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大糖坊
21964600000088

第88章 鲲鹏展翅(1)

1

守智还是在尖山子砖瓦场子里做烧砖制瓦的工人。

当时机关单位招人,政治审查很严格,一般不会录用家庭出身不好,有历史问题的人,除非你隐瞒,以后运动中清查出来,不死都要脱层皮。李觉当时想把守智弄到邮电局工作,可这种机要部门政审更严,通不过。他叫等一等,再想办法,守智只好继续同冷泥巴火窑子打交道了。

学校放寒暑假,守智大儿子谢小八,都要到尖山工棚去帮爸爸做瓦。沱江河边无路可走,要一步步走过遍地鹅卵石和烂泥沙的河滩,再上尖山子。那道坡又陡又烂,谢小八瘸着脚爬山,那里是最难的一关。尤其是雨天,山路又烂又滑,他已记不清跌过多少回跟头,可想到爸爸的艰辛,想到爸爸的慈爱,再苦再难也咬紧牙关往山上爬。后来守智晓得了,约了守恭和几个工友,去烧砖瓦的窑洞挑了几十担炭花,把那条坡道铺成了炭花路,谢小八再爬山下山,就好走多了。

手工做瓦是很辛苦的。守智来回几十趟,从山上把泥巴挑回工棚,踩揉泥巴、垒成泥墙、剔出杂物、打抹瓦桶、阴干揭帽、折叠成瓦,垒成一层层瓦坯。开窑时,再扛进窑里烧。烧成青瓦熄窑火后,瓦工要冒着高温蒸气进窑,将自个制作的热气腾腾的青瓦扛出窑洞堆码好,才完成了整个制瓦工序,每匹瓦的加工费只有人民币一厘六毫钱。

谢小八帮老爸的工序,就是用双手剔出混杂在泥巴中的小石子、碎玻璃等杂物。有一次,他没用心剔除干净,守智握拳侧手去抹泥面时,双手被一块尖石子划得鲜血直流,小八儿心痛老爸,泪流满面。

守智用工棚备存的酒精和蓝药水消毒搽手,轻声安慰小八儿,语重心长地谆谆教育他说:“小八呀,一个人做人做事,不可粗枝大叶,大咧咧的。要从小事细节入手,用心细致做好,才可能取得成功。如名手作画,不可使一笔不灵,若名流作文,不可使一语不韵。否则会一事无成,成了事也会千里长堤溃于蚁穴。”

谢小八将父亲这次血的教训,深刻铭记心中,对他后来在商海搏击,起到了深深的警示作用,一辈子没再犯这种忽视细节小事的低级错误。

守智的三儿自庄、四儿自刚、六儿自超相继长大后,也常常去帮他做活。他们双手是好的,就比谢小八多做一道工序,除了剔石子玻璃,还要握拳侧手去抹平泥面。

守智一边做活路,一边给儿子讲历史,讲做人。给儿子们讲鸦片战争以来,国家遭受奇耻大辱的百年历史。讲到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本有充足时间出走避难,却临危不惧悲壮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临刑时朗声吟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同五君子慷慨就义。

守智一口气背诵出他的话,激越怆然,眼里闪着泪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让娃娃们明白,有多少仁人志士,为救国兴邦前赴后继,不怕断头流血。讲爷爷为什么一辈子渴求天下太平,讲战乱劫难中老百姓饥寒交迫,尸横遍野,生不如死的悲惨境地。他那满腔横溢的爱国热忱和对在战乱中受难民众深深的同情,滚烫地烙印在孩子们心扉,鲜活地潜化在孩子们的灵魂中!他精通英、德、法三国语言和无线电技术,能为国家建设做更大贡献,却报国无门,只得来做一个制瓦匠。但作为一个中国人,纵观百年来的历史,感受最深切的是民族屈辱,民瘼如山。追求最强烈的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这愿望高于一切,无数前辈和先烈为此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个人境遇算得了什么?简直微不足道。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天安门上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越高昂,响彻世界,使他和亿万中华男儿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新政权其兴也勃,脱颖而出与旧社会形成鲜明对比,守智相信她一定能彻底铲除专制贪腐等一切污泥浊水。让社会安稳,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他常年与冷水冷泥巴打交道,特别是寒冬腊月,工棚四面通风,已是朔风凛冽,还要光着脚板,去踩刺骨的冷水和泥巴,用冻得红肿生疮的双手,泼冷水制瓦。感冒受寒使他不停地剧烈咳嗽,喘息吁吁。他提着瓦桶,光着双脚,急匆匆在工棚炭灰地上来回奔走,“沙沙沙”的脚步声,仿佛当年随大军翻越贡黎山的步伐声,听了令人格外心酸。

