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松下,你知道多少
22126000000137

第137章 培育人才与事业的关系(1)

谁都知道松下先生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业巨子。那时候松下只有他太太和内弟故井植岁男(三洋电机企业有限公司的创始者)两名员工。这是公元一九一八的事。中间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今天,松下电器公司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企业。若是要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松下先生在培育人才方面非常成功。

松下常说:经营的光芒是灿烂或暗淡,完全在于人才的培育如何。在构成企业的三要素——人、物、钱中,只有人懂得如何善于运用物和钱,始能发挥效果。经营始于人也终于人,所以,人才要是培育成功,事业才能成功;人才要是培育失败,事业也将随着失败。甚至可以武断地说,人才培育不成功,即使一时能够支撑,这个事业将来也没有什么发展可言。大家都知道,人才的培育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能够做到象松下先生那么成功的经营者,却是很少很少了。为什么松下先生在人才的培育上,能够如此成功呢?到底他有什么秘密呢?

第一,人才培育的重要性。松下先生比任何人,都强烈地感觉到培育人才的重要性。

不管做什么事都一样,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想去完成那件事的强烈心愿。若心里一直想非完成它不可,事情可以说是已成功了一半。有了这种心态,必定能想出完成这件事的手段或方法来。这段话就像在描写松下先生他自己一样,强烈的需求心一直都是完成事情的推动力,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原则。

松下电器公司之所以能成功地培育出人才,最主要的原因,是经营者本身有这种强烈的需求。这就象松下先生自己所写的下面那一段话,这时刚好是公元一九四三年,战争方酣,生命都受到严重的轻视。

他说:我不但认为人才的培育有其必要,并且也做了努力,但却培育不出人才。发这种牢骚的经营者相当的多,他们或许对人才的培育相当努力,但问题是有没有全心全力地去做。为了添购设备或向银行借款,他们一定会连脸色都变了,那样全心全力去办好它;那么在培育人才时,是不是也象做这些事情一样地认真呢?

松下先生所说的人才优先于任何事情或人重于一切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要发展事业,首先就要把心放在人才的培育上面,不管工作有多忙,为了解决工作的繁忙,首先就要努力培育人才。这些都是松下先生深信不疑的信念,也是现在松下电器公司人事的基本方针。

人确实是比物和钱来得重要。身为主管要是没有不管多忙,人才培育绝对优先的信念,人才培育这句话到最后,只不过是句口号罢了。

那么,体会了人才培育的重要性后,经营者应该怎样去做呢?

所谓人才的培育,就是一种教育。当然,就教育这两个字,学校的教育和企业所谓的教育,是有差别的。

松下电器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培育人才方面比别的公司成功,最大的原因在于,创业者松下先生对人才培育之重要的体会,比世上任何一个经营者要来得强烈,并且比谁都热心地去教导员工。

第二,人类的重要性。松下先生确实是一个天生的人道主义者,他那重视人类的心意和尊重人类的精神,全部表现在一贯的人事政策上。

许多公司人事业务职责的领导,自然希望公司愈来愈好,为了公司的发展,就要在人事政策上下功夫。由于公司的繁荣和人才的培育是不可分的,为了衡量每个员工的能力和向心力,就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

松下先生也同样是为了使公司繁荣起来才注意人才的。他最先想到的是,为了这个人本身的前途,必须将他的能力发挥出来。

我们也常可见到一些公司,虽然嘴里说人是最重要的,但一遇到公司的员工过多,就以不尊敬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相反的,要是遇到员工不足,就把那些仅有的员工捧上天,深怕他们辞职不干,不敢施以严格的训练。因此他们就不会想到要为这个员工本身的前途,去引导出他的能力来。

减量经营这句话是用来代替过去的高度成长经济的。裁减多余的人员、维持适当的规模,这是经营者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身为公司的总裁,如果随意解雇员工,或制定裁员政策时,一点也不会感到痛心,松下认为这个企业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在景气好的时候,大量雇用员工;景气不好的时候,便予以解雇。这在资本主义经济里,或许是理所当然的事,但这种作风,却无法培育出象松下电器公司所要的:员工和公司要成为一体,并且各同事之间都要有结合感。如果公司方面只考虑公司的利益和方便,而不顾员工的想法,甚至觉得牺牲他们都可以,那么员工方面当然也不会存有和公司结合为一体的想法,而认真工作。

