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过花季雨季(下)
22126200000004

第4章 认识自我(3)

6.为什么因失败而一蹶不振

你的困惑:一次失败让我对自己失望透顶,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是一个极易产生失望感的人,并且一旦对某人或某事失望,我就会长期处于悲观消极的情绪中,无法解脱出来。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乔阳在小学时他的各门功课一直都很优秀。刚踏入初中时他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但是,到了初二上学期,在期末考试中他的数学成绩才得了75分,这对他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因为数学是他的强项,以前的考试他从没有下过90分。自这次期末考试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乐于助人、热情开朗的他整天忧虑重重、闷闷不乐,总感觉周围的同学在嘲笑他、看不起他,好几次同学叫他一起去看电影、打篮球可他全部都拒绝了,而且时不时地还发脾气,就这样持续了有一年之久,还仍然没有从悲观失望中崛起。

透视心灵深处→

有成功就有失败。然而,成功可以给我们带来喜悦的心情,失败则会让我们感到失望、懊恼。这些事情在生活中都是很常见的,有的青少年看到成功就兴奋,看到失败就沮丧,甚至被失败彻底打倒,长久地沉浸在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心理学家认为,失望的心理简直就像普通的感冒一样,这种心理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差别就在于有的人很快就能摆脱失望,而有的人却被失望长期羁绊着。其实感冒并不可怕,失望也是如此,只要你尽快治疗、尽快做自我调节,很快就能从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进而精力充沛地工作、学习。

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失败对于有志者来说,往往是动力的来源。面临失败我们不要悲观失望,而是要在失败中崛起,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寻求进取之策,做到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决心。

每位青少年都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密不可分的。但由于他们没有过多的经验,思考问题时也并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然而,有时还片面地坚持己见,对老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做,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他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总是凭着自己的冲动去做事,如果事情成功了就会为此沾沾自喜,如果事情没有做好或者失败了,他们就会悲观、失望、懊恼、后悔,从此一蹶不振。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和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缺乏自制力和自控制能力,所以,摆脱不了失望的困惑。

其实,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挫折时都会感到有一种失落感,有些青少年就会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一下了,在这反复挣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失败和挫折呢?有这样一句话:蜘蛛不会因为一次网破而不再吐丝,蛹也不会因为要面对破茧的痛苦而甘于死在茧内。所以,青少年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要一蹶不振、悲观失望。此时,我们应该像蜘蛛那样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像蛹那样不屈服于困难和失败,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走向成功。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只要我们肯为目标而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摆脱失望,就一定会走向成功。

安徒生如果当时不勇于面对挫折,不为目标而努力奋斗,最终他会写出意义深刻的童话故事吗?会成为举世闻名的童话作家吗?不会的。在面对耳聋、感情等多方面围攻的音乐家贝多芬,他退缩了吗?没有,因为这些挫折和困难,使他变得更加勇敢,更加自信地去寻找人生的音乐。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音乐家。所以,成功是需要我们在失败的时候勇于面对、积极向上、锲而不舍、不畏困苦、笑对失败。这样,成功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解开心结→

那么,青少年应如何摆脱失望的心理呢?

(1)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目标对于每个青少年来说都非常重要。然而,确定自己的目标时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客观情况来规划自己的奋斗目标,切记目标不要过高,否则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如你的数学成绩很一般,可你却期盼在数学竞赛中能拿第一,其结果难免失望。如果你的外语一窍不通,而你却想很快当上外文翻译家,那岂不自寻失望吗?在现实中,如果你所做的事情与实际期望的不符合,那就是期望越高,失望就越是沉重。我们在定目标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确定相当的目标,这样就能减少失望的情绪。

(2)要经得起困难和挫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事事顺心的事,也没有一个人在一生只有幸运而没有困难。而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在历经艰难、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爬起来的,他们会在每次失望中重新树立自己的信心和动力。就像爱迪生一样,在研制灯泡的试验中经历了一万次失败才取得了成功。倘若当时爱迪生知难而退,那么,他就不可能是发明电灯的创造者了。这说明要克服失望的情绪就必须要经得起挫折和困难的考验。

(3)要时刻充满希望。学习、生活、创业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有些青少年的失望,恰恰是把所有希望都割断了。如果我们把读书和学习看成一个循序渐进、连续奋斗的过程时,那么,对成功和失败的看法也就截然不同了。所以,青少年要时刻充满希望,把握以后的每次机会,摆脱失败,走向成功。

(4)正确地接受批评。青少年当你受到批评时,不要为此感到失望、不平和愤怒。此时,你应该吸取教训,把所有的精力用来研制一项明确的计划,用来平息批评并重新起步。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彼此的抱怨上,应该积极向上,为自己的下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5)正确对待失望。青少年要认清在人生的道路上失望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因此而逃避。其实,期望不只是一个点,它还具有线和面。这样的好处是一旦遇到难遂人愿的情况时,我们就有思想准备放弃原来的想法,追求新的目标。比如你去剧场听音乐会,你原先以为自己喜爱的歌唱家会参加演出,不料他却因病不能演出,你当时可能会感到失望。可是这时如果你将期望的目光投向其他歌手时,你就会抛弃失望的情绪,慢慢地就会沉浸在音乐的旋律中,内心也会充满喜悦。

在生活中失望多了,人们就会感到有挫折感,觉得事事都不顺利,青少年应当充满希望而不是充满失望。不要因一时的失败和挫折而长吁短叹,不要因路途坎坷而灰心丧气,为要因厄运重生而意志消沉,落泪和沮丧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形象,只有努力拼搏的火花才能摆脱失望、才能燃起希望之光。

