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也看风景也读书
22009800000057

第57章 与诸葛亮论小人

诸葛亮,世之贤相。完美得近乎无瑕。全国有多地建有祠堂,最出名的当推成都武侯祠。杜甫有《七律·蜀相》,流传一千三百多年成经典。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能“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人,古今未见几位,诸葛亮当如是也。

诸葛亮最有名的两篇文章是《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有读《出师表》不流泪者不可谓忠臣。诸葛亮的《出师表》着实写得好,双手捧着一颗老臣的忠心,一腔滚烫的肺腑之言,每读《出师表》,仿佛那两朝老臣苍老嘶哑低沉又颤巍的声音直透纸背而出,仿佛在文字之中看见一种充满爱抚、企望、关切、心爱,又心事重重,充满担忧、担心、恨铁不成钢的眼神。那双饱经沧桑的老眼中已经有些混浊,松弛老化的眼睑掩饰不住他心中的无奈。“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让人垂泪。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有一段名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又说:“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言之凿凿,刘备、诸葛亮把后汉的“倾颓”归罪于皇帝亲小人。刘、诸葛叹息痛恨的是桓、灵二帝,但这种叹息、痛恨多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真正切齿之恨的,当恨小人。小人得志,小人横行,小人弄权,小人作乱,致使后汉江山岌岌可危,忽喇喇似大厦将倾。

诸葛亮说话十分有分寸,讲皇帝昏庸是因为亲小人,远贤臣。恶源在小人,万恶之源在小人。《前出师表》中所言桓、灵二帝时期的小人,首先就是指梁冀。

梁冀何许人也?让诸葛亮念念不忘,痛心疾首?让刘备每论及此事就咬牙切齿?翻阅东汉历史,梁冀实乃拆毁后汉王朝承重墙的人,是蛀空后汉王朝政权的蛀虫,是后汉王朝的掘墓人,是东汉历史上遗臭万年的大奸臣。他当为千夫共指,万世唾骂。刘备、诸葛亮恨其有因。

但我认为梁冀不是小人。请诸葛先生倾听。

有四个词可以勾勒出梁冀的嘴脸:横行霸道,嚣张跋扈,贪得无厌,毫无顾忌。

梁冀握天下如入五指,视天下之财皆如己财,贪婪欲望如五洋无底,卖官鬻爵,贪赃枉法,无恶不作,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观梁冀,贪已极致,霸亦至极,狂近疯狂,妄则无忌。但他实则是个头脑极简单,极“单纯”,极“幼稚”,极混账,也极糊涂的“混世魔王”。欲望无穷,做法愚蠢,甚至不懂得官场的权术、计谋。他和那种阴险毒辣的小人,和那种善于伪装,行韬晦之术以达到政治目的的小人不同;他和那种组织策划于密室,靠搞阴谋诡计夺取政权的小人不属一类。他没有那些小人具备的基本条件,他不具备那些小人的阴险毒辣,口蜜腹剑,恩将仇报,颠倒黑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为虎作伥又与虎谋皮的能耐。与诸葛先生简而言之,梁冀实乃一“草包大将军”,他要的是权、财、物,缺的是智、谋、计,实则得志猖狂的“牛二”。

翻阅《汉书》,梁冀既不是靠阴谋一步登天,也不是靠打拼步步高升,更不是依靠作为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梁冀靠的是他亲妹妹得皇帝之宠,得皇帝之爱。他原本就是一个浪荡无行的纨绔子弟,依仗家中有钱,有人为官,便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他贪婪残忍,性情暴戾,在民间也是顶风臭十里的恶少。梁冀一步蹿红,大红大紫,靠的是他妹妹梁纳大红大紫。梁纳入选后宫,得宠于汉顺帝刘保,先是被封为贵人,后又做了后宫娘娘,在皇帝面前说一不二,能当刘保的家。能当皇帝的家,就能当朝廷的家,王朝国家即为她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梁冀即为皇帝的大舅哥,国之舅,没费心思没费较量没费阴谋诡计。梁冀从未梦想过攫取那么大权力,当那么大的官,掌管一个国家,统治文武大臣。他妹妹未得宠之时,梁冀的远大目标就是当一个“土豪”。即使其妹又红又紫,“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时,朝廷的大将军印也系不在他腰上。梁纳把大将军印授予其父梁商。运气难挡,谁也没想到,正值壮年的梁商不知何故竟然被大将军印“压死”。作为梁商的长子,梁冀继承了大将军之职。

坦而言之,梁冀根本不懂小人之道,不通小人之术。坐在家中,福从天降,没弯腰就捡了个大将军。充其量梁冀就是个粗汉,贪得无厌、无所不敢为的“土豪”。

在他执政期间,三岁的小皇帝刘炳仅当了五个月皇帝就不明不白死了。看史料上记载,似乎并非梁冀害死的。他又保八岁的刘缵继位。梁冀乃三朝元老了,三朝的大将军,八岁的汉质帝刘缵上朝时竟然当着满朝的文武大臣痛斥梁冀为“跋扈将军”,惊出梁冀一身冷汗。他倒不用政治手段,一不做二不休,真像《水浒传》中的好汉,该出手就出手,索性一块毒饼送进宫中把刘缵毒死。毒死汉质帝以后,梁冀才开始犯嘀咕,该立谁当皇帝?

