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创造财富 创新成就可能
22125700000020

第20章 知识经济与传统产业的现代化(4)

(2)产品改造型。指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品,使传统产品功能和质量增强,技术含量提高,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逐步使传统产品变成高技术集约的新型产品。如沈阳第三机床厂在“六五”期间引进了英国、美国的数控车床生产技术,经过技术改造,使该厂传统的车床产品数控化率达80%。该厂生产的数控车床占全国数控车床市场总销售量的近1/3。采用这种融合方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产品在新的市场竞争中面临挑战,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引入高技术,使传统产品技术含量提高。这种融合方式不是简单地淘汰原有传统产品的功能,而是把高技术与传统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改进传统产品的功能。

(3)软件技术与硬件技术融合型。指将引进的高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充分发挥企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智力密集优势,把引进的高技术(主要是硬件技术)同企业自身的优势(主要是软件技术)相融合,从传统企业向高技术企业过渡。

(4)混合型。即上述三种融合形式的组合,在传统企业应用高技术中,企业既可以对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又可以对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在技术改造的全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软件技术与硬件技术的融合。采用这种融合方式的关键是将采用的高技术同企业自身的优势进行最佳配置,以实现企业向高技术的过渡。

2 转移型

所谓转移型,指传统企业一方面可以继续采用传统技术生产传统产品,同时又投入人力、资金、高技术项目等生产要素生产高技术产品,从而提高高技术在企业技术结构中的比重,加速企业从传统技术向高技术的过渡。根据传统企业中高技术和传统技术在技术结构中的比重,转移型可分为两种形式:

(1)部分转移型。即传统企业中某一组成部分(如某一车间、某一分厂等)按高技术复合体的资源配置,生产高技术产品,逐渐使该部分过渡为高技术企业,从而使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例如长春市汽车传动轴厂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配套厂,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该厂在继续生产汽车传统轴产品的同时,将其中一个车间进行改造,生产超硬材料立方氮化硼,以满足市场对这种新材料的需求,实现企业向高技术转移。采用部分转移形式,一是由于老产品还没有进入衰退期,二是由于企业受资金、人才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全部转产生产高技术产品。

(2)全部转移型。即传统企业全部转产生产高技术产品。随着高技术的发展,某些传统产品必然被高技术产业所取代,如伴随新材料的发展,传统的材料制造业就会相对萎缩。而高技术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的特性,可以使生产要素实现更加合理的配置,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全部转轨生产高技术产品,成为高技术企业。

第三节 我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特点

建国近50年来,特别是在近20年来的实践中,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已经探索出一条比较适合中国国情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系列准则。

(一)确立正确的技术发展战略

在技术发展战略上应遵循以下的方针原则:

1 实施“技术复合体”战略

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技术与新技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是我国确定技术发展路线的核心问题。从当今世界范围观察,可概括为三种不同的战略选择:

(1)优先发展传统技术,当具备了经济、科技实力后再发展高新技术。这种发展战略从某种角度看,同我国当前的经济、科技与管理水平相适应,20世纪末的发展目标也可以达到。但是,由于延缓了新技术的发展,那时我们同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

(2)以发展高新技术为主,同时注意传统技术的发展。如果采取这种战略,到20世纪末,某些重点高新技术领域会较大幅度地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由于资金和科技文化水平的制约,易出现顾此失彼现象,还可能在更多的领域扩大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由于社会基础设施、文化教育事业不能充分发展,无法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

(3)实施“技术复合体”战略。这种战略要求在传统技术发展中渗透新技术因素,即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坚持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并重,在高新技术发展中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带头技术,逐步实现对传统技术的改造,从而使两种技术、两种产业结合,形成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复合体”。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内外科技发展和技术结构、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实践,我国应采取“技术复合体”发展战略。

2 坚持先进技术、中间技术和一般技术并举

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出发,在技术结构的安排上应当是多层次的,既要考虑到中国资金缺乏而劳动力资源丰富,不能单纯追求自动化、机械化,又要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出发大胆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在一些工业发达城市、沿海先进地区和全国的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应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一些后进地区和中、小企业,特别是数量众多的乡镇企业,在保证应有效益基础上,可采用中间适用技术甚至手工劳动。当然,在先进地区也并不排斥采用中间技术和手工劳动;在一个自动化、机械化水平很高的企业里,仍然可在某道工序、某个生产环节上采用手工劳动。总之,应坚持先进技术、中间适用技术与手工劳动相结合,自动化、机械化与体力劳动相结合,资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的方针,贯彻先进、适用、经济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既有利于在主要科学技术领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以摆脱中国技术经济的落后面貌,又有利于安排更多的劳动者就业。各省、市、地区应根据各自不同的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条件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建立不同层次与水平的技术结构,以达到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节约投资、降低成本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3 加强节约资源型、节约能源型产业的技术改造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结构落后,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高消耗、高浪费现象,投入与产出比例很不协调。以能源消耗为例,1985年我国每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是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地区最高中的一个。再加上我国人口多,人均能源、原材料和自然资源十分有限,因此,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必须贯彻全面节约的原则,认真抓好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型产业和产品的技术改造。

