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松下,你知道多少
22126000000127

第127章 上下级沟通的必要性(1)

无论是在大的国营单位里,还是在小企业里,上下的沟通协调是绝不可忽视的。就以松下为例吧。

有一年,是松下公司经营上最多事多端、非常艰难的一年。

虽然他们努力经营,成果还是不佳,对各位从业员工的报酬也不能提高,甚至未能发给奖金,这是过去未曾有过的事。而且人事升迁,也暂时冻结,经营到了这种地步,其责任应由谁负担呢?然而,在另一方面,对于松下来说能平安度过最坏的一年,而迎接充满希望的新春,松下也深觉欣慰。

松下认为,所谓人生,有正反两面。而经验过这两种冷热人生过程的人,才有资格谈论人生问题。目前松下电器公司首次体验到人生的黑暗面。从此以后,松下电气公司有资格讨论社会、谈论人生,并议论和事业前途有关的各项问题了。那么这样看来,在松下觉得是最坏的一年,其实也不一定就是最坏的一年,更可以说是很有意义的一年。更要在事业经营上保持一种移祸为福的坚毅与信念,才能突破难关。

去年全年度输入总额二十亿美元,输出总额才十亿美元,比预计的还糟,甚至出现了一亿美金的赤字。估计今年还会继续恶化,国内生产过剩,竞争一定更激烈。

尽管如此,也不必太悲观。今年是他们的困难年,对付困难必有解决的方法,必能闯出一条新路。这就需要大家能互相体谅,携起手来共同努力,突破困境。

松下电器公司将以更好的品质与更周到的服务,屹立于不景气中。

松下也曾说过今年景气会不好,大家要有警觉,但总是会有法子解决的,景气好的时候,赚钱快,顾客买东西毫不思索,用钱也不仔细;如果钱不够,就会考虑这考虑那。所以,愈是不景气,产品、服务的好坏,更决定购买力的好坏。所以他们决定要生产好产品,提高服务品质。

松下电器公司经营到目前为止一直都很成功。而从各位精神上的动员可以看出这次也会成功。如果粗心大意;还是会失败的。

让不景气成为大家的考验,好好有一番作为。松下必须携手同心,激发新的构想。

春天来了!春风吹得使人飘飘欲仙,好一个快乐的季节。但是,报纸连日不断报导经济恶化,真令人担心。春风吹送,我们周围也吹起不景气的风。成本过高,出口困难,引起物价下跌,购买力降低,真是难过。

人心是最难控制的,尽管前人遗留了许多失败的事实,但是还是有人会重蹈覆辙。以前有句话叫:好了疮疤忘了痛。马上又跌入同样的陷井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不景气的来临绝不是可喜的事。但若能因此而携手同心,激发新构想,积极去超困境,则不景气也可以成为一种考验,促使我们有所作为。

松下电器公司基于这种考虑,将价格合理化、降低成本来度过难关。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当一个职员或家中的一分子,都要脚踏实地的应付这个局面。自己不要随便行动,即使出于善意,也会阻碍整体的进展。

浪大船当然会摇晃,因此有赖全体冷静的判断和通力合作。船长掌舵,大家就要同心协力,船才会向前进。

任何随便的判断和行为,即使出于善意,都会打破全体的合作,而阻碍了船的前进。

公司的经营也是如此。现在是最重要的时候,所以公司也希望大家每天早上朗诵友好一致的精神条文。

樱花落,嫩叶初发,充满了成长的生机。松下电器公司也象嫩叶一样充满了成长生机,在公司里各位能运用智慧,协力一致,不达目标势不罢休。

不论有多险恶,都不能有浮动、松懈的心态,一定要把持一贯的信念。

不管景气是好是坏,绝对不能有松懈的心态,尤其电器业的竞争激烈,更不能稍有怠忽。经济的本质从前年、去年乃至今年都不会改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保持一贯的工作信念。

最近美国非常不景气,日本也受到影响,去年的不景气一直未见好转。

经济有景气和不景气,就好象大自然有夏天和冬天一样。夏天热,冬天冷;景气好令人心神愉快,不景气使人愁眉苦脸。所以在不景气时,要一起反省,要有紧缩的心理准备。如果在不景气中仍然保持景气时的悠闲态度,就好象冬天裸体一样,不但会被人耻笑,自己也会受寒、感冒,说不定连命都会丢掉。

不单是在商业上,在生活上也很重要。所以,随时有心理准备能适应时局,才是真正高明的人。

目前日本全国仍在不景气中,松下也必须毫不松懈地努力。他在生活上、工作上都要求进步,团结一致,共同面对困境,才能建立松下电器公司百年的基业。只有共同的体认与合作,才能排除万难;不断地检讨与研究,才会提高业绩。这就是松下的经营之道。

