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松下,你知道多少
22126000000108

第108章 梦想和希望(2)

松下电器的传统是包括许多方面的,首先是不唯命是从。当然,这是相对的,因为松下公司对自己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经营理念的要求,近乎苛刻。在这一点上,松下先生是丝毫也不让步的。但在此基础上,每一个员工都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判断力作出反应,而不是采取消极的、但求无过的态度。松下说:员工不应该因为上级命令了,或希望大家如何做,就盲目附和,唯命是从。他认为,下属或员工完全这样做了,就会使公司的经营失去弹性。

其次,松下允许员工当面发表不平和不满。二战以前,有一位候补员工就向松下发表过不满。那时的松下电器员工分一、二、三等和候补四级。这位候补员工迟迟未获升迁,就直截了当地对松下说:我已经在公司服务很久,自认为对公司有了足够的贡献,早已具备了做三等员工的资格。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接到升级令。是不是我的努力还不够?如果真是如此,我倒愿意多接受一些指导。但其实,恐怕是公司忘了我的升级了吧?松下对此很重视,责成人事部门查处,原来还真是漏办了升级手续。接着,除了立即发布升级令外,松下明确表示,他很赞赏这种坦白的请求。松下鼓励大家把不满表达出来,而不是闷在心里,那样只能增加自己的内心痛苦,对公司也是不会有多少好处的。

再次,松下要求部属和员工如实坦白地报告外界对于公司的不满。尽管这些事情听起来是会让经营者伤心的,但松下还是如此要求。据传,有一次一个员工被批发商狠狠骂了一顿,说松下的电器质量不过关,不如去开烤白薯店,别再制造电器了。员工如实地向松下报告了。接着,松下就亲自拜访了这位批发商,表示歉意。批发商因为一时的怒气而发了一通牢骚,不想引得社长亲自拜访,很不好意思。自此以后,松下公司与这家批发商的关系密切多了。

最后,松下不限制员工越级提意见或建议。他认为那种逐级申诉的成规是不必遵行的,即使普通员工,也可以向他高高在上的社长反映问题,表述主张。由此,他提醒那些居于领导地位的干部,要有这种心理准备,并显示欢迎的姿态和支持的行动。

无论何种自由举措,全都是为了公司的发展,说到底也是为了员工和社会的福祉。松下说,公司既然是大家的经营体,就应该由大家来维护。只有毫不保留地建议,才能获得人和。而提案,充分的、来自不同方面的提案,正是事业成功的途径。

松下认为,现代社会是个越来越多地要求民主而否定权威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客观上更需要权威的社会。经营者要充分利用权威的说服力,号召力,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消除疑惧,突破难关。

在当今的社会,个人主义的旗帜高扬,权威早已受到挑战。那么,松下幸之助以权威为企业精神中枢的观点,是否还能站得住脚?

答案是肯定的。在美国那样的高度民主的国家,专家权威的意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政府一项议案能否通过,权威专家的意见举足轻重;世界顶级公司的新设分公司如何运作,权威咨询机构的意见足以左右方向;总统的权威,甚至比皇权国家的君主还要有力量。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权威人物是大家认可的、大家信任的。

松下以为,在公司的内部,照样需要权威,而且应该教导员工尊重权威,服从权威。他说:就企业的经营而言,领导者和员工仍然应该明白,权威是公司的精神中枢。愚妄地否定权威,只会使企业落得一个四分五裂的结果。必须使大家有尊重权威的认识,并且依照权威的指示办事,这样对于工作的进展,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如此依赖和尊重的权威,当然不是一般人物。松下以为,权威是极少数的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是专家中的专家。在公司里有管理的权威,有技术的权威;此外还有一位确定理念和目标的精神权威,这样的权威,大概就是松下这样的人物了。

