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异珍奇案录
22039800000162

第162章 山沟退位

走出廖青芝家,石强和文刚感觉如释重负。

“终于搞明白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文刚哼着小曲,高兴的说道,“因为方家的乱伦悲剧,以及廖青芝对前夫林家的感情,导致杀人嫌疑人方大奎长期以来,对母亲和姐姐过于偏向小弟弟方少刚的做法严重不满。再在方少刚的言语刺激和价值连城的玉斧的诱惑下,方大奎精心设置设计,杀死方少刚后,嫁祸于其患有精神疾病的弟妹。最终,经过岱山警方的缜密侦破,案件终于真相大白。”

“不错嘛!”石强也很高兴地夸奖道,“小伙子的总结能力还真是不知不觉提升了一大步呢!那这个案子的结案报告就麻烦文大警官执笔喽!”

正当文刚和石强聊得起劲时,他们发现自己的领导张剑东正在聚精会神地发着短信。

“张队……”正当文刚要向张剑东“邀功”时,被张剑东制止了。

终于,又过了一会儿,张剑东放下了手机。说道,“知道我刚才在跟谁发短信吗?”

石强和文刚莫名其妙地对望一眼,然后步调一致的摇了摇头。

“跟邝大业教授。”张剑东淡淡地说道。

对邝大业教授,石强和文刚都不陌生。玉玺案和白瓷城砖案中,邝大业教授都为警方最终得以成功侦破,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线索,可谓“不穿警服”的优秀的侦查员!

但,此时石强和文刚实在不明白,张剑东为什么在此时又要与邝大业教授联系。“难道是邀请他老人家在即将过年的时候,来这天寒地冻的白山黑水之间叙叙旧?”显然不可能。

“我刚才通过短信,跟邝大业教授联系了一下。想向他老人家咨询几个在本案中出现了的几个关键历史问题。”张剑东不轻不重地说着。

石强和文刚面面相觑,不知道张剑东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不久,他们的车子就回到了大栗子沟派出所。

在当地派出所为他们专门准备的一个会议室中,张剑东拨通了远在南京的邝大业教授的手机。

“张警官啊,好久没联系了。”邝大业的声音总是那么爽朗。张剑东把手机调整到了免提模式,所以邝大业教授的声音文刚和石强也听得一清二楚。

“邝教授啊,您好。”张剑东也同样热情应答着,“不好意思邝教授,平时很少问候您,可是一遇到麻烦了,就想起您来了。”

“哈哈,咱们就别这么客气了。”邝教授在那头话题一转认真说道,“理解你们的办案的时间也很紧张。咱们就不说客套话了,你之前在微信中跟我沟通,说是有几个历史方面的疑问想问我。对吧?”

听到邝大业教授如此务实,张剑东也不好意思继续客气,便直奔主题:“邝教授,在我们目前正在侦破的案子中,我遇到了三个历史问题。对这三个问题的确认,是我们下一步开展深入侦破的基础。”

邝大业教授在电话那头“恩”了一声后,再没有出声,似乎在等张剑东的继续介绍。

“第一个问题,清朝末帝溥仪,是否来过吉林省临江市的大栗子沟?以及他是怎么来的,又是怎走的?都有什么人跟他来的,他又带走了哪些人?”张剑东一口气带来了好几个问号。

“你看看,这么多问号,能算是一个问题吗?哈哈!”邝大业哈哈大笑。

这一笑才让张剑东感觉自己有点着急了。

正当张剑东还想解释什么的时候,邝大业那边传来了那标志性的、授课式的声音。

“1945年8月,二战形势发生了根本性逆转。8月9日苏联向日本宣战,并随即向位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虽然在日军的军力和装备在亚洲称雄称霸,更是对国民党的国军和共产党的八路军形成绝对的优势。但是与刚刚在欧洲战场打了个漂亮翻身仗的苏军相比,却完全不是在同一个层次上。日军当时非常清楚,苏军对日军的进攻,绝对是摧枯拉朽式的,“一亿国民总玉碎”除了宣传上的必要,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为了防止苏军打到长春的“伪满洲国”皇宫后造成的政治被动,8月10日,日军决定将溥仪及其家眷和侍从从长春迁往当时认为暂时安全的通化。途中,作为中转,溥仪被裹挟到了日军认为比较安全的吉林省临江市的大栗子沟,被安置在了一个被日本强行掠夺开发过的废弃铁矿附近。那已经是1945年8月12日的事情了,距离日本无条件投降,仅有3天。”

