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五项修炼全书
2187200000008

第8章 第一项修炼赢取市场的圣经(7)

例如,某村利用自有资金、房屋和土地办起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按会计利润计算法,年收入为30万元。但这并没有把隐性成本考虑在内。这个企业占据的房屋和土地资源,如果出租给其他人,将会得到不低于15万元的租金;当初投资的80万元,如果借贷出去,也会有5万元的收益;还有企业使用的水、电都是由村里开的支……这样算下来,企业是否盈利就很难说了。

会计人员计量的是厂商实际的收支活动,从而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缴纳赋税及向公众公开财务报告提供依据。而经济学家关心的是决策,即如何对具有不同用途的资源做出合理的选择,这种选择必须考虑到资源所有者自行提供劳动、资本与土地的价值。如果经济利润为负值,就应当将资源用于其他用途。

因此,当我们在经济活动中涉及到利润这个概念时,是指经济利润而非会计利润。利润最大化也是指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所谓利润的最大化是指企业选择最佳方案,通过经济运作,获取最高利润。即:总收益减去总成本的最大值。经济学家认为,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利润是最大化的。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益,大干生产这个单位产量所付出的成本,意味着还有潜在的利润尚未得到,企业增加生产就有利可图,应增加产量。随着产量的增加,一方面会使边际成本趋于上升,而另一方面使市场上的供给增加,价格不断下跌,边际收益逐渐减少。直至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时,企业已无利可图,这时就会停止增加产量。

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益,不足以弥补生产这个单位产量所付出的成本,意味着出现了亏损,企业必然要减少生产。随着产量的减少,一方面边际成本趋于下降,而另一方面又使供给减少,价格逐渐上升,边际收益也不断提高。直至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时,企业的亏损消失,才会停止减少产量。

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把该赚到的利润都赚足了,也就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实际生产时,由于某些具体原因,不会完全按照这个规律行事,如在出现了亏损时,企业认为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多占领市场份额,继续增加产量。但利润最大化的规律为企业提供了调整产量的原则和界限,对于指导企业的决策依然有着重要意义。

消费者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生产者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企业的目标是利益的最大化。一个企业无论最后实现了多少利润,甚至是亏损,在做出决策时,目标一定是利润最大化。

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不仅是企业本身的利益所在,也完全符合社会利益。从企业来看,只有利润增加,才能扩大、发展,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也才能使企业股东与员工收入增加。更重要的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与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和社会收入的增加是一致的。当企业把利润作为目的来配置资源时,追求利润的动机可以激励企业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如果每个企业都在利润引导下做到了这一点,整个社会的资源也实现了最优化。

三、降低成本,首先进行成本分析

企业投资生产的目的是获取尽可能高的利润,而要达成这个目的,必须对成本进行精确的估算与分析,然后再以此为依据,进行投入、生产和产出比率的安排与分配。

进行成本分析,首先要了解成本的构成。

在企业投入成本的要素上分,成本分为明显成本和隐性成本。

明显成本是厂商支付给外界资源所有者的成本。厂商在进行生产时,需要向外部雇佣劳动,租用土地,借用贷款,购买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等,为此所做的各项货币支出如工资、租金、利息以及设备费、原料费等,就属于明显成本。

隐含成本是企业主使用自有的生产要素所负担的成本。企业主自己拥有的劳动、资本和土地,若不用于自己的企业,就可以提供给他人使用,从而获得应有的报酬,包括为他人工作获得的工资,借出资金获得的利息,出租土地获得的租金。但是,如果为他自己的企业服务,即丧失了获得这种报酬收入的机会,因此这也是一种代价或成本。这些成本直接归属于企业的支出,实际上没有真正发生对外支付货币的行为。

在进行成本分析时,既要考虑到明显成本,也不要漏掉隐性成本,只有将全部因素统计在内,加以分析,才能得出更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在经济学中,经济学家分析成本时,除了注意明显成本和隐性成本的区别,还将时间的因素考虑进去,从而将成本分为短期与长期。从短期观点分析,因为有一部分的生产要素是不变的,而另一部分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分析时还要注意到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分别。

