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发起谁牵头。这次闪会是青萍发起的,所以就要由她牵头。
青萍热衷于搞闪会。但是以前她只是一个参与者,最多只是一个积极参与者,像这样由她发起并牵头的情况,还是第一次。虽然是第一次,但是却非常有新意,别的不说,就是参与者,也是不限于宜昌本地,甚至不限于湖北本省,而是扩大到全国。一扩大到全国,不是新意也是新意了。
2
陈东林最近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念头,想着去湘西凤凰城走一趟。一个小小的边城,居然出了两位大师,太神奇了,应该去看看。
与其说是“看”,还不如说是散心。另外,隐隐约约还有想沾点灵气的愿望。
陈东林的公司是做ISO质量体系认证的,头两年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这个生意非常好做,既然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关税壁垒被打破了,中国企业的产品可以出口了,可一旦产品要出口,就必须有一个国际公认的质量标准,这个标准还不是单单指产品本身,还包括生产和制造这个产品的整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争取通过质量体系认证。陈东林这两年多少赚了一些钱。
但是,随着CEPA的签订,香港和内地建立了更紧密合作关系,这种更紧密合作关系除了表现在众多的产品实现零关税之外,另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商业服务业的相互开放,而陈东林所做的质量体系认证,恰好就属于商业服务范畴。陈东林知道,一旦香港的认证服务机构进来,他的咨询公司马上就面临经营危机。所以,陈东林需要散心。
陈东林想了三套方案。随旅行团去,自助旅游去,自己驾车去。
随旅行团的想法立刻就被否定了。随旅行团虽然最省心,也最省钱,但是根本就不能起到散心的作用。不但不能起到散心的作用,弄不好还要惹一肚子气。你想看的地方,导游小姐像催命鬼,你不想看的地方,比如某些纪念品或土特产商店,导游小姐像出嫁的姑娘回到娘家,死活不想走了。
自助旅行当然好,至少比旅行团好,但是订旅馆、买车票肯定是麻烦少不了,自己本来是想散心的,去惹这个麻烦不合算。此方法当然也不宜采用。
那么,就只有自己驾车了?
自己驾车好,想停就停,想走就走,一路观光,来去自由,绝不存在买车票的问题,至于旅馆,也好办,开着车子慢慢找,哪有找不到的。大不了再开几十公里,到下个城市或县城,总有办法解决。再说,一路游山玩水走亲访友,亲近自然,多惬意!
但是,这个方案最后也被否定了。否定的原因只有一条:不安全。所谓的不安全,不是怕车祸,也不是怕车匪路霸,而是怕警察。按说陈东林是规矩的纳税人,为什么会怕警察?其实并不是陈东林自己怕警察,而是他的车子怕警察。自从陈东林买了车子之后,就经常被警察拦下来,而且没有一次被拦下来是为他服务的,比如告诉他车灯忘记关了,或者后胎摇摆了。没有,一次也没有。每次被警察拦下,都是找毛病的,不是找开车人的毛病,就是找车子的毛病,而且不管是找到还是找不到毛病,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罚款!每次被罚款,陈东林都要骂。当然,不敢骂警察,骂谁呢?骂车子。不但骂,有时候还拳脚相加,比如对着车子轮胎踢一脚。久而久之,车子就懂事了。懂事了之后,就怕警察。在深圳,离家不远,车子的胆子还大一点,如果到了湘西,再遇上警察拦车,还不把车子吓出神经病了?为了不让车子得神经病,自己驾车去湘西的计划只好放弃。
难道就没有一个好办法了吗?
陈东林就是在这个时候看到青萍在网上发布的闪会消息的。
“闪会”陈东林懂,就是一群互不相识的人,通过网上约定,在同一时间于同一地点做同样一件事情。
虽然懂,但是陈东林对这种事情从来就没有兴趣。在陈东林看来,这是年轻人闲着无聊做的游戏。既然是年轻人的无聊游戏,那么陈东林当然就不会感兴趣。陈东林不年轻了,也不无聊,所以,他不会对它感兴趣。
但是,这次陈东林感兴趣了。因为这次闪会的内容是:2004年4月20日早晨7点整,于湖北宜昌夷陵广场集合,然后去湖南凤凰城。
陈东林闭上眼睛一想,马上就想象出参加此次闪会去凤凰城比他原先设想的那三个方案各好一百倍,便参加了。
3
大约是经济的原因,或者不是节假日的原因,所以参加本次闪会的人并不年轻,至少不像陈东林想象的那样年轻。
武汉的蓝姐虽然长得漂亮,但一看就是快五十了,东北的老王看上去非常精神,但明显属于那种老年人的精神,一问,五十九,差一岁六十。这么一把年纪也参加闪会?看来内地人比深圳人更会享受。宜昌本地的晓窗算年轻的,但使劲往小猜,也不会小过二十五。另外一些不容易很快记住特征的不大不小的男人和女人,也大多在三十岁左右,像陈东林想象那样的十七八岁的帅哥靓女,一个人没有。
人到齐了。青萍开始点人。总共19人,加上青萍自己,正好20.
