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将军的士兵绝不是好士兵,每一位普通的员工都想修炼成为优秀的员工,如果你真的这样想,那你就得去掉那些坏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这不仅是口头上的,而且是行动上的。如果你做到了,就是一名优秀的员工。
坏习惯是绊脚石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话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而坏习惯也是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它对于我们的成功与幸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个猎人在一次打猎中捡回一个老鹰蛋,回到家中,他把老鹰蛋放在了母鸡孵的鸡蛋里。
二十多天后,与小鸡一同出世的小鹰在母鸡的照顾下很开心地生活在一起,学习各种生存本领,小鹰自然不知自己是一只鹰,母鸡也全然不知,完全按照教育其他小鸡那样教育小鹰。小鹰就这样一直按照鸡的习惯生活着。在它们生活的地方,偶尔会有老鹰从空中飞过。每当老鹰飞过时,小鹰就说:“在天空中飞翔真好,有一天我也要像老鹰那样飞起来。”然而当母鸡听到小鹰这么说的时候却每次都提醒它:“别做白日梦了,你只是一只小鸡,是不可能飞起来的!”其他小鸡也一同附和道:“放弃吧,我们只是小鸡,不可能飞到那么高的。”
小鹰在无数次的提醒之下,终于相信自己永远不可能飞那么高。最后当老鹰飞过时,它便主动提醒自己:我只是一只小鸡,我不可能飞那么高。虽然小鹰拥有翱翔蓝天的翅膀,但这种思维习惯一直束缚着小鹰,直到它死去的那一天也没尝试过去飞翔,更不知道飞翔的滋味。
对很多人而言,坏习惯仅仅只是阻碍他们成功。问及失败的原因时,几乎每个人都会说“坏习惯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还不是优秀员工的人来说,坏习惯更使他们难以步入成功之道。其中一部分人的某些错误行为令人失望,这就是坏习惯的结果。
人们对于那些平时诚实正直、彬彬有礼的人犯错了感到十分惊讶。但是,如果人们能够在错误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中看到他的习惯的发展轨迹,就会发现有一条曲折的小径,正是这条小径,带来了某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不良行为,最终导致今天的错误。其实他的错误只不过是他昨天或者前天所作所为的必然结果,是他以前的行为习惯的纪念碑罢了。
富人送给穷人一头牛,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于是,穷人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买回来后,先吃了一只,剩下来的用来生小羊。3个月过去了,小羊迟迟没有生出来,日子又艰难了。穷人把羊卖了,买成了鸡,想让鸡生蛋赚钱为生,但是日子在短期内并没有大的改变,于是,穷人不再抱任何希望就把鸡也杀了,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了,这就是穷人的习惯。
没有所谓的人的存在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坏习惯在作祟,他们只会抱怨上天对他的不公,其实,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在机遇来临之时,自己习惯性地把它错过。无所作为要想成为大有作为的人,首先就要丢掉坏习惯,要想改变一个习惯,唯有当初怎么养成这个习惯,现在就应怎么去克服它。
大学刚刚毕业的铁成军,是家里的独生子,喜欢周杰伦那种桀骜不驯的味道。但是工作一年后,铁成军发现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样。他的运气不错,在一家外企人力资源部做助理。上班第二天就遇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天,急忙冲进电梯的铁成军,发现后面站着的正是昨天刚见过的公司副总。
铁成军开始犹豫要不要回过头打招呼,但是他怕自己显得太巴结,又担心人家不一定能记住他,还要当着电梯里所有人作自我介绍。于是他下定决心,就当没看见。没想到后来给副总的秘书送报告,刚巧副总从办公室里出来,却像没看见他一样,目光飘得很远。他开始后悔电梯里的行为,心想副总一定在电梯里看见他了。
没过多久,更倒霉的事情来了。主任带着铁成军,一起陪着副总和客户吃饭。因为上次的事情,铁成军很想借这个机会与副总搞好关系。但是整个过程中,他几乎没有任何表现,仅仅是在内心进行了无数次的挣扎。他被自己太多的想法搅得像个傻子。
在去酒店的途中,刚开始主任和副总说公司的事情。他想,公司的事情,我这个新人不好插嘴,就一直保持沉默。中间副总咳嗽了一阵,他很想趁机问问,副总你生病了吗?但是这个念头一出,他自己都觉得害臊,谄媚这个词一下子就冒出来了。倒是他的上司开口了:“最近身体不好?”副总叹了口气说,老毛病,一到秋天就犯。于是,他们又聊到生活。中间铁成军几次想参与到话题中,又想,人家关系熟悉才谈这么亲近的话题,你有什么资格参与?不要搞得像隔着我的上司巴结副总一样。所以,整个途中,他都是沉默的。
