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庸》64个人生智慧
21877500000039

第39章 智慧39强弱之分,关键在于算与变

变与算的关系是什么?《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极其深刻,即“多算胜,少算不胜”。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做任何事之前,必须先在脑海中盘算好才出手,切记不要盲目冲动,不知对手底细就稀里糊涂动手。再者,还要注意“多算”与“少算”的关系——越反复思虑,越周密推算,越能赢得胜利;反之,就可能大打折扣,甚至招致惨败。因此,我们必须明白“算”的重要性,不算不胜,多算必胜。“变”字的最高境界是神算。

人人都想有善算之变术,以便取得胜局,但有人能为之,有人不能为之。

神算之变,常令人叫绝,三国风云,变幻万千。其中搅乱风云者,无非是军师、谋士。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名“神算子”,他智谋过人,胆量过人。人人皆知的“草船借箭”就是诸葛亮的得意之作。它是《孙子兵法》算计高招的巧妙运用。

算与不算,大不相同。算则能巧取妙胜,不算则任意而去,哪管西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弱抗强时,只有认真算计,才能巧妙地打败对手。此为精明善变之计,即神算之计。

大千世界,总有一些人很有本事,做什么事都易如反掌,所以让人佩服。问题是:有些人本可以把自己的本事显出来,但由于情况特殊,反而掩藏自己的本事,以免给人造成威胁感。这是善用巧变之功,左右应对。这里面透露出一种灵活之计。

殷纣王不分昼夜地饮酒,白天也闭窗点烛,以日为夜,以致忘记了时间,问身边的侍从,侍从也都喝得稀里糊涂,便派人去向担任太师之职的叔父箕子去打听。箕子说:“身为天下之主而自己和左右的人都忘记了日期,国家就很危险了。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而只有我知道,我也就危险了。”便推辞说自己也喝醉了酒,不知道日期。

这则故事给人的启发是,无论在什么问题上都不要过于表现自己的高明,掩藏自己的智慧和自己的能力,才可避免遭到猜忌。

但深藏不露不同于胆小怕事,它是对真实感情的掩饰而不是扼杀,是为了保全自己而不是苟全性命,它的“不露”是暂时的,最终是要表现出来的。

无论何人,只要心中有“精明善变”四字,便多多少少练就察颜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意志受到了别人的掌控。你的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会招来无端之祸。

因此,高明的成大事者一般不随便表现这些情绪,以免被人窥破,予人以可乘之机。欲求成功,必须求变,不怕天下人耻笑。当决战的时机还不成熟而对方咄咄逼人之时,要求变,求变,再求变。目前的求变负重是为了未来的胜利,暂时的退却和忍耐,并非懦夫的表现,而是意志坚定、目光远大的表现。

月有阴晴圆缺,脸有喜怒哀乐。脸色是内心的表达,是内心的晴雨表。不同的人脸色不同,是因为心事不一。在古代,为人处世,需要应付各种各样的人,所以只有一手是不行的,必须做到红脸白脸都能唱,也就是一文一武,一软一硬,既刚柔相济,又恩威并施。《菜根谭》说,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只能解决与之相关的特定问题,都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对人太宽厚了,则约束不住,结果无法无天;对人太严厉了,则万马齐喑,毫无生气。有一利必有一弊,不能两全。

高明的人深谙此理,为避此弊,莫不动用红白脸相间之策。有时两人连档合唱双簧,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有更高明者,可像高明的演员,根据角色需要变脸谱。

东魏独揽大权的丞相高欢临死前,把儿子高澄叫到床前,谈与大患侯景相抗衡的人是慕容绍宗。说:“我故不贵之,留以遗汝。”当父亲的故意唱白脸,做恶人,不提拔这个对高家极有用处的良才,目的是把好人留给儿子去做。

善于变化脸色,既要有丰富的阅历,又要有很高的技巧,真正演好它需要花很大的功夫。善谋事者,总是不断地因变换心事而变换脸色,以便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这种变脸角色,令人想到川戏变脸,那急如闪电的改换面具的招术令人叫绝。怎样变脸才不为人察觉,这可是一门学问。聪明人的脑中自有一套功夫。

当遇到“障碍”时,不可行则变是硬道理,因为如果你不变,则会遭受更大的打击和挫折,变则可以柳暗花明,找到冲破障碍的突破点。处世应当机立断,有时一变则通。雍正用人从不墨守陈规,他有几句座右铭:“不可行则变,因时而定,因人而定,因事而定。”这也成了他操纵胜局的高明法术。

常言说“只有大乱才能大治”,当朝政出现危机,内部混乱、人心骚动时,许多的投机钻营者“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纷纷显现出本来面目。雍正看到了这些,觉得极需要从中揪出一两个反面典型,杀一儆百,惩前毖后。于是年羹尧、隆科多不幸撞到了刀刃上,雍正也正好借此机会在除去心腹大患的同时,警示大臣们要有所收敛,不要固步自封、无法无天了。

为了置年羹尧于死地,除了大臣们揭批年的九十二条大罪外,雍正大帝还特意罗织了年的第一大罪:图谋不轨,欲夺皇位。最后,雍正念年平定青海有功,遂施恩令其自裁。可见,不可行则变,是雍正琢磨再三的天机。

雍正凭自己的智慧,善于抓住时机,及时应变,把大难题变为小问题,这是他的果敢之处。其实,在生活中,难题和问题并不多,关键在于你要有“不可行则变”的果敢性,并一定要落实到行动中去。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不会花言巧语,不懂得运用计谋,可能四肢发达,却只知道直线思考。

很多人表面上说他们单纯、天真,其实内心多半在嘲笑他们是“白痴”,然而,他们真的白痴吗?真的一无是处吗?难道那些嘲笑他们的人就真的胜过他们吗?

