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末代蒙古王
21864100000136

第136章 真命天子

朝鲁蒙来到了崇正学堂,今天却是热闹的很,不光之前的几个蒙古小孩子齐齐整整的来到了学房。

就连原来三喇嘛地的汉人学生,都也回到了学堂。

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天开学的时候,该上学的孩子们都已经稳稳的坐在了教室之中,门外却还等着十几个穿着新衣服的孩子,都翘首以盼的想要见王爷。

照例,这一天便是王爷给孩子们上德业课了。从二门月亮门转过来的,走进了东跨院,看见了在门前站着的这么多等待着入学的人,虽然也吃惊不小,但是更多的也是高兴。

看见贡王爷出现了,这些孩子的家长便高声的道:“王爷!王爷!我们的孩子要上学!要上学!”

贡王爷背对着崇正学堂的门口,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心里暗暗的想,这就是变化,这就是一个彻底的变化。虽然是没有在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旗民汉民也没有真正的知道读书的重要。

但是看效果,也足能让人感觉十分的兴奋了。

但是这件事对于王爷来说,却是意义非凡。

因为他让这位少年英豪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解决事情,并非只有下功夫,和困难硬抗到底,若是换一个角度,说不定会有奇效。

就比如中医的五行辨证一样,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亦如五行相克相生。上补下通,才是治病的关键。

与此同时的北京城,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百日维新之后,报纸报社作为硕果仅存的成果,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的功效,似乎在这二尺见方的纸张上,总能看见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也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人,在说着一些奇奇怪怪的话。

戊戌年逃亡在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也不甘寂寞,便在报纸上奔走疾呼,似乎他们总能看见********的光明。

而另有一部分人,则是对康梁二人不屑一顾,甚至是隔空对骂。这些人便是原来藏头露尾的革命人了。

当年朝廷逮捕革命党人,也是杀戮无数,可是这些人逃到了海外东洋,朝廷也无可奈何,只能由着这两方势力,每天在争论爱新觉罗家的事情。

更要命的是,这些人打打嘴,过过干瘾也就算了,就连朝廷的要员也都掺和进去了,渐渐的,那些原本上的股肱之臣,渐渐的也成了立宪派的排头兵了。

这里面最出名的,便是张之洞,张謇,魏光焘等,就连直隶总督袁世凯,也都认为立宪是必由之路了。

慈禧太后这才真正的慌神了,不知道什么人牵头,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预谋,两广总督,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和湖广总督,纷纷上书请求立宪。

光这几个封疆大吏出面,也还罢了,最后,就连爱新觉罗宗亲,肃亲王善耆,也开始上书了。

潮剧纷繁复杂,慈禧太后不知道该听谁的了,一时下不了决定。

最终,出洋五大臣之一的爱新觉罗载泽的一封密奏,算是彻底劝服了这位顽固的老太太。

这道密折倒是也没有说其他太多,只是罗列了立宪的三大好处:一、 皇位永固;二、外患渐轻;三、内乱可弥。

一直以来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慈禧太后,终于撑不住了。

“这立宪不立宪,哀家都不懂,哀家只关心四件事情,只要能保证这四件事情,你们做什么我都不反对。第一,君权不可轻损;第二,服制不可更改;第三,男人都留辫子;第四,皇家的典礼,包括各种礼仪不可废。”慈禧太后是这样说的。

对于这个入主中原二百多年的满清来说,这已经是最最开明的让步了,既然太后有了这样的旨意,这些主张立宪的人便是像过年一般,喜气洋洋。

这一回,主张立宪的人算是胜了,反过来该那些主张革命的革命党人不高兴了。

早在光绪二十九年,革命党马前卒邹容,便写下了洋洋洒洒的《革命军》。并且在上海出版。在这篇文章之中,邹容可是嬉笑怒骂的将满清骂了个底掉,将《大义觉迷录》这样的书都找了出来,引经据典,鸡蛋里头挑骨头,将紫禁城里面的皇帝太后,说的猪狗不如,愚昧无知,这样的朝廷和皇室,还有留着的必要么?倒不如一举铲平了来的干脆。

于是这些革命党,便不要命的对朝中大员和各地总督展开了刺杀。

别人不说,就说两广总督张之洞,也算是开明之人,兴洋务,办实业,几乎耗干了自己的性命,只是为了大清中兴,也不算是万恶之人。

可是张之洞极力主张立宪,便遭了革命党人的忌讳,就在光绪三十二年到光绪三十四年,这短短的连年时间,针对张之洞大人的刺杀就不下十余次。

裘天虎就是这样来到张之洞大人的身边,做了张之洞的保镖。

在绿林之中,被朝廷招安,然后给朝廷做守护之犬的事情,是被人不齿的,一开始裘天虎还是有这方面的顾虑,怕被江湖同道所不齿。

可是张之洞大人却很得到了这位久经江湖的老英雄的尊敬,并且是几乎真心真意的效忠。

就在跟了张之洞之后,裘天虎得到了一天的闲暇,去到牛街自己住的地方收拾打点,没想到宋子明却依旧住在这里,并没有离开。

在得知了裘天虎的去向,宋子明也是好生的道了珍重,便去找在法源寺挂单的通达和尚了。

见到通达和尚,宋子明便不经意提起了这件事,没想到通达和尚进而眼珠一转,抚掌大笑道:“这真的是天意啊!天意如此!”

宋子明却是如坠五里雾中,问道:“大师何出此言呢?”

通达和尚道:“我在法源寺挂单,你在外面闲逛,为了是什么,还不是为了找到那个真命天子,现在不正是个好机会么?宋大哥的把式也是响当当的,去找九门提督,讨一个护卫的差事,不就轻而易举的进了身了?”

宋子明却是为难的道:“江湖中人,不给满清做鹰犬,这可是难为我了,再说先师就是死在了满清八旗兵的手里,我曾经发誓跟这些人势不两立,不去报仇就已经是有违誓言了,还要去供他们趋使吗?”

通达和尚只是劝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就不用我多说了罢?韩信甘受胯下之辱的典故,我想宋先生也晓得。”

宋子明听了这句话,只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这些我都明白,不用多说了,你且说说,我去守护什么人?”

通达和尚笑了笑,神秘的合十闭目,片刻之后才缓缓的道:“不是别人,正是直隶总督袁世凯!”

“袁世凯?”宋子明吃惊道。

“不错,真是此人,我夜观天象,又悄悄的托人问到了此人的八字,细批八字之后才发觉,此人便是当世的天命之人,是万万没有错的。”

“你没有开玩笑吧!他袁世凯小站练兵,手底下的炮手抢手都是百步穿杨的本事,如果遇到了危险,二拇指一勾勾,就能要了刺客的命,我这点把式,根本就不够瞧的了!”宋子明冷笑一声,接着道:“还有,我听说这袁世凯是大蛤蟆变的,怎么能是真命天子呢?”

通达和尚却是笑的高深莫测,道:“有些事情,自有上天注定,然而更多的,便是人为之,所以即便袁世凯真的是蛤蟆变的,即便不是真命天子,也能让他变成真命天子,至于怎么接近袁世凯的话,还要如此这般,这般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