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松下,你知道多少
22126000000046

第46章 资金的多元化(2)

松下始终遵守这个信条,所以借钱一次也没有落空。这个道理很简单,假定你有一百五十万元的实力,而想借一百五十万元,可是银行对你的评估都会比较低,可能认为只有一百二十万元,他们怎么会答应借给你呢?有人明知想借的数目高一点,仍抱着姑且一试的心理,以为万一被拒绝也没有什么损失。其实不然,有了这样的前科,银行对你就会有一种不信任感,你的信用也会大打折扣了。这时,不管你再怎么把自我评估的实力降低,他们也不会相信了。松下向银行借钱,金额一定比自己的实力低;银行也有信心,信用也一天比一天好,结果每一次借钱都能够借到。

最近银行越来越紧,这种做法不一定完全行得通;可是处在这个资金调度极端困难的时代,实行严厉的自我评价,渐渐提高信用,不是更重要吗?

企业向银行贷款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其对社会的服务。松下先生曾谈到他向银行借钱,从来没有被拒绝过。在这里,我们来谈谈其中的一段插曲。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松下公司的规模也比以前大了。过去曾经向银行借过十万元或二十万元的资金,到期都能按时归还,并向他们说明这一笔贷款的使用经过。这一次为了扩大事业,需要二百万元的资金,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于是松下先生去找银行经理商量。经理说:很好啊,看贵公司过去的表现,信用非常好。这一次我也很想借给你,不过金额超出了我能裁决的权限,趁这个机会我介绍您去见敝行的高级人员,能不能麻烦您去向他们说明一下?他是好意的。

不过,当时松下先生的回答是:经理,那样不好。他听了一时愣住了,忙问:为什么?松下先生说:见了贵行的高级人员也不过重复刚才向您讲的话。如果还有其他的话要说倒无所谓,不然我想没有必要去找他,由您传达也是一样。经理听了好象很为难,可是最后还是答应:好吧,我去传达您的意思。结果,二百万元还是借到了。

通常,为了借款的事,经理好意要介绍你去见他们的高级人员,一般人都会顺口答应说:那就麻烦您了。可是松下先生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认为:

经营企业不完全是为自己,一半是为了社会。具体地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需要电器用具;公司是为了满足大家的需要,才想建设工厂来制造这些东西。为了顺利建厂,正当的、该做的,都义不容辞去做;可是若超出这范围,要委屈自己,低声下气去求人家,松下先生认为不必要。心里时常要有这样的想法:我做的是半社会服务工作,借钱是要建设工厂,生产大众需要的物品,提高生活水准。若是银行不肯借,就将计划搁下,暂时不做就是了。所以对银行经理的好意,他也能理直气壮地说:为了重述同样的话,是不必去见高级人员的。你们认为可以,就借;不可以,就不借,都没有关系。

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总而言之,松下先生是以这种态度来经营公司的。这种想法加上正确的自我评估,相信不会有借钱被拒绝的事情。

在政府的各种保护政策及支援制度下,仍要建立自主经营的精神和观念。

那是松下创业不到十年的事。一九二七年发生了所谓金融恐慌,使银行陆续陷入止付关闭的状态。当时与松下来往的是五大银行之一的十五银行,一般都认为不会有什么问题。

谁知道有一天早上,报纸上刊登着十五银行止付的消息,才知道糟了,可是来不及了。松下大约有三万五千元存在那里,却一元也提不出来了。还好,两个多月前就与住友银行来往,靠它的帮助,松下才勉强度过难关,却也搞得焦头烂额,狼狈不堪。

如今,这种事情想都想不到了。可是从前即使是银行,也会有周转不灵而倒闭的事情发生,何况是一般企业机构。那时还没有公司更生法的保护,凡是组织不健全的、该倒的统统倒了,是一个标准的残酷社会。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非常干脆的社会。

现在有了公司更生法,提供了很多复苏的途径。而且银行、母公司等也会多方设法,帮助你度过难关,以免倒闭。公司的倒闭,对员工、来往厂商、消费大众以及社会当然都有很大的影响。公司愈大,影响也愈显著。在前述的金融恐慌,由于银行止付而失去毕生积蓄以致自杀的人不少,无法调动资金而被迫倒闭的企业机构也很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政府各界都多方面配合,想办法伸出援助之手,避免发生倒闭,实在是必要的措施。只是近年来的做法,似乎有些过火。从前是要垮的,都顺其自然任它垮,没有人会搭救。如今却又同情过度,以致自主责任营运的观念渐渐淡薄,造成很多依赖性特强的大少爷式经营者。

