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低调(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22115700000025

第25章 抛书荷锄学种花(2)

【来玩】

几个小姑娘的轻快活泼的笑声,传进了他午睡醒来后微微有些发热的耳朵。他抬眼看过去,果真是几个小姑娘,有四五个吧,来到他们宿舍里。咦,怎么来的,谁招惹进来的?不知道。来干什么?也不知道。只是几个小姑娘大约在十二岁到十四岁之间,停课后的小学生吧,来干什么?回答说是“来玩”。刚开始还有些怯生生的,过了一会儿,真的大小不分、打打闹闹玩起来了。一时间宿舍里裙衫飘扬,少女的清芬弥漫,脆弱的欢笑声一浪又一浪撞击在他心上。

这几个小姑娘,有的漂亮,有的一般,但都四肢修长,身体轻盈,像一群飞进男生宿舍的鸟儿,叽叽喳喳,胆子越来越大。尤其是那个领头的,个头已挺高的,看起来有些像混血儿,胆儿更大。她看样子已经有了接触异性的愿望,从言语的调笑进而试探身体的触碰,追逐打闹,乐此不疲。

宿舍里的四个男生,二十岁以上,开始还都矜持,做大哥哥状。闹了一会儿,全露馅了,一个一个都把持不住了,和小姑娘们在床上翻来滚去,乱作一团。他看见有的人眼睛里迸射出火光,脸上的筋肉变得僵硬,像是一颗手榴弹挂上了弦只是还没拉。

还是控制在嬉闹的范围,拉拉扯扯。

女孩子呢,并不畏缩,她们好像正是要的这样,情绪愈发高涨,尖叫,欢笑,乐在其中。只要是穿着衣服,怎么都不为过。而且,她们并不挑选,不在乎你长得怎样,谁都一样。他明白了,她们不是来选郎君的,只是来“体验生活”的。“来玩”,一点儿没错。

这时,那个混血儿过来和他闹上了,他开始并不喜欢她,小丫头片子,有股子疯劲儿,不是他心目中的佳人。闹着闹着,麻烦了。二十年来他从不曾和异性有过身体接触,偶尔有,也不到一秒钟,身体还来不及反应就过去了。这回不一样,打闹嬉笑间不断地触碰,对方虽小,毕竟是女的,渐渐惹出火来了。那女孩像一只长腿的大鸟,带着笑声飞过来撞他,他正坐在床边,侧身一闪,把她闪倒在床上,然后她就势一翻身,正好把她压在身下。

他压在她身上,整个身体,隔着衣裙。他的脸正对着她的脸,他看着她的眼睛,像近距离直视着两汪镜面。这时她不笑了,一点不动,正望着他。那眼睛里没有惊慌,也看不到一丝恐惧,非常平静并暗含着一种期许。她新鲜的身体正承受着他,像青草地等待一匹马儿的身躯在上面打滚。

他觉得自己眼睛充血了,耳朵发烧,呼吸粗重,全身到处都充血。那个家伙恬不知耻地变大变硬,贴着她的大腿,自己鲁莽地要找什么地方。他不知道对方是否感觉到了这家伙,但是他感觉到了对方的肌肤,温热得几乎使他融化。她微微启开嘴唇,少女的气息升起,直抵面门,但他没有敢去吻那嘴唇。他还从没有尝试过,也不太会。他的手也不敢在她身上移动,他压在她身上一动不动,他怕一动就会失了分寸。他的野兽一样的情欲使他感到羞耻,他为自己经常产生的下流念头深感不安。但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小姑娘的手像蛇一样轻轻地、无声地滑了下来,触摸到了他的那个鲁莽家伙的头。电一般的快感,瞬间击中他的全身。他不敢睁眼再看,任由她细长的手指若即若离、轻轻游走在附近。

她的手就是她此刻的念头,试探,游移,欲进又止。看来那个陌生的区域对她也很有吸引力,也很神秘。那根粗壮的充血之物就像是生命之树上刚刚结出的果实,汁液饱满,青翠欲滴,她恨不得立即摘下来饱餐一顿。

