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民、龙建伟、王人杰、黄天秀、安广南五人一路疾行,赶到沱江南岸。原本想趁黑混入城内,但他们看到,水南要塞关卡紧闭,守卫的清军和新军人数暴增,根本没有办法进城。邓三深夜到罗泉报信,当时是通过特殊途径出城的,看来邓三所言不假。
尽管如此,黄天民仍胸有成竹。他出发前向邓三详细询问了出城的特殊路径,决定循着那条路径潜进城内。黄天民敲开江边一个渔民的门,叫渔民驾船把他们送过江去。那个渔民也是袍哥,知道黄天民是舵把子黄天杰的弟弟,也没有多问,立即驾船把五人送到对岸。
上岸后,五人在江边一片灌木林里找到那个秘密的地道出口,钻了进去。这个地道比较狭窄,仅能一个人通过,而且阴暗潮湿,有的地方地上还有积水,散发出一股霉臭味。看得出来,很久没有打理过。黄天民划燃火柴在前面带路,大家一个接一个,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前走去。地道弯弯曲曲,不知走了多久,前面没有路了,一道石阶出现在眼前。
黄天民示意大家停下来,慢慢走上石阶,把盖在上面的石板推开,探出脑袋观察着上面的情况。一股家畜的气味传来,定睛一看,原来这里居然是牲畜棚!他不由得惊叹,这家人果然精明,居然把地道入口设在这么一个地方。四下里静悄悄的,牲畜见到黄天民,只是走动了几下,没有发出任何声响。黄天民朝下面低声打了一个招呼,大家陆续跟了上来。
黄天民出了地道,看到不远处就是院墙,他决定带领大家从院墙翻出去,这样就不用惊动这家人了。众人出了院墙,来到一个隐蔽的角落,开始分头行动。
按黄天民的计划,进城后,龙建伟和王人杰分头去找城里的革命党人,准备好武器弹药,到县衙牢房附近的十字路口埋伏。张春生等人被押解出来经过路口,就发动突然袭击,把人救下来。黄天民、黄天秀和安广南则进行接应,带领大家进入有地道的那户人家,通过地道逃出城去。计划非常完美,干净利落。
但黄天民三人的任务还存在不确定性,他们得找到那户人家,希望到时能协助他们逃走。龙建伟和王人杰走后,黄天民、黄天秀和安广南待在原地没动,先休息一下,等天亮后再行动。天色渐亮,街上行人多了起来,新的一天开始了。黄天民带着黄天秀、安广南混在行人中,先找了一个卖豆浆、油条的小店铺吃早餐。
三人沿着原路返回,到了那户人家的院墙外面。这里是一条小巷,黄天民觉得有些熟悉,但又想不起小巷具体叫什么名字来。然后,黄天民朝着和龙建伟、王人杰事先商定好的接应地点出发。
按计划,龙建伟、王人杰等人将在离县衙牢房两条街外的十字路口动手。一是因为地点在十字路口,周围连着多条街巷,得手后便于分散逃跑,到时要分为三路人马逃跑,一路是龙建伟、王人杰带着张春生等人朝地道逃跑,另外两路由城里的革命党人吸引追兵,减轻第一路的压力。
二是十字路口离县衙牢房和鼓楼坝刑场有一段距离,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押送囚犯的清军击溃,救下张春生等人。在清军的增援兵力赶到前,逃离现场。三是十字路口繁华热闹,茶楼、店铺众多,便于大家事前埋伏隐蔽。一旦行动信号发出来,大家就以最快的速度冲上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黄天民等人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好朝地道逃跑的最佳路线。这条路线,不仅要线路最短,而且必须保证安全,能尽快摆脱追兵,还不能给那户人家带来麻烦。所以,那户人家的后门,是进入地道的最佳地点。黄天民带着黄天秀和安广南,在十字路口和那户人家后门之间来回走了几次,不断观察地形和周围环境,修正此前的路线。
最后一次,三人来到十字路口,看到王人杰带着两人走向路口一家茶楼。王人杰对黄天民微微点点头,走进了茶楼。在路口另一家绸缎店铺门前,停放着几辆黄包车。其中一人把帽子遮得很低,黄天民一眼就认出,那是龙建伟。龙建伟左右有两辆黄包车,车夫也是革命党人,黄天民都认识。在路口另外一边,有一个补鞋匠,一个摆摊的小贩,周围还有几个看似闲人的人,都是革命党人。
黄天民心里大为宽慰,一切都在按计划行事。黄天民三人走向龙建伟的黄包车,分别坐上车,朝确定的路线而去。过了一个路口,刚拐进一条小巷,黄天民就叫龙建伟停下,假装付钱时,黄天民低声说:“就在这里会合。”龙建伟会意,带着另外两辆黄包车朝刚才守候的地方跑去。
