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大糖坊
21964600000005

第5章 楔子(3)

郭三甫闻讯三魂飞了两魄,小姐挺硬了,东家定会抽他的筋,剥他的皮,更别说当啥鸡巴掌柜了。他心急火燎跑去大西街慈敬堂药铺,找两个坐堂医师。张文修出诊不在,谢二爷正要去县衙,给偶感风寒的县太爷夫人诊脉。县衙师爷正候在慈敬堂门外。郭三甫急火火将他拉在一旁,慌不择言地把事说了。二爷二话没说,救人命要紧,给师爷作揖,请转告县太爷夫人稍候。师爷冷起脸大不高兴说,凡事总有个先来后到噻,何况是县太爷夫人先来请。二爷也不客气顶他,凡事也总有个轻重缓急嘛,何况是人命关天!说完不睬师爷,背了药袋,同郭三甫急急赶到郊外。一间阴暗潮湿的茅草房中,小姐躺在草席床上,浑身冰冷,满脸蜡黄,芳魂悠悠,早已命悬一线。二爷不敢怠慢,撬开她嘴巴估倒灌了一颗草药丸下去,又退开小姐内衣,在肚脐眼周围敷上药,几处脉穴上扎了银针,燃了艾条,下细灸治,立时止住了血。弄整了大半天,小姐慢慢苏醒过来。郭三甫慌忙雇人抬回家,只说染了时疫。老东家心知肚明,狗血淋头地臭骂郭三甫,冒火往他脑壳上狠狠敲打。

谢二爷又邀了擅长医治妇人疾病的张文修,两人上门望闻问切,磋商开方,烹药调理,把小姐从奈何桥请了回来。可惜小姐大伤元体,再难受孕。第二年,她同郭三甫成了亲,老郭欢喜眯眯当上了钱庄掌柜。他深感二爷的刚介耿直和再造之恩,硬拉着二爷到关公像前磕了头,二人义结金兰,从此情同手足。第三年,谢二爷仗着有大财神撑腰,大展平生抱负,在谢家湾大垦荒地大种甘蔗,大力扩建糖坊。郭三甫自然知恩图报,借了大把大把银子给谢二爷,助他把糖坊开得大气蓬勃,风生水起。

内江山清水秀,曲折多姿,灵气浩然,民风淳朴。“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书画之乡,周围几十里,紫泥红壤,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温湿相宜。自从天官贵人曾达义从福建将种蔗制糖引进四川,栽甘蔗年年收成不错,开糖坊制糖货,已是内江人的金饭碗。

为何四川人要称曾达义是天官贵人呢?这里面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和曾家谢家祖辈的一段故史姻缘。

沱江河畔,牛王山高坡下有一座古镇,对面是望柱坳山。传说古代一个天官在此山仙洞修炼,升天后,洞前立了一根汉白玉石望柱,有通天灵性。一年,沱江河暴发洪水,浊浪滔天,田土房屋淹没殆尽。百姓扶老携幼,上山逃命。饥寒交迫,哭声震天。是夜,空中闪过一道电光,响起晴天霹雳,望柱变作一条遍身银色鳞甲飞龙,腾空而起,瞬间轰然落地。天明拂晓,百姓们惊讶地看到,一道白沙筑成的长埂,似一条银白色巨龙伏卧在江边,堵住了汹涌波涛。人们从此将古镇修筑在龙背上。千百年来,沱江河很多次暴发大洪水,恶浪气势汹汹扑上岸边,可涌到离龙身三尺处,就畏缩不前,乖乖地退了下去,古镇从此再没遭过一次水淹。老百姓捧香叩谢神灵庇佑,将古镇具名为龙门镇。在龙头、龙腰和龙尾三个部位,各建立了一座高大宏伟的石牌坊,并镌刻楹联于左右门柱。虽有神灵庇佑,仍无法抵御战火的摧害,龙门古镇经过明朝末三十年残酷的战乱和遍地大瘟疫,只剩下几户人家。

