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认为,适当唱些反调,话语才有意义。如果一味地迎合,不但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容易失去机会。
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仓惶西逃,行至马嵬坡,发生了兵变,杨国忠被杀,杨贵妃也被迫自缢。此时,不仅天下大乱,李隆基身边也发生了一场大变乱。李隆基决意西行蜀地,而他的儿子、太子李亨却以“父老挽留”为由,与他分道扬镳,留在了关中。史学家们认为,太子不愿再随父西行,是故意制造出来的假相。因为,长期以来,太子与父皇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李隆基并不赞赏李亨的个人才能,也不认为他是个理想的皇位继承者;自己也决没有让位的打算。如果太子跟随父皇去到蜀郡,今后自己太子地位能否保住,是难以预料的。所以,马嵬坡事变之后,正是跟父皇分道扬镳的好时机,也正是争取权力的好时机。此时不走,更待何时?果然,在此分手后的两个月,李亨取代了他老子,登上了皇位。
其实,一个人无论做了什么,只要有人唱反调,都是说得过去的。
魏将乐羊奉文候之命去攻打中山国,而他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君就拿他的儿子做人质逼迫乐羊退兵,乐羊没有听从他的话,结果,中山君就烹调他的儿子做成肉汤给他送去。乐羊在军帐下将肉汤一饮而尽,然后,率兵攻打,一鼓作气就灭了中山国。文候接到捷报时对大臣堵师说:“乐羊为了本王,竟忍痛吃了他儿子的肉,这是多么忠心啊!”堵师回答说:“连儿子的肉都敢吃,这样的人将来对谁的性命他还会在乎呢?”
乐羊率军凯旋归来,文侯对他大肆犒赏,但对他怀有了戒心。
乐羊吃子肉,魏文候认为这是为主尽忠,大臣堵师却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认为乐羊“连儿子的肉都敢吃,将来对谁的性命他还会在乎”。乐羊本是想博得君王的好感,却适得其反,以有功见疑。
有些时候,需要坚持反调,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意思落实。
齐国人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兵学的鼻祖。他因内乱逃到吴国,把自己著的兵法敬献给吴王阖闾。阖闾说:“您写的兵法十三篇,我都细细读过了,您能当场演习一下阵法吗?”孙武回答说:“可以。”吴王又问:“可以用妇女进行试练吗?”孙武又答道:“可以。”于是吴王同意派出宫中美女一百八十人,让孙武演练阵法。
孙武把她们分成两队,叫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担任队长,每人各拿一把戟。孙武发令问道:“你们知道你们的心、左右手和背的部位吗?”她们都回答说:“知道。”孙武说:“演习阵法时,我击鼓发令,让向前,你们就看着心所对的方向;让向左,就看着左手所对的方向;让向右,就看着右手所对的方向;让向后,就转向后背的方向。”她们都齐声说:“是。”规定宣布后,便陈设斧钺,并反复宣布军法。
然后便击鼓发令向右,宫女们却嬉笑不止。孙武说:“规定不明确,口令不熟悉,这是主将的责任。”于是他又重新申明号令,并击鼓发令向左。宫女们仍然嘻笑不止。孙武说;“规定不明确,口令不熟悉,这是主将的责任;现在既然已经明确了,你们仍然不服从命令,那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罢,就要斩左右队长。
吴王站在观操台上,看见孙武要杀他的两个爱妃,大为吃惊,急忙派人向孙武传令:“我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我没有这两个爱妃,连吃饭也没有味道,希望不要杀掉她们。”孙武回答说:“臣既然已经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主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说完就杀了两个队长示众,并用下一名宫女担任队长。重新击鼓发令,宫女们按鼓声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下起立,一举一动完全符合要求,没有一个人敢发出声音。
孙武派人报告吴王:“队伍已经操练整齐。大王可以下台观看,任凭大王想让她们干什么,哪怕是赴汤蹈火,也能做到。”吴王说:“请将军停止操练,回到客台休息去吧,我不想下去看了。”孙武说:“大王只不过是喜欢我书中的词句,但是并不想照着去做。”
吴王知道孙武善于用兵,任命他为将军。同伍子胥等人一起帮助自己经国治军。孙武在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战争中,充分显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立大功,使吴国扬名于各诸侯国中。他还给我们留下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并因此而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兵学的鼻祖。
成大事者认为,一个人不会唱反调,总是迎合上级或者附和别人都容易让人产生轻视,他说的话就显得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