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过花季雨季(下)
22126200000003

第3章 认识自我(2)

4.为什么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

你的困惑:我学习成绩不如别人,我长得不如别人,我的家庭条件不如别人,我的一切都不如别人,叫我如何抬起头来?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1870年,维也纳一个商人家里出生了一个叫阿德勒的男孩。从小体弱多病而且其貌不扬,所以无论是家庭里还是学校,他都经常是被人遗忘的角色。而他的哥哥们却非常出色,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是全家人的骄傲。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在男孩的心头总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云,他苦闷、压抑却无法自拔。他因此而非常的自卑,做什么事情都畏首畏尾,也更加让人忽视。后来,随着这个男孩子慢慢地长大,他开始明白让自己感到苦闷、使自己行动受到限制的原因就是自卑。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他认为:“由于身体缺陷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自卑,不仅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奋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想要成功就要去战胜这股力量,进而把自卑转化为向上的动力。他自己做到了,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就是阿德勒。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卑是我们生活中以及事业、交往中的绊脚石,要想通向成思的路,必须将其移除。

透视心灵深处→

所谓自卑,是对自己的评价偏低、觉得自己自愧无能,而内心经常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产生的消极心理。这种心理是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是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时常缺乏的自信心,在办事时没有胆量,总是畏首畏尾或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一点主见,一旦遇到错误或是有些事情没有做好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而造成的。这种自卑的心理会导致他们在生活中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过度自卑的青少年往往敏感多疑,胆怯懦弱,孤僻内向等。常常情不自禁地过分夸大自己的缺陷,甚至毫无根据地臆造出许多弱点,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具体表现在:

(1)对批评特别敏感。自卑感强的青少年,往往伴有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怀疑自己的能力,又过分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自我保护心理,神经质地对待别人的批评意见。对别人的言行会做出不正常的反应,要么大哭大闹,要么极度消极,总认为人们轻视、贬低、挑剔、歧视自己,因而对别人的言行做出不正常的反应。

(2)自暴自弃。占大比例的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在做事过程中,只要遇到困难挫折,就轻易放弃,无法坚持,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费力气。更有甚者,还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有意把自己暴露在危险情境之中,并表现出对自己的残害行为。

(3)对别人轻视、嫉妒。自卑者为了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而贬低别人,以使自己的地位不会显得过低。这些青少年往往有较强烈的嫉妒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为减轻自家因自卑而产生心理压力设计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尽管这往往并不奏效。

(4)不敢参与竞争。自卑的人惧怕竞赛场合,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虽然十分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但由于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通常还未交锋就断定自己会失败,因此,这样的儿童总是尽量躲避竞赛场合。有的虽然在他人的鼓励下勉强报名参赛,但往往在正式参赛时又会临阵逃脱,甘当“逃兵”。

(5)较少与同伴交往。在集体生活中,从来不愿抛头露面,自卑心理的青少年绝大多数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很少主动与同伴交往,一般没有朋友,或者过分依赖于某一个能保护自己的同伴。

一般引起青少年的自卑心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外貌和体形。如五官不够端正,过瘦、过胖、口吃等缺陷造成的。比如,一位男同学,因身材不好引起自卑,并认为同学看不起他,使他感到自己的言谈举止及社交能力均不如别人。

(2)社会环境。如出身农村,经济条件差,学历低等。

(3)生活经历。如情场失意,当众出丑、被人嘲弄等。

青少年的自卑表现最突出就是敏感性和掩饰性,他们经常从别人的言谈举止中寻找与自己有利的评价;由于担心被别人知道自己的缺陷,常常加刻意的掩饰或否认,从侧面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

经有关人士研究表明,自卑严重的青少年具有以下心理缺陷:

(1)对一切事情过于敏感,因而很容易遭受挫折。

(2)没有自我形象,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以掩饰自己的弱点。

(3)没有正确的竞争意识。

(4)一心倾向于超越现实的幻想世界里,缺乏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有严重的孤独感。

解开心结→

自卑心理并不可怕,在正常人中也会有的,不一定是病态心理,问题在于有了自卑感怎么办?

