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21996900000047

第47章 严肃脸孔,让人紧张

成大事者认为,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不要有过于严肃的脸孔,这样容易让人莫名紧张起来。尤其是别人做错了事的时候,要学会面部表情柔和,这是一种宽容。

某年,秦国大旱,秦穆公亲自出行视察旱情。刚走到歧山,他的马车坏了,左边驾辕的马趁机脱缰逃跑了。不得已,秦穆公只好亲自带人去找马。筋疲力尽之际,终于在岐山北面将马找到了,可找是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马正被一群农夫架在火上烤着吃。秦穆公的侍从十分生气,纷纷建议将食马肉的人抓起来重重处罚,农夫们很紧张,然而穆公拦住了侍从。

他跑到农夫中间,语气很柔和地询问了事情的经过,没有丝毫的责备。农夫见穆公如此坦诚,便不再紧张,告诉了穆公原因。原来由于旱情严重,致使农田颗粒无收,这些农夫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吃上饭了。

秦穆公看着这些面有菜色的人,一种怜悯之心顿起,很关切地叹息道:“吃了骏马的肉而不喝酒,恐怕会伤害你们的身体。”于是又让侍从送了一些酒给他们。

一年以后,秦国与晋国在韩原交战。开战后不久,由于晋军攻势凶猛,秦军势孤难支,情况陷入险境,就连秦穆公的兵车都被晋军团团围住了。晋国大夫梁由靡已经抓住了秦穆公车子左边的马,在晋惠公车上的有路石举着长矛刺中了穆公的铠甲,穆公的七层铠甲已经击穿了六层。秦穆公仰天长叹道:“我命休矣!”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晋军后面突然杀出来一群兵马,顿时令晋军的阵脚大乱。秦穆公放眼望去,只见几百个手持各色农具的农夫,正奋不顾身地击杀晋军。一会儿的工夫,他们已将秦穆公救离险境。

秦穆公脱险后,秦军的士气大振,结果反败为胜,全歼晋军,而且俘虏了晋惠公。

战斗结束后,秦穆公要重赏那些在战斗中立下功劳的农夫们。谁知农夫们一起跪拜道:“我们只是为了报答国君去年不杀并赐酒之恩,并不是为了封赏而来。”

原来这些人就是一年前在岐山分食马肉的农夫。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有胸怀,有魄力,豁达而不拘小节,做事从大处着眼。他们从不斤斤计较,目光短浅,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他们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做他们认为该做的事,所以他们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

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个人只有宽宏大量,不要过于严肃,人们才会乐于同你交往,朋友才会越来越多,社交的成功伴随着事业的成功,难道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吗?更何况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又何必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浪费时间呢?

宋朝郭进任山西巡检时,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了那个告状的人,审讯了一番,结果发现他在诬告郭进,就把他押送回山西,并交给郭进处置。有不少人劝郭进杀了那个人,郭进没有这样做。当时,正值他国入侵,郭进很柔和地对诬告他的人说:“你居然敢到皇帝面前去诬告我,也说明你确实有点胆量。现在我既往不咎,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出其不意消灭敌人,我将向朝廷保举你。如果你打败了,就自己去投河,别弄脏了我的剑。”那个诬告他的人深受感动,果然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后来打了胜仗,郭进不记前仇,向朝廷举荐了他,使他得到提升。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彼此忍耐,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只有这样,才会左右逢源,诸事遂愿,有许多的朋友围在你身边,可是较真的人就是不能理解也无法明白这个道理。他们通常斤斤计较,认死理,过分挑剔,容不得人一丝一毫的错误。长此以往,周围的人都躲得远远的,没有办法,只有关起门来“称孤道寡”一条路可走。成为使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异己之徒。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无论如何都要表现出自己的坦诚和度量,而柔和的表情,毫无疑问是最好的表达。不难发现,如果我们以一种微笑对待别人的时候,别人会还给我们更柔和的微笑。当我们用严肃对待别人的时候,别人会比我们更严肃。道理就在这里,别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柔和,别人自然对我们柔和;我们严肃,别人自然对我们严肃。

成大事者认为放弃严肃面孔,就要学会将很多事情看淡,就像郭进对待被诬告一样,如果郭进把诬告看得很严重,他自然不会放过那个诬告他的人。正是因为他看淡了这件事情,所以他能够善待诬告他的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