和诸葛先生同时代有位阴险狡猾,善于伪装潜伏,善于在暗处窥测方向,靠阴谋诡计著称的阴谋家司马懿。梁冀但凡有其百里之一,也绝不会如此为,其下场也绝非如此惨。

梁冀立十六岁的刘志为帝,办法还是老办法,又把自己一个妹妹嫁给刘志为后。梁冀以为一个妹妹是当朝的皇太后,一个妹妹是当今的皇后,他即是皇太后兄长,国太舅,又是皇帝的大舅哥,国舅,辈分虽然有点儿乱,但权力熏天,当真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不用遇上司马先生那样大智大伪的大阴谋家,刘恒帝仅让贴身的太监临时召集一群乌合之众,乱哄哄地把大将军府包围起来,高呼“奸贼梁冀快快受审”,集全国大权于一身的梁大将军就竟然被吓得六神无主,连乡间的“滚刀肉”都不如,乖乖交出大将军印绶,和老婆双双饮毒自尽,呜呼哀哉了!

由此看来,梁冀真不够做小人的资格。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痛恨的小人,无疑还有董卓。

董卓何许人也?

他乃汉灵帝时期一拥兵二十万的军阀。趁灵帝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黄巾起义,朝廷倾轧,政治昏庸,他提兵入京,独霸大权。又废了汉少帝,立了九岁的刘协为汉献帝,自己封自己为相国,入朝不拜,带剑上殿。视群臣不过草芥,视朝廷不过庭院,视皇帝不过傀儡,横行霸道,唯吾独尊,当庭诛杀大臣如杀鸡宰羊。言其骄横只举一例,竟然敢夜宿皇宫,任意奸淫嫔妃宫女。言其残忍亦举一例,他与朝廷百官宴请,席间竟然把几百名俘虏当众活剐生剁,割舌挖眼,削鼻割耳,剁四肢,开膛破腹,油炸火烧,哭号悲叫之声令百官个个吓得两股战战,身如抖糠,魂飞魄散,董卓却谈笑自如,如欣赏歌舞一般。

提与诸葛先生言:董卓亦不能称小人。他虽乃乱臣贼子,祸国殃民,倒行逆施,胡作非为,彻底葬送了后汉的江山,但他本质乃一身匪气的军阀,凶残近乎野兽的刽子手,横行霸道、无恶不为的恶霸型军痞。董卓根本不懂得政策,也应该不懂得权术,王允一个简简单单的连环计就要了他的命,除了他二百多斤浑圆的脂肪肚,他脑子近乎一盆糨糊。翻阅《汉书》,董卓一生似乎没有搞过阴谋诡计,没玩过什么高明的阴招儿,他残暴不阴险,他混恶不假装,他霸权不掩饰,他毁国不言他。

董卓是一个脚下流脓头上长疮的窃国大奸臣,祸国殃民的祸害,但他似乎和小人不太沾边。

愿意和诸葛先生论论小人。

谓之小人,当言其行为卑下,品德卑微,心理卑鄙,言辞卑贱。小人之特征应为不敢堂堂正正做人,不敢义正词严说话,不敢实事求是办事,不敢心口一致待人。从卑鄙的心理出发,以小人的眼光观事,从暗处窥测方向,以阴谋扭曲世界。

小人最擅长的是玩阴的,见不得阳光。煽阴风,点鬼火,挑拨离间,无中生有,无事生非,颠倒黑白,张冠李戴,混淆是非,造谣生事,从中渔利。小人最卑鄙的是品德,小人无德。忘恩负义,恩将仇报,投石落井,雪上加霜,栽赃陷害,助纣为虐,数典忘祖,背信弃义,口蜜腹剑,认贼作父。

从诸葛先生所在的东汉末年上推至春秋战国,下延至今日,感谓小人的言论何止万万千?吃过小人亏的人又何止万万千?领略了小人的阴险毒辣以至痛恨到切齿的又何止万万千?小人可恶!有位饱经沧桑,历经苦难的前辈曾说,小人无防,小人无限,小人无端,小人无形!精辟!不知诸葛先生认为如何?小人最终的伟大目标是奸臣,但奸臣不见得都是小人。甚至坏人亦要见其坏在何处,像周处曾为害一方,但不是小人。

与诸葛先生同时代的人曹操,被公认为世之奸臣也,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曹孟德不是小人,做事为人光明磊落,非蝇营狗苟之辈,非阴类恶物。曹孟德公开讲,宁我负天下人,勿让天下人负我!

