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小学版)
21884400000033

第33章 身教比言传更有用

写给妈妈的话:

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榜样。若要受到孩子的尊敬,让他床前尽心侍奉,需要自己以身作则。

生活案例

案例1:

有个男人结了婚,生了个儿子。他十分疼爱孩子,却很讨厌自己的老爸爸。他的老爸爸连路也走不稳了,到处磕磕绊绊的,除了吃饭和抽烟之外,什么事也干不了。所以他很想把老爸爸打发走,便对自己的妻子说:“让老头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吧。”

妻子恳求他让老人留在家里,但他连听都不愿意听。所以她只好说:“那你就让他带上一条毯子走吧。”

他心里只想给老人半条毯子,但嘴上却说:“好吧,就让他带上一条毯子走吧。”

正在这时,他自己的儿子——七岁的小孩子,突然说起话来了:“爸爸,你不必给爷爷一条毯子,给他半条就行了,剩下的半条请你好好地收藏起来,等我长大以后可以把它送给你,让你也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

大吃一惊的爸爸赶紧留住了他的老爸爸,因为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儿子为他准备了什么。

案例2:

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小男生,总向同学借钱、骗钱买零食吃。妈妈骂、爸爸打,就是不改。有一天,他竟向外班学生借了20元钱买羊肉串吃了。他爸爸被老师叫到学校,却垂头丧气地表示自己实在是没办法了。这个大男人,声泪俱下地哭诉: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时,全班同学的钱都借遍了,是我一个挨一个地还,再向人家道歉。本以为上了六年级能好些,可他还是这样。

老师把男孩找来谈话,告诉他上六年级了,马上就要上初中了,不再是小男孩了,而是小男子汉了。爱吃零食,一般都是女孩子的习惯。没等她说完,男孩抢着说道:“老师,我们家不是这样的,我妈妈从不吃零食,爸爸每天晚上看电视时,都要吃一大堆零食。”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开家长会,一位爸爸坐在第一排座位上,手上戴着一枚硕大的金戒指,一身酒气,会刚开了10分钟,人就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起来。而他的孩子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他跟其父一样不拘小节,散漫成性……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非常可悲的是,好多父母不知道,不觉得它的重要性。他们永远把眼光盯着老师、盯着学校,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实际上恰恰是他自己不对。这是父母特别可悲的一点。

应对策略

我们常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好与坏都在你的笔下展现。而孩子也是一面镜子,你的表现在孩子身上也能反映得一清二楚。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巴金就说过:“父母们的榜样力量非常大。在我小时候,父母的脾气都好,父母从未打骂过孩子。想来想去,我想不出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坏的东西。今天有些年轻的父母高兴时把孩子当作‘小皇帝’‘小公主’,动了气就打骂不休。不多久,他们的坏脾气全让孩子学到了,孩子们只会学长辈们做出来的行动,不会学他们嘴里讲的道理和心里想的理想。”

1.教育孩子要从自身教育做起

通常,父母们把孩子送到小学时,总喜欢说:“老师,这孩子全交给你啦,拜托啦!”其潜台词是“与我”无关啦。其实,绝对不是如此就行的。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而这双手就是爸爸或妈妈那双手。

做父母的,你不是要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吗?可父母却在家打麻将,一玩就是半夜,甚至一个通宵,说起话来也是八饼九条的,赢了就喜不自禁,有时还要举杯相庆,输了就夫妻反目、吵架拌嘴。孩子在麻将声、吵架声中如何能安心学习,但要说起麻将来这样的孩子肯定是要比别的孩子强得多。

你不是想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吗?可做父母的动不动就出口伤人,满口的污言秽语,对孩子动不动就骂上几句,弄不好还要打两下,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怎么能讲文明、讲礼貌呢?相反那些脏话倒好像是在嘴边放着的。

你不是要教育孩子学会互相学习,团结互助吗?可父母却是家庭不睦,邻里不和,同志不往来,亲友不相帮,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榜样,他不自觉之中就会效仿,在学校他怎么能与同学互相学习和团结友爱呢?