(1)自我满足,消除自卑心理。

青少年的心理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打击。如果一旦遭受挫折,就很容易变的堕落并产生自卑感。因此,青少年做事时不要有过高的要求,要做到善于满足自我,在生活和学习上,目标不要定得过高,这样既容易达到目标又避免了挫折的发生。

(2)提高自我评价,远离自卑心理。

一般自卑的青少年比较注重别人对他的低估评价,不愿接受别人对自己的高估评价。总是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这样越比越觉得自己差,越比越泄气,自然在心理上就产生了自卑感。其实,每个人都各有优缺点。因此,有自卑心理的青少年,要正视自己的优点,经常回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而达到目标的成功的事例;还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的学习成绩,来激发自己的自信心。

(3)正视自己的不足与缺陷。

要克服自卑,就要正视自卑。有些青少年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自卑情绪中,甚至回避与其他同学交往,将自己封闭起来。但是这更加容易使自己在思想上陷入自卑的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加重自卑。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面对现实,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陷,针对自己不如别人的方面进行自我调整和改变。如果是学习差,就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迎头赶上,如果是生理方面的原因,就要在思想上争取更胜一筹,一个心地善良、作风正派的人,其轩昂的气宇与良好的精神面貌,足以弥补身材不高或某种生理上缺陷的不足。众所周知,贝多芬只有一米六三,而且身受各种疾病的缠绕,但这没有阻碍他成为一代乐圣。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不要执著于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就可以极大地减轻这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4)要扩大交友圈。

要有意识地选择与那些性格开朗、乐观、热情、善良、尊重和关心别人的人进行交往。在交往中,你会被他们感染、影响,你的注意力会被他人所吸引,会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跳出个人心理活动的小圈子,那么心情也就会随之变得开朗起来。同时,你还能多方位地认识他人和自己,通过有意识的比较,可以正确认识自己,调整自我评价,提高自信心。

(5)建立自信心。

自信是消除自卑心理最根本的动力。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失败是难免的,要想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失败,在失败中汲取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克服困难,向成功努力。

未来的世界无限广阔而美好,青少年应该走出自卑的阴影,在自己身上发现特质、独一、不同性,相信自己有其独特。充满自信,大踏步地向前跨越,去创造事业的辉煌,去书写人生的壮丽。

5.为什么不屑与人为友

你的困惑:同学们都说我很“拽”,都叫我“冷血动物”、“冷杀手”,原因是我平时对任何人任何事的态度都很冷淡。仔细想想,自己真的是对朋友从不关心,对于家人毫不体贴,而这一切,我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妥……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大街上,一个老乞丐向一个青少年伸出了枯黄瘦骨的手,青少年抬眼看了一眼,眼神像是在看一只路过的毫不相干的蚂蚁一样。继续看着公车来的方向。

老乞丐的手仍然没有缩回去的意思,他请求青少年可怜可怜自己,给自己施舍一点,青少年的眼神如死灰一般。

好不容易,公车来了。正当青少年欲上车时,听到一声喊:“嘿!亮。”

青少年扭头看了看,一个骑摩托车的少年对他笑笑说:“上来吧,我载你回去。”青少年手一挥,转身便上车了。只留下了仍然伸着手的老乞丐和骑着摩托车的少年。

众人的目光下,少年有些尴尬,随即一笑说:“这家伙,总是让人冷得发抖!”

