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期间,是实现20世纪末奋斗目标的重要阶段,技术改造投资的总规模将大大超过“七五”时期的水平。同时,对投入产出比、投入额创造利税、大中型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物耗降低率以及大中型企业主导产品的能源、原材料消耗指标等作了明确规定。国家要求各行业、各地区在“八五”企业技术进步规划内,应明确主攻方向和奋斗目标,明确重点产品、重要技术的技术发展路线,力争少花钱、多办事。“八五”期间,要选择300个大中型骨干企业,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实行倾斜政策,使这些企业在技术上再提高一大步。要加强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众多小企业的相互支持、协调发展,逐步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合理化和技术结构的高级化。要提倡以技术进步为核心,推进、发展企业集团。
2 国家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指导企业技术改造
在众多技术经济政策中,产业政策是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大政策。它规定了各主要产业的发展序列,对重点产业采取倾斜政策,合理调整投资结构,真正把全社会的投资规模管了起来。因此,在技术改造工作中应突出产业政策的指导作用。
为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国务院批准,从1983年起,每年召开一次全国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会议。在第六次全国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会议上,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决定》指出,“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的内容包括: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国产化,质量工作,生产技术,管理现代化,人才培训和开发等。”《决定》体现了以下指导思想:①根据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工作;②既要尊重企业的自主权,又要加强宏观调控;③要在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推进企业技术进步;④建立、完善企业内技术进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当前企业技术进步的关键。为了防止企业承包后的短期化行为,《决定》要求建立企业技术进步考核制度,并设计了综合指标、投入指标、行业特定指标等3个方面的考核指标体系。《决定》要求企业采取措施使工程技术人员的贡献与报酬挂钩,并建立了“企业技术进步奖”。
3 国家制定管理办法使技术改造工作制度化、法制化
为推动现有企业技术进步,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使技术改造工作走向科学化,原国家经委于1983年制定了《技术改造暂行管理办法(草稿)》,各省、市、自治区结合当地实际也相继制定了管理办法、条例和程序,加强了对技术改造工作的管理。
(四)广泛开展技术协作
职工技术协作与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创举,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职工群众高度主人翁责任感和共产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是依靠群众加快科技进步、技术改造的一项战略措施,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1 职工技术协作促进了企业技术改造
技术协作活动是在60年代初国家暂时困难时期由沈阳市的吴家柱、林海丰、吴大有等先进人物发起的,现在已有30年的历史。当时,他们在外部进行经济、技术封锁、国内暂时困难时期,以高度的爱国热忱和主人翁精神,针对企业生产、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厂内、厂际间的技术协作活动,攻克了一个个难关。这一新生事物一经出现,就受到了当时的东北局和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技术协作活动很快由沈阳市发展到全省各地。目前,辽宁省各市都建立了群众性的技术协作委员会,有厂际间技术协作组(队)300多个、厂内技术协作小组6000多人,组织起来的技术协作积极分子10万多个。目前,全国已建立起各级技术协作组织两万多个,技术协作骨干100多万人。技术协作队伍具有下述特点:①人多、分布范围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操作技能,能够对生产的薄弱环节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革新技术,攻克难关。②活动方式灵活,平时分散于各个单位,必要时打破工种、车间、厂际界限,集中攻关。③这支队伍具有我国工人阶级的实干精神,集中了一批能工巧匠。他们都有过硬的技术本领,各有“绝活”。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沈阳铸造厂工人出身工程师张成哲被群众誉为“活孟泰”,39年来坚持开展技术协作活动,先后奔走于全国10多个省、市的百余家企业,开展技术协作和实现技术革新630多项,为国家创造财富1000多万元。1989年,张成哲率领21名技术协作积极分子创办起一个旨在推广几十年技协成果、服务于社会的铸造分厂。这个分厂,为国分忧,为企业解难,为社会尽责,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和好评。全国总工会于1990年5月13日向张成哲及其同志们发了贺电,原中共辽宁省委领导黄火青欣然为张成哲题词、予以鼓励。
在当时国际风云变幻、国内经济遇到暂时困难的形势下,全国部分省市劳动模范、技术协作积极分子于1990年3月在沈阳市召开了为期3天的扶贫经验交流会。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副省长陈素芝到会讲了话,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张富有为会议作了总结。会议强调,要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开创工会扶贫工作的新局面。会议要求,在扶贫工作中要解决好以下几个关系:扶贫扭亏和治理整顿的关系;“输血”与“造血”的关系;强调技术扶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关系;充分发挥劳动模范、技协积极分子作用与注意发挥先进企业、技协组织作用的关系。
近年来,以机械加工为主体的沈阳工业在宏观经济政策紧缩和调整的情况下,受到能源、资金、原材料短缺等严重冲击,一批企业面临亏损的严峻局面。沈阳市委、市政府组织全市各行各业发扬60年代社会主义科技大协作的老传统,重点帮亏损企业度难关,仅半年时间收到明显效果。主要做法是:
(1)组织扭亏扶贫体系。1989年9月,组成了以全市140多家科研单位、20多所大专院校、各行业科技顾问委员会为依托的“沈阳市扭亏增盈科技服务团”,开展“一所带一厂”、“一校帮一厂”活动;成立了“沈阳市劳动模范扶贫扭亏集团”、“厂矿科协扭亏帮带集团”、“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技专家扭亏增盈服务团”,分别与亏损企业建立承包帮带关系,帮助解决管理、产品质量、产品开发和设备维修等问题。沈阳市科协1990年初以来组织科技人员到亏损企业开展科技扭亏活动,目前已使23家亏损企业走出低谷,其中12家企业扭亏为盈。(2)义务承包亏损企业。沈阳轻工研究设计院承包了连续7年亏损的沈阳童车厂,不到一年研制出6种新型童车,当年扭亏盈利。(3)召开人才、技术和科技成果发布、洽谈会,为供需双方免费提供交流场所和服务。仅沈阳市人事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就为亏损企业招聘或输送经营者及短缺人才500多名,引进技术项目近百项。
实践证明,技术协作活动,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创举,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依靠广大群众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一项战略措施。国内技术协作和技术转让比从国外引进技术有十分明显的长处:①不用外汇;②不需要大量投资;③不用搞大的基本建设。总之,这种方式投入小、产出大、经济效益好,而且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进、用得上。国内技术协作和技术转移实质上是一种技术普及工作,是多快好省地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捷径,是把先进技术水平普及为社会平均技术水平的途径之一,是缩小先进地区同后进地区之间经济、技术上差距的好办法。因此,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