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21964200000023

第23章 维斯塔

维斯塔是克洛诺斯和瑞娅的女儿,身兼火神和家庭灶神双职,是人类的保护天使,在意大利受到广泛敬奉。在希腊和小亚细亚,也有她的神龛。

在远古时代的家庭中,灶神的地位与意义远非今日的情形可比。灶神是家庭主要祭拜的神,每日由家庭中的父亲向她祷告与奉献。“按照古代异教习惯,人被视为天神的敌人,除非以一种特殊契约关系证明他们是朋友。维斯塔女神专门主持验证其真实与虚假。”于是,维斯塔被普遍认为代表纯真和纯洁。

在罗马,一座圆形的维斯塔神殿。殿里保存着雅典娜神像,还有女神的圣火,圣火是用太阳光点燃的。

这火,是生命的象征。古人相信,是维斯塔将这火点燃在了人的心中,并且经久不息。殿内圣火世世代代燃烧着,不能因为缺油或者疏于管理而熄灭。它的火焰,也代表着女神的纯洁。女神有众多的求婚者,阿波罗和涅普顿堪称先驱者,但女神仍是一位处女。

罗马人认为,对她的崇拜热是由他们的祖先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引进意大利的。最初,埃涅阿斯视她为家庭主神,后来,依据传统,公选了第一个维斯塔处女。

罗马第二任国王庞贝,再修建了一座漂亮神殿,安排了许多宗教庆祝活动和供奉仪式于其间。

罗马最漂亮、最高贵的少女,要被选进维斯塔神殿,供奉神明,人称维斯塔,或称处女维斯塔。按规定,六岁就可以进殿,接受十年严格训练,让她们适应未来十年内分配给她们的作为修女或圣火捍卫者所要完成的使命。最后的十年,是指导小维斯塔。她们在殿内三十年,完成敬神事宜,便获得了自由,或者继续留在殿内,或者离开神殿。如果她们喜欢,也可以嫁人结婚。

在修行期间,她们被告之要牢记向主持的发誓,保持贞洁和忠诚。照看好圣火,若有闪失,将被活埋在拱形地下室。这是庞贝的死命令。

每个修女轮流照看圣火,添灌油料,扇熊火焰,日夜不可松懈。罗马人迷信,圣火的熄灭,就是民族和国家灾难的预兆。

维斯塔处女是如此纯洁,如此警觉,因此,在千年的历史中,只有十八位姑娘失于操守,受到了惩处。维斯塔少女杜西亚遭斥责不贞,然而,为了让她证明自己的贞洁,天赐给了她力量,让她用一个竹筛子,从台伯河打水,举到神庙,满满一筛,无一滴漏。

维斯塔处女维护圣火,是对国家的贡献,反过来,国家给了她们许多特权。例如:在外走路,手执权棒的随从在前面替她们开道;公众聚会的纪念活动和宴请,她们被安置在荣耀的首席;她们死后埋葬在市内,这是极少有的特权;在她们行经的路道上,偶尔碰见行刑的罪犯,只要她们一句话,罪犯便可无罪获释。维斯塔处女被大家热爱、崇敬,在妇女们中间,她们成了纯洁可爱的楷模。

维斯塔处女显要地位的体现,是她们穿着的袍子。纯白里料,镶了紫色边带,外配宽敞紫色斗篷。在战争或危险时期,要保住圣火,她们被允许去到任何安全的地方。有好几次,她们将圣火带出罗马城。目的是不让它落入敌人的手中。

维斯塔的香火一直延续到罗马狄奥多西时代。罗马人信奉天主教,从此废除维斯塔崇拜,遣散了修女。

维斯塔祭献活动奢侈豪华,维斯塔节是罗马最华丽、最流行的活动之一。女神形象雍容华贵,身着长袍,一手执燃烧的火炬,一手执化缘钵。在庄严气氛中,被抬着走过大街。

在公众队列里,维斯塔处女们高举着圣火。罗马的居民们,乐意扩大她们的队伍,自动参与进来,赤足、唱歌,赞美女神的善良。

在这些活动期间,人们白天停止干活,各家各户要准备盛筵。磨刀石,也要用鲜花装扮起来;驴子,顶着花篮,走在队列的前面。

在罗马人中间,维斯塔并非唯一供奉在灶头的女神,与她同享荣誉的神,还有拉瑞斯、曼尼斯、珀那忒斯,她们都享有特别的尊敬和祭献。

拉瑞斯,罗马神,希腊人不知此神共为二神,她们是墨丘利和拉娜的孩子。拉娜为水中仙女,以她的美丽和话多而著名,她一开口,那真是话匣子打开了,难得收拾。古往今来的说法是,这位少女谈话,从早晨到夜晚,尽她所知,竹筒倒豌豆,一颗不留。有一次,她惹得朱庇特生气了,原因很简单,还是她话多。她竟然肆无忌惮地对着朱诺讲述了她听来的朱庇特对他的情妇的恩爱表白。

为了制止闲话的散播,万神之父割掉了拉娜的舌头。并召来墨丘利,将她带入地府,永世不得复生。但是,事情的变化有时是出乎预料的。在去阴暗的死亡处所的路上,天使神竟然和他遣送的罪人恋爱了。她的毛病难以改变,但是,人长得太漂亮了,撩人心扉。墨丘利违背了朱庇特的命令,不仅没送拉娜去地府,而且还爱上了这个长舌妇。通过哑语比画,她同意嫁给他。她为他生育了两个孩子,以她的姓命名,因为是两个,所以叫作“拉瑞斯”,复数,意为拉娜的两个孩子。对这两个孩子,罗马人总是给予神的荣誉,在家庭厨房为她们提供了特别位置,她们维护着千家万户的安宁。

曼尼斯这个称谓,一般是指死后人体分离出来的灵魂。罗马人也视它为神,不同家族的杰出祖先,就是在这个名字下受到参拜的。

至于珀那忒斯,她们司掌家庭的内部事务。户主习惯选择自己的珀那忒斯,供奉她们为特定的保护神。珀那忒斯的塑像,根据各自家庭经济状况而定,有的是陶瓷的,有的是蜡制的,有的是象牙的,有的是银子的,有的是黄金的。给她们供奉的食品,就是家庭餐食的一小部分。

鉴于神本身具有移动性,会从一家到另一家,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所以,户主移动他的家神,也就成了一种习惯。根据家庭成员的方便程度,户主将神安置在一个恰当的地方。作为对这种善意关爱的回报,神以和平与繁荣祝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