固定成本是指不随产量的增减而变动的成本。例如,厂房设备不论是否进行生产,都要折旧,即使不使用,也会因风吹雨淋而生锈损坏,需要不时加以修理,或者会因新设备的出现而需加以更新。除了折旧费和修理费以外,长期贷款的利息、保险费、租金,以及在停产期间也要支付雇用人员的工资等等。

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亦不随产量的减少而减少。也就是说,当企业的产品由月产量15000件,增到2000件时,固定成本依然是原来的数量;增到25000件时,固定成本还是原来的数量。这种现象往往令投资方十分快慰,因为平均到每件商品上,成本降低了,利润空间大了。但当产品月产量由15000件降至10000件、5000件时,固定成本依然是老样子。也就是说,产品的单位成本提升了,在出售这些商品时,利润很少,或是说根本没有利润了。

所谓可变成本是在短期内随产量的增减而变动的成本。包括劳力费用、原料费用、动力费用等。可变成本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在产量开始增加时,由于各生产要素的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可变成本增加较快;尔后随着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的提高,它增加的幅度放慢;最后由于生产要素的效能已发挥殆尽,它又增加得较快。

我们在分析可变成本时,就是要找让生产要素利用率得到充分发挥的那个点,并以这个点来调配生产,以期使可变成本降至最低程度,从而抬高利润空间,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而从长期的观点来看,企业有充裕的时间来调整一切生产要素,一切成本支出都是可以变化的,其中就包括短期内的固定成本。所以,长期内,已经没有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分别,只有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分别。

具体地说,在短期内,企业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改变固定设备和厂房,生产者只能通过调整劳力、原材料和燃料的方法来改变产量。而长期内,企业有足够的时间来变更所有生产要素以适应所要达到的产量水平。

以使用劳动和机器的企业为例,在短期内,机器的使用量是固定不变的,存在固定成本,产出的增加只能通过增加劳动来实现。在长期中,机器和工人的数量都可以调整,也可以改变现有的工厂规模,所有要素都可变。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是比短期平均总成本平坦得多的U形,位于短期曲线之下,显示出企业在长期中有更大的灵活性。

当企业想把每天的汽车产量从1 000辆增加到1 200辆时,在短期现有工厂中只能靠多雇工人。由于边际产量递减,每辆汽车的平均总成本从l万美元增加到1.2万美元。但是在长期中,企业可以扩大工厂规模,使平均总成本保持在1万美元的水平上。

当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时,存在规模经济。当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时,存在规模不经济。当长期平均总成本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时,存在规模收益不变。在本例中,企业在产量水平低时有规模经济,产量处于中等水平时规模收益不变,在产量水平高时有规模不经济。

经济学家用输油管道进行了形象的比喻:

开始时,石油管道的直径是0.5米,输油速度和输油量受到限制;于是,换成直径1米的管道,输油量和输油速度都大大提高,形成规模经济。

这时,老板还不满足,将管道的直径扩大到2米,以期输送更多的石油。

然而,油管壁太薄,容易发生断裂,而管壁加厚,成本又会大幅度上升,所谓得不偿失,造成规模不经济。

引入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概念,就是要通过对成本在时间上的变量的分析,找出最佳的投资与生产的比率,从而更经济,更有利润可图。

投资方和企业的主管,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要始终有明确清醒的认识,通过对明显成本和隐性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以及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综合考察与分析,得出结论,并依照这个结果,进行商业运作。

经典术语解读:成本 成本是企业把商品提供给市场前所支出的全部费用。如果你打算开一家服装店,你要考虑到店面的房租、进货的费用、借款的利息、付给雇员的工资和水电费、税金,以及付给你自己的工资,你垫付的奖金等等。这些都称之为成本。

