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村官上岗必备知识手册)
2207900000016

第16章 加强关心广大农民群众生活的力度(3)

第一,正确处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二,正确处理社会保障与就业的关系;第三,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第四,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五,正确处理政策制定与加强管理的关系;第六,正确处理立足本国国情与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一定能够建立起来,从而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治、困有所助,为老百姓撑起社会保障的安全之伞。

切实改善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

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是现在城乡困难群体中最常见的“致困”原因。

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十分重视。比如,2005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给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部分城市低保户、农村贫困户的生活也面临一些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的过冬问题,并及时作出了相关工作部署。12月,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在中央部门和单位全体共产党员中开展为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改善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要变“年终关怀”为“常年救助”,从生活救助、生产帮扶、就业帮助、教育资助、医疗救助、法律援助等多方面人手,对特困人口实行全方位、多层次覆盖的社会救助网络,有效地保障了群众安全越冬和生产生活的日常需要。

要发展慈善事业。慈善事业是一项文明而崇高的事业,体现了时代要求和社会进步,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与和谐的理念。要建立健全“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发展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慈善组织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慈善意识,促进慈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不断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收入分配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高度重视。

关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

第一,分配问题连着消费。有专家认为,消费不足是我国当前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二,分配问题连着发展。探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不能脱离我国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加快经济发展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发展中的问题需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

第三,分配问题连着公平。实现社会公平,离不开规范分配秩序。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地增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长足进展,城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相应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与此同时,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逐步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逐步形成。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3.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制度;通过规范秩序?遏制收入分配的混乱现象,逐步缩小地区间、部门间的收入差距;通过统筹兼顾,着力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

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理顺分配关系,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这种分配格局,既要拉开收入差距,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H{现两极分化,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髋型的分配格局。

(一)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近年来国家采取了诸多政策,通过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多次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积极落实优抚对象生活、医疗待遇政策,基本实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等。必须采取措施,发展民生、解决民困、维护民利,切实关心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惠及困难群众。

(二)稳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在中等收入者所占比重较大的社会里,中等收入者是高低收入者之间矛盾的缓冲器,一定规模中等收入者的存在,减轻了低收入者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让低收入者看到了希望。并且中等收入者本身就是稳定的因素,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社会的既得利益者,不仅不希望社会动荡不安,而且还会自觉地维护社会的既有秩序。

(三)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垄断行业既不应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取高额收入,也不应靠涨价来维持高收入。应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使其收入分配与市场机制接轨。完善个人收入监测办法,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推进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涉及个人所得税的违法犯罪行为。还应加强和改进对企业收入分配的调控和管理,规范经营者的职位消费;加强一般公务消费的财务审计和监督,严禁政府公务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谋取非法收入和挥霍公款,坚决制裁各类腐败行为;依法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骗税、钱权交易、侵吞国有资产、内幕交易、商业和金融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现行的公务员工资收入分配面临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改革势在必行。一是收入分配秩序比较混乱;二是工资制度不尽合理;三是工资管理体制需要完善。这些问题说明,原来的工资制度已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建立规范和谐的收入分配秩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和队伍稳定,必须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

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有以下三个特点:

1.重在建立新制度,形成新机制;

2.适当向基层倾斜,我国公务员队伍60%在县以下基层单位,92%是科级以下人员;

3.向艰苦边远地区倾斜,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扩大实施范围,提高津贴标准,增加津贴类别,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这对于扶持艰苦边远地区公务员提高工资收入,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有着重要作用。

这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宏观调控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使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相联系。岗位绩效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其中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实行“一岗一薪、岗变薪变”,“一级一薪、定期升级”。

2.实行新的工资分类管理办法。适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单位类型不同实行工资分类管理。

3.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在运行机制上与机关不同。

4.完善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在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和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引导和调控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

5.健全收入分配调控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调控,完善收入分配调控政策,加强工资收入支付管理,建立统分结合、权责清晰、运转协调、监督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

这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相适应。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内容和方法步骤上,都充分考虑了事业单位其他相关配套改革的要求和进程,既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其他各项制度改革。

2.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事业单位在功能性质、资源配置、管理方式、用人机制等方面都不同于机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体现自身的特点,与公务员工资制度相区别。

3.向高层次人才倾斜。根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创造,米取多种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进一步加大向高层次人才的倾斜力度。

4.建立分级管理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分级管理财政体制的要求,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工资管理体制,明确中央、地方和部门的管理权限,发挥地方和部门在调控管理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作用。

更多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和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一 群众上学难、上学贵的表现及其原因。之所以出现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来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具体来说,首先,投入不足;其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再次,各种乱收费、高收费现象屡禁不止。

此外,高校实行收费制度后,对于工薪家庭特别是农村一般家庭来说,每年数千元的学费,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供养一个大学生十分不易。

解决好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必须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通过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积极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