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月韵西昌
22078600000004

第4章 天音悠悠(3)

接过彝族兄弟馈赠的半边腊猪头,喝下浸透着阿米子(彝语:姑娘)如火歌声的荞子酒,回味着书记、市长令人鼓舞的一席话,心潮激荡,由衷地说了“卡沙沙”(彝语:谢谢),又捧起牛角大杯回敬——

“祝中国西昌航天城发射成功!”

(原载《四川日报》副刊,有删节)

廖全京简介

1945年生。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话剧理论与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出版有《中国戏剧寻思录》《大后方戏剧论稿》《观剧者手记》《川剧艺术引论》《绿色的家园感——四川青年作家创作现象研究》《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等著作,发表论文、评论、散文等三百余篇。曾获首届“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评论奖”(第一名)、第四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首届“全国优秀话剧理论专著奖”、第二届“中国话剧研究优秀论文奖”、第四届和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

沉静的邛海的精灵

——致年轻的西昌诗友做构想

都说洱海的月亮好。依我看,无月的邛海的夜,那才叫好。

邛海没有洱海那么大,那么有名。它远远地被包围在横断山脉群峰之中,静静地卧在那一块绿色洼地里。地理学家说,那是一个典型的高原陷落湖。我只知道,那里至今没有留下太多旅游者的目光和足迹。

可以想见月光下蓝蒙蒙的邛海之绝美。然而没有月亮的日子,邛海会令人感到神秘的亲近。漆黑的夜,把你推进无边的深渊。邛海在你身旁,你听得见她沉稳的呼吸,感觉得到她那波浪的温暖与阔大,甚至看得见岸边与远处山峦上那些葱茏的树的诗情荡漾的春意。于是,你摆脱了孤独和恐惧,甚至产生了浮士德式的对于古典的美,诸如沐浴的仙女、蓝色的海水、天鹅的向往。

更好的是邛海的太阳。那是温暖而不恼人的太阳,没有蔓延的火,更没有被逼人的霞焰烧得发烫的石头。柔和的风柔和的海子,吹在脸上和摸上去都有绸缎的感觉。这样的阳光,不可能孕育出昌耀笔下那种只属于祁连山的铜色河。眼前,唯见天边静静的蔚蓝。在我心中,这也许是最美的水域。绿得发蓝的水,拍打着人们十几个世纪以来的梦。到处是阳光,阳光,还是阳光。

在这样的阳光下,我见到过一条古朴的小木船,船上坐着一位沉静的老者。白色的包头帕,白色的长髯,与环绕着他的蓝色的海,远处绿色的树,构成明丽的画面。他久久凝视着海子,仿佛要把历史的所有漫漶迷蒙都看个仔细,瞧个明白。

那一瞬间,风在空中屏住了呼吸。我被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与神圣笼罩。

我见到了沉静的邛海的精灵。

是的,邛海深处,那是神灵居住的地方,犹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来到她的身旁,令人不能不油然而生敬畏之情。

你在邛海边长大,你有福了。

邛海的阳光、空气、水和月色,滋润了你的笔,更孕育和培养了你为文的心境。当今社会,正应了福克纳那本著名小说的书名:《喧哗与骚动》。满世界很难找到几位不为物欲驱赶而静静地过日子的人,更别提常年守着一支笔、一沓纸、一堆书和一汪海子、一脉远山,守着一摊子清贫,傻乎乎地搞什么劳什子的“写作”的人。远离大城市,远离文明的中心,任凭精神四海漂泊、八方流浪、上下穿越。这也是一种活法,你的活法。说实话,不知别人怎么想,我对于这种活法,尤其是这种心境,倒是十分羡慕。写作必须依存于心灵的法则,依存于人性的法则,因为写作者面对的是人类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需要写作者静静地去看,静静地去听,静静地去体验,静静地去思考。有一种平静的心境,是基本的条件。

我们处在一个广泛承认赝品的时代。当人们都忙碌得或者闲适得病倒的时候,只有思想的平庸在欢快地疯长。你埋头写作,不过是想努力使自己不太平庸。当许多人只从权力观、性和财富来看待美的时候,你写下了看似平淡却相当真诚干净的文字,不过是想使自己获得一个健全的心灵。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过:“我宁愿遭受厄运而有健全的心灵,也不愿得到幸运而有空虚的心灵。”如果你愿意在文学这条小径上走下去,还有许多寂寞的、痛苦的日子在前头等着。如果你把过去和未来的所有厄运和挫折都当成财富,你也许会成为一个心灵健全的作者。