松下先生一向认为人是企业最为重要因素,所以不可以随便裁减的。公司的总裁要是能有这样的信念,我想,培育人才就容易成功了。

事实上,松下电器公司在其经营的长久历史中,只有一次想到要裁员,这是战后混乱的时期做出的决定。关于这一点,松下先生后来曾加以解释。

在这种战败,有违一般经济常态的时代里,松下电器公司被指为财阀家族,成为限制公司,赔偿工厂,停止军需补偿,解除公职,并指定为持股公司,而陷入无法动弹的状态。

松下先生在公元一九四六年十月的新经营指导方针发表会上,在员工面前指示松下电器公司今后努力的方向。万一这种努力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甚至到了不得不暂时停止电器用品的制造,公司也只好停止生产。但这时候,公司虽然没有工作,却不允许有人做无业游民,诸君还是要去发掘新的工作,做新事业。我不希望有人离开公司,也不允许有人离开;不管事态变化如何,大家都要同舟共济,团结一致,以冲破难关。松下先生殷切地说着。

在日本,不管哪个公司为了发展的需要,而做大幅度的人员裁减,这是理所当然的手段。在这种非常的时期里解雇员工,不该说是经营者的责任。

松下电器公司虽然有不断地进取之心,发展壮大,无奈没有材料。即使尽力寻找材料,还是没有结果。这时候,松下先生不惜改变经营方向,把事业继续支持下去。因为他说过,不希望有人离开公司,也不准有人离开公司。战败的翌年,可以说是企业秩序大乱的一年,不管哪个公司都有罢工,争执的事件也频频发生,到处竖起红旗,甚至有的经营都被吊起来。这时候要每个从业人员,都做到和公司结为一体地工作着,并和同事共同努力,这在规模小的公司或许还有可能做到,但在几千人以上的大公司里,也要求如此经营着,那将是很难办到的事情。

但松下先生却能够做到。在一九四七年松下电器公司陷入各分行要各自解散,甚至连总公司也要自行解体,松下先生发表了那篇演讲:不是公司想要这么做,而是受到时运不济的影响,到最后不致受到革职的噩运。也可以说公司还有能力用的人,只有三千五百人。

松下先生对于员工的态度,还有另外一个例子。

在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二九年时,美国发生经济大恐慌,继而影响到世界各地,日本也因而陷入不景气的情况。工厂不是缩小经营范围,就是例闭、减薪,或裁员,松下电器公司也不例外,非常艰苦。那时刚好是在大阪中福岛区的大开町设立工厂不久,差不多是自一九一八年创业后的第十一个年头,松下电器公司刚刚有了企业的规模,就碰上了世界经济危机。产品不断地制造出来,却无法推销出去,结果,仓库里的货品堆得满满的。当时的干部只好拟定生产减半、员工也减半的计划案,向松下先生提出。除此之外,实在是没有其它方法可以打开这种窘困的局面。

当时松下先生刚好身体健康欠佳,一直卧病在床,但他还是毅然做了下面这样的决定。

这是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底的事,在工厂做半日工却给全天薪资,店员放弃休假,全力推销库存货品。结果,两个月内就把仓库内原本堆得满满的货品推销得一干二净,工厂也恢复全天候的工作,一切难关终于度过了。

松下先生这种尊重人类的精神,并不是因为战后日本成为民主主义的社会,或是因为劳动基准法的制定,或是因为人才太少才提出来的精神。就是在****盛行的时代,或战败的混乱时代,他的这种信念也丝毫未曾变动过。

松下先生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培育人才,就是因为他认识到了人类的重要性。员工方面自然也会感受到这种被尊重的感觉,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在社会上我们常可听到,公司在能力情况许可下,自然会多雇用人,一旦支持不下去时就大量裁员,这是一般公司的方针。象这样把大部分的人裁减,只留下一些精英,在选拔职业运动选手或需要特殊才能的职业上,或许可行。但要是以这种方法用在公司上,就无法培育出真正爱公司,并觉得自己是和公司连为一体的人才了。

