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松下,你知道多少
22126000000143

第143章 造就企业所需人才(4)

在经营事业上,会逐渐出现各种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仅在自己的智慧范围内做种种考虑,然后自觉不行就把它放弃,这样是不行的。当自己的智慧无法决定时,就应该借用公司全体职员的智慧,再不行的话,还可以借用外面人的智慧。要有这种非做不可的热诚和决心,什么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而有这种决心和热诚的人,才是公司所需要的人才。

到目前为止,松下公司用过很多的人,有些人要说他伟人,是有点奇怪,其实他们是热心,就是有诚意的人。举个例子来说,有人想上二楼,非常热切想上二楼的人,就会想到走楼梯。只是想上去看看的人同样会爬上楼梯的。如果这个人有热诚,认为我惟一的目的就是要上楼,则一定会想到楼梯。当然也有人是因为非常聪明,所以能马上联想到楼梯,但是通常只要不是非常想上楼的人,一定不会去爬楼梯的。因此,热诚才是问题的所在。如果工作上没有热诚,就会好象棉花一样软绵绵的。因此,无论怎么说,人类最重要的就是热诚。各位如果有热诚,相信学习的技术和知识,就有了用武之地。

因此,对于工作,各位不能没有热诚。当然,这不是要各位忘掉太太和孩子的意思。不过事实上也有这种人,从太太的眼光看来,他并不是个好丈夫。不过,其实他并没有忘掉太太,只是因为他有热诚,就一直不断地工作下去,而获得为很多的人带来喜悦的成果。我要回家一趟。为什么呢?我太太感冒了,我去替她使药。可以。这种情形老板当然不能说不行,可是总觉得这个人太不用心了。这种事,不说各位大概也知道,各位如果有热诚,自己应该知道该怎么做。我希望各位能做个受很多人信任的人。

说到成功和不成功的公司的差别,可是五年、十年过后,就会逐渐产生相当大的差异来。如果被外人说:那家公司不行啊。那问题就大了。如果两家公司几乎同样努力地在做,最后还是产生差异的话,那可能是公司经营方法有所不同。这样看来,今日的松下电器公司,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重新检讨改善的。

例如,如果今后价格的竞争变得很激烈的话,松下的产品就必须降价百分之十,这是每个人必须清楚认识的。如果可以轻易地降价,就没什么问题了;如果不能降价,就必须针对为何不能降价,来征求公司内外的意见。总之,必须集合众智才行。可以借用本公司内的智慧,也可以采用外头人员的智慧。不只是借用智慧,是需要大家同心协力来解决问题。

绝对不能只在自己和公司的智慧范围内做各种的考虑后,认为不可行就放弃。不论碰到什么事都要锲而不舍。在一定要做下去的观念里,有一条成功的线,逐渐牵引我们走到成功。

上司支使部属,是当然的事情;可是部属支使上司,却是松下先生独特的奇想。这是松下先生自创业以来就有的想法,不要只由上面对下面下达命令,部属只单单听命行事就行了。上自社长,下至今天刚进公司的职员,虽然有上下关系的存在,在必要的时候,由部属直接对社长说也无所谓,或者向部长说也无妨。

松下先生反复的说明公司里,必须要有下情上达的风气,以及遵重自由的豁达风气,同时他自己本身如果碰到部属对他提出发生了这种事情,请社长出面好吗?的要求时,他会以身作则地欣然前往。员工们每次请社长来员工研修会演讲时,他无论多忙,一定会抽空前去讲话的。

当然,所谓的支使社长、支使上司,并不是压迫、排挤上司,我行我素的意思。这一点可由松下先生以下的谈话理解。如果公司里,能出现十位很得体支使上司的人,这家公司保证一定会有无限的发展前途。

无论怎么说,经营的基础是人。一个公司是好是坏,能不能借着公司的事业对社会有所贡献,完全都是由从业人员的想法来决定的。因此,公司里的每一个人对于事物的看法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且绝对有必要先使公司里的这些人成长起来。如果每个人都很幼稚,虽然大家都相当团结,可是集合起来的力量,终究无法突破幼稚的范围。

松下先生一直强调企业就是人,如果不先培育人才,企业就无法获得成长。但是,人才是多方面的,企业需要哪一方面的人才呢?企业经营者又应当培育哪个方面的人才呢?这就形成了以下的问题。

