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金法则
22093800000016

第16章 养而教之,父母之责(7)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告诉小朋友,他们可以立即拿走一粒果汁软糖,但如果他们能够等到研究人员做完一些事情,就可以拿两粒。有些小朋友立刻就拿了,其余的却在那里等了对他们来说漫长的20分钟。为了帮助自己抵制冲动,有些孩子闭上眼睛不看眼前的诱惑,有些则把头枕在手臂上,或者自言自语、唱歌、甚至睡觉。这些坚强的孩子得到了两粒果汁软糖。

这项实验更令人感兴趣的部分是后续的调查。那些4岁时就能为了要多拿一粒糖而等待20分钟的人,到了少年时,照样能够为了达到目标而暂时压抑心中的喜好。他们待人处事比较圆通,比较果断,也比较善于克服人生中的挫折。相反的,那些急急拿一粒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阶段,大多比较固执、优柔寡断和容易精神紧张。

抵制冲动的能力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当面对诱惑时,要提醒孩子不要忘记了他的长远目标。这样他就比较容易自制,不会去拿一粒果汁软糖了。

【教育感悟】

当面对诱惑时,要提醒孩子不要忘记了他的长远目标。

学会合作

据专家统计,从1901年到1996年,获诺贝尔奖者近500人,其中300人的研究是合作成果,占总数的2/3以上。许多教育家强调指出,在21世纪,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人的重要素质。未来社会竞争将更加激烈,但竞争愈是激烈,合作的意识就愈重要,并且合作的范围也就愈广泛。心理学家告诫我们,一个人如果不能学会合作之道,必然会走向孤立之途,也将失去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能力。社会越发展,科技越进步,分工越精细,越离不开许许多多人的精诚合作。

同心同德是成功的关键,而人心涣散相互掣肘则要走很多弯路,甚至失败。我们提倡的积极竞争是:你比我强,我要努力超过你。千万不要你比我强,我就想方设法把你拽下来。“一个人是条龙,众多人变成虫”的陋习不能再延续到孩子们的身上,把宝贵的精力浪费在无端的内耗上,只会耽误大好时光,误人误己。

“学会合作”现在已经被列为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人在社会上,如果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合作的能力,那么,他不仅在事业上不会有所建树,就连适应社会都很困难。因此,家长必须在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上花费更多的心血。首先要告诉孩子,一个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融于集体之中,才能真正有立足之地。要时时培养孩子的荣誉感,使其确立与集体一致的目标。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给孩子提供与同伴自由交往的机会,而且家长还要注意在家庭中创设合作情境,使孩子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合作。

【教育感悟】

我们提倡的积极竞争是:你比我强,我要努力超过你。千万不要你比我强,我就想方设法把你拽下来。

孩子有没有自信心与父母的教育关系密切

所谓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自信心是孩子学习成功和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

日本一个教育专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班级的学生,当作优秀班级的学生来对待,而将一个优秀班级的学生,当作问题班级来教。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原来成绩相差很大的两班的学生,在试验结束后的总结测验中,他们的平均成绩相差无几。原因就是差班的学生,受到不明真相的老师对他们所持信心的鼓励(老师以为他所教的是一个优秀班),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增。而原来优秀班级的学生受到老师怀疑态度的影响,自信心被挫伤,致使其丧失了进取的积极性,影响了学习成绩。

由此可见,自信心就如同能力的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发掘出来,将各部分的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将人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比智力教育更为重要,许多时候,孩子学习不好,往往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教育学家认为,孩子有没有自信心和父母的教育关系密切。

心理学家考文顿曾说,你的成就之大小,永远不会超出你信念的大小。如果某个孩子认为自己的水平只够得上“C”,那么就不可能得到“A”和“B”,他自己也会有意无意地朝着平庸靠拢,无论其智力水平如何。相反,即使孩子没有太高的天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能成为天才,只要他敢于为实现梦想储备足够的信心,同样能成就一番事业。

【教育感悟】

孩子学习不好,往往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通常,做父母的都是瞪眼、训斥、开打三部曲,眼、口、手协调统一地完成了一次和孩子的“交流”。这实在是父母的悲哀,孩子的不幸啊!因为父母只顾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而从不在意孩子的想法与感受,也不考虑孩子的内心承受能力。这样下去,孩子怎么可能愿意接受父母的想法,按照父母的旨意去做事呢?而对于孩子不听话的真正原因,恐怕没有几个父母能够真正想明白。

其实,孩子不听话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父母对孩子不够尊重,他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言行粗鲁,态度蛮横,这种极大的不尊重,很容易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这样做,也许一时可以让孩子忍受,时间久了,必然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

我们说话的目的就是为了沟通和交流。话说得好了,沟通和交流就会很顺利,而且能够化解矛盾,消除误会,父母和孩子就能和睦相处。话说得不好,就无法沟通交流,即便是你抱着真理,孩子照样不会听你的。古语说得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果父母说的话毫无道理,孩子不喜欢听;如果父母说的话态度不正确,孩子也不喜欢听;如果父母说的话不分场合,孩子更不喜欢听。所以那些整天感觉自己苦口婆心却又换不来好的父母们要知道,想让孩子听话,父母说话就要讲究技巧。只要说话有技巧了,沟通自然就好了,孩子也就会听话了。

【教育感悟】

那些整天感觉自己苦口婆心却又换不来好的父母们要知道,想让孩子听话,父母说话就要讲究技巧。

成功多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我们就会发现许多成功的人,多数并不是智慧超群者,而是善于向别人学习、善于利用他人智力的人。

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他们回国后写的报告中说,美国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踌躇满志。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美国小学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更甚者学生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结论是: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也写了一份报告:中国的小学生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背后,除非老师发问时举右手,否则不轻易改变。早晨7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优秀的学生,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报告的结论是: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相比,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25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比尔·盖茨那样100多位知识型亿万富豪,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

【教育感悟】

国际社会心理学界对一批孩子的发展追踪几十年,发现最终决定他们成功的主要是非智力因素,影响大约占了70%~80%。

让孩子身有感触

卡尔·威特3岁时,有一次家里来了好多人,这时他养的一条狗也跑了进来,威特一把拽住狗的尾巴,把它拉到自己身边。他父亲就伸手揪住他的头发,脸色难看之极,威特吃惊地松开拽着狗尾巴的手,父亲也把手放开了。然后父亲问他:“你喜欢被人拽着头发吗?”威特红着脸说不喜欢。“如果是这样,那么对狗也不应当那样。”父亲说。

威特的父亲实施的这种教育,是为了让他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是为了使他成为一个心地善良、富于感情的人。人的爱心不仅对同胞怀有爱心,就是对花鸟虫兽之类,也应同样富于怜悯之情。

【教育感悟】

让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是为了使他成为一个心地善良、富于感情的人。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对大脑频繁、紧张、持久的刺激,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而阅读正好能够提供这样的刺激。所以,孩子经常阅读,能使他们更加聪明。

通过阅读,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阅读还可以使孩子从书中获得人生的经验。因为人不可能事事都去亲身经历后而总结出经验,书中的间接经验,将有效地避免人生中的错误。通过阅读,可以读到古今中外作者的名言警句,学习天文地理各种知识,可以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知识。

你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喜悦,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要使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这需要身教。如若家长视阅读为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会乐于读书。

古人说“开卷有益”。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助于开阔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操。

【教育感悟】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助于开阔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