在有各种防范措施的情形下,每一个月竟然还有大约一千个倒闭案件发生。这一方面是反应不景气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也显示自主责任营运的价值观念日渐淡薄。松下先生不认为从前那种放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的政策是好的。但也不否认,只有在那种环境中,才能不知不觉地磨练出真正的经营者。

从这一个观点看,这一次的不景气是给经营者一个最好的锻炼机会。趁这个机会将公司的状况,经营方法等重新检讨一番,相信不是没有意义的。

贷款是非常时期所采取的不得已作法;安定期应用自己的资金做生意才会成功。

一年复始,万象更新,大家充满了新希望迈向新的一年。可是放眼日本的经济,好象不是太乐观,当然有些例外,不过大体说来经济好象正趋向恶化。面对这种事态,新内阁正在大伤脑筋,探讨恶化的原因,研究如何解决。不仅是政府,国民也有很多地方应该自肃与反省。

原因当然很复杂,可是追根求源地说,日本各企业没有培养强烈的自主独立精神,实为其主要原因。更具体地说,症结在于:企业应该是依靠自己的资金来经营,可是大家都没有坚持这个原则,一再地贷款,依靠贷款来扩展事业。

这点是与许多先进国家相比之下,日本所有的情形。它的形成当然有其历史背景,就是那次凄惨的战败。战败当时经济处于崩溃状态,想重建没有资金,不得已,大家互相提供信用,也就是支票,互相承认它。

大家都缺少资金,可是互相容许用信用而活动,终于产生让世人吃惊的经济成长。单以这过程来看,日本依赖支票重建国家的步骤是相当成功的,这样的应变之道也是对的。可是,重要的是这到底只是非常时期不得已的作法,是因为战败失去了所有的东西而采取的不得已的措施。随着复兴,一切上了轨道,经济活动也趋正常化,这些信用膨胀应该渐渐地缩小才行。

非常时期有非常时期的措施,安定期有安定期的方法,这是理所当然的道理。随着复兴的进展,应该慢慢缩小全凭信用的程度;政府该作这样的指导,国民也该有这种心理准备。事实又是如何呢?不但不缩小,反而继续地膨胀,经济复兴与发展虽已到今日的地步,却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成为贷款公司,公司财务的脆弱令人担忧。

工厂设备都很新,技术也很优秀,这是值得称赞的;但就因为自有资金的比例太低,好象成了靠贷款而成立的公司,这种情形在世界上是很少见的。在美国用支票交易的商业行为几乎可以说没有,因此各企业都得健全地发展。

德国也与日本一样,战败受到毁灭的打击,可是他们主张自力经营;即用自有资金来经营,有多少资本就作多少的事业。所以同样是呈现经济发展,但内容却与日本非常不同。借款增加,造成更严重的周转不灵,使倒闭连连发生。

最近常听到倒闭的事。倒闭的案件一天比一天多,尤其是负债额的增加相当引人注目。这虽然与大企业的倒闭有关,但借款增加才是主要原因。借款增加,就造成更多的周转不灵而倒闭。

松下先生从前就主张不能靠借钱来经营事业,必须用自己的资金,以自立自主的方式来经营。借钱经营,在精神上容易松懈,企业的体质也弱,以致银行稍微吃紧,就容易恶化而倒闭。而且借款的数目都很大,更引起了连锁反应:一家公司倒闭了,许多公司跟着倒闭。

不但如此,借款政策会带来不踏实的事业扩张,而使经济过度膨胀;结果物价飞涨,各种弊端跟着发生。日本的现状就是最好的说明。借钱还有一个弊害,就是没有钱的、规模小的借不到;有钱的、规模大的可能借到很多,于是造成资本的畸形流动。

用万恶的根源来形容借钱经营、借钱政策,应该当之无愧。如果每一个公司都不靠借钱,完全以自己的资金为主体经营,相信企业本身的体质就会更坚实,经济也会走向安定成长的道路,物价的上涨也会缓和,情形不是比现在更好吗?当然,借钱经营也有它不得已的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日本,因战争失去了大量的物资,钱也没有了,几乎是一无所有。经济的复兴,国土的重建,想用自己资金来做,哪有可能?都是互相提供信用,靠借钱来经营事业,从事经济建设的。