下了车,铁成军发现副总手上提着一个大大的电脑包,臂弯上还有一件风衣,就想,我是不是应该把他的包和风衣拿过来拎在手上?可是,如果我那样做了,我不就成了跟班的?小丑的形象又开始在他的脑子里徘徊了。就在他犹豫的时候,副总已经走到了酒店里边,对方公司的人也刚好迎了出来。双方握手时,铁成军明显看到副总很别扭,似乎还横了他一眼。他越发紧张起来。
吃饭的时候,他简直不知所措了。因为觉得自己地位低下,所以敬酒这种场面上的事情自然应该沉默。与对方公司交流、谈天这种事情,他似乎也不知道从何说起,他的主管事先完全没有对他交待过。铁成军觉得自己就像空气一样,干坐在一边。主管后来要他表现一下新人的风范,去给对方的副总敬杯酒。他立刻说自己不会喝酒,敬果汁可以吗?轻松的气氛一下子又没了……
这个故事,看上去好像是因为铁成军不会圆滑处事,内心有太多的个人想法。实际上,任何人不会天生就有自己的想法,而是在后天成长的过程中养成的。一个人的看法,有时候往往并不是他的真实想法。
铁成军的犹豫不决,其实就是因为被有形的、无形的许多看法所左右了,比如同事们的以及主管副总的,社会道德的身份观念等也深深影响着他,于是他最后做的,反倒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其实这些都是很细节的东西,如果觉得可以做的,没有必要犹豫那么多。
英国诗人德莱敦曾说:“首先我们养成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所以说,人生的成败在绝大程度上取决于习惯的好坏。既然了解到坏习惯是成功的一块绊脚石,那么丢掉坏习惯,好员工非你莫属。
培养做好的习惯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工作汇报:“我已经做了。”做的结果呢?问题解决了吗?没有答案。很多员工对任务的执行都是这样的,仅仅停留在做的阶段,而没有想是否已经做好了。
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看来,这样的做了等于没做,于是他发明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OEC管理办法,以此来严格要求每天的工作每天必须完成。
黄百杨和蔡建昌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幸运地进入了某大型汽车公司。黄百杨生性活泼好动,遇事容易冲动,蔡建昌则行事稳妥,凡事都非常谨慎小心。虽然他们的性格相差甚远,但作为热血青年,他们都希望尽快做出成绩,得到上司的赞赏。为此,黄百杨从不错过任何表现自己的机会,甚至不惜牺牲同事的利益。虽然他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他得罪了很多人。与之相反的是,蔡建昌一直脚踏实地地做事,处处与人为善,很快就赢得了同事的好评,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转眼间,半年过去了,黄百杨和蔡建昌迎来了一次升迁的机会。原来的经理助理辞职了,公司领导研究后决定在黄百杨和蔡建昌之间选一个人做经理助理。消息传出来后,求胜心切的黄百杨更加跃跃欲试,并在上司面前大肆诋毁自己的竞争对手蔡建昌。但最后,处心积虑的黄百杨却未能如愿,反倒是一直“沉默是金”的蔡建昌赢得了这场无声的战争。
这次失败对踌躇满志的黄百杨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经过认真的反省后,他终于想通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品尝到成功的甜蜜滋味,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职场中总有一些人,习惯性地把事情做完,却没有把事情做好。
一次,有个重要的客户从新疆过来,老板让费经纬帮忙查一下北京主要宾馆的情况,准备好好招待客户一番。费经纬接到任务就忙开了。半天之后,费经纬给老板发来了一封电子邮件,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二十多家宾馆的众多信息,包括宾馆等级、地理位置、服务质量等等。
老板看到这封邮件就皱起了眉头,显然,他不是很满意。他希望看到的是简洁明了的说明,最好会有一些费经纬的建议,比如,哪家宾馆的新疆菜做得好,哪家的服务会比较适合这位客户。但这些费经纬都没有做到。
工作中有许多费经纬式的人,他们会对老板交代的任务不打折扣地完成,然而,他们还欠缺一点主动性和变通能力,还不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把事情做好。
身在职场的你,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在干工作时,只是满足于做,却不重视结果。表面看起来,整天在付出、在努力、在忙,但是这种忙却是没有效果的忙,结果是碌碌无为。
老板让你给客户打个电话,你打了,可是对方没有人接。你说自己完成任务了,可是这样的做有什么意义呢?做了就够了吗?
