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松下,你知道多少
22126000000003

第3章 智慧培养(3)

史龙毕业于麻省理学院电讯工程专业,23岁时即就任菲亚特轴承公司的董事长。该公司被联合汽车公司兼并时,史龙就任新公司的董事长(31岁)。1918年联合汽车公司进入通用汽车公司。5年以后,史龙升任通用公司的董事长(48岁),此后历任总裁、名誉总裁。1966年以90岁高龄辞世。史龙就任通用公司董事长之时,该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2%,每一股的股息不过1美分。1956年他辞去总裁一职时,该公司市场占有率已高达52%,股息也增加到2元。在史龙任职的半个世纪中,从来没有发生过不能配息的事情。史龙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喜欢参加晚宴。即使有人劝他钓鱼和打高尔夫球,他也认为是浪费时间而不肯接受,除了公司的文件以外他几乎什么也不阅读。他没有子女,和太太在纽约5号街的大厦过着静谧的生活。对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却不断捐款,其一生对大学、研究所捐达3亿美元。

即使在担任名誉总裁以后,史龙也从不缺席公司的董事会。晚年耳聋以后、去世的前几年,当记者问及美国最有希望成长的股票是什么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写下了通用汽车公司。

史龙一生有许多朋友,但在公司内却没有一个朋友,即使晚年孤寂的岁月,他也从未访问过一个通用汽车公司的人;唯一的例外是瓦尔特·克莱斯勒,还是在此人离开通用汽车公司以后。对此,他解释说:最高经营者的义务在于客观而且公平。必须绝对宽容,不能计较工作的方式,更不能有主观上的好恶。唯一的基准,就是对方的业绩和为人。如果公司的负责人和公司的某人有私人交往,就难免会有偏袒,至少外界的人会以怀疑的眼光来看,所带来的影响远比其他因素深刻。孤独,保持距离,拘泥礼仪,每个人都不愿如此,而我自己又何偿不是这样呢?但我有义务不得不这样做。

对于这位不认识的史龙,松下的评价很高,他认为史龙的确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董事长’,也是一位卓越的经营者。的确是所有经营者中最值得我们效法的理想经营者,堪称千载难逢、十全十美的人,也可以说是最理想的经营者。

史龙让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由衷赞叹的原因是什么?松下说,有经营才能、善于用人、通晓业务、依顺社会情势,这些都是合格经营者的必要条件,也是凡人所想做到的;史龙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作为经营者所抱持的观念和生活态度,特别是他的严于律己的实践精神。松下说:我之所以对于史龙先生寄予高度的评价,是认为他正确地认识了经营者应该什么,并以严于律己的态度忠实地实践,因此才有资格成为一个理想的经营者。

热情是事业成功的老师。经营者要想大展鸿图,应该像热爱恋人一样热爱工作。同时,一经确定目标,就应在石头上坐牢三年,且学习去热爱那些不喜欢的工作。

松下电器的成功,不仅是公司的成功,更是松下幸之助个人的成功。那么,他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呢?松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对众多的经营者,对那些薪金员工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松下认为,热爱工作,是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具体到经营者,就是要热爱你的经营,热爱你的生意。松下曾举过一个人们普遍都会认同的例子:打麻将的人通宵达旦、乐此不疲,关键就是兴趣和热爱。他认为,工作也是这样,如果不感兴趣,就不会产生热情,精神与肉体都容易疲倦。这样的话,不仅不会做出成绩,对身心也都是一种损害,这应该说是一种人生的不幸。反之,对工作具有兴趣和爱心,就不仅会积极热忱地工作,同时会从工作中享受到很大的乐趣。松下说:真正的幸福就是能自动培养工作兴趣而愉快地工作。

当然,除了老板,无论是高级职员还是员工,被企业聘用,虽说是出于自己的自愿,但并不一定能得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即使老板,因为最初的阴差阳错,或者发展中的时移世易,他所经营的事业未必就与自己的兴趣吻合。此处情形,该怎样呢?松下的看法,首先是要在石头上坐三年,俗话说就是既来之,则安之。也许过了一年,对工作的兴趣就培养起来了。那种不满意现有工作就会换换的,客观上不一定有那么多职位等你,或者有也不安排给你。实际上,换了工作对你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况且,社会又有所谓干一行怨一行的说法,主观上又未必能对你现在喜欢的工作一直热爱下去。

一直坐下来等,或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不是办法。此时,更要积极地去学习那些不热爱、甚至可恶的工作。改变对工作态度的方法,是要重新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松下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一个卖冰淇淋机的人老是想因为有许多人买冰淇淋吃,我才卖这种机器;要是万一有一天没有人吃了怎么办呢?照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肯定不会对这种工作感兴趣,提不起精神来。如果能想到小朋友吃了冰淇淋高兴,家庭主妇吃着打发寂寞,工人吃了清暑,对工作的态度肯定就不一样了。打麻将牌赌博是令人不能容忍的,制造麻将牌的人对此不感兴趣在所难免。但又不易改换工作,那么,改换思路如何?如果想到正常的麻将娱乐给人们消遣休闲的快乐,不也就会觉得这件工作有意义了吗?松下常说:同样一件事情,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会给当事人的心情以不同的影响。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兴趣和受好也就随之而来。

经营并不是奸诈诡异之徒所能成功的。有一颗纯真无私的心,才能透过一切假象,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才能自然、公平地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获得多方的理解和援助……

无商不奸,古有遗训;而今人心不古,更其如此。因为,一些人以为做生意就是要耍心眼儿、斗技巧儿。松下以为,这只是看到了事物的局部,是只见皮毛、不见骨肉。而经营者所应秉持的,正好与此相反,应是一颗纯真无私的心。

松下说:经营者必须注意的事情很多,但最根本的,也是我期望自己能达到的,就是要有一颗纯真的心。经营者有了纯真的心,我所说的一切经营原则才会有效果;经营时若缺乏纯真的心,企业绝不可能会不断地成长。

什么是纯真的心呢?纯真的心,就是不被迷惑的心,不被自己的利益或感情、知识或成见所迷惑,公平地判断事物的心。

纯真无私的心可以抛除偏见,正确地认识、判断事物。人类的偏见就象有色的或凹凸不平的镜片,掩盖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导致错误的判断。而纯真无私的心,就好比无色、平滑的镜片,能够让人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的本质形态和性质。所以,以纯真无私的心去观察事物、处理事物,是比较不容易犯错误的。

纯真无私的心让人谦虚,让人乐于听取大众的意见。反之,执有偏见的心却经常认为自己才是对的,自己才是伟大的,别人的意见一点也听不进去。无法集合众人的智慧,势必就会凭自己有限的智慧去经营,这是容易失败的。

纯真无私的心也使人人宽容、慈悲。只有宽容、慈悲心怀的人,不苛刻、不绝对,因此比较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从而知人善任;也能灵活应变,突破创新。

松下一生,就秉持着一颗纯真无私的心,所以经营上每次都能临危而转、绝处逢生。比如,对于某种新产品,他根本不知该如何定价时,应诚实地告诉经销商这种产品的成本是多少钱,请他们帮助定价。经销商为某种产品而要求杀价时,他就告诉人家这种产品成本几何、正当利润多少,不能降价。应做到哪些等等。这位经营之神甚至以为有了纯真无私的心,就几乎近于神了:纯真无私的心,使人公正、坚强、聪明,达到公正、坚强、聪明的极点者,可以说是神。人虽不是神,但纯真的心愈滋长,就愈接近于神,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在经营上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