透视心灵深处→

有关研究者深入青少年中进行了一项心理调查,结果发现:很多青少年对家人的情感很冷淡,不予理会,在他们看来家人的关怀都是理所当然的。此外,他们对于同学很排斥,不是自卑,也不是自闭,就是不屑于与别人交往。

冷漠指的是对他人冷淡漠然的消极心态。在现在这个开放式的经济社会中,这一代青少年没有了封闭的苦闷。但大多数独生子女在特殊背景中令他们享尽了家庭的宠爱,在很少受挫折的成长背景中使他们产生了消极的冷漠心态。

目前,青少年存在着比较普遍的一种心理冷漠化的现象。它主要表现是对别人怀有戒备心理,甚至有敌对情绪,有这种现象的青少年他们从不与别人交流思想感情,然而,对别人的不幸还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没有同情心。

冷漠属于一般的心理问题,它是情感反应的自我控制;通常因为受人欺骗或遭人暗算所受到的心灵创伤。正因为这些原因使有冷漠心理的青少年逐渐失去了热情、集体主义精神,使之人际关系的冷漠、自私、不团结友爱等。

冷漠的表现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会产生的,它一般是指青少年在不和谐的群体或陌生的环境中出现。在这种场合下进行人际交往,就会显示出对人对事漠不关心的态度,觉得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青少年产生冷漠的心理主要是来自家庭、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具体原因如下:

(1)来自家庭的原因。

有些家庭,由于夫妻之间无话可说、互不关心变得十分冷漠,使孩子在此也得不到一点温暖,形成了冷漠;另一原因就是现在的青少年由于是父母的宠儿,在家都是“小皇帝”或“小公主”。由于不管他们提出什么要求父母都满足他,形成性格傲慢、自大,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造成难以沟通,从而和伙伴之间产生了隔阂和冷漠。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从不顾虑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从小就给孩子制订了多种学习计划,逼子成龙。还一些父母直言不讳地说:“现在的社会流行的就是能挣会花,讲实力、竞争意识强,教孩子‘孔融让梨’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种盲目的指教只会使青少年产生孤僻、冷漠等不良的心理现象。

(2)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的种种因素,导致社会规范出现大量有断层和盲区,社会失范行为处处可见。盲目自利的人生,已使一些人不再有真诚的感动,不再有奉献的情怀,不再想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削弱在一些人身上不时体现,甚至出现诸如坑蒙拐骗、欺诈赖账、贪赃枉法等违法败德行为。比如:在马路上,有个人被汽车撞到了,而那辆车又逃跑了,后面好心的司机看见了连忙施救,被撞的人给自己的亲人反说是救他的车撞的,导致这位好心的司机还脱不了关系,由于大人们的冷漠也促使青少年产生冷漠观,从此,遇到此类事时只是做个路边的观看者。

(3)来自学校方面的原因。

随着素质教育的投入,青少年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德育的教育质量降低了,使师生之间的冷漠及不当的教育方式让青少年变得冷漠。有时候两个学生之间发生了矛盾,向老师诉说后,老师因有事或其他原因没有及时处理,这就容易让学生误认为老师冷漠而产生冷漠;有时候因某位学生生病了或不慎摔伤,其他同学看见了却不闻不问或不救助,也容易让学生心理产生冷漠等等。

(4)来自青少年自身的原因。

有的青少年有自闭的心理。这种类型的青少年整天只知道埋头学习,从来不重视与集体和他人的交往。有严密设防心理,由于害怕受伤从不与别人交往。

有的青少年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好高骛远,因此产生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中产生不满或失望的情绪。由此产生了对人对事的冷漠心理。

解开心结→

这种冷漠的消极情绪青少年如何克服呢?

(1)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这是克服青少年冷漠心理的必要条件。例如,父母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青少年,不好吃的给大人,家长认为这是理所当然,青少年也欣然接受。时间长了,青少年就会有一种“不谦让,不为别人着想”的坏习惯,随着青少年的年龄增长,自私、霸道等不良行为都突出表现出来了。

所以,青少年应当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父母的爱,培养自己回报父母的心,激发自身的感激意识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2)激发积极情感。

具有冷漠心理的青少年最怕别人知道自己心中的隐痛了。一旦有人提到或触及类似问题,会非常敏感。克服这种不良心理,首先要做到自我肯定,也就是自信。多想一些自己的优点,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相信很快就可以走出冷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