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也看风景也读书
22009800000020

第20章 访问王道士(2)

日子过得就像党河的水,没有波澜没有喧哗。每天早晨王道士都早早地去巡视那一洞窟的宝贝,越看他越觉得放在他这里不安全,他有责任提醒朝廷。他直接面对的朝廷就是县衙门,他不止一次地带着尽量多尽量好的古物去送给县令,恳请县令往上送,以期引起朝廷的重视。每一次都跑得筋疲力尽,每一次都跑得灰头土脸。整整七年,从1900年到1907年,王道士终于感到无奈了,厌倦了,伤心了。他已记不清楚跑了多少趟衙门,送了多少件古物,说了多少乞求重视的话,遭了多少白眼,撞了多少钉子。王道士又给府里、省里上书报告,能想到的办法他都使了,力尽矣,七年间没有任何一级官吏有任何回答,没有引起任何一级政府的任何重视。

王道士是有名有姓第一位不遗余力奔走呼吁,要求朝廷、政府修缮莫高窟保护藏经洞的人。王道士是第一位无怨无悔不计任何回报地要求朝廷、政府赶快把藏经洞中的文物妥善保管和安置的人。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王道士尽力矣,王道士力尽矣。

王道士也很伤心,他读过的那点儿书不足以认识这藏经洞的宝,难道朝廷也不认识?或者这就不是宝?只是一堆没人要的前人遗放的杂物?也真奇怪,七年间竟无一位中国人去王道士那里购买蒙骗一些,或者干脆明抢暗偷。从来没有。藏经洞满洞的无价之宝真像莫高窟中的壁画,没有一个人专程来欣赏,看都没人看。王道士的决心彻底动摇了。

中国人没来,外国人来了。这位英籍的匈牙利人斯坦因是怎样得到的信息已无从查起。这个文物考古专家,我们称其为“文物大盗”,闻风而至,他比任何一个中国官吏,任何一级中国政府都懂得这批文物的价值。该他出名,该他发财。

王道士一开始并未理睬这位洋人,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见到“洋鬼子”。王道士之所以被蒙、被骗、被宰、被诈,关键是因为有“汉奸”——那位被斯坦因彻底收买雇佣来充当翻译的蒋师爷蒋孝琬。“汉奸”该遭人切齿。

斯坦因仅花了四十块马蹄银就带着他精心挑选的二十四箱卷子、五箱绘画刺绣及其他艺术珍品心满意足地走了。

斯坦因没闲着,回去整理、分类、出版、展览,敦煌声名鹊起,整个欧洲都被轰动了!

一年以后,法国的伯希和带着助手专程从欧洲赶来。他是考古专家,这家伙钻在藏经洞中整整三个星期,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好几次差点儿昏过去。他太激动了,这简直就是一座艺术宝库,艺术的天堂。他挑选了六千多卷,交给了王道士五百两纹银。伯希和还极认真地考察了莫高窟的每一个石窟,给他们编了号,给那些精美绝伦的壁画、彩塑拍了数百幅照片,直到没有了胶片。

伯希和是个很会炫耀自己的人,他太得意了,太兴奋了,太值得夸耀了。在北京六国饭店乳白色的莲花灯下,身着燕尾服、红光满面、得意扬扬的他向中国的要员们展示他从王道士那儿骗来的文物中数件奇珍异宝时,他知道,他将要站在东方乃至世界艺术宝塔的顶端了。而那些围观的中国官员没有一个不是由衷地啧啧赞赏的,但真奇怪,竟没有一个起过去王道士那儿淘宝的念头,一百年前的中国人真够木讷迟钝的。而如今一说淘宝,几乎所有中国人汗毛都机灵地立起来。我去看潘家园古玩市场时,还以为是群众大游行,整整挤了一街筒子人,连转身都费劲。

王道士那儿依然是中国人门可罗雀,外国人却一拨一拨地来。他先后出售给外国文物考古专家和汉学家四万多件敦煌文物。恨他的人说王道士罪不可赦!

王道士能不能挡住外国人?能不能不让外国人来?