“怎么去?”东北的老王问。
"7点40有一班火车”,青萍说,“就是中途需要转车,有点麻烦。不过买票没有问题。”
青萍在铁路部门工作,让大家免票她没有本事,但是搞票还是有把握的。
“是不是可以包一个车?”晓窗问。
晓窗是本地人,她这样问就表示她有办法包到车。
“包车好!包车好!”几个相对年轻一点的男人和女人说。
青萍没有说话,而是看着晓窗。那意思,既然晓窗主动逞能提出新建议,那么就应当由她自己回答这个问题。
“前几天我朋友他们单位去过”,晓窗说,“包车来回,大巴六千,中巴四千。20个人,正好可以包一个中巴。”
“好好好!每人两百,包来回,好好好!”大家七嘴八舌,几乎全票通过。
虽说全票通过,但是陈东林没有跟着叫好,道理嘛,非常简单,因为他回去的时候用不着返回宜昌,而直接从湖南回深圳,所以,从经济上考虑,包车对他来说不合算。尽管不合算,陈东林并没有表示反对。既然是集体活动,那么每个人都要有一点牺牲精神,要是一点牺牲精神都没有,最后肯定是不欢而散,再说,一两百块钱对陈东林来说也太小意思了,所以,陈东林什么话也没有说。
很快,晓窗就用手机联系来了一个中巴,而且是一个看上去很不错的中巴。给陈东林的感觉是这个晓窗似乎早有准备,甚至,陈东林还做了进一步联想这个晓窗是不是中巴司机的“托”,专门来兜生意的。
想了,但是陈东林并没有说。直接原因是这些人他一个也不认识。既然一个人也不认识,那么他当然就没有说。总不能随便找一个根本就不认识的人说吧。
陈东林的想法几乎很快就得到证实,因为在以后的行程中,晓窗俨然取代了青萍,成为本次活动的牵头人了。至少,是牵头人之一。
4
中巴于7点40准时启动,与青萍原先计划的火车时间一分钟不差。本来还可以提前五分钟的,但是青萍不让,说闪会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准时。
青萍这样一说,大家马上都赞同,并且脸上还露出了喜悦的笑容。陈东林也跟着喜悦,马上就意识到:这不是一般的旅游,是闪会!
正式上路之后,青萍开始收钱,并且要大家自我介绍。
收钱是每人两百,预付司机一百,另外一百路上用,用完再收。比如给司机的另外一百块钱,就回来的时候再收。
青萍在收钱的时候,晓窗主动帮着登记,青萍自然感谢不尽。二人配合默契,像是两个训练有素的导游。
自我介绍比交钱收钱有趣。老王介绍自己是教授,蓝姐介绍自己是家庭妇女,晓窗介绍自己是《清江文艺》的编辑,青萍则说她在铁路部门工作。至于那些不大不小的男男女女是怎么自我介绍的,陈东林记不清了,反正好像都是一些不愁吃穿但是也不是钱多了没有地方花的人。
轮到陈东林自我介绍的时候,不知道是觉得自己这个老板太小的缘故,还是觉得如果说自己是老板,那么就可能多花钱的缘故,或许什么理由都没有,就是谦虚,反正,他没有介绍自己是老板,而介绍自己是一个工程师。当然,说自己是工程师也不没错,因为他当老板之前就是一名工程师。
进入湖南境内,青萍和晓窗商量了一下,二人学着真正导游小姐的样子,带大家做起了游戏。
毕竟见识多了,陈东林对这类把戏并无兴趣,这时候他专注地看着窗外,并且很快就发现窗外的景色更精彩。比如他看到一则标语,“光缆无铜,请勿偷盗”。陈东林一想,潜台词分明是“电缆有铜快去哄抢”。陈东林忍不住笑了,而且笑得控制不住。终于,惊动了青萍。青萍以为陈东林是为她的表演喝彩,所以先是得意地表示谢意,然后马上就请这位来自深圳的工程师出一个节目。众人自然是拥护。没有办法,陈东林问讲笑话可以不可以,青萍说可以,于是,陈东林现炒现卖,就把刚才看到了那副标语说了一遍。还没有说完,他自己就忍不住先笑起来,而且笑得挺厉害。但是,除了他自己之外,大家都没有笑。不但没有笑,还有其中的一位看上去比较聪明的小伙子向陈东林解释,说光缆里面确实是没有铜,偷去了也没有用。弄得陈东林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了。
