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松下,你知道多少
22126000000119

第119章 生命的价值(1)

松下经常对他的员工说,现在正是开展人生坦途的大好时机。身为松下电器公司的员工,你们对将来有何计划?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松下常与人谈起,将工作视为和自己生命同样重要,而不能感受喜悦的人,应该退出产业界。真正领悟人生的人,必能察觉到,将生命寄托于工作中,所获得的喜悦,是多么真实的感受。

这并不是要你一天二十四小时埋头苦干,而是说在八小时或十小时的工作中,要忘却一切,全神贯注于工作,这样才可感觉到工作所带给你的真正喜悦。如果在工作中,不能体会到这种乐趣,那就丧失了工作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了。松下有时候到工厂巡视,听到轰轰的马达声,看到办公室内,大家专心一意办公的情形,觉得能和大家一起工作,内心实在充满了温馨和欢喜。

工作的喜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也是最根本的喜悦。人们喜欢穿名衣,吃美食,有种种欲望,往往借着满足这些欲望而获得喜悦。然而,人的工作愿望,实在比上述的欲望更加强烈,而且满足工作的愿望后所得的喜悦,比其他的更强烈、更有意义。

松下自己小时,在当学徒的七年当中,在老板教导之下,不得不勤勉从事学艺,也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勤勉的习性。所以,在他人视为辛苦困难的工作,而松下看来却不觉得辛苦,松下青年时代,始终一贯地被教导要勤勉努力。当时如果去掉勤勉努力,松下不知道一个青年人还所剩几何?

因为青年人有所期望,才需要勤勉努力,此乃人生之一大原则。从前的戏剧、电影中,也常有这种期望青年与赞美青年的故事编织在内。可是,现今如说出这些话,恐怕会被青年人大骂一顿。

松下认为,守则或规定就好象支撑树苗的支柱,树苗能独立自主之后,才能拿掉它。

听说以前有个国家,曾订定一种学生守则,规定义务教育中之学生,应遵守许多的条款,最后一条还规定:如不遵守本规则,可将其退学。

在这些守则中,特别引起松下注意者,是对校长及先生,应起立敬礼,规定学生迎接校长或老师时的仪礼态度。还有一条是听从父母的教训,爱护弟妹。清洁房间,整理自己所有的日常物品等等。连家庭中琐碎的事务,也都规定在这二十一条守则里面,针对这些准备作为社会一分子的学生,使之懂得应遵守的基本常识。

松下在仔细考虑以后,觉得人类对规则的反应,假如没有订出罚则的话,除非圣人,否则很少会遵守的。

这可说是人类普遍的特质,因此美欧各先进国家,也都认清了这一点,对各项守则或规定,均订定严罚的条款来实施惩罚犯者。

人类教养,没有新旧之分或特定国家之别。无论哪国人对受教者,均是教以共同生活中应有的态度、目的,并伸展人性的进步。

这可能不是适切的比喻,但对人类的教养,就好象支撑树苗的支柱一样,因为树苗幼稚,在没有能力成长伸直之前,需要支柱来支撑,便不怕风吹雨打了,等到能够独立,就不再需要支柱了。而人类之教养就是这样的。

不管你是如何伟大的人物,在孩童时期,也需要支柱来支撑。等到某一时期,借支柱帮忙,确立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后,就可以独立发挥自己个性了。不论任何人,都要接受正确的教养,有的是由先辈教导、培育、教养,然后踏进社会而成为社会有用的人物。

松下在偶然的机会,到四天王寺去时,管长(管理一个宗派之长)拿出该寺传世之宝两卷卷轴给他看。

其中一卷,据说是建立该寺的圣德太子亲笔写的卷轴。说起圣德太子,我们日常使用的一万元纸币上,就印有他的画像。他首次制定十七条宪法,皈依佛教,并大力推广,是本世纪初大化革新的导因。

由于是用汉文写的经过管长说明,才知道卷轴上写的,是有关该寺的规则、寺院的面积、应该建立怎样的建筑以及该做怎样的事等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其中还有一项,是象现在的社会福利之类的事项。原来,救济贫病的制度,竟然在大约一千三百年以前就制定实施了。松下为此非常兴奋,也非常感动。

至于另外一卷卷轴,笔迹虽然不同,内容却与圣德太子所写的完全相同。据说这卷是后醍醐天皇亲笔写的。

大化革新后约七百年,曾经发生所谓建武中兴,打倒镰仓幕府后,将政权还给朝廷。完成这次王政复古的后醍醐天皇,是一位伟大的明君,尽量亲自执政,遇到饥馑时,甚至减少自己的三餐,施给饥饿的人民吃。

后醍醐天皇正在考虑自己要做些什么时,偶然看到圣德太子卷轴,而深有感触。他认为这卷珍贵的卷轴,已有七百年的历史,再常打开来看,恐怕会损坏,所以重新亲笔写了一卷新卷轴。另外附上但书,写明他是照圣德太子所写的抄录,指示大家使用这卷。

当时,松下对四天王寺珍藏这么了不起的国宝,深深感到亲切与尊敬。

日本历代以天皇为中心,已经拥有二千数百年的历史传统。从这长久的历史所累积的体验,确实很宝贵。而如何有效利用,使整个日本在精神上与物质上都能一并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任务。

松下对历史一向很感兴趣,年轻时,就常常阅读讲谈书,或听有关这一类的故事与戏剧。即使很忙碌,偶尔也会从电视或电影上观赏,或与人交谈,有时想到什么,就请人查各类参考书籍。这时松下所顾虑的,就是对历史的态度,也就是历史观,是不是过分强调人的丑陋面即负面?