我披露一件史实,真实是可怕的,也是可悲可耻的。

1900年,就是王道士发现藏经洞那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实际上只有七国联军,总共一万八千人,德军还远在上海。北京城墙高城坚,有正规军队十五万人,三十多万刀枪不入的义和团,而那支从来没有一块儿打过仗的七国联军仅仅用了五个小时就攻陷北京,慈禧和整个清政府被追得猫逐鼠一般。一个王道士挡得住洋鬼子造访?

王道士遭人恨让人骂的是他盗卖国家珍贵文物。王道士说来也冤,七年时间,王道士一次又一次“上访”,一次又一次申请国家接管莫高窟,赶快把他发现的藏经洞中的珍贵文物都运走,收到国库中,他甚至给朝廷、给慈禧上书述情。但这一切都如泥牛入海,从上到下没一个人搭理他。四处碰壁的他,基本不懂文化考古的他,似乎得出一个结论来,他这点儿小事无足轻重,他发现的东西可有可无。七年间各级衙门各级官员竟然没有一个去他下寺中索要过一件文物,敲诈过一卷手卷。可怜的清廷官员。王道士是卖了一些钱,问题是他把钱都“挥霍”到哪里去了?

王道士是个虔诚的道教弟子,生活清淡,无任何嗜好。不抽,包括鸦片、旱烟;不赌,不识赌具为何物;不嫖,没养外室也没发现其沾过任何女人;不喝,酒肉从不沾唇,粗茶淡饭清水为汤,几近苦行僧。王道士把卖文物所得的钱全部没打任何埋伏地用在了管理、维护和修缮莫高窟上,用在雇人抄写经文上。不管他是不是得法,但直到现在,尚未发现王道士挥霍奢侈糜烂花天酒地的记载。王道士是个合格的道士。

王道士罪莫大焉,实为盗卖给外国人四万多件敦煌文物。这些珍贵的文物经典现在几乎都在其所在国的国家级图书馆、博物馆中,均得到了极为妥善的珍藏和保管,对损坏和残缺的都进行了修补和维护。这些经王道士手流失海外的文物,我们到现在都可以看到。但让人心碎和羞愧的是,王道士留在国内的一万多件藏经阁中的文物,几经挫折,几经风雨,几经战乱,几经破坏,许多支离破碎,体无完肤,惨不忍睹。

我想起比英国人斯坦因晚来中国十五年的瑞典人安特生,他发现了中国的仰韶文化,收集了当时被人弃之不睬的仰韶文化的大量彩陶。那些都是七千年前的文化经典和代表,很多堪称国宝,是举世难得的珍品,无价可估。根据当时中瑞两国政府之间的协议,安特生收集的中国仰韶文化的经典代表先放在瑞典展出,然后将其中一半运回中国,存放中国博物馆,其余的一半存放在瑞典。瑞典专门在其首都斯德哥尔摩建立了东方博物馆,留在瑞典的那一半彩陶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管和极高的待遇。而分给中国的另一半彩陶,分六批分别运到中国口岸,非常遗憾,因为遇上中国内乱,这六批史前文化的经典,从此不知下落。据专家分析,很可能因为拆箱后无人理会,堆在那里最后被当成垃圾处理了。我曾去过甘肃洮河边上的马家窑,那里被命名为马家窑遗址,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老百姓告诉我,当年“农业学大寨”平田整地时村里挖出一批彩陶来,由于人们都不认识它,毁坏极其严重,有的甚至被小孩子用弹弓当靶子打着玩,真让人心疼。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一支考古队在山西临汾发掘史前人类文化遗址,收集的旧石器、新石器文物足足打包了十大木箱,当地驻军以为挖出来的是真金白银、宝石玛瑙,非要扣住一箱不可。那可真是秀才遇见兵,没办法,只好让他们留下一箱。他们认为最沉才最有价值,强扣下的那一大木箱,等运回营房打开一看,竟是大大小小的烂石头,气得他们又骂又恨,把那些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的破石头都扔了……

王道士死了,至死也没有离开莫高窟,至死都望着莫高窟。年逾八十的他似乎至死也放不下莫高窟,他嚅动着缺牙的瘪嘴,仿佛还想要对着莫高窟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说出来。但我分明看见,他那混浊枯瘪的小眼里,流出了两颗硕大的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