四、如何降低成本,获得超额利润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盈利,利润多少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企业增加利润的方法只有两个,一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二是降低成本。相对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来说,降低成本更加切实可行。因为不是所有行业都存在尚未被开发的利润增长点,也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足够的资金发展新的业务,但是,所有企业都可以降低现有业务运营成本,都有能力在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进行成本压缩。

企业降低成本可以重点从以下四个阶段人手:

1.降低生产成本(1)要搞清楚生产成本的组成,然后根据每一组成影响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生产成本的组成为原料成本,燃料成本,电耗、工人工资、废品损失,大、小修理费等。

(2)把工厂建在地皮和劳动力更廉价的地方。

(3)提高作业技能,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2.降低管理成本(1)把职能性费用降到最低水平。在这个阶段中,每个人在其职能范围内做好管理工作,直接向公司管理部门负责,并且根据其要求,竭尽全力把成本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例如,办公室挂钩等低值易耗品费用、行政车辆费用、水电通信费、公关招待费、房屋零星维修费。人力资源部挂钩人工成本、职工教育培训费……(2)把交货成本降到最低水平。但必须指出,把包括交货成本在内的各项成本费用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是一个经营管理原则,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业务经营守则,更不是交货成本越低越好。

(3)所有权总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应该做出一定的利益退让,以便满足客户的要求。比降低成本和财产的最小化更重要的是,公司在发展的开始就要注意经营管理各方之间的平衡。

3.降低销售成本企业销售增值成本。致力于降低与市场营销、销售、工程技术支持、场地服务支持、信息技术费用、行政费用等有关联的成本。

建议步骤:制定新的营销管理制度,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和现市场行情制定出各项(包括出差、招待)费用标准,完善报销管理制度。

4.降低交易成本交易费用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简言之,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1)降低与最接近的贸易伙伴有关的企业内部附加值成本。这一阶段要求处理的是对直接供应人、客户和中间商的成本分析。去除中间环节和加入中间环节都必须慎重考虑。通过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消除重复操作,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总体联合成本。

(2)把向最终用户交货的供应链成本降低到最低。这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就是致力于处理超出核心伙伴范围以外的问题,并且进行分析。重点就是业务交往上的最终人员,或者业务客户,或者被称为最终用户的人。

可见,降低成本是企业获得利润的根本途径之一。任何一个行业,只要利润空间稍大,就必然会导致大量资本短期迅速进入,竞争自然猛烈加剧,利润率陡然下降。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只能千方百计地降低产品的成本。

利润包括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正常利润属于企业家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超额利润是在利润中超过正常利润以上的部分。

在现代经济社会里,利润的存在以及对亏损的担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原动力。

首先,利润可以增进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为了增加利润,总是千方百计地研制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从而使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其次,利润可以影响资源的合理调配。利润的盈亏会向企业家们指出哪个产业应当发展,哪个产业应当收缩。通过利润这种信号作用,企业可以把生产要素合理调配到各个产业,以迎合消费者的偏好。

正常利润通常是指企业家发挥经营管理才能获得的报酬。由于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才能被视为生产要素的一种,因此也有价格,其价格就是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也是由企业家的才能、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所决定的。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也是一种技术,拥有这种技术的人,同其他劳动要素一样,在市场上被竞相雇用。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企业家,要具备企业家才能就要有天赋、胆识、能力,还要受过良好的教育。培养企业家才能的成本很高,企业家才能价格(正常利润)是要远远的高于一般劳动所得的工资。

超额利润是指产品价格高于平均成本的那部分余额。完全竞争及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企业家在短期内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封锁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可能获得超额利润。由于企业家的功能是多方面,因此,超额利润来源于多种因素:

第一,创新的结果。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或把新的发明、新的技术、新的产品等引入经济领域。创新不同于发明,发明是建立一个新理论或新概念,而创新则是把这项发明成功地应用于工商业用途上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