“哦,果然是这样啊。”张剑东对于这个结果,并不吃惊,因为他相信大栗子沟派出所和村主任是不会平白无故撒谎的。“邝教授,我深入问一句,溥仪的随行人员中,有一个 ‘福贵人’吗?”

“有。”邝大业没有做任何思考,随口答道,“怎么了?怎么这么关注这个人?”

张剑东冲电话“呵呵”了一声。因为涉及案件本身的细节,是不能向外界透露的。

邝大业此时也感到了自己所闻问问题有点唐突了,也尴尬一笑,便继续讲述,“这个‘福贵人’是封号,她是溥仪继皇后婉容、妃子文秀、祥贵人之后的第4位妻子。她的名字叫‘李玉琴’,是地道的、毫无背景的东北普通汉族女孩。”

“哦。”看来这个“福贵人”也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张剑东继续问道:“那他们离开大栗子沟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呢?”

“1945年8月15日,那是个让我们这一代人永远为无法忘记的日子。就在那一天,全世界人民都听到了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广播。这其中,当然包括被日军裹挟这的溥仪。看到大势已去,溥仪在日本人的主导下,还煞有介事的举行了一场尴尬的退位仪式,并再次发布了退位诏书。这是他继袁世凯逼宫、张勋复辟失败之后的第3次宣布退位,也是人生中最后一次宣布退位。从此,中国大地上,就再也没有‘皇帝’出现过。”邝大业叹了口气,语气有些沉重,“所以,史学界至今还流传着‘中国两千年帝制,始于咸阳,终于大栗子沟’的调侃式说法。”

对于溥仪退位之于中国历史的意义,张剑东并不是很关注。他关注的,依然是案子本身。“教授,那溥仪退位后,带着福贵人去哪里了?”张剑东追问。

“哦?谁说溥仪带着‘福贵人’走了?反正我可没说。”邝大业明显对警方的主观臆断不太满意,于是继续说道,“溥仪当时走的匆忙,而且日本人提供的交通工具非常有限,所以,能跟随溥仪逃出大栗子沟的,就只有溥仪的弟弟溥杰、两个妹夫、一个侍卫、一个医官而已。以至于当时的已经精神失常的‘皇后’婉容、新纳不久的‘福贵人’李玉琴、溥杰的日本妻子嵯峨浩,以及其他大量侍从,都被留在了大栗子沟。”

“也就是说,‘福贵人’李玉琴他们,曾经被长时间滞留在大栗子沟?”张剑东对这个结论不陌生。因为当初在询问廖青芝时,她就转述从他前公公那里得到的当年在大栗子沟抗日时遭遇的情景,判断“福贵人”并没有跟随溥仪逃走。

“可是,‘福贵人’当年真的掌握有溥仪赠予她的玉斧吗?‘福贵人’真的拿玉斧与林家交换粮食了吗?”这些问题,张剑东还得慢慢向邝大业了解。

“邝教授,您说当时‘福贵人’有没有可能为了生存,而拿随身的物品与当地百姓交换粮食呢?”张剑东没有直接提玉斧的事情,也没有提到林家。这时为了避免给邝大业教授的判断造成先入为主的定式。

“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邝教授斩钉截铁地说道:“这些人长期养尊处优,被丢在大栗子沟这样的荒山野岭后,既没有粮食储备,又不会打猎,更不要说像土匪那样跟村民抢粮了。所以,作为溥仪身边,他们当年从故宫中被赶了出来,身上随便带一点小器物,在民间都堪称宝物。在大栗子沟的困境中,他们那身边的宝物与周边村民交换粮食,合情合理。”

证实了“福贵人”李玉琴以物换粮的可能性之后,张剑东觉得,是时候抛出核心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