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探险记系列3
2206300000002

第2章 这里的世界很精彩——深海探险(2)

冰河期被洪水淹没的王国》的英国作家汉卡克偕其夫人在2001年8月间会同中、日人员潜水探勘后,说明海底古城墙石块堆砌的方式,明显与玄武岩自然节理不同,应为人工堆砌。他指出“虎井古城墙方位正好是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表现出人造建筑讲究方位的特色”;另外搭建城墙的一块块大石头,表面很平滑,接缝处平整的程度“可以将刀子插入”,因此他认为城墙为人造工事而非自然力量所能形成。

汉卡克表示,当今的人类文明历史有一个既定的主流模式,但是这个主流的模式却无法解释这些持续大量出现的考古发现为何共同有着史前文明的影子?事实上,人类史上有很多失落的部分是现代历史还无法告诉我们的,而这些失落的线索,很可能就如同澎湖虎井古沉城一样埋在海底,深藏人类文明兴衰的秘密。

除了虎井留有未知的人类文明的遗迹外,2002年中国水下考古学会(当时为筹备会)召集人谢新曦宣布,他与一群摄影、历史、文化等十多名专业人士在中山大学海洋环境学系副教授田文敏协助下,利用水下声纳扫瞄辅助,于东吉屿西北水深25至30公尺处发现一处百米长古石墙。这处古石墙平均高度1公尺、宽度50公分,呈东西走向。依声纳扫描数据显示,同样的石墙有四到五道,墙面的小凹洞中还夹杂着小卵石。谢新曦指出,由墙面外形及周围环境分析,应该是人为堆砌的石墙。

沉睡海底万年的古城遗址

2001年,印度国家海洋科技研究所的海洋学者在印度西部外海坎贝湾进行检测水质污染程度研究时,意外地在水下120英尺处,发现两座距今至少9500年的古城遗址,科学家认为古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能因此大幅改写。

这两座遗址位于印度西部古杰拉特外海40公里处,从其地质结构推断,古城为范围广达9公里的大型聚落遗址,其中包括一座防御碉堡,以及一处和现代奧运比赛规格游泳池大小差不多的公共浴池。经过对其中发掘到的木雕、骨骼及骷髅的残片进行初步测试,推定其中两件残片的年代为公元前7500年。另外,从遗址中还发掘出类似建材的物品。出土古物中有一片布满铭刻的大石板,正由学者研究其铭刻是否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书写形式。

有些专家认为,这项发现对文明历史需要大幅修正提供了确凿证据,研究古文明十多年的汊卡克到遗址实地考察,他说,从声纳扫描显示的古城基础来看,其建筑可能有三层楼高,围墙长达400英尺,而且有高度的几何特性。

英国杜兰大学的考古学者堪耐特说,如果印度的新发现属实,过去的文明历史理论需要全盘检讨。

巴哈马海底遗迹

1958年,美国动物学家范伦坦博士在大西洋巴哈马群岛进行海底观测研究时,意外发现群岛附近的海底有一些奇特的建筑。这些建筑呈特殊的几何图形,也有的为笔直线条,绵延数海哩。1968年,范伦坦博士在巴哈马群岛的北比密尼群岛附近海域又发现巨大的丁字形结构石墙,长达450公尺,并有两个分支与主墙形成直角,并且石墙是由每块超过一立方公尺的巨大石块所砌成。随后更发现结构更复杂的平台、道路及类似码头的建筑结构,还有一座双翼的栈桥,整个建筑遗址呈现出类似港口的分布。

神秘的海底洞穴

一天清晨时分,潜水爱好者西里维亚和他的法国朋友比诺特又来到了西班牙沿岸的维林西海湾潜水探险。在冰冷的海水中,两个人发现前方不远处海底岩礁上有一柱银白色的光线照射过来,仿佛是陆地上常见的探照灯。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这股强烈的灯光是从水下一个洞口处射出来的。这个洞口通向一个狹长的岩洞,他们鼓起勇气向洞穴深入,可半个多小时后,灯光突然不见了,他们完全沉陷在茫茫的黑暗之中,只好掉头回游浮出海面。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约了同伴多次潜到岩洞的洞口进行观察,还像登山运动员一样,用尼龙绳子拴着身子,顺着洞口爬进洞里。虽然岩洞深处十分明亮,但他们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灯光的出处。

前一个洞穴里是看得见摸不着的光线,而下面将要介绍的这个洞穴里则保存着既能看得见又能摸得着的史前生物化石,由于人迹罕至,这个幵办在海底深处远古文明的“展馆”在海底深处沉默了几亿年光阴。1975年,美国海洋学家们在墨西哥湾那不勒斯附近海底洞穴中挖出了一堆古代人类遗骨残骸。据他们分析,这里很可能是古代葬场的遗址。研究人员将标木带回实验室,使用放射性元素碳14进行鉴定分析,确信这些人类骨骸属于生活在美洲当地的远古人类,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己有1万多年的历史。潜水员还在海底洞穴中发现早期石器时代人类使用过的投掷标枪,这些标枪是远古人类打猎和捕鱼的武器。后来,潜水员在海底洞穴中又找到了一枚5亿年----2250万年前古生代巨大长毛象的臼齿、两枚较小的乳齿象的牙齿、一枚粗大的乳齿象的弧形门齿。