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检讨一下,这种不经意就会流露出来的优越感有多么可笑。

某日,一位被众人视为白痴的人对天才说:“你猜,我的牙齿能咬住我的左眼睛吗?”

天才盯着白痴看了几眼,笃定地说:“绝对不可能啊!”

白痴说:“那,我们来打个赌!”

天才认为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于是同意打赌,但只见白痴将左眼窝里的假眼球取出丢进口中,用上下牙齿咬着。

天才吓了一跳,说道:“没想到,真的可以呀!”

白痴又说:“那你信不信,我的牙齿也能咬住我的右眼睛?”

天才说:“不可能的!”他心想,难道这个家伙两只眼睛都是假的?这绝对不可能,否则他就看不见东西了。

于是,两人再次打赌,只见白痴轻易地把假牙拿下,往右眼一扣。

天才再度吃惊了,说:“没想到,真的可以呀!”

你说,到底谁才是白痴呢?

其实,在这个社会上,对于白痴和天才的定义有很大的雷同之处。

第一,他们的人数不多。

第二,他们都异于常人。

第三,有时候所谓的天才想法,在没有成功之前,其实看来都像白痴;反之,很多白痴单纯执着的举动,最后却能激发出天才的灵感。

像爱迪生小时候就曾被视为白痴,还让家人担忧了好一阵子,可见天才和白痴只有一线之隔。

所谓天才的想法,有时候因为太过惊世骇俗,超过凡人的想象太多,所以根本无法被接受,甚至遭到排斥。但究竟谁才是真的白痴呢?

无法被人接受的点子,或是被人视为天真、愚蠢的想法,真的毫无用处,只是浪费时间吗?

恐怕并不是如此吧。

保持一颗纯真、无染的心,以单纯与开阔的态度来面对生活难题,并不丢脸。

现实生活中,不管处理任何事情,都要灵活应变。此招不行,赶快换招,否则,即使你用尽了力气,恐怕也难达到目的。

琳达小时候生活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由于是家里年纪最小的,父母和哥哥们对琳达都特别宠爱,她养成了自以为是的习惯,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管什么事,都习惯用命令或大叫的方式来表达。

家里的仆人和亲戚对她都是言听计从,可琳达在与社区的其他孩子相遇时却遇到了麻烦。她看到他们一群人玩着一个足球,不时兴奋地吆喝着。琳达按捺不住了,飞快地跑过去,用她最平常的语气喊道:“喂,把球给我玩。”他们谁都没听到,仍然你一脚、我一脚地踢着。

琳达有些不耐烦了,跺跺脚,冲进他们的队伍去抢球。

看到琳达过来,控制球的那男孩一脚把球踢了开去,另一个男孩接住了。琳达又向接球的男孩跑去,快到时,那男孩又一脚踢给了别人。周围的男孩也配合着大笑起来。琳达终于发现他们是故意捉弄她,于是十分生气,更加卖力地跑起来,想要把球夺过来。

过了不久,琳达明智地停住了。她一个人确实跑不过他们一群人,再跑下去,也是充当被捉弄的对象而已。

琳达一抹头上的汗珠,边骂边向家走去。这时她发现旁边的长椅上坐着一位老人,正笑呵呵地望着琳达。

他一定也看到了刚才的一幕,正嘲笑自己呢。琳达更生气,为挽回面子,她大步向他走去。

“喂,老头,你笑什么?”琳达盛气凌人地问他。

“琳达,我可以教你怎样将球夺过来。”老人用夸张的表情回答,“不过你得先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听我讲故事。”

琳达咕噜了两句,一屁股坐在了老者旁边,看着他。

“有一次啊,太阳和风为争论谁最强大而吵起来了。”老人绘声绘色地讲开了。

风先说:“我们来比试比试吧。看到那个穿大衣的老头了吗?谁让他更快地脱掉大衣,谁就最强大。我先来。”

于是太阳躲在了一边,风朝着那老人呼呼地吹起来。风越吹越大,最后大到像一场飓风。可随着风变大,老人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了。

风放弃了,渐渐停了下来。这时,太阳出来了。他用温暖的微笑照在老人身上,不久,老人觉得热了,他脱掉了大衣。

太阳对风说道:“看到了吧,温暖和友善比暴力和粗鲁要强大得多。”

讲完故事,老人又笑了起来。他摸着琳达的头说:“去跟那群孩子道歉,用另一种方式,就会得到你想要的。”

琳达向老人鞠了一躬,离开了。

当然,最后她顺利地加入了玩足球的行列。可老人给她讲的故事却远比那天的玩耍更深刻。

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不能自立则不能自强,不能自强也就不能成功;人也不可无柔,无柔则不亲和,不亲和就会陷入孤立,四面楚歌,自我封闭,而拒人于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