他也正想象着她那枚禁果,那危险的、隐藏的洞穴里仿佛藏着一只美丽的小兽,他想进去,把它捅出来。他能捅出来,但是他不敢。已经离得那么近了,只需下定决心勇往直前,梦寐以求的愿望就可实现了,但是他不敢。

欲望冲出阵地,哪怕冒着枪林弹雨也要呐喊着冲锋陷阵,欲望不怕当烈士。

理智却是连指导员,他手里提着驳壳枪,大声喊着:“都给我回来!没有上级命令,谁也不许离开阵地!”

终于,理智占了上风,它赢了。

他在她身上也许只有几十秒钟,感觉上却像经历了一个永难忘怀的夏日长梦。他清醒过来,脑子里蹦出两个字:“少女!”简直太可怕了!万一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啊!

他像离开雷区那样迅速爬起来,面对那女孩失望的表情,他一言不发、满脸羞愧。但是他知道他拯救了自己,也没有什么对不起那女孩的地方。还能怎么样呢?难道还能撩起人家裙子顺着内裤的一边探进去?那个鲁莽的家伙那时可就不顾一切了,天塌下来也要进去,八级地震它也会干完了再说,结果女孩会哭,处女膜会破,血点子会溅满女孩的阴部周围,两个人都会傻眼、不知所措……

浅尝辄止,及早收兵,再英明不过了。

过了几个月,传来一个消息:沙宣·伊斯迈尔被抓起来了,罪名是猥亵、奸污少女。

后来,沙宣被判了十年刑,劳改去了。

听了这消息,季柏吓出一身冷汗。险啊,差一点儿就是自己了,那该怎么活啊,劳改,想想都愁死。其实伊斯迈尔干的是自己一样的事,可能过程差不多,区别就是他最后没收兵,冲向终点了。

【论写作】

写作是一件寂寞的事业。如果能称为“事业”的话,那也是各种事业当中比较寂寞的行当。写作是个体的,独立的,它没法子找人帮忙,也依靠不上任何团队的力量,只能靠自己。默默地,一个字一个字去完成,像个砌砖工。没有极强的心力,哪怕是虚幻的心力的驱使,任何一种重要的写作的完成都是难以想象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世上还有那么多写作者投身此行呢?我以为,是自由,心灵的自由,创作的自由,迷住了他们。哪里还有比这更自由自在自主的事呢?一沓稿纸,一支笔,可以天马行空,也可以夸父追日;可以歌哭笑泪,也可以穿越时空;可以风花雪月行云流水,也可以打碎了泥团重新捏弄一个世界……所以说,文学固然寂寞,但是自由拯救了她,自由给了她生命,给了她无穷的魅力,给了她永不衰竭的力量!

尽管如此,文学仍然是寂寞的。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明星光彩照人的容貌,没有官员前呼后拥的气势,也没有人家巨商一掷千金的豪阔;这些也都罢了,最致命的寂寞不是这些表面的浮华,而是,听不到回声。你的心血,你的呼唤,你的美,像蒲公英一样被风吹向远方,你看不到它在哪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它们发表了,出版了,也就飞走了,不见了。你怎么能知道它落在谁的手上?又怎么能知道长在了谁的心里?你怎么能知道它在另外一颗心灵里产生了多么大的能量?不知道,几乎不可能真正知道。轰动只是一种假象,评论大部分是些非常规范的客气话,真正感人的回声基本上是听不到的,而历史公正伟大的回声,是你生命的长度所不可能抵达的。

这就是文学。这就是文学的寂寞。从文者因而也就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殉道者。开始时,许多人是因文学表面的名利所诱惑,之后渐渐深入,便鄙弃了那点小名小利,逐步成长为信徒和殉道者。舍弃浮名,得大自在;享受寂寞,得大欢乐。格局渐大,出手必是雄文;器宇开阔,吞吐自呈虹霓。到了这番境界,文学的寂寞还成什么问题吗?真正的文化创造者理应不求回报!