1990年,洞穴探险者亨利?科斯克在苏尔密乌海36米深的海底发现岩壁上的隧道。7名水下探穴队员潜游了20分钟,终于通过了长200米左右的水下通道,等待他们的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在这个高出海平面千米,直径约50米的洞穴里,不仅有着千姿百态的乳石和石笋,还有栩栩如生的动物壁画,包括6匹野马、2头野牛、1只鹿、2只鸟、1只山羊和1只猫,刻画得活灵活现,简直是神秘的仙境。石壁上还有人手的印记。考古学家对洞穴的氧气、水、木炭、岩石等进行了详细研究,证明洞内的艺术壁画,确是史前艺术家用黑色木炭和红色土完成的,石壁上的手迹可能是史前艺术家留下的。

要给地球上的海底洞穴按照深度排个座次,列在首位的一定是埃尔?扎卡顿海底洞穴。这个地球上最深的洞穴位于墨西哥海域东北部深处,宽约100米,深约1000米,可以轻松容纳下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被人称为“倒置的珠穆朗玛峰”。不过,目前还没有人准确地探测出这个洞穴的深度。2007年5月,世界著名洞穴探险家比尔斯通幵始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水下机器人——“深井热探测器”探索埃尔?扎卡顿海底洞穴。至于洞穴深度有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形形色色的海底生物

海洋里的生物是形形色色的。各个不同的水域生活着各种不同的生物,它们各守其界,甚至都不能超出一定的范围。如,热带鱼不能在北冰洋里出现。生活在高盐度水域的鱼不会到盐度小的海区去。

从海面到海底,生物情况变化是很大的。

浅海海底是很热闹的,夸张一点说,它就像童话里所描绘的永不凋谢的花园一样。

在岩石海岸边,波浪拍击海岸的力量很大。有一些生物也真有办法:海草柔软的身体紧贴在海底,被波浪冲击得前后摇摆,但不会被折断;有一些动物紧贴在岩石上,用它们坚固的外壳或特殊的躯体来抵抗海浪的袭击,比如各种各样的虾、蟹、贝类和比目鱼、牛舌鱼等等。藤壶密密地固着在拍岸浪活动地区的礁石表面,好像给礁石铺上了一层毡子。

砂质海边的情况有所不同,这里生活着沙海葵、海蚯蚓、寄居蟹、蛤蜊之类。虾虾蛄在泥砂里挖洞掩护自己,以避免海浪的冲击。

还有一些浅海动物,家在海里,但是常常到陆地上去“作客”。比如,跳鲤可以爬到树上去捉虫,海麒、海龟常常到岸上去产卵、休息……

这些浅海“居民”的数量十分惊人,它们甚至可以布满整个海滩及海滨的浅海区。全世界仅海洋贝类就有十万多种,形形色色的贝类,牡蛎、蛏子、珍珠讥、参螺、鹦鹉螺、贻贝、泥蛤等等都是,分布广,产量大,有的是营养丰富、肉味鲜美的食品,有的是贵重的药材和工业原料,还有的可作建筑材料和装饰品。

不可能全部列出这些浅海“居民”的用途。单拿药用这一点来说吧:有些海参分泌出一种毒素,可以制成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从软珊瑚中取得前列腺素,可以用来制成避孕药;个别贝类的肠壁能够分泌一种毒液,有强烈的消肿作用;不少软体动物具有抗菌性物质,能够抵抗病毒的侵犯,有的还有抗癌的价值;从海绵动物身上分离出来的一种药物,对病毒感染的白血症有疗效;用海蚯蚓制成的农药,消灭水稻螟虫的效果很好……

现在,让我们到浅海海底去作一次假想的旅行,进一步结识一些浅海的“居民”。

小珊瑚虫是热带海洋里一种特有的腔肠动物,喜欢成群生活在非常洁净的海底沙石上,形态千奇百怪:有的像灌木丛似的小树,有的像花枝,有的像鹿角,还有的像蜂窝、蘑菇;一丛丛的“珊瑚树”,红的、绿的、紫的,在蓝色的海水里显得绚丽异常。有的珊瑚经过加工可以作成珍贵的装饰品,有的可以入药,有的可以作建筑材料。

