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勿忘草
22087700000033

第33章 服部三郎先生

他不仅是历史家。

“以前在哪学习的?跟着哪个老师学习的?”大家首先都会问我这样的问题,我只好笑着作如下回答:

空中的浮云、田野边的小草、路边的行人、桌上的瓷器等事物所蕴含的各种含义,服部三郎先生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我。这些都是我的“自画像”的背景。

在我的记忆中,我三岁就可以用笔画马了。六岁那年春天,我上了村里的小学,我不再誊写而是画了马后交给老师。

他用温柔的目光看着孩子心中产生的心与魂的交感:用充满感觉的线条画出马儿丰腴的四肢;用有力的笔触画出马儿伸展的头部和腿的形状。有感情而淳朴的马宛若早熟敏感的少年。为了表现这一想法,我迅速地画出了“马之图”。

我还十分喜欢马身上的味道,和别人无法忍受马尿味不同,我反倒非常喜欢这样的味道。正如我喜欢马一样,而且无论什么马都能很快地被我驯服。我将脸颊贴在马那柔软的鼻子上,我的胸膛完全接触到它发达的肌肉,那一瞬间,我狂躁的血液顿时充满了幸福。我调动所有的感官,时而从马的腹下穿过,时而紧紧抓住马的颈部。

这也是身心发育较早的少年对性的表露之一吧?

我有意识地开始思考表现自然的方法,是在小学高年级学习铅笔画之后。倘若说是“老师”教给了我这种方法,那么,当初教我初级铅笔画的服部先生便是我的第一任老师。

先生经常抛开教科书,将学生们带到教室外,让我们对着校园里的苏铁(即铁树。)、海棠花、鞋子、宫鸟居等进行写生。关于如何剪切作画,如何画阴影之类的东西,先生丝毫没有教过我们。他满是胡须的脸庞上总是透出锐利但充满了温柔的目光,看着幼小的天才们毫无把握地作画。然而,对于我的画,老师从未说过如何巧妙、如何好这样的只言片语。

小学毕业、离开母校的日子终于到来了。教了我们很长时间的世界地理、历史以及大和魂(日本在战争时期提出的民族精神。)的老师们,将即将毕业的学生一个个叫出来谈话,询问每个人将来的理想。

平时老师教导我们“人必须树立志向,然后才会有理想”。可是,我既没有理想,也未立下志向。

于是我的眼泪冲到了咽喉处。

“老师,我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父亲说想让我继承酒馆的事业,所以要将我送到神户的商业学校学习;母亲说,外祖父觉得让我作画比较好。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这样答完后,我抬头看着服部先生的脸,他什么都没有说。

之后家人将我送到过很多学校,但最后我还是从事了作画这一行业。

现在想来,老师应该早就知道:松树苗最终会成长为一棵松树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服部先生是我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我的最后一任老师。

如今,老师依然在家乡培养幼小的天才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