康熙登大宝四十多年,“湖广填四川”的移民陆续来了不少。他们不同姓氏,来自不同地方,怀着不同的愿望,连宗结族,拖家带口,艰难跋涉,两手空空来到这里。没有蜗居房屋,没有可耕田土,只有自己一腔炽热的鲜血、一双厚茧的大手、一双宽实的光脚、一颗纯朴的良心。犹如一颗种子,深情地投入到这片陌生的大地,期盼着生根,开花,结果。他们顶烈日秋霜,伐木支椽,上覆茅草,仅蔽风雨。日出而作,汗流浃背,垦地开荒,只图温饱。

他们也带来了许多新鲜行业,湖广人做棉花,山货和药材;福建人做烟业;江西移民以药材为主业;广东人做纱缎;山西人多做毛货;浙江人最擅长做瓷器……龙门镇老街开始热闹起来,可依旧粗箩破筐,接踵于市。三十出头的农妇满头风霜,数捏着铜板在街上称盐打油。他们在饥寒交迫中煎熬,却天天夜里做着一个美丽的梦。在梦里家中儿孙活泼一堂,满圈肥猪牛羊,地里庄稼茂盛,鸡鸭成群兴旺。

癸酉年正月十五,龙门镇传说发生了一件借尸还魂的诡异奇事,轰动了整个内江县城。元宵祭祖,全镇老百姓阖家团聚过元宵,放迎花灯,飘天柱灯。住老场街的李维德老爷,五十有七,漫步河畔,抬头见坳上汉白玉望柱冒出一股股紫气,空中几十个天灯向望柱飞速聚集,围着团团打转。他大叫一声,紫气东来也!轰然倒地。家人急将他送回家,胸有余温,一息不断。拖至三天,他突然坐起,手舞足蹈,大声嚷道:

“我乃上元天官,奉天命前来昭告你们。内邑人文,本朝远逊前代之盛者,由三元塔之不复也。而民业不兴,乃无贵人倡导之故。塔不复则前无曜,民业要兴,天将遣文曲星护送贵人到此,内江风水大显天下,两百年不衰矣!”

众人大惊,跪叩不已。老人声若洪钟,街闾皆闻。复宣三道,颓然倒下,气息俱绝,三日之后,葬于镇后棺山。

三元塔,坐落在离内江县城南五里沱江右岸的三元山上。上接苍穹,下环沱江,晴空艳阳之时,常见紫气萦绕,鹤舞山巅。相风水者言,此山汇聚天、地、水之灵气,为内江开文运,聚人才。山腰有一古井,深不可测,每日午、未时分,常见阵阵白气由井中冒出,风水先生言说这便是三元之气。故而此井又称三元井。三元塔始建于唐,明末战乱被毁一直未修复。既是天官托言,城乡缙绅,无不惊心动魄,呈请邑令首户绅粮捐资,翻故址重修。

可天官托言还有“天将遣文曲星护贵人到此,以倡民业,大显天下”。这一个贵人是谁呢?就是曾达义。护送曾达义入川的“文曲星”谢之灏,也跟着义兄制糖发了财。这个布衣秀才读书人,红袖添香夜读书,墨斋有味日鸦涂。在内江县取廪生,中举人,被吏部诠选为内邑县令。为官一任,全县税赋多得拜把大哥曾达义的糖业支撑,百姓富足,吏政清明,大得朝廷嘉许。且他的文章颇具士大夫之气,振励儒风,名满天下。不几年钦命任四川学政。父亲谢龟书病逝,谢之灏辞官归家守孝三年后,重操旧业,在龙门镇仿桂湖古赜开了一个龙门书院,广课生徒,驰名川南。曾达义晓得他这个拜把兄弟,性情耿介,国学渊厚,将孙子曾壁广送入龙门书院,与谢之灏的孙子谢廷荣同窗攻读,文曲星舐犊情深,细加栽培,两个学子俱怀逸兴壮思飞,同年中秀才同榜中举人。