海胆像个圆球,浑身长满针刺,称得上是“海中刺猬”。

海星像个五角里,有的小如硬卬,有的大到十五至二十厘米,红的、绿的、蓝的、紫的、天青的,五颜六色,丰富多采;五个星芒能屈能伸,拨动海水,动作轻捷。

一根根短粗的茎,茎上长着柔嫩的形状,像柑桔的花瓣呈美丽的玫瑰色。这不是花瓣,而是触手;这不是花,而是海葵。

石头下面忽然跳出一个平展展的怪物——海鲽,它在水中漂游的姿势十分奇特,像是一幅绸子在迎风飘扬。

水母的模样更有点古怪,像一口钟,像一顶降落伞,钟下、伞下拖着许多条长长的软体丝,行动轻快,在蔚蓝色的大海里随波逐流,活像夜航归来的“游客”。

游罢浅海,我们再向远海深处前进。海越深,阳光越少,温度很低,压力越大。在这种沉静、黑暗、寒冷和髙压的特殊环境里,没有植物,动物的形状多数都很古怪。

这里压力很大。深海动物的身体都有特殊的结构,海水可以渗透到细胞里面去,使身体里面的压力同周围海水的压力相等。

这里食物稀少。为了不漏掉任何一点可以吃的东西,深海动物往往长着一些特殊的器官。比如,有些鱼类长着一种形状像钓钩的触须,长度甚至比它们自己的身体还大好几倍。有的深海鱼类长着很大的嘴巴,牙齿锐利,肚子可以伸缩,能够把比自己身体还大的动物吞吃下去。有的鱼类一直张着大嘴,一面游动,一面吸水,水滤出去了,剩下来的生物残体就当作食料。

这里缺乏阳光。深海鱼类为了利用微弱的光线来识别目标,往往长着很大的眼睛;有的竟然因为瞳孔放大而使眼睛突出,像是架了一副望远镜,能够在十分微弱的光线下看到东西。

在没有阳光的深海里,有些动物干脆自备光源。它们或者具有发光的胶质,或者具有十分巧妙的发光器官,能够发出蓝的、红的、绿的荧光,用来寻找食物,迷惑和吓唬敌人。黑沉沉的深海里有了这些繁星似的各色闪光,显得更加瑰丽多采。

神秘的海底怪兽

1997年4月25曰,日本大洋渔业公司的远洋拖网船“瑞弹丸”号在新西兰克拉斯特彻奇市以东50多千米的海面上捕鱼。当船员们把沉到海下300米处的网拉上来时,发现网里是一具从来没有见过的怪兽的尸体。

他们把绳索拴在怪兽尸体的中部,用起重机把它吊了起来。一股强烈的腐臭味从尸体中散发了出来。船内一片骚动,现在人们看清楚了:这是一个类似爬虫类动物的尸体。尽管已经开始腐烂,但整个躯体却保存得很完整,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有一个长长的脖子,小小的脑袋,很大的肚子,腹部己空,五脏倶无,而且长着4个很大的鳍……用卷尺测定的结果表明,怪兽身长大约10米,颈长1.5米,尾部长2米,重量约2吨。经研究分析,发现它己死半年到1年之久。

它既不是鱼类,也不像是海龟,在海上捕鱼多年的船员谁也不认识它,大家发出了惊奇的议论。闻讯赶来的船长担心自己船舱里的鱼受到损失,命令船员们立即把它丢到海里去!幸好随船有位矢野道彦先生,觉得这个发现不寻常,在怪兽被抛下大海之前,拍摄了几张照

片并做了相关记录。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发现总算给生物学家们保留下了3件证据:一是怪兽的4张彩色照片,二是四五十根怪兽的鳍须(鳍端部像纤维一样的须条),三是矢野道彦在现场画的怪兽骨骼草图。

照片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可以清楚地看到,怪兽有一个硕大的脊背,对称地长着4个大鳍,照片中还可看到它腹内己空,整个身躯肌肉完整,只是头部露出白骨,怪兽白色的脂肪下面有着赤红的肌肉。从个头儿大小来看,海洋里只有鲸鱼、巨鲨、大乌贼可以与它相比。但从照片来看,它的头部甚小,与现存的所有鲸鱼类的头骨迥然不同,而且颈部奇长,特别是有4个对称的大鳍,这就没有其他海洋动物或鱼类可以与它相提并论了。

鳍须是唯一留下的贵重物证。它是怪兽鳍端的须状角质物。长23.8厘米,粗0.2厘米,呈米黄色的透明胶状,尖端分成更细的3股,很像人参的根须。

矢野根据现场的观测和大致的测量画下的草图显示,怪兽骨骼长10米,头和颈部长约2米,其中头部45厘米,颈的骨骼粗20厘米,尾部长2米,根部粗12厘米,尾端部粗3厘米,身体部分长约6.05米。

它到底是什么?科学家们至今对此还是争论不休,众说纷坛。从1977年报道这一消息后,这场争论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蛇颈龙说——鲨鱼说——爬虫类动物说——不认识的动物说。

1977年9月1日和19日,在日木东京召幵了两次有关怪兽身份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人有鱼类、化石、鲸鱼、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化学、血清等方面的学者共19人。他们研究了照片、草图和鳍须的组织切片,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综合两次座谈会的讨论意见,会议主持人、东京水产大学校长佐木忠义于同年12月15日向报界发表了日木学术界的研究结论:从怪兽鳍端须条的化学成分来看,得不出是鲨鱼的结论;从怪兽的两对腹鳍、长身体、长尾巴以及身体表面都是脂肪等特点来看,是和迄今己知的鱼类完全不同的一种动物;在分类学上,很可能是代表着全新的一种人类未认识的动物。

现在,太平洋怪兽依然是个谜,人们都盼望在南纬43°53’,东经173。4’曾经打捞上怪兽尸体的地方,有一天会再现怪兽的踪影。或许它正是人们所期待的史前爬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