八百多年以后,中国北方有个知名度极高的山寨——梁山。据说光《水浒》的剧目就有一千多出,《水浒》当与记过诸葛亮先生的《三国演义》相匹对。《水浒》中有一人物数百年来被人称为小人,此人乃水泊梁山的首任寨主白衣秀士王伦。王伦像曹操一样都是挂白脸的。但依我观之,白衣秀士王伦非小人,君子也。晁盖一行逃到梁山,王伦决定不收留他们,好吃好喝好招待,礼之上宾,又拿出五锭大银相送,礼送出寨,君子所为,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倒是晁盖、吴用不君子、不大气,搞阴谋,玩诡计,使小人勾当,挑起梁山内讧,用阴招儿使得梁山火并。不能以成败论小人,不能以好恶论小人,亦不能以高下论小人。红脸的可能是小人,白脸的不见得就是小人。

但《水浒》中有一个典型的标准化的小人,此人乃陆谦。遇上小人如恶鬼缠身。陆谦是也。

据《水浒》所言,陆谦自幼和林冲相交,可谓“发小”。后经世道曲折,等陆谦在京城开封再见林冲时,林冲已乃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而陆谦却混得灰头土脸,落魄之极,衣食难顾,漂泊街头,实乃一流浪汉也。是林冲念旧情顾旧友,热情相待,施以援手,帮他立足东京,帮他脱离苦海,帮他谋事做官。自此,陆谦才风起航行,时来运转。那时东京几乎无人不知陆谦和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相好。陆谦好不得意,也背靠林冲官路财路皆顺。林冲乃陆谦之恩人,此言不过分。

但自从高俅的衙内看上林冲的妻子以后,已经官致虞侯的陆谦便一手策划,积极奔走,无所不用,且全都是阴招儿、狠招儿、恶招儿、毒招儿,招招都要林冲的命,那才叫小人的高招儿。他先派人佯作卖刀,然后以高太尉要看刀为由,把林冲骗至白虎节堂,企图一举要了林冲的命,判他个白虎节堂执刀谋反要刺杀高太尉。何其毒也,陆谦的阴谋,陆谦的毒招儿!

一招儿不行,再下黑手,从东京一直追杀到沧州。陆谦不但绞尽脑汁,设计毒局,施以毒计,而且身体力行,亲自下手,不赶尽杀绝不快!直到最后布置火烧草料场,妄图一把大火把林冲烧死,陆谦有话,即使没烧死,烧了大军草料场也是死罪。陆谦真够恶狠的,真够毒辣的。恩将仇报到如此,天理能容?陆谦心安理得,恨不能“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太尉衙内处好请功”,即乃小人心理。做这样丧心病狂的害人事,却像完成一件神圣的非他不可的工作。林冲无害无罪、无恨无恶于他,但他陷害林冲却有理、有力、有利,有说不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憋不住,捺不下,非为不可。何为小人?此乃即是!

林冲被逼上梁山,谁逼的?小人也,陆谦也。一个小人逼得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走投无路,生死莫测,命悬一线!小人厉害!陆谦式的小人尤其黑,不亲不害,不故不毒,不近不黑。小人出手,招招见毒,招招见血,招招让人倒霉遭殃!

交恶人、坏人、浑人、赖人也不能交小人。反恶人、坏人、浑人、赖人,人心中自有防范,自有识别,自有提防。而交了小人,遇上小人则真乃“糖衣裹着的炮弹”,“化成美女的毒蛇”。他会一脸天真,一脸真诚,一脸献媚地把糖衣裹着的砒霜让你心甘情愿或不知不觉地吃下去。

有的小人更损,损人不利己,在神不知鬼不觉,风平浪静的情况下给人上谗言,上黑贴,上绊索,煽阴风,点鬼火。然后静观“西洋镜”,作“壁上观”。

有的小人更小,见不得别人“过年”,见不得别人“有喜”,挖空心思,窥测时机,给人倒污水,造谣言,搬弄是非,不见到别人倒霉,他睡觉不香不甜。即使别人倒了霉,摔了跤,有的小人亦不解恨,损招儿是落井下石,非置其于死地不可。司马光先生有一段高论: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

谁不畏小人乎?

呜呼!跟上鬼不怕,遇上狐不愁,遇见小人,交上小人胜似鬼狐!阎王爷都不怕小鬼敲门,却怕小人告状!

诸葛先生可能不知,早在您在世之前八百多年,希腊有《伊索寓言》,其中有《农夫与蛇》的寓言故事,蛇即小人,外国人在公元前6世纪就对小人论述得极深刻极形象。而《狼和小羊》中的狼虽然又恶又狠又蛮不讲理,但狼却不是小人。

诸葛先生没有看到,他身旁的小人乃黄皓也,就是这个地地道道的小人,把刘备和诸葛亮千辛万苦创立起来的蜀国断送了。

诸葛先生该垂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