在工作中,绝对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了这一点上,否则,不仅会浪费资源,更可怕的是一种自欺欺人,既有可能浪费自己的前途,也有可能给公司发展造成影响,乃至产生危机。在工作中,我们要牢牢记住一点:只有做好了,才叫做了。
一天,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去乡下探望好朋友、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在简朴的工作室里,罗丹兴高采烈地介绍自己的新作——一个女性半身像。他仔细地审视着这幅作品,对旁边的茨威格说:“只有那肩膀上的线条还显得有些僵硬。对不起……”说着说着,罗丹顺手拿起一把小刀就开始摆弄起这座雕像,自顾自地干了一个多小时,把身边的茨威格忘得一干二净。除了理想中的雕像外,他脑子里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工作就是他存在的唯一理由。终于,完美的雕像诞生了,大功告成!
然后,罗丹心满意足地朝门外走去,却突然发现了一直耐心等待的客人。他觉得非常过意不去,连忙向客人道歉:“对不起,先生,我简直把你忘记了。”虽然被冷落了一个多小时,茨威格却感叹道:“我在这一天的收获,比在学校几年的收获还大。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可以如此专注地工作,甚至忘了时间和整个世界,这太让我感动了。在这短短一个小时里,我懂得了成功的秘诀——专注。只要我们全神贯注地工作,无论大小,最终一定会成功。”
专注,即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目标专一。一个专注的人,能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全都集中到自己的目标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竭尽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专注与否,是做了与做好的分水岭,直接影响做了与做好的程度。
1997年10月的一个例会上,海尔销售公司按照例行管理制度复审冷柜电热本部对某地区用户回访的电话记录,发现记录上许多页都仅写着占线两字。于是,张瑞敏把这件事作为案例让各个本部长发表一下对此事的处理意见,当时冷柜电热本部的部长回答:“回去查一查下面的员工是怎样干的。”张瑞敏听后,当即指出:“你现在最需要抓的就是你自己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你的下级不认真,是因为你没有要求他们认真。”抓事容易,抓问题难,通过抓问题带作风更难。如果自己不先认真起来,不能把一件事抓到底、抓出结果,以身作则带动整体作风,又怎么能要求下面的员工认真呢?
通过这一问题,张瑞敏发现以前曾经多次批评过的大企业病“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到位”的现象在企业中仍然存在。张瑞敏常常向员工灌输这样一个理念:“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对了,做对了不等于做好了,今天做好了不等于永远做好了。”只有做好,才算做了,才能创造价值。
做了与做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前者只是走过场乃至糊弄人,后者却意味着对组织的目标负责,对工作的品质负责。一个人是不是具有责任心,关键就看他是重视做了还是重视做好。对于一个负责任的人来说,做好才是做了。
把问题解决好,才称得上是合格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只有把做好做到位作为良好的习惯,才能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不找任何借口
太忙了、太难了、没办法等等这些话语,绝大多数人可能不仅习惯了常说这些“借口”,而且也习惯了别人向我们用“借口”来解释。我们习惯了用这些借口来解释我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也许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甚至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可什么时候我们真正静下心来想过,其实这就是一种逃避错误的借口。
古金锋和蔡建昌是一家大型速递公司的工作搭档,工作非常努力,上司对他们很满意。谁知,一件小事就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一次,古金锋和蔡建昌接受了一个任务:把一件很贵重的古董送到码头。临行前上司千叮万嘱,要他们在路上小心。但没想到,货车在半路抛锚了。如果不按时完成任务,他们就会被扣掉业绩奖金。
为了保住奖金,人高马大的古金锋背着邮件,一路小跑,终于按时赶到了码头。这时,跟在身后的蔡建昌想,如果客户在收货时看到是我背着货物,他一定会向老板表扬我,说不定我就会有升职或是加薪的机会,于是他对古金锋说“我来背着,你去找货主”。但是他自己只顾着做加薪升职的美梦,在从古金锋手中接沉重的邮件时没接住,“哗啦”一声,古董碎了。蔡建昌气急败坏地大声责骂古金锋,因为他们不仅会因此丢掉工作,还可能要负债累累。果不其然,老板勃然大怒,非常严厉地批评了他们。
趁古金锋不注意,蔡建昌溜进老板的办公室,把责任全推到古金锋身上。蔡建昌离开后,古金锋被叫到老板的办公室。古金锋诚恳地向老板认错,并表示蔡建昌家境窘迫,他愿意承担所有的责任,并保证赔偿所有的损失。
古金锋和蔡建昌一直忐忑不安地等待处理结果。一周后,老板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对他们说:“公司非常器重你们,想从你们当中选一个人担任客户部经理,没想到却出了这样的事。当然,这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它使我最终确定了客户经理的人选,他就是古金锋。而你,蔡建昌,一个不能为自己的过错负责的人根本就不值得信任,你被解雇了。”原来,古董的主人目睹了他们接古董的一幕,向老板说明了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