5
中午在石门吃的饭。饭店不大,一下子来了20人的大生意,老板激动得满脸通红。尽管热情,但是张罗饭菜还费了些时间。
等饭菜的时候,大家自然分成了一个个小团体,在相互交流,而且谈得非常起劲,特别是几个年龄相仿的男女,刚才还不认识,现在已经成了好朋友了。男人文质彬彬,显得知识渊博而不失幽默,女人含蓄暧昧,显得热情奔放而不失矜持。有一个戴眼镜的男性不知说了什么笑话,惹得旁边两位相貌一般但内能颇高的女性笑出咯咯声。陈东林发现,这时候唯有青萍和晓窗在忙碌,仿佛她们俩不是参加闪会的,而是请来为大家服务的。陈东林觉得过意不去,于是,摆脱北京的那个女人的温柔提问,过来帮青萍和晓窗的忙,比如检查厨房的食用油是不是潲水油等等。
陈东林一边这么做着,一边还跟青萍和晓窗说着客气话。
“辛苦了,辛苦了。”陈东林说。仿佛他是领导,因为只有领导才能这样代表大家说话。
青萍显然是被陈东林的态度感动了。一边说着不辛苦,一边作为回报似地跟陈东林说着一些不咸不淡的话。
“你回去的时候还走宜昌吗?”青萍问。
“不”,陈东林说,“直接从湖南回深圳。”
“哎呀”,晓窗说,“那么回来的那一百块钱你不用交了。”
“不行,不行”,陈东林说,“肯定不行。是我自己不回宜昌的,钱还是照样交,要是都这样,那么司机的钱哪个出?”
晓窗还想坚持。这时候她看着青萍,希望青萍也帮着她说服陈东林,但是青萍似乎对他们的争执不感兴趣,而是去查看肉是不是新鲜去了。
转了一圈,等晓窗走了,青萍小声对陈东林说:我也是。
“你也不回宜昌?”陈东林问。问的声音比较大,至少比青萍说话的声音大。
“嘘——!”青萍做了一个轻点声的手势,说:“我是铁路上的,有免票证。所以想乘火车回来。”
“那你……”
“嘘——!”青萍再次示意陈东林不要声张,并且掏出免票证,给陈东林看。陈东林不认识这东西,但他相信是真的。
6
边城不如陈东林想象的清净。人太多了,而且太现代了,比如“一页情”咖啡屋,名称比深圳的“色狼咖啡”还时尚。
住宿倒体现了小镇的朴实,每张床位20元,价格只有陈东林预想的十分之一。陈东林很想自己一个人单住,反正自己掏钱,不妨碍别人,关键是40块钱对他来说根本就不能叫钱。但是他不知道这样做好还是不好。正在这时,青萍发话了:住宿自由,但不要太分散,就在这两家小旅店。
说起来是“旅店”,其实就是两户人家。这样更好。更有小镇的味道。
在办理住宿的时候,陈东林发现,已经有刚刚认识一整天的男女合住了。
他们是什么时候达成这种默契的呢?陈东林想。
陈东林要了一个靠沱江的单间。非常巧,青萍和晓窗的房间就在隔壁,而且,两个房间的阳台几乎是相通的。
陈东林微微有点激动,但是不知道激动什么,像是又回到了二十年之前。
7
晚上吃的是合餐,就是大家在一起吃,把三张桌子合在一起,围成一个长方形,像陈东林公司里面的会议桌,很是热闹。特别是东北来的老王,居然讲了很多笑话,陈东林没有想到老王这么会讲笑话,而且是真正的笑话,不是陈东林在车上讲的那种只有他自己笑而别人不笑的笑话。老王每讲一个,都要注意坐在他旁边的蓝姐的反应,仿佛他讲笑话的全部目的就在于让蓝姐笑,可惜蓝姐好像并没有领会到老王的心意,虽然也笑,但笑得与别人没有什么两样。陈东林有点为老王惋惜。
晚餐之后是自由活动,也只能是自由活动,小镇街道狭窄,不能容纳20人集体散步。
有人提议去泛舟,特别是那几对即将组合而没有正式组合起来的“准情侣”,更是热情高涨。蓝姐表示她也想去,弄得老王当场成了泛舟积极分子,人也顿时年轻了不少。
陈东林没有去,别人都是成双成对的,连老王都快成对了,陈东林不想充当临时电灯泡,所以没去。
青萍和晓窗也没有去,她们俩正在忙着结账。一边结账还一边讨价还价地要求老板打折。陈东林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去是不是与她们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