所谓历史,绝对不是他人的事,可以说是自己的面貌。虽然,主要是以过去的事物为对象,但今日的面貌,是由这事象所产生的。我们必须坦诚认识过去的长短,好的一面,务必继续发扬光大。对祖先努力的成果与累积的智慧等等,我们以何种态度去继承、去使用,都会影响改变今后的历史。因此,我们不能只以个人所见来处理,更要好好观察美善的一面。

事物都有正面与背面。人有长处与短处。一个人的行为也有美与丑。

白天整齐地打着领带工作,回到家以后,也要换上宽松舒适的睡衣,两面都是同一个人的生活。如果只从正面去看,会不公平,只从背面看,又可能发生误解。如果要使一个人正常成长,对他的背面要加以考虑,对他正面的美,更要承认鼓励及发扬。对任何人与事都要这样。

朝日电台的广播节目中,有个洗心的节目。谈话的人是大阪府知事(市长)佐藤义论先生。他平实地谈着有关人的生活与思考方式,不带说教味,又具有时代意义。听了后心灵确实被说得很清爽。

他举了中外古今许多有名人士的例子。比如,为万人幸福从政,为宣扬宗教真理而受苦的事迹,看到他们在险恶环境中坚定持守,而终于获得辉煌成果的高贵情操。

每当追寻历史的时候,都会发现那些人的精神,仍然活在其中。但愿我们能把他们伟大的精神,在现代的社会中,更发扬光大。

松下认为,训练人才应有以人性为主的模式,并确立赏罚分明的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是人之为人的所在。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人才,成为对国家、社会、民族以及历史的进步作出有益的贡献的人。但是,社会、历史、时代不一定都会给每个人以公平的机会。任何一个不经过艰苦的磨炼,不具备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人是不会成为人才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能否成为人才,一个人能否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关键并不在别的什么原因,而更多的则是依赖于时代和外部和条件。

松下说:提到人才造就,就必然提到管教孩子的问题。尊敬老师,听从父母,爱社会国家,这是古往今来,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社会都应这样做的,是人类共通的基本道理。所以有关的人性教养的问题,是没有新旧、不分国别的、不分民族的,是人类共同的生活态度。

对人性的调教,犹如竖上支持幼苗的支架,由于支架的帮助和支持,树苗才能顺着一定的方向成长,不会弯曲变形。人同样也必须接受正确的教育,由老师、先辈、父母的教诲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中国有句古话叫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很有道理。在一个人成才的过程中,外部的、后天的教育起着尤为多面的作用。没有后天的正确的引导,很难想象一个人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美国或欧洲,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很严厉的,如果一个小孩踏入禁止入内的草坪,不要说父母,就是过路人也会加以斥责的。而这些成人和父母,他们已养成一种毅然严肃对待生活的心胸。平常当孩子们跌倒时,大人们也不去扶他起来。无论孩子如何哭叫,都只静静地等待他自己爬起来,最有代表的是洛克菲勒对孩子的教育。孩子违反了父母的交待,或做了坏事,绝不轻易放过,必作彻底的追究,让他明白他的作为是错误的。在这样严厉的管教中,孩子们自然养成自主独立的精神。并能辨别自己的权利与社会的责任,承担起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由于已养成了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行动能力,让他自由就没有问题了。为了能够如此,在他们的国家中,这种管教的模式已经成为传统习惯了,所以孩子们无论在家庭、学校、社会,都身在这种人性管教的教育环境里,这是造就人才的第一先决条件。正因为西方人在此环境和条件下,所以塑造了西方人的肯干、敢干、能吃苦、能独立完成任务的独立人格。

松下认为,如果没有这套塑造人才的教育方式,西方的文明与发展很难想象的。每个人能不能成才,能不能对社会和国家有所贡献,在不同的国度都有不同的标准,因此,不同的国家,人才的选择与造就方式也是不同的。不管怎样,人才的造就和培养是需要条件的。没有条件,人才是不能成为人才的。

松下指出,小时学自父母,学校学自老师,工作后学自社会,从小学起,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宇宙万物皆可为师。

下政经塾(学院)。这所民间的政治经济学院招收百十来名学员,松下每月都要来这里演讲一次。松下所讲,当然难免鼓励大家学习的内容。他的话,往往十分中肯。

松下说,互相学习彼此的长处是必要的。一般的观念里,塾长和你们的关系就像老师和学生一样,但是我没有这种想法。当然,论年龄我在某些方面可以当你们的前辈,但也有很多方面必须向各位学习,希望你们有这种观念。

认为这个人很伟大,就盲目地学他,等到发现他的缺点时,就会大失所望。你们必须抱着我有缺点的观念和我交往。我认为,各位所描绘的形象还是不太好,希望你们以赤裸的松下幸之助为对象,彼此交谈,否则我不可能从各位身上得到任何东西。

学习不能光靠别人教导,必须先自己思考、判断、吸收,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如果我有好的地方,你们尽量吸取,无法吸取的时候,只有全靠自己注意、研究和下功夫,不能像以前一样只记老师所教的,最主要的是各位自己要努力学习。如果不肯学习,当然就无法取得成就。小时候学自父母,在学校学自老师,就业以后向社会学习。学习之后,才能拥有自己的想法。

只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宇宙万物就都可以为师。从不言不语的树木和石头、秋夜闪闪的星空,到一切自然的现象,以及先辈严厉的斥责,后生善意的建言,无一不可以为师。不论面对什么事情或任何人,都要有谦虚、坦诚的学习心态。愈是虚心学习的人,愈能激发新的思想,拥有独特的创意。松下认为,热忱。仅能鼓荡起生活的激情,坚定实现理想的毅志,也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周遭的人与你同行。聪明加上热忱,必然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