谢之灏逝世后,大清皇朝诰封二品通奉大夫,妻魏氏和继室巫氏均诰封二品夫人,谥孝睦、孝和。

两个义结金兰兄弟的孙子曾壁广与谢廷荣,同窗私交甚厚,大器成才。道光二十一年辛丑恩科殿试金榜,两人同榜中二甲进士。

当时任内江知县的吴勤邦,贪酷殃民,声名狼藉。见糖业富饶,暗打主意,想大捞一把。他一面巧立名目,倍加糖税,一面以整肃税赋为名,将糖坊业主、行户经纪、运销老板、糖帮码头滩务理事都先后羁押过堂。创造刑具,名飞禽椅。垫以沙石瓷锋,跪人于上而架其两膀。瓷锋压入膝盖,勒限供招纳财。凡经他鞫讯定罪之人,解至臬司,就大呼冤枉反口供。虽驳令再审,而因伤身死者,已累累相望。他还预取犯人有病供结,酷刑出了人命,使尸亲无可奈何,不能上告。其滥用非刑,勒逼供吐追纳,三木之下,何求不得?至内江糖业大受戕害。他本想对龙门镇曾谢两家下手,无奈两家都有举子赴京赶考,投鼠忌器,尚观望时机未曾动作。曾壁广和谢廷荣早已愤懑于怀,入仕分发之日,联名参劾吴勤邦贪赃枉法,扰害闾阎。宣宗震怒,降旨将其革职拿问,斩首于内江县西门落魂桥下。

道光二十三年,内江来了新知县毛俊章。他青衣小帽巡视查访河坝街糖酒粮油市场,见长两里宽不过三丈的河坝街,因糖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熙熙攘攘的街口,一个姑娘用一根吹管在吹成气球一样的糖球上一扯一扯,把一个个糖气球吹塑成猴子背人、耗子钻油瓶、猫儿抓耗子、耗子啃西瓜,形象生动而别致。加上饴糖配上红、黄、褐各色搭配,组成一组组糖人吹塑手工艺品,吸引着过往行人,尤其赢得小孩的喜爱。那些被大人牵在手里的小孩,只要看见吹糖人,就吵闹着要买。街上家家商店里堆满了糖,户户铺子里卖的是糖;街道上摆满了糖,过往客商谈的是糖……从这头望到那头,整条街道除了糖还是糖!街面不宽敞场面却热闹,铺面不堂皇货物却殷实。各地客商在河坝街不仅能购买到质量最好的糖,还能通过买卖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为可贵的诚实和信用。经纪人,行业内称之为“行户”的人,是这诚实和信用的使者。集市上,行户取糖样给糖商看后,若相中,行户约买卖双方见面,报拟定价,交易初步成功,在糖样上写明售卖斤数及价格,约定验糖日期。为示信用,买主交一枚铜钱做定金。验糖时,由行户领买主到卖家对样,如与糖样相符,就吊称装包、抄码单、贴号飞。结清算价时,卖主须交糖花运单,才能下货运走。如与糖样有差,则酌量少价,若双方不满,行户则可将糖另卖他人。

河坝街糖业生意兴旺,却纷繁杂乱。一进入河坝街,糖商、客商、行户、脚力很多,社会闲杂鸡鸣狗盗之徒也不少,掺杂其间浑水摸鱼。商贾被偷抢,百姓遭欺辱,一方不得安宁,怨声载道。毛俊章走马上任后,立即对城乡盗匪进行严厉惩治。最严厉有效的一招就是将惯贼用枷板枷了,绑于渡口浮桥处示众,让过往行人个个看见,羞辱唾弃,将其颜面一扫而光。数月,全城盗贼几为绝迹。他见全县糖业发达贸易繁荣,又与糖帮各公会商议,订立帮规行规,铸成三大铁碑立于河坝街。士庶商贾居民感念其恩,道光二十四年,特为毛俊章建“清官亭”以颂其德。柱上刻楹联云:

以民心为己心,民之父母;