黄天民三人朝那户人家方向走去。想到马上就要和对方面对面谈判,黄天民的心七上八下,既激动又有些不安。激动的是,自己要凭口舌说服对方给予配合,不安的是,万一对方不同意又该怎么办?来到那户人家门前,黄天民抬头看见“夏府”二字,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后悔没向邓三问明这一点。
夏府的主人叫夏应纯,是资州最大的粮油商人,资州城里一大半的粮油,都由他家供应,在城里有数家粮油店铺。资州任何一任知府都不敢得罪夏应纯,因为一旦惹恼了他,资州城的粮油供应就会出现短缺,引发居民恐慌。所以,夏应纯在资州城里的威望很高,逢年过节,知府大人还会上门拜望。夏应纯有一儿一女,儿子叫夏承祖,女儿叫夏承仙,黄天民和这家人有着说不清扯不明的复杂关系。
夏承祖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从小就在资州城称王称霸,长大后更是出名的霸王,不断惹祸生事。好在夏家有的是钱,每次惹祸后,总会用钱摆平事端。夏应纯经常打骂儿子,夏承祖每次惹事后都会先收敛一些,时间一长又恢复原来的德行。黄天民久闻夏承祖的大名,但他们真正碰面并认识,是在去年。
去年,黄天民从成都回到资州,经父亲黄昌盛找资州学正走动关系,在资州学堂谋了一份教书的差事。教学期间,黄天民晚上吃完饭后,会上街溜达。那天,黄天民正在大街上走走瞧瞧,忽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嘈杂声。举目望去,前面围了一大堆人。走到近前一看,眼前的情景不由地让黄天民皱起了眉头。
一个老头带着一个姑娘,被三个年轻人围着。其中一个胖胖的年轻人正嬉皮笑脸地对着那个姑娘动手动脚,嘴里说着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另外两个年轻人配合着他把老人拦在一边。旁边有人在悄声议论说,老头带着女儿在这里卖艺,那个叫夏承祖的胖年轻人正好从这里路过,见姑娘有几分姿色,而且姑娘的曲儿唱得很好听,就动了邪念,想把姑娘抢走。
老头见女儿被夏承祖调戏,放下手里的二胡,不停地抱拳求饶说:“大爷,放过我女儿吧,好人有好报啊……”老头最后一句“好人有好报”,惹恼了夏承祖,他最不愿听到的就是“报应”两个字,因为他每次惹是生非,总要被人咒骂说他作恶太多,要遭到报应。
夏承祖眼睛一瞪,骂道:“你敢咒骂我?小五子,小七子,给我打!”那两个年轻人挽起袖子,就朝老头的脸上左右各一个巴掌。姑娘见父亲挨打,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拉着夏承祖的衣袖说:“大爷,求你饶过我爸爸,求你了……”夏承祖嘿嘿笑着,用手捏了捏姑娘的下巴说:“你只要答应跟了我,我就放过他。”
老头捂着脸,吐出一口鲜血,恨恨地说道:“我的女儿是吃红薯的命,吃不了你家的白米饭。”夏承祖脸色一沉,转头对小五子和小七子说:“我看他一身的皮子紧得很,你们给他松松,直到他答应为止。”两人正要动手,夏承祖又说:“别打死了啊,他是岳父。”
小五子上前一脚把老头踹翻在地,老头也是一个刚烈之人,在地上摸到二胡,抡起二胡就朝小五子的腿扫过来。小五子没提防老头会反抗,被二胡砸中膝盖。小五子疼得跳了起来,龇牙咧嘴地吼道:“你竟敢打我,我踹死你!”说着,小五子抬脚把老头手里的二胡踢到一边,小七子上前,几脚把二胡踩得稀烂。姑娘放声大哭,想扑过来救父亲。夏承祖一把把姑娘搂在怀里,伸手在她身上乱摸起来,一张大嘴朝姑娘的脸上凑去。周围的人眼里都要喷出火来,但没人敢上前阻拦。
黄天民自从看到眼前的情景后,一股无名怒火就燃了起来。他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前两步,把夏承祖后颈窝的衣服提着,朝旁边使劲一带一推。夏承祖被黄天民巨大的力道带动着,放开怀里的姑娘,踉踉跄跄地朝一边跑动了几步,终于稳住重心,没有被摔个狗啃泥。
黄天民把夏承祖拖开后,看到小五子抬脚正要去踹地上躺着的老头,赶紧来到小五子侧边,用腿朝小五子抬起的脚扫去,正好踢在小五子的脚上。小五子连忙两手抱脚,一屁股坐在地上,杀猪般地号叫起来。