实际上,松下幸之助确实是松下电器公司的精神权威,是松下电器的灵魂人物。显然,松下这种权威是在不断奋斗和不断接受挑战中磨练出来的。久而久之,松下的这种权威被认同。不论是做社长、会长,还是退居幕后做顾问,他的权威都受到倚重和尊崇,即使高级干部也是如此。在松下当职时不说,就是在他退位以后,每逢重大决策,还是要请他最后定夺。特别是碰到困境或棘手问题,则更要求助于他了。可以说,松下电器从干部到员工,几乎到了视松下为神的地步。还是在他退职以后,松下电器做出了重大的人事调整,即任命山下俊彦做社长。这次调整没有走由副社长、常务董事提升社长的老路子,而是从新人中提拔了新社长。这一事情,当然是由松下最后拍板。这以后,松下得空到东京散心,不料到松下电器东京公司的时候,那里的工会干部整装迎接,表示工会对于新任社长一事的赞同。从这一点,松下看到了自己权威的存在。他很为这种现实而感到欣慰,也体会到了权威的重要和责任。

那么,权威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首先可以提供咨询和指导。这一点,在技术权威来说,是最突出也是最易了然的。因为权威有专门的知识和经验,他的意见往往比别人的意见成熟。就企业而言,除设计制造以外,财务、仓储以至于具体工艺操作,都有权威,这一部门的工作,都应该以他们的意见为准。

其次,权威可以解除疑惧,率领人们冲破难关。经营中,不免遇到有疑虑而举旗不定的时候,或者遇到多心过虑、前怕后忧的时候,这时候,就要权威站出来,解开疑团,或者仅仅是一声号令,率领大家前行。

再次,权威具有榜样的作用,可以增强企业的疑聚力。这更适合于那些精神权威。这种类型的权威,甚至就是企业的招牌。像松下幸之助那样艰苦卓绝的创始人,就是这样的权威。

权威如此具有说服力和号召力,他本身也要具有伟大的人格,优良的品质和出众的才能。权威并不是脱离群众的,他也要采纳群众的意见。如此部属能尊重上司的权威,而上司也能采纳部属意见的公司,一切才可以顺利推动。松下强调:在企业中,无论是工艺上的创新,还是传统精神的维护,都应该以权威的意见为衡量的标准。即使是经营管理者在人格道德上的修养,也应该以权威作榜样,走向‘止于至善’的目标。总而言之,要理智而不盲目地附和权威,有尊重权威的信仰,才能使公司的业务欣欣向荣。

松下认为,大胆地把工作交给部属,才是造就人才的康庄大道,也才能获得卓越成效。经营者必须有这种气度,再配合以适当的技巧,才能调动部属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是大胆地把工作交给部属,还是顾虑重重、小心翼翼呢?把工作交给部属有什么诀窍吗?

松下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大胆。松下不只一次地说,自己因为身体不好,总是把更多的事情交给别人来做。这固然也是事实,但更本质的是松下向来就有大胆地把工作交给部属的信念。为什么松下有这样的信念呢?

首先是看重下属的长处,所以才放心大胆地使用。每当考虑交付工作的时候,立刻就想这个人一定行,就交给他了!如此信任部属,他的能力才能培养起来。如果总是不放心,当然就无法放手。

松下以为,为部属的短处操心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他说:能够看出部属长处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为人的短处而操心,远不如看其长处而加以任用,这样所能得到的好处,到后来还是比较大的。

在松下的经营历史中,曾有过几次很是大胆的安排举动。比如,要生产电热器和收音机,当时公司内部没有专门的人才,松下便委派中尾来负责研制。正是如此的信任和激励,使中尾在不长的时间就开发出了这种新的产品。另外还有一个特别的例子,那是松下电器要在金泽设立一个联络处,苦于没有人手,松下大胆起用了一个进厂两年、20出头的年轻人,交给他300元钱,让他只身去开拓那项工作。当时,那位年轻人听了这安排,简直是吓了一跳。松下却鼓励他说:你一定能够做到!后来,那位员工还真是迅速就把联络处的各项工作准备就绪,迎接了新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