我又回到了邛海边上。邛海对你的意义可能你自己都没有察觉。我崇敬那位老者,那个沉静的邛海的精灵。那是你的乡土和古老文明的象征,充满激情的心灵和灵感的象征,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的象征。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在那一片明净的水域,静卧着几多沧桑。也许,文明的终极意义真的就是这样隐藏着的。

生活是,而且永远是具体而不确定的。因此,对你来说,它永远像邛海和邛海的精灵那样,是一个存在于前方的巨大的神秘的诱惑。但愿你不要背离自己的本源,不要满足于纯粹有限而世俗的存在。用你的话说,要生活,不要活着。

“感觉即一切,名为声和烟。”记得这话是歌德在《浮士德》里说的吧。我看见,烟雨苍茫的早晨,怀着朝圣的心情,你走向邛海。

林珂简介

四川成都人。出生在西昌,诗情的萌发也在西昌。曾经在泸山脚下、邛海之滨的西昌师专求学、任教;随后,在海南出版社工作十年;后来又前往北京,是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的创始人,担任《知心姐姐》杂志主编十年。现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全国家庭教育巡讲团”副团长、北京闻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从十七岁开始写诗,处女作发表在1981年11月号的《星星诗刊》。之后,在全国的重要文学刊物上陆续发表诗歌、散文,诗作入选一百多种诗歌选本,作品被译为英文、法文、西班牙文。1988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哑夜独语》。其个人作品集还有:《K型感觉》《隔纸听海》《温柔与激情》《在夜的眼皮上独舞》。

白月亮红月亮黑月亮

白月亮在二十五年前的天空悬挂

这个伟大而又简洁的东西

像极了一个寓言

一个古老的、秘而不宣的预言

四分之一世纪之后

我的仰望,还是那个姿势

只是多了颈椎的疼痛

X光片显示

生理曲度已改变

红月亮在二十五年后的天空悬挂

这种极不真实的美丽

像极了一个梦想

一个让灵魂飞升的梦想

四分之一世纪之后

跑得太快的已经不是灵魂

而是肉体,是加速衰老的肉体

黑月亮在二十五年前和二十五年后

以不同形式交替出现

这天狗吞月的景象

让快感与痛感相交织

冥冥中,又听到钟表的嘀嗒声

那是盗墓贼在挖时间

一转眼,时间

已经被挖去四分之一

唐宋元简介

四川宜宾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历任出版社编辑、编辑室主任,文学双月刊《峨眉》常务副主编,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出版和发表有小说集《初恋日记》、翻译论著《柯切托夫评传》、电影剧本《哥德巴赫猜想》《鲁迅与秋白》《亮亮的梦》、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本《徐福》《平阳公主》、歌剧剧本《花蕊夫人》《卓文君》、文化散文《回旋望江楼》《麻婆生来白又嫩》《一条淙淙琤琤的街》《论西昌的魅力》等多部(篇);参与编剧的长篇电视连续剧《爱在雨季》《边城破晓》曾在中央电视台和多家省市电视台播出。曾获“《星星》诗歌创作奖”、“《人民日报》精短散文奖”、“夏衍电影文学奖”、“冰心奖”、“中国戏剧文学奖”等。近年书法作品在北京、郑州、成都等地展出,见诸报刊并为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在《中国航空旅游》等杂志开办文化专栏《锦城夜话》《云端论衡》《红楼内外》《漫说〈金瓶梅〉》等。

想象(十四行诗二首)

1

把自己想象成一枚月亮

我就可以夜夜,夜夜

夜夜地抚摩你

我心中的女郎

我心中的西昌

其实,说真的

白天我也在凝望你

只是人们看不见我的模样

为你,我愿意做一名隐士

只要能在别人熟睡的时候

或者能在世界喧嚣的时候

忠勇赤诚地陪伴你

陪伴你天空中、邛海里

那一团,那一团纯洁和清凉

2

把自己想象成一朵奇葩

古书上有,现实中无

植入邛海湿地的梦幻花圃

古人命它以月神的名字

作为一种荷,名叫“望舒”

它一茎绽放四朵红莲

而荷叶却蜷缩如枯

这是个秘密,暗藏什么心路

其实它在等待它的月亮

阔大的荷叶和满怀的心事

只有在月光下才安静地展露

夜舒荷与向日葵异曲同工

等待智慧把它从历史中复活

唱邛海湿地,当今世界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