瓦桶阴干后揭去泥帽,折叠成干瓦后与砖坯一起,送进火窑烧。守火窑的老头五十多岁了,是一个孤老头,光光头,瘪瘪嘴,脸泡泡的,好像戴着过年那种娃娃纸脸壳。见人都咧龇着嘴巴,笑扯扯的。看到小八儿,就嘴里弹着琵琶,要他唱川戏小调。冬天夜晚,燃着熊熊大火的砖瓦窑前搭的竹棚里,暖融融热乎乎。工友们夜来无事,都围聚在这里烤火醒瞌睡。逮到的麻雀、耗子、山蛇,甚至野螳螂叫唧子,都串起来烤得煳香煳香的,下烧酒哄嘴巴。一伙人吹骚龙门阵,唱川戏哼小曲,打金钱板,甩莲花落,窑棚内外不时爆响起一片笑声。守义也是个读书人,平时除了记账联系销售砖瓦生意外,回厂就吆牛踩泥巴,垒砖坯,修工棚,运砖瓦。平常好看一些评书唱本。他也风趣,挤在工友中,爱打金钱板。有个段子叫《桌洲城》,开头几句是:

四方城中传大令,

幺妹要来桌洲城。

灶房厨倌洗耳听,

九碗十盘带清蒸。

鲢鱼拿来烧蒜子,

鸡腿切烂炒花生。

魔芋烧鸭火要稳,

小煎肚头脆生生……

唱的都是桌上摆的鸡鸭鱼肉,每道菜如何色鲜味美,吃到嘴巴里,安逸到肚皮头。守义一个人唱得津津有味,大伙听了直吞清口水。

2

李觉分管内江轻工业,第一手要抓好的就是糖业。抓好甘蔗原料生产,才能让糖业兴旺。他除了下厂,就是下乡,办公室连人影都见不到。只要下了乡,走进甘蔗地,他就会两眼放光,盯着眼前密密匝匝直立地头、成林连片、绵延壮阔的甘蔗好久好久。秋季里,山风乍起,风儿在蔗叶间穿行,发出一阵阵“哗哗”的声响,犹如手指在拨弄琴弦。琴声过后,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蔗叶的清香。那一刻,李觉整个身心浸泡在香甜的甘蔗世界里,感觉自己就是一株栽种进地里的甘蔗,蔗根扎进土里,蔗梢直指天空,蔗叶做了琴弦,向田野山乡一遍又一遍地弹奏着优美的甜乡奏鸣曲。

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李觉和谢二爷、黄思振一边躬耕于钟情的蔗地,一边改进栽培技术,合作撰写了《甘蔗栽培》和《甘蔗栽培技术》两本小册子,免费发给蔗农。同时,大刀阔斧地淘汰劣质甘蔗,选育、培植、推广产量高、糖分足的新品种。他拍板引种的美洲蔗在甘蔗实验场培育获得成功,蔗农换蔗种后,甘蔗大增产大丰收。大家不叫他李市长,叫他糖业市长。

李觉这位糖业市长对蔗农的关心,远远超过很多乡村干部。内江的乡间小道上几乎都有他和谢二爷、黄思振的足迹。田间地头,人们常常看见这几个熟悉而亲切的身影,跟蔗农抽烟喝茶唠家常,掏钱交搭伙费同桌吃饭,扛锄头上山一起挥汗干活,指点他们科学合理地种植甘蔗。

这年冬天特别寒冷。低温会冻坏甘蔗的胚芽,第二年甘蔗下种时就无种可下了。谢二爷早早叫家人和龙门镇蔗农们抢收蔗种,做好窖藏。跑去将情况告诉了李觉。那天,一大早起来,天气异常寒冷。天空中纷纷扬扬的雪花飘洒得更稠密了,过往行人将脖子深深缩进了衣领。李觉听了老蔗农谢二爷的话,他加快脚步径直跑到市广播电台。台长说他们马上广播,他说不用了,我亲自来吧。在广播室里,他以副市长身份,在广播上向全市蔗农喊话,呼吁大家一定要抢在打霜前收获蔗种,做好“窖藏”:“……迅速砍蔗,及时‘窖藏’!不能拖延,否则会误了大事!”李觉急切的话音,迅速传遍了沱江两岸,久久地回响在山乡田野的每个角落。听到这声音的蔗农,仿佛看到了他们熟悉和热爱的没有官架子的“糖业市长”来到了身边,同他们一起收甘蔗,忙“窖藏”。很快,一场迅速砍蔗、及时“窖藏”的活路全面铺开,几十万亩蔗种没有一根受到冻害。

李觉把台湾苗栗糖厂的机器设备运回内江,新中国成立后,用这批设备建成了内江银山糖厂。这是内江有史以来第一座机械化糖厂,日榨甘蔗五百吨,日产白砂糖五十吨。西南工业部副部长万里,和苏联来中国访问的工业部副部长威烈基金到厂里视察,李觉一路陪同一路详细讲解。

威烈基金对糖厂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投产,十分赞赏。他看见工人用推斗车把蔗渣一车车拖去做制糖燃料,很惊讶,便轻轻告诉李觉:“李副市长,蔗渣是造纸和人造纤维的好材料,烧了太可惜啦。”