总的来说,一个公司的经营者所需要的人,就是这个公司的人才。以兰球队而言吧,需要投球手,投球手就是其人才;需要传球手,传球手就是其人才;球队选手首先要注意其球技,但也不能忽略了人格、身高等,最后才可以确定所需要的人才。

因此,依一个公司的情形,以及该公司的最高方针的不同,对于是不是人才的判断也相异。有的公司认为某一种人才是人才,必须好好地加以造就,可是这种人在别家公司却成了多余的人。因此,每个公司的人才基准并不完全相同。

关于这一点,松下电器公司副社长中尾哲二郎先生,当初加入公司时的经过相当有趣,因此想在此介绍一下,一九六七年各事业部的干部聚集在一起,所召开的夏季经营恳谈会上,中尾先生自己所说的话。他从二十三岁起,就受到松下电器公司的照顾,不过,说起当初加入公司的经过,却是一种相当不可思议的缘分。他说:

本来我是想在工业界立身,因此,认定有两个方向可行。其一是培养一种具有将来性之近代化技术,以此为基础,开始自己的事业,这是我的梦想。另一个是培养这种技术,在大公司里,以与近代化技术有关的工作大大活跃一番。我带着这两个希望在东京拚命,却不巧碰上一九二三年的大地震,使我变得无家可归,独自一个人游落到大阪。

当时我根本不知道有松下电器公司,也没想过要进入松下电器公司服务。我是身无分文来到大阪的。当初我希望能进入大的兵工厂,可是去询问的结果,要当兵工厂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当时征兵检查的甲种体格。我因为是乙种体格,因而丧失了机会,终究无法达成第一个希望。接着我把目标转向大公司。想在钟渊纺织的机械部工作,就去了一趟该公司,可是,钟纺公司回答我说,他们需要的是一般工人,至于技术人员目前并没有缺额。因此,我领了三元旅费,回到了租来的房子里。拖了一段日子,我的经济发生困难,终于到了非外出工作不可的地步了。于是,我买了份报纸来看,一眼看到松下电器公司征募员工的小广告。

当我看到那则广告时,觉得电器这两个字相当具有魅力。虽然当时不知道松下电器公司究竟是什么样的公司,不过还是决定去看看。于是很快地跑去大开町,才知道其实不是松下电器公司需要人,而是接受松下电器公司协助的B工厂需要人,他们很快地带我去B工厂。

一到那里,我才惊讶地发现,这家工厂只有B先生一个人。所谓的从业人员,就是如果我进了这家工厂,我就是惟一的从业人员。至于做什么工作呢?是制作当时松下电器公司所生产的插座和其它电器的接口——叫作基底螺丝金属的部分。因此,若说到我的工作,虽然是制造基底,不过,由当时我们的工业常识看来,从事使用所谓的能源压的动力作业,是一种很普通的知识。在这里使用当时叫作螺旋的预备压,那个预备动力就由我来操作。当B先生在下面放入东西时,就大叫一声,而我也就开始操作起来,如此而已。这就是工作,一天的薪资一元。我在东京时月薪九十元,当时大学毕业的人,在待遇好的地方大约是九十元左右。因此当年二十三岁的我,待遇算是很高了。但是,在B先生的地方工作,一天才一元,总觉得实在太少了,不过我抱着即来之则安之的心理,在那儿操作起动力来。

如果当时我嫌一天一元钱太少,而辞掉工作的话,今天就不会待在松下电器公司了。所谓的人生,所谓的缘分,实在是很不可思议的。我忍受着一天一元的工资,从事动力操作的工作,结果才得以进入松下电器公司。

我就是这样进入这里操作动力,而模型也逐渐损伤与磨耗。因此,B先生要我去东京找人做几个模型。我看了,就告诉他这种东西不必去东京买,我以前就做过。他用不信任的目光说:那就做个试试吧。我告诉他需要一台车床,他说:松下电器公司有一台车床,你去借借看吧。由于他这么说,我就去松下电器公司的修理工厂,借了车床来制作,这和我在东京制作过的一模一样。因此B先生也由衷地说,原来你会制作模型啊。久而久之,我也逐渐毫无顾忌地提出各种意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提案。