【谈摄影】

摄影是干什么?——捕风捉影嘛!捕什么风?风光的风;捉什么影?万物之影。所谓摄影,就是在大千世界中寻找对应物。

照相机已经普及,快门谁都会按,所以摄影家要有超出常人的视野、视角和表现力。摄影的成功往往在于——突破常规。虽然一切艺术的成功都在于突破常规,但摄影更要,因为摄影没有别的途径。

如果画家还可以用技巧遮挡,那么摄影无险可守,是空手道,是直接面对的近距离搏击。而且,不管你准备了有多长时间,搏击过程只有几分之一秒。

不要做大自然脚下的可怜的奴仆,要做它们的主人。山脉、河流、森林、湖泊、大漠、戈壁、草原、冰川……它们以自身的庞大和辽阔反衬出人的渺小。但人是唯一有精神和思想的,是人赋予它们千姿百态的美感。你是这些无言世界的代言人,所以你不是奴仆,而是主人。

中国的山水画体现的是什么呢?

我以为体现了千年以来的消极、遁世思想。山水画里消失的是人,变渺小的也是人,人不仅匍匐于皇权之下,也跪拜在自然面前,人可有可无,人眉目不清。

但是西方艺术里很早就确立了人的地位,人的生命——肉体和思想,人的活动——历史和现实,始终占据画面主轴位置。仅仅从美术,就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区别。

你寻找什么对应物,就是在表达什么思想。拍什么是一种对应,怎么拍是更深一层对应。永远不要把摄影看成是一种技巧和经验,摄影是一种探险——是寻找心灵对应物时的现实和精神的探险。表现美从来都是一种探险,因为真美不是现成的、公认的,它需要被发现。

新疆,可以说是摄影者的乐园,山河壮美,地貌丰富,民族众多,面型各异,风俗独特,文化交汇,从哈萨克毡房,到艾提尕尔礼拜寺,从塔吉克石屋,到麦盖提刀郎……人间烟火气是非常浓郁非常有味的,各民族的生活是非常有活力有气场的,摄影和美术大有用武之地!

摄影家,去捕风捉影吧!

【说德商】

是谁最先把人类的智力——这看不见、摸不着、极其神奇却又无处不在的宝贝给量化了?谓之“智力商数”,简称“智商”。一百七十以上是高智商,一百二十以上为中等智商,一百以下则是弱智。本来人的智力可以闪现,却无法衡量,所以“人人都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但人人都满意自己的智慧”。这样倒相安无事,皆大欢喜。发明智商的人多事,凭空弄出许多烦恼来,正是天下本无事,才人自扰之。

过了不久,又有不知名者兴风作浪,嫌仅有“智商”太孤单,发明了“情商”。说情也是可以量化的,人和人虽然同样为人,但情感的商数也不一样,有人情高如山、情深似海,有人则是天生的冷血动物。正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现在,“智商”“情商”这两个宝贝词儿已在人间站稳了脚跟,多见于坊间肆上、杯盏之间。既已成立,何不跟上?我倒是觉得既然人的智力这么神秘的东西可以量化,人的情感这么深奥的东西可以检测,那还有什么是不可测量的呢?“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情商”一出,一切都简单了,数字化了,仪器可测了,几千年来因情而生的悲欢离合往事也都被数字解释了。“智商”也一样,牛顿要是没有那个坠落的苹果,智商再高,也发现不了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不了万有引力定律,也就等于智商不高。

这么一来,“德商”一词也就呼之欲出了——道德商数。既然智力可测,情感可测,道德就更应该可测,而且不可不测。智力,情感,道德,三者缺一不可,三者互为依存,三者相互影响,三足之鼎,方可立人。智力之呼应为领悟,情感之呼应为感动,道德之呼应为叹服。智商求真,情商求美,德商求善,集真善美的追求于一身,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岂能重智重情而弃德呢?所以,我作《论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