视国事如家事,国有循良。

正所谓:政声人去后,民意茶话时。官若怀廉耻,思我后人知。

曾壁广任翰林院编修,道光三十年,做了恭亲王及光绪生父醇郡王的侍读。咸丰年间,曾壁广外放贵州任巡抚。

谢廷荣分发湖南历任长沙安化等地知县。咸丰十年,调任武冈知州。时太平军鏖战甚激,湘西南各州县告急。他当即费银一万八千四百七十六两,于州城正北建大炮台一座,周长达四十余丈。筑小炮台五十二座。工程浩大,历时一年竣工。大小炮台成马面形向前突出,可三面御敌,易守难攻。当年十月,太平天国军石达开率部围城七天七夜,因城墙和炮台坚固无法攻入,生灵免遭涂炭。时有流传豪语:“宝庆狮子东安塔,武冈城墙盖天下。”他随即升道员,钦命任贵州按察使司按察使衔署兵常澧道。

曾壁广一到贵州,与同窗故友谢廷荣相逢,几十年风风雨雨,悲喜交加。俩人同心协力,运筹帷幄,经年苦战,平叛镇逆,刀刃舔血的日子里,更结下生死袍泽之谊。又见贵州地处高原,寒气凝重,人们常患寒症头痛发热发寒,多用桔糖姜片香葱炙水服用,疗效甚好,老百姓称作“药糖”,家家储存备用。可本地却不产桔糖,市价昂贵。二人便至函内江家中糖坊,趸运大批桔糖至云贵两省上市,既平了糖价,又解民困苦,更使得内江桔糖销路大开。从此在云南贵州各大小糖市,畅通无阻。天下都晓得,内江人不再是小打小唱的卖糖跑滩匠了。二人年老归田,一面广栽甘蔗制糖,一面督教子孙耕读。两家书香门第,耕读世家之誉在全县声名鹊起。曾壁广见谢廷荣之孙子谢锡师人品端正,业医有成,在内江县城颇有名气。与老谢商量,将自己最疼爱的大孙女儿曾玉兰,许配给谢锡师,两家从此结为姻亲。这曾玉兰是曾壁广大儿子的长女,天生丽质,长身玉立,姿容姣好。只是胎生右拇指衍长一指,人称“六指姑娘”。不想这多生一指,更心灵手巧。不只写得一手好笔帖,女红做得精美,经她制作的蜜饯,色泽鲜润,香气扑面,入口化渣,令人回味无穷。县城煮货上市,只要听说是曾家“六指姑娘”做的蜜饯,顿时一抢而空。有打油诗赞曰:

六指姑娘六指长,做得细货去赶场。

甜蜜爽口传美名,入口化渣喷喷香。

曾玉兰聪慧能干,奇女子名声在外,求媒者踏破曾家门槛。可这姑娘外秀于形,内秀于心,一辈子最崇敬的就是爷爷曾壁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听都懒得听,当着全家人的面说了:“爹说的不嫁,娘说的不嫁,只听爷爷一句话。”

曾家门第高贵财富巨豪,千金小姐嫁与布衣郎中,在内江县传为美谈。

谢锡师自幼拜名师习中医,医术精湛,名播杏林。同曾玉兰成家后,察觉妻子知书达理,洞明世事,精明能干,是一个得力内助,愈加钟情恩爱。谢家湾糖坊漏棚在曾玉兰亲力亲为点拨下,省工俭料,百上加斤,风光照人。

两口子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谢继德,次子就是谢继善二爷。在慈母谆谆调教下,继德读书用功,中举后,官费保送留学日本。谢继善二爷从小有脾气有灵气,读医书喜练武,跟着母亲打理糖坊漏棚,兴致浓浓,踌躇满志,满脑壳想的就是长大要开大糖坊,当一个好医师。

从此,曾谢两家在龙门镇一前一后风水宝地兴发起来。时有民谣传道:

梁家坝,谢家湾,

一条卧龙在中间。

满山栽的红甘蔗,

漏棚熬的白糖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