小七子刚把二胡踩烂,转身要帮着小五子教训老头,见黄天民把小五子打翻在地,立即朝黄天民扑了过来。黄天民见小七子出招完全没有章法,就是一副街头流氓地痞斗殴的架势,心中有了谱,站着没动。等小七子来到近前,他用右手把小七子的拳头轻轻一挡,左手不等小七子另一个拳头近身,快速地朝小七子的胸口就是一掌。小七子的身子立即往后飞了起来,重重地落在地上,捂着屁股在地上打滚。
黄天民三拳两脚把夏承祖三人击败,周围的人不禁大声喝彩。黄天民朝众人摆摆手,笑了笑。那个姑娘连忙把老头扶起来,父女二人抱头痛哭。黄天民正要上前安慰那对父女,就听到周围的人一阵惊呼,随即感到脖子发紧,有人喘着粗气从身后用手把他的脖子死死地箍住。不用说,在黄天民身后的是夏承祖。
夏承祖没想到,自己横行资州城这么多年,还有人敢对自己动手。他决定要扳回一局,把这个年轻人打败,让他跪地求饶,自己才能出一口恶气。夏承祖这一招是向县衙牢头邓三学的,邓三称之为“邓氏锁喉功”。夏承祖身体肥胖,平时又爱动手动脚,虽然长期沉溺于酒色中,但力气也不小。夏承祖曾在手下人身上试过这一招,效果不错,没人能挣得脱他的“锁喉功”。所以,他对黄天民出手就用上了“绝招”,期待着黄天民要不了一会儿就会浑身瘫软下来,然后跪在面前求饶。
黄天民被夏承祖箍住脖子后,也是暗暗吃惊。他没想到这个家伙力气居然如此之大,随即他就感到呼吸困难,眼前直冒金星。但黄天民没有慌乱,他暗暗一运气,将身子往下一沉,迅速朝右侧一转身,把全身的力气运到右肘,重重地击向夏承祖的腹部。
夏承祖正在得意时,感觉到黄天民身体在动,以为黄天民要挣扎逃脱,刚想用劲把黄天民箍牢实,腹部就吃了黄天民一肘,顿觉一阵疼痛传遍全身,手上一松,弯下腰捂住肚子哎哟哎哟地大声叫唤起来,一屁股坐在地上。
小五子和小七子顾不上疼痛,翻身爬起来,双双朝黄天民扑去。黄天民见两人如此不识好歹,决心要好好教训他们一顿。不等二人近身,黄天民主动出击,手脚并用,周围人还没有看清楚黄天民究竟是怎么出拳的,小五子和小七子一个接着一个飞了出去,趴在地上痛苦地叫唤着。
黄天民来到那对父女面前,把身上带着的所有钱物摸出来,交到老头手里说:“这里不是久留之地,赶紧走吧。”老头拉着黄天民的手,眼泪汪汪地说:“好人啊,太感谢你了。你的钱,我们不能要。”
黄天民把钱硬塞进老人的手里,周围的人,也纷纷掏钱递给老头。老头带着女儿跪在地上,不断地向大家磕头致谢。黄天民赶紧把他们扶起来,叫一个在旁边看热闹的壮实中年人帮忙把他们带出城去,走得越远越好。
老头和姑娘走后,黄天民看了看还在地上叫唤不停的三个人,哼了一声,转身要走。夏承祖忍住疼痛,大喊叫道:“兄弟,我认输,你留个名!”黄天民本想不再理他,但想了想,答道:“我叫黄天民,在资州学堂教书,随时恭候你!”
第二天中午,邓三到资州学堂找黄天民,请他去醉仙楼吃饭。黄天民想到邓三和大哥黄天杰关系密切,就随同邓三来到醉仙楼。进屋后,黄天民看到屋里坐着夏承祖,脸色不禁一沉。夏承祖似乎没看到黄天民一脸的不高兴,站起身来,热情地喊着“二哥”。黄天民本想拂袖而去,但不想给邓三难堪,只得一言不发地坐下。
夏承祖给黄天民和邓三斟上酒,端起酒杯,笑着对黄天民说:“二哥,昨天小弟喝了一点酒,跟你闹了一场误会。今天小弟向二哥赔礼道歉,还望二哥不要和小弟一般见识。”黄天民冷冷地说:“你不会是第一次干那种事情吧?我阻拦你们,你们和我大打出手,恐怕也不是误会吧?”
夏承祖尴尬地望着邓三,邓三端起酒杯说:“昨天的事情闹出来后,我已经把夏少爷狠狠地骂了一顿,他再三央求我一定要把你请来,向你当面道歉。二少爷,你看到我的老脸上,就卖夏少爷一个面子吧。”黄天民叹了一口气,缓缓地端起酒杯说:“我还能说什么呢?”
夏承祖见黄天民态度有所转变,大喜过望,拍着胸脯说:“今天当着你们的面,我一来向二哥诚恳道歉,二来向你们保证,从今以后,我夏承祖绝对不再混蛋下去了,一定改邪归正,重新做人!”黄天民说:“今后你能兑现刚才的承诺,我还是很高兴的。”
邓三把黄天民拉起来,和黄天民、夏承祖碰杯说:“来,相逢一杯泯恩仇!”黄天民无奈地把酒喝下,夏承祖连忙招呼黄天民吃菜。几杯酒下肚后,看到夏承祖对自己如此热情,态度也诚恳,加上邓三在一边不停地帮着夏承祖道歉、说好话,黄天民对夏承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觉得这个纨绔子弟还是有着耿直、豪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