所以,战争刚结束的那一段时期,借钱经营是不得已的。不过这种权宜措施只允许非常时期采用,平常应该改走正道。换句话说,借钱政策在经济复兴告一段落时,应该立刻改过来;该改而不改,一直拖到现在,才造成了今天的问题。借钱经营一直延续下去,企业以及日本经济都不可能有健全的发展。现在正是改为以自己资金为中心,自立自主经营最好的时机。但愿负责经营的经济人都有这种认识,政府方面也应该做强有力的辅导。

银行紧缩带来的信用膨胀,会导致金融的紊乱。

通常为了防止景气过热现象,政府往往采取限制银行政策。最近也采取了这种政策,可是经济界为应付或弥补这种情形,就把支付贷款的期限延长,来对抗政府的限制银行政策。一年来支付支票的期限一再地延长,因此资金回收就延长了,这种情况能健全吗?

政府的用意绝不在此,限制银行是要稳定人心,使企业经营能安定巩固。换句话说就是要去掉企业体的赘肉,消除水肿现象,改善企业的体质,使其健康强壮,这是政策的目的所在。事实却反其道而行。由于银行抽紧,企业界的资金就紧了,应该想办法减少库存量,或加速贷款的回收。这样做的话,任务当然很艰巨,但经济才会往健全的方向发展。当然,事实上如此做的企业也很多,但如以整个情形来看则并非如此,手头一紧就把九十天的支票延为九十五天,或一百天,尽量想延后付款;结果等于一方面抽紧,一方面却放松,这是今日的情形,说来也真是奇怪。

伪造纸币是扰乱国家金融的重大犯罪,是会被判刑的。日本货币的数量是由日本银行来控制的,按照经济界的实际需要来调节,订定一个目标如五千亿元或一兆元来发行钞票,限制银行就是根据需要来操作的。

问题就在这里,如果日本的通货只有日本银行发行的钞票,那就会发生很大的功效,但经济界却有代替日币的所谓私制纸币在公然横行。这种纸币虽然是私制,但却并不构成犯罪。它不是伪造的纸币,那它是什么?就是支票。支票是经济界很奇怪的产物。

不以信用做基础的支票,大量流通,会造成企业界的混乱。

说支票是私制的纸币,也许有人会责骂,但这却是事实。支票当然不能象日币那样通用,但事实上很多企业都用支票来购买东西。没有现金,只要开一张支票,盖上董事长的印章就能发挥日币的功能,可以买到东西。

这就是日本的实情。一方面政府努力地扼制纸币的发行,另一方面私制的纸币——支票又一直在乱发行。

而且最初支票是以三个月为期,今天它已普遍延长到一百二十天,甚至一百六十天;更有所谓台风型支票——二百一十天的,又有所谓分娩型支票——三百天的也出笼子。日币的发行是有限制的,可是对这种支票的签发,法律上并没有任何限制;不管政府如何推行金融政策,如果放任这种支票乱发,经济界可以说绝不可能安定的。对于这一点,到目前为止,政府好象仍未把它当成一个大问题。

前些日子报纸上登载了一则消息,九州一家资金一千万元的公司负债四十亿元而倒闭,大部分的负债都是乱开的空头支票,也就是乱发的纸币。一家倒闭连锁地倒了二十家、三十家,其他人都受到连累。

就算没有这样严重,但是类似这种情形的案子在日本国内随时随地可见,倒闭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开出了公司资本外几十倍的支票。

以长期性支票做生意的恶习,将无法支撑远景的经济发展。

今天日本有几万家准日本银行,都在无限制地发行准日币。真正的日本银行在日本仅有一家,但是现在假定有三万家公司,就可以说有三万家准日本银行在发行等于日币的私制纸币。这些准银行中,大者发行百亿元,小者发行一两千万元,辗转流通于市面上,政府对此也未加限制,想起来实在可怕。

这样的结果,就会出现散漫的经营,政府金融政策的目的就徒劳无功,等于画饼充饥了。

迎接新年,大家应该互相承认这种事实,咬紧牙关,重整旗鼓,勇敢地向特殊的经济界风潮挑战,才能使日本经济脱困而出。

当然这是不能一蹴而成的,而且一下子做也会引起混乱。只是认清、觉悟这确实是一种恶习,抱着逐步改革它的决心,这是绝对必要的。

日本经济界所面临的事实,不用说是政府,也希望所有国民对此有所了解,实在不可再放任这种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