松下在克服难关时,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能借助天灾人祸等不幸,把不幸变成大幸。同时,他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协调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战国时代,赵将廉颇勇猛异常,攻城略地、战功卓著。新提升的相国蔺相如胆略超群、足智多谋,秦庭之上斥责秦君,怒发冲冠,渑池会上力逼秦王,不失国威,二人皆为国家栋梁。然而廉颇自恃功大年高,论职羞于相如之下。每遇相如必极力侮辱,且不与其同列朝班。相如每每忍让、绝不与争。其门客询问原故,相如说:廉将军是赵国难得之才,相国亦身负重任。秦国不敢轻犯赵土,因有我二人之故。将相相斗,必有一伤,不论伤者为谁,皆国家之祸。廉颇闻言,大感惭愧,背负荆条请罪相府。廉蔺相如和好,共事赵国,以廉颇之勇加以相如之谋,使强秦兵不敢犯境。这就是两千年来一直为人们交口称颂的将相和的故事。

蔺相如以国事为重,对廉颇忍让再三,因为他明白,自己与廉颇的团结命形成极大的力量,对赵国有益;如果二人相斗,其中必有一伤,则后果不甚设想,蔺相如成功地协调自己与廉颇的关系,他们的和好使二人的长处相得益彰,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发挥。可见在一个整体中,每个人都充分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才能,并不一定保证事业的成功。而作为管理者,还必须使每个人的努力协调一致,搞好人与人的关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从事现代化生产的企业以及政府机构、军队团体等等都有一整套极其复杂的组织系统。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总是把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协调得很好。只有这样,才能使努力调动起来的积极性成倍地发挥效益而不是各自孤立,更不是互相抵消。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权是一个极其复杂、异常松散的封建军事结合体。在内战中蒋介石以重金收买武力的名义上统一了中国。其实诸派军阀自成体系,各行其政,各派系之间积怨甚多、常存兼并之心。正由于这种情况,军事结合体的弊病在抗战初期暴露无疑。国民党数百万众兵与日军对抗。数量上无疑占优势,然而对日作战一触即溃,数月之间大好河山沦丧贻尽。这里面除了不发动群众、装备低劣、兵员缺乏训练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这个松散的军事结合体内部矛盾重重、毫无凝聚力与向心力。战场上各存异心、常常见死不救,甚至趁火打劫。国民党军队中很少有人能够成功地指挥这样的部队协同作战。故而初期战场全面瓦解。这就说明了人多未必势众、团结才是力量的保证。要想团结好,这就需要很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也是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有以下四点,即:目标的一致性与需求的相辅性;群众中每个人的个性;人际知觉、反应和冲突问题以及人际间的沟通。

目标一致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首要前提。在群众中尽管每个人的性别差别很大,但是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各方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克制自己身上为对方不适应的特点,以求得努力方向的一致,也包括政治思想的一致,这是不需要多讲的。

目标一致固然有益于搞好人际关系,然而群众中需求不同的个人,也可以通过彼此间相互协助对方,以实现需求的方式,达到协调人际关系的目的。古代哲学家庄子和惠施是亲密至交,但他们的哲学主张大不相同,两人经常发生激烈的论战。这种论战对建立各自的哲学体系在客观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标的一致与需求的相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管理者在协调人际关系的努力中应该有意促使下属(不论人多还是人少)形成一个统一的奋斗目标,他们在为此共同努力的过程中就有了密切合作,即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但是在目标难以统一的情况下也不必强求一致,可以通过促使下属互助帮助的方式加强他们的交往关系。

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如:性格,气质,能力等等。个性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呈现出错综交叉的关系。即个性相同者一般来讲便于搞好关系,例如两个热情、易冲动的在一块儿做事,会彼此对对方办事感到满意;也可能不利于搞好关系——如同样抑郁寡欢的人会感到加倍的烦闷。个性相反者大多不易搞好关系,出现类似水火难容的个性冲突。但也有许多性格不同的人能够取长补短,很好地相互配合。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个性相同与否无关紧要,关键在于个性是否能够相容。

现代化的管理艺术要求每一个管理者对自己下属的个性都有充分的了解,并根据这种了解得出结论:某人与某人,或某几个人与另外几个人性格可以相容,这时就可以考虑应该把他们安排在一起工作。在国外,许多人事经理给每一个下属建立个性卡片,有个别公司还有独具特色的个性申报制度,即由职工自己申明自己的个性,这种做法是非常明智的。人事档案在我国恐怕是最为复杂繁多的材料了,然而并没有哪一个人事部门的档案里有关于个性方面的调查,也从来没有那个用人部门在交给新录取者填写的厚厚的、一式三份的表格里有性格一栏,尽管这只占用有限的篇幅。事实上这是非常重要的,让被管理者坦白自己的个性,是对该人人际知觉的最好的调查,这种调查是任何客观观察所不可能取代的,因为它至少可以告诉我们两个问题:我认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希望别人怎样与我共事。松下的人事管理部门不做这样的卡片或表格,并不是他们对每个下属的个性了如指掌,而是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或懒于做这项细致的工作,或根本不知道居然还有此一说。由此看来,对于那些对重要性缺乏了解的人应该进行适当的业务培训,根本不知有此说的是不适于做管理人的工作,理应受到一分钟惩戒。

人际知觉是指对人、对己、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了解与认识,管理学所注重的是对人与人关系的知觉。人际知觉的形成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对他人的了解,从外貌到内心世界的了解——随着与之交往的加深,得到有关自己与该人,或者他人与该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如我与他相处得还不错,他与某某矛盾很深,原因是某某过于尖刻使他难以容忍等等。这就是人际知觉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