地上。这个年轻人是一位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

“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呢?”他问他自己。地球会吸引苹果吗?苹果会吸引地球吗?它们会互相吸引吗?这里面包含着什么普遍原理呢?

这个年轻人就是牛顿。他用思考的力量,获得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发现。用积极心态从心理上进行观察就是思考。通过思考,他找到了答案:地球和苹果互相吸引,物质吸引物质的定律可以适用于整个宇宙。

牛顿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

牛顿是向他自己提出问题,另一个人却向专家征求建议。但他们都成功了。

1869年在日本,御木本幸吉的父亲——一个乡村制面条工——生病了,不能工作了。这时御木本只有11岁,他不得不继承父业,当乡村面条工。这个少年要奉养他的双亲,6个兄弟和3个姊妹,每天除去做面条外,还必须出售面条。这证明他不仅是一个能干的生产者,还是一名优秀的售货员。

御木本以前曾向一位家庭教师——一位武士学习过。武士曾教导他说:

“真正忠诚的模范包括亲切的行动和对他的同胞的热爱,绝非仅仅死记形式上的祈祷文。”

御木本有了这种积极行动的、基本的积极心态的哲学,就成了一位实业家。他养成了把自己的想法转变成现实的习惯。

他在20岁时爱上了一位武士的女儿。这个年轻人深知他未来的岳父不会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同一个制面条的工人结婚。因此,他就激励自己要和对方的身份相称。他改换了他的职业,成了一位珍珠商人。

像世界上许多取得了成就的人一样,御木本不断地寻求能够帮助他从事新活动的特殊知识。他像现代大工业家们一样,向大学寻求知识。水仓芳吉教授告诉他一种尚未被证实过的关于自然定律的理论。

这位教授说:“当外界的一种物体,比如一粒沙子,黏到牡蛎的体内时,就会形成了一颗珍珠。如果外界的物体不会杀死牡蛎,牡蛎就以一种分泌物包住这个物体,这种分泌物就会在牡蛎的壳内形成珍珠母。”

御木本的热情燃烧起来了!他立即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我能饲养牡蛎,然后仔细地放一个微小的外界物体到牡蛎的体内,让它自然形成吗?”他简直迫不及待地要得到这个问题答案。

御木本首先根据向那位大学教授学到的知识去进行观察,然后应用他的想象力并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他认为如果所有的珍珠仅仅是当外界物体进入牡蛎体内时才能形成,他就能使用这一自然定律进行珍珠生产。他能把外界物体置于牡蛎体内,迫使牡蛎生产珍珠。他学会了观察和行动,终于取得了成功。

牛顿和御木本都是怎样做到成功的呢?

首先,他们都善于发问。

对你自己或别人提出你感到疑惑的问题,可能使你获得丰厚的报酬。

当我们学习用新的眼光观察事物时,我们心中所涌现的许多想法会让人感觉异想天开。这些想法既能吓倒我们,也会使我们获得财富,如果我们照着它们行事的话。

其次,他们有认识并重塑自我的信念。

有一种信念能最大限度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事业以及一切,并能让你出人头地,那就是我们对自己身份的确认,即自我确认。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得更为简练有力:“认识你自己!”假使我们能够突破生命的迷茫,那么,就不难重新塑造了。

能够以合理、正确的态度对自己所持有的资产进行重新评估评,有助于你认清事实。

有一次,一位50来岁的男人来找卡耐基寻求帮助与建议,他正处于失意的困境中,并显出绝望无助的模样。他对卡耐基表示:“我已经不行了!”并悲叹地说道,他花了一辈子功夫努力所得到的资产竟突然毁于一旦。卡耐基问他:“完完全全的吗?”他回答说:“是的,一点也不错!现在,我已经上了年纪,即使想东山再起,也没有这个本钱了。而且,我已经信心尽失了。”他继续说着。

卡耐基对他的境遇感到遗憾和同情。不过,由于他烦恼的真正原因在于失去希望后一种悲观的阴影进入他的心中,进而扭曲了他的人生观,因此,卡耐基试图唤醒他的积极人生。卡耐基对他说:“拿张纸来,把你剩余的资产一一记下来。”他叹息地说:“没有用的!我刚才不是已经告诉你了,我已经一无所有了。

“没有关系,让我们试试看。你太太还在你身边吗?”

“你为何这样问?当然在了!她是了不起的女人。我们结婚已经30多年,不论发生任何大风大浪,她也绝对不会离开我或提议离婚的。”

“好!就把这点写下来吧!——你的妻子依然跟你同甘苦、共患难,而且绝对不会提议离婚。现在谈谈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怎么样呢?”

“我有两个孩子,而且都是好孩子。我很感谢他们曾经很贴心地对我说:‘我们喜欢你,我们希望能够帮助爸爸!’”

“那么第二点就是——你拥有两个深爱着你,且希望帮助你的孩子。你的朋友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