第二节 解开情绪之结

1.为什么强迫症成为“多事佬”

你的困惑:不论是学校里的人还是家里的人总说我管得太多了,我总是会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以达到自己的心理需求,如卫生方面、行为方面。不仅如此,当别人的行为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时,我就会心浮气躁,难以平静下来,我会让他们按照我的话来做,而结果可想而知了……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张丰是班里的班长,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不仅要求自己的学习要尽善尽美,还常常要求班里的同学严格配合他的管理工作。

班里有五个班干部,文艺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学习委员各有其人,但张丰却总是样样都想管,不论哪方面,只要是班中的事,不论大小,他都要一一过问。

一次,班中有一个学生的英文作业没有交,他觉得这个同学严重影响了班级的荣誉,于是面对面看守着那个同学把作业做完,亲手交给了老师,他这才算是放下了心。

每次到了周末,他就会给同学打电话询问作业做得怎么样了,周一上课前一定要交的。次数多了,同学们都不愿意接他的电话,张丰就会因此而感到缺少些什么,晚上也难以入睡。

透视心灵深处→

出门后总是怀疑是否关好门窗、防盗门是否锁好,于是返回再检查一番;刚刚整理好的手提包又觉得东西没带齐;外出看到小狗,觉得自己好像感染了狗身上的病菌,回家后一遍又一遍的洗手,还强迫家人去洗;下班后不能确定保险箱关好没,必须赶回去看到保险箱关上后才能安静下来;一些事情总是不由自主地在脑海里反复出现……

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现象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曾有过的感受和经历,被心理学家称为强迫心理,即强迫症。据有关专家指出,强迫症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四大精神障碍之一,必须受到人们及社会的关注。

心理学家认为,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其症状特点就是自我强迫,而病人却又无法控制。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随着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高度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和过度的压力导致具有强迫心理的人越来越多,也导致强迫症发病率不断上升,而且年龄越来越小,其中青少年已经成为患病的最大群体。

导致强迫症的原因

有关专家指出强迫症主要与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素质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据调查表明,患有强迫症的病人的亲属中,同病患率或焦虑障碍的发病危险率高于一般居民,患病率为5%~7%。

(2)心理素质。强迫症患者多有强迫性人格或精神衰弱的现象,他们多谨慎过度、少言寡语、办事一丝不苟,要求十全十美却又刻板固执、墨守成规以及缺乏自信等。他们注重细节,办任何事都力求准确完善,但从来都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胆小怕事害怕自己做不好而出现过分的紧张、和恐惧等,导致大脑出现一时性或局部性的功能障碍。其中相当多的都是因为对完美主义的偏执追求,使自己走进强迫症的精神陷阱。

(3)社会心理因素。研究人员发现,人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是强迫观念的病理生理基础。所以当身体出现病症或长时间情绪不稳定,或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亲人丧亡,遭受迫害受到惊吓等,都会诱发神经症的发生出现强迫症。

(4)压力过大。现代青少年可能有来自于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的一些压力,长期积压在心中而无法及时的发泄,所以就会使内心脆弱、急躁、自制能力差或具有完美主义人格的人产生强迫心理,从而引发强迫症。目前,强迫症在青少年中的患发比例还较小,年轻的白领阶层发病率越来越高。

解开心结→

日常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正常情况下,人们都会在头脑里不断地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人们想的时间就会更长,如果一旦问题得到解决,强迫感就自然消失,也就是说,强迫症是可以治愈的。

那么,怎么使强迫症消失呢?

(1)摆正心态,平复情绪。

有对于强迫症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其实,强迫症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患者能否勇敢理智地面对它、战胜它。

患有强迫症的人,脑海中总是反复出现某些念头、幻象、情绪、冲动、意图。这些思想打乱了正常的思想过程和情绪活动,即使自己知道这样不行,可却无法克服,心里很是难受,终归难以驱除或摆脱,给自己带来焦虑、紧张和不安的情绪。但试想,如果自己的情绪平静,即使反复的思考某个问题,但至少不会感到难受。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顺其自然就行,特别是完美主义人格者,要学会肯定自己,少与他人攀比,不要将症状视为大敌,而要接受症状,摆正心态。

(2)压力宣泄。

强迫症是一种神经症障碍,精神因素是强迫症的主要发病诱因,所以有了紧张恐惧应及时宣泄。平时多和朋友聊天,对家人和朋友说出心理创伤和紧张恐惧心理,把内心的痛苦发泄出来。

(3)转移注意力。

一旦自己感到有强迫意识,要赶快将注意力转移开强迫症状,即使是几分钟也行。比如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如散步、运动、听音乐、玩篮球、读书、玩计算机等;也可以学习有关强迫症的知识,尽可能地把时间安排得紧凑,使自己没有时间去实施被强迫的事,减轻强迫心理的干扰。记住,千万不可使自己陷入习惯性的思考,时刻告诫自己要做有意义的事。

如果强迫症过于严重,就要及时就医,适当配合服用诸如安定、利眠宁和小剂量的药物以消除紧张感。其中,抗焦虑药可减轻焦虑,有助于心理治疗与行为治疗的进行,抗抑郁药可有效治疗本症。尽管一些药物能缓解强迫症,但科学家一直没有探明该病背后的深层机制。但最重要的还是心态要放平,不可过于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