你不是要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吗?父母却连最起码的瞻养老人的义务都做不好,有的因为老人瞻养问题、孩子扶养问题、遗产继承问题、财产分割问题等,竟闹得不可开交,甚至还要对簿公堂。当然,你会讲得自己是如何的正确有理,可孩子却学会了无理辩三分,老幼不相让。

例子还可以列举好多,但问题已经非常清楚了,这就是教育孩子要从自身做起。俗话说“有啥大人就有啥孩子”“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这个意思。

2.父母才是最理想的老师

家庭是人类性格和能力的加工厂,“产品”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父母的追求和品位。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告诫父母们:“你们应该常常记住:你们生养和教育子女,不仅仅是为了父母愉快,在你们家里……成长着未来的公民、未来的事业家、未来的战士,如果你们处理无方,教育不出好人来,那么,由此所得的苦痛不仅是你们的,而是很多人的,是整个国家的。不要忽视这个问题,不要认为这是使人厌烦的议论。要知道,在你们的工厂里,在你们的生产机关内,如果没生产出好的产品,而是生产了粗劣产品,你们会感到耻辱。给社会造就出不好的或者有害的分子,尤其是你们更大的耻辱。”

鲁迅先生高瞻远瞩,看得更为透彻,他说过,看十岁的孩子,便可以预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

“良好的家庭是最好的教育场所,优秀的父母是最理想的老师。”当一个孩子行为表现良好时,我们常说:“这个孩子家教真好。”家教代表了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也让我们从孩子的言行举止中,看到了父母真实的一面。不要总是把眼光盯在孩子身上,找孩子的毛病,而应该经常检讨自己,在自己身上找根源。不断改善和提升自己,自觉地在孩子面前过一种有道德、有品位、有追求的生活,身体力行地带领孩子健康向上,茁壮成长。

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的爸爸,是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楷模。他细心地为苹果树接枝,太阳炙烤着他光秃秃的头,又累又热,但是他不干完活绝不住手。小巴甫洛夫尽管手麻木了,腰也酸了,但看到爸爸的神色,也坚持下来了。在爸爸的言传身教下,巴甫洛夫做事很有耐性,这种耐性是巴甫洛夫后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3.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曾见过两则这样的报道:

其一,200年前,美国有一个叫加纳塞的人,此人博学多才,十分注重自身修养,对子女教育也十分重视。200年来这个家族已传8代,其中13人担任过大学校长,100人担任过大学教授,14人创建大学或专科学校,60人当医生,100人当教师,75人当军人,80多人成为文学家,1人当上副总统,1人出任大使,20多人担任议员,120多人达到大学毕业文化水平,18人成为报纸杂志负责人。在长达两三个世纪中,竟没有一人被关押、逮捕、判刑。

其二,也是在200多年前的纽约州,有个叫马克思·朱克的,是一个不务正业的酒鬼、赌徒,对子女不教不管。这个家庭繁衍至今也是8代,其中300多人成为乞丐和流浪者,有些人由于生活无着落客死他乡。子孙中有7人因杀人被判死刑,而因狂欢夭亡或成为残废者多达400人,有55人在狱中学会了一些手艺,出狱后才能勉强糊口。

由此告诉我们,父母的言行是无字的教科书,父母们的日常生活修养、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对孩子都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电子计算机。”他打这个比喻也是要求父母必须注意身教。父母除了在家庭生活中教育孩子外,还要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要培养孩子成为有社会公德的人。在这方面的教育主要靠父母以身示范。如当您带孩子上街时,自己就一定要注意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地下通道,过十字路口不闯红灯,在公共场所爱护公共财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到公园游玩时不攀摘花木,不践踏草坪,注意保护环境。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只有这样,才是合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