4 加强外向型经济的技术改造

战后40多年来,日本在经济发展中实行了由半封闭型经济转向全开放式经济、由进口替代转向出口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亚洲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贸易立国”到“科技立国”,改变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面貌,亚洲“四小龙”尤为突出。20世纪60年代之前,南朝鲜曾经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196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80多美元,温饱问题尚没解决。1962年开始的“一五”计划中提出了“经济立国”、“贸易立国”的口号,推行一条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开发战略。通过4个五年计划,国民生产总值由1961年的3.05万亿元(南朝鲜元、1975年不变价格、下同)增长到1981年的14.8万亿元,增3.9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87美元增至1939美元,增长21.3倍,从而使南朝鲜经济根本改观,由后进地区跨入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行列。

5 我国技术结构目标模式预测

从我国实际出发,以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先导,以传统技术的升级为主体,实行高技术与传统技术并重、结合、强化高技术的构成比,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总水平较高的技术结构。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工业生产主要行业的技术水平大体接近发达国家80年代水平,某些重要领域或重点行业的一批企业应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农业和其他产业部门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科学研究水平达到经济发达国家80年代末期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一定提高,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达到50%左右。

上述战略目标,将包括两个发展阶段:①“八五”计划内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的“技术复合体”。②“九五”计划期间(即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技术复合体”技术基本完成对重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逐步迈入新技术的轨道。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在21世纪20年代将发展重点转移到高新技术,以保证技术结构的高层次化。

进入21世纪后,展望2021年、2049年,即我们党和新中国诞生百年之际,我们将力争达到和超过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

(二)扩大对外技术交流,增强自力更生能力

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际合作为辅的方针。努力弘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倡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科技成果,从我国国情出发,进行消化、吸收、提高、创新。为此,应强调以下两点:

1 充分利用国内科技成果

在技术改造时,应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首先应当采用国产机电设备;其次才是引进,重点应引进技术和关键设备、部分计量控制仪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想主要靠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办法(即“花钱买一个现代化”的办法)是根本办不到的。还应当清醒地看到,科技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其国际垄断地位,不可能把最先进的技术卖给我们。因此,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与工艺,只是为了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决不能把依靠外援作为国策,也不能一切照搬外国经验。

2 引进与创新结合

毛泽东同志指出:“学习外国必须同独创精神相结合。”周恩来同志指出:对于引进技术设备的态度是:“一学二用三改四创”。如果只引进不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创新,总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必然在技术上形成这样的恶性循环: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只有在引进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敢于创新、发展自己的独创技术,才能改变在科学技术上的被动落后局面,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落后——引进——创新——出口。总之,只有把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同发扬自己的独创精神结合起来,把引进和掌握世界上先进技术同充分利用我国已有的技术基础结合起来,才是我国技术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看,经济落后国家赶上和超过经济发达国家,除了其他条件外,都是靠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美国在19世纪30年代经济远远落后于英国,可是到了19世纪80年代就超过了当时号称“世界工厂”的英国。其主要原因是引进了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超过英国,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是日本发展工业的一种传统作法。早在1869年明治提出“殖产兴业”国策不久,就从英国、意大利等国引进了纺织工业成套设备,建成了日本第一座纺织工厂——前桥制丝厂。日本的钢铁工业,是在1889年从英国引进炼钢技术后逐步形成的。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濒临崩溃、工业装备十分落后,其主要部门的技术准备大部分是靠引进技术来组建起来的。据统计,日本在短短的15年时间内,几乎把全世界半个多世纪发明创造的科学技术成果全部拿到了手。通过引进科学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使日本超过了法国、英国、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在独立自主原则下,要尽可能地多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外国资金,积极引进一些适合我国情况的先进技术,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先进技术,努力加以消化和发展,以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三)在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改造

1技术改造计划是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定,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有机结合为实行计划经济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客观可能性。这样,我国的技术改造始终是在全国统一规划下进行的。技术改造的内容、重点项目不仅列入企业的发展规划,而且在地区(省、市)的经济科技社会规划、国家的中长期规划中也有明确的规定;不仅有国家的总体规划,而且指出了不同地区、行业(部门)、企业技术改造重点。

建国以来,我国技术改造工作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在技术改造方式上,已由过去单台设备、单个项目的改造为主,发展到整个企业的总体改造、行业性的配套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