第三,要明确经营概念。老实说,当我开始创业之际,并没有明确的经营概念。当然,即是做生意,为了要有所发展,必定会想尽各种办法,但这也不过是依照当时做生意的常识罢了。我当时只知道必须要制造出优良的产品,要积极研究新产品,做到客户至上,顾客第一,并且努力地去实行它。这是松下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以这种方法使买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接着员工也逐渐地增加,于是松下先生也渐渐地觉得光是以这种方法来经营事业,是不行的。以这种方法做生意,再加上不断地努力确实是很重要,而且也颇有成效,但却不能只有这方式而已,还要想到,你是为什么来做这种事业的,这就是必须要想到的生产者的使命。

深觉这种使命感极为重要的松下先生,才会在一九三二年召集全体员工,发表了他那篇创业纪念日的演讲辞,勉励大家要为公司而努力,为社会创造财富。而且还呼吁要共同努力完成今后二百五十年的大计划。

要达到这个愿望,经营者应该要有什么样的准备呢?这就要照下面松下先生所说的去做了。

明确地拥有这种经营理念的结果是:从此我比以前更有信心,不管是对员工或客户,我都能说我该说的话、做我该做的事,把经营的事业做得更好了。而且,员工听了我发表的一番话后,他们都非常激动,由此而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表示将以此为目标努力工作着。总之,可以说象是在经营体系上,注射了一针强心剂,公司蓬勃发展起来。从此以后,事业发展的速度,是我意想不到的。

松下先生曾说,今天能够成功地培育人才,完全是因为当初,明确地指示了公司的经营理念及使命感的缘故。

公司既想要栽培人才,就必须将这个公司的理念和使命感明确化。一个公司有了某种的使命感,就可要求员工对这个使命感认同,并做到全体一致努力,如此才能培育出把公司的使命视为自己生命的员工。

要是没有这种使命感,每天只是无所事事,那么即使工作的知识和经验与日俱增,但却无法使公司蓬勃发展下来。松下电器公司的前社长前会长高桥荒太郎,于一九三六年进入松下电器公司服务。在这之前,他曾经营过朝日干电池的生意,进入松下电器公司后,他最感激的便是得到如此明确的经营概念指示。他说:

虽然我是因为有做生意的经验,而受到松下电器公司的青睐,但松下电器公司却能确立经营的基本方针,并明确地表明‘制造产品之前,要先制造人才’,甚至还清清楚楚地列出‘培育人才的基本方针’。

我以前经营的公司要是有这样的方针,在一九二六年后的三四年间,就不会陷入那么惨澹的状态。如今受到松下电器公司的照顾,我感到非常激动。现在我只要能照着这个方针去做,相信必定绰绰有余了。于是我决定从此不再以我这种一知半解的智慧和才能,去决定事情。

制造传真机的松下电送机器的前身——东方电机,曾经陷入极度的经营危机。被恳求协助重建的松下先生在与东方电机做资本合作时,同松下通信工业东京营业所长木野亲之(当时三十五岁,现为松下电送机器社长)发出命令:你去做重建的工作。

接手了随时在闹罢工,加上财政赤字累累的东方电机的木野先生,首先要采取的行动,便是把松下先生的经营理念让每个员工牢在心中。

虽然现在我们没有钱可买任何材料,但却有一个松下的经营概念。生产或贩卖固然需要各种支援和努力,但松下先生教导我们,经营首先在于人。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培育人才。一切都以松下的经营概念为开头吧。

很多例子都可以证明,经营者首先要有经营的概念和使命感,并把这种使命感彻底地灌输给员工,这样,公司才能拥有真正的人才,公司才会繁荣昌盛。

第四,公司要以高额利润为生存的条件。松下电器公司是采用事业部制,每个事业部都以独立核算制,来严格地核对所得的利润。每个事业部的原则上,都要订下自己的事业计划,以获得高于利益率百分之十以上为目标。并对此负责任。公司不允许有只要有一个事业部赚钱,其它的事业部即使亏损也无所谓的想法。不管哪个事业部都要有自己的营利成绩。没有利润的事业部是有罪的,因为出现赤字不但愧对公司,更愧对国家,这是松下电器公司的见解。

松下电器公司对利益是非常重视的。不管是事业部或其连锁店,拿不出相当营利成绩来的经营者或干部,就会被断定是没有资格担当这个职位的人。企业既然是以营利为目的,自然不该忽视利润,所以松下电器公司才会严格地执行追求利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