李亭听了,心中一震。自己一段时间忙于工厂车间乡土蔗林,这么重要的化工信息,竟茫然不知,心中愧疚。他同老大哥亲热握手,表示由衷地感谢。他立刻与黄思振取得联系。蔗渣造纸在当时国内还没有先例,既然是苏联副部长威烈基金提供的信息,就专门请来苏联专家进行指导。专家在厂里住了整整两周。通过计算数据,反复论证、考察后,摆了摆脑袋,下了结论:按厂目前的设备、技术,甘蔗渣不可能生产出机制纸。

李觉和黄思振始而怀疑,继而不信。他俩晓得谢二爷最先在内江用废蜜造酒,搞综合利用是老把手,找他来商量,要把不可能变成很可能。

三个人翻阅了大量古今中外资料,谢二爷还找出了古代造纸的古书籍来做研讨。想了不少方法,攻关、失败,再攻关、失败。做了上百次实验,终于在化龙桥蔗渣造纸试验中,用宜宾纸厂调来的铁木纸机,生产出了机制纸,取得了成功!首创了全国蔗渣造纸,糖厂附设纸厂的先河。这件事使李觉意识到学习国外先进科技的必要,想到了精通英、德、法三国语言文字的谢守智。让他来做糖业、化工、综合利用方面的外文资料翻译,岂不是人尽其才!

李亭是个很睿智也很有胆识的人。他知道机关单位招收人政审很严,但对从事一般劳动的工矿工人,条件相对宽松很多。他让内江三元糖厂招收守智做了工人,然后以工代干到资料室做了资料员,专门对国外的化工糖业综合利用方面做翻译工作。不久,守智从美国甘蔗学会(ASSCT)论文上看到一份“投粉起晶”、“糖糊做种”的资料,将其仔细翻译过来。李觉与黄思振和谢二爷,反复试验。谢二爷说现在锅糖分甲、乙、丙糕三个等级,煮一锅糖时间一般在五至七个小时。三个人带守智蹲守在车间,谢二爷叫工人先把白糖从锅里提出,剩下的糖叫丙糕。黄思振拿着资料和守智对比校正,吩咐丙糕再用离心机筛,筛后取出来放进搅拌机里溶化。糖浆煮甲糕,废蜜做酒精,如此三次,将废蜜重力纯度降到最低百分之二十六点四!这样一来,降低了废蜜纯度,极大提高了糖分回收率,优化了糖品质量。继美国夏威夷糖厂创下这熬糖世界纪录后,中国内江的糖厂成为创下这项世界纪录的第二厂。除此之外,全世界所有的糖厂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更无人超过这项世界纪录。

这年农历春节前两天,贺龙元帅从成都赴重庆就任西南军区司令员。李觉和内江党政军负责人到公路口去迎接。成渝公路坑坑洼洼,凸凹不平,轿车像跳迪斯科一样摇摆不定,开了六个小时,才抵达内江。休息片刻,贺龙元帅听取党政军负责人汇报。听说李觉在分管糖业,他特意问道:“你们内江的特产蜜饯,生产恢复情况怎么样?”

李觉如实做了汇报,陪同他去尖山子参观黄美姑的蜜饯作坊。谢二爷连忙摆出各式各样的蜜饯,鲜红似火的辣椒蜜饯、玛瑙珠子般的樱桃蜜饯、洁白如玉的蜜姜、淡绿生凉的苦瓜、金红的桔饼、晶莹的天冬、酱色的莲藕、橙黄的寿星桔,异彩纷呈,美不胜收,请贺龙品尝。听说有两种蜜饯是用辣椒和苦瓜做成的,贺元帅很感兴趣,特别尝了尝。他颇为高兴地说:“这种很辣很苦的蔬菜,你们都能做成甜食,还这样可口,真不简单!”

临走的时候,二爷封了两包蜜饯送给贺龙元帅,他坚辞不收,委婉地说:

“解放军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我也必须遵守。”

推辞再三,他吩咐秘书按市价付了款,才收下了。内江蜜饯老字号中,最有名的是“铨源老号”和“协康蜜饯号”。前者有原四川省主席邓锡侯为其题词,后者则有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亲笔。一九三九年秋,林森去往山城重庆,途经内江,久闻甜城蜜饯,亲自到“协康蜜饯号”购买蜜饯。他称赞该店蜜饯质量上乘,服务周到,兴之所至,挥毫为该店题写了店名。此后,“协康蜜饯号”生意更好,小店常常顾客盈门。后来两个店都歇业了。谢二爷是开糖坊漏棚的,幸得六指老娘曾玉兰在曾家传得了做蜜饯的好手艺,到谢家来传授给了黄美姑和后人,现在开起作坊来得心应手,做得一锅一锅好蜜饯。居然得到大元帅赞赏,脸有面子,心中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