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因此可以尽情地发表意见。我提议‘这么做会亏损的。如果引进一个动力,就不用一天花一块钱雇用人,而可以以相当便宜的价格,提高好几倍的效率。是不是需要引进动力来看看?’但是,任凭我怎么建议,他就是不听。这并非没有道理,我,不过是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他也会担心如果采用我的意见,亏损的话就糟糕了。而且,因为我实在说了太多的大道理,最后把他惹火了,就一不做二不休地把我辞退了。

不但如此,他还跑去和松下电器公司的头儿——会长(即松下先生,这是当时的称呼),谈论关于把我辞退的事。结果,松下先生却说:‘这种会修理制作模型的人,由我的修理工厂来雇用他吧。’这或许就是人的缘分吧。

在这场恳谈会席上,当时的会长松下先生听了这一段话,也想起从前的事来。松下先生做了以下的回顾:

听了副社长的谈话,我也想起四十五年前的事业。虽然我对当时的印象觉得很模糊了,不过,因为中尾君比我还清楚这件事,所以我想事情应该就象中尾君所说的一样。

人类真的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缘分,我们的下游工厂负责人B老先生那时来到公司,劈头就说:‘头儿,不好了呀。’‘什么事不好了?’‘嗯,就是那个到我那里工作的中尾那个年轻人啊。’‘他怎么啦?’‘他一点也不听我的话,只要我说要怎么做,他就一一把我的话反驳掉。那个男孩子真麻烦啊。’我说:‘是吗?就是上一次来我们的车床工厂借车床的那位年轻人吗?我当时曾问他:’你是哪来的?‘他回答道:’B工厂来的。‘我觉得那位年轻人很出色啊。’‘不,他麻烦得要命。’‘那么,让他到我这儿来吧。’‘你这里要用他?’‘我这里可以啊。你那里既然有问题,就让他来这里吧。如何?’就这样,中尾君加入了松下电器公司。

对于一个能针对工作方法陈述自己种种意见的人,B工厂认为这是一个不听主人的话、老爱和主人抬杠的人。而松下先生则判断他是一个有趣、有见地的人,并感到这种人才是公司所需要的人才。

世有伯乐,才有千里马。一匹能跑千里的名马,若没有碰到能偿识他的伯乐,那么,这匹骏马一定会无所事事,白白糟蹋掉一生。名伯乐获得了中尾先生这位奇才,中尾先生的才能方得以展现出来。

但是,如果没有很会骑名马的优秀骑师,名马反而会变得比劣马还难骑。千里马也成了空有的宝物,而不能加以利用,这时对这个骑师而言,千里马就不算是千里马了。

对于企业而言,并不一定需要员工全是千里马,也即是超级的人才,那是不可能的。假使,很多具有超级能力的人,如果聚集在一起,反而会因不好控制,而影响公司发展的前途。还是要由各式各样的人来组成一个公司比较好,当然也不能全是劣才。

松下先生于公元一九六三年八月,在和日本青年会议所所员恳谈会的席上,谈到:

当时的松下电器公司,没有收容以前三名来自学校毕业的人,是很正确的。如果让那些人来的话,我就糟糕了,因为他们很优秀,因此不是适合我公司的人才。

当时,旧制高等学校毕业的人还很少,大部分都是小学毕业。因此,若要征求中学毕业的人,就要费一番很大的功夫。我开始做生意是在一九一八年,当我认为可以招收旧制专科学校毕业的人时,已经是一九二○年了。由一九一八年起到一九三四年,我才第一次雇用两名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因此,在那时之前,只要是中学毕业就是最好的了,事实上,也真是最好的啊。

各位可能与我的观点不一样。不过,人是应当在适合该公司的状态下聚集起来的。在优秀的人也会有麻烦的啊。太优秀的人虽然也有相当勤奋工作的,不过,大部分太优秀的人都会说出,在这种无聊的公司上班实在糟糕的话来。可是,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就会以感激的心情说,待在这家公司真不错,因而努力地工作。我欣赏也感谢这一类型的人。因此,我不会招募太多优秀的人。

这是采用人的原则,并不一定要征求超级的人才,只要能求得适合该公司的人才就好了。而采用后的人才造就,也是同样的情形,并不是非要把每一个员工,都培养成具有超级能力的人才不可。首先,这种事根本就不可能。公司里有各种的工作,只要分别有适合各种工作的人担任就可以了,超级的人才倒不是公司所需要的人才。

那么,公司所需要的人才造就,或者称作人才培养,究竟是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