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凤霞
一九五三年,朝鲜停战后,我随中国人民第三次赴朝慰问团到了朝鲜,为我们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和兄弟的朝鲜人民进行慰问演出。这次慰问团比第一二次阵容都强,各界知名人士、各剧种的著名演员都去了。我被分配在东北代表团。这个团有京剧著名演员裘盛戎、言慧珠等。我们虽在一个分团,但各自到军、师、连队分别慰问演出。
环境能改造人的思想。过了鸭绿江以后,看到刚刚停战后的朝鲜一片废墟,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子,更感到和平是多么重要,我们应无比珍惜自己祖国的一草一木,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军队。那时候人和人团结,相互关心,无论是演戏排练还是日常生活,领导和一般群众都齐心努力,没有嫉妒,没有家族帮派。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很紧张,行军、演出、慰问,一刻不停。
我们剧团当时大多是青年人,穿着一色的棉制服,坐着大卡车,爬上爬下精神饱满。搬道具、抬布景,大家一齐动手,领导带头吃苦耐劳,同心同德,什么事都好说。
慰问团常常夜间行军,汽车开在盘山公路上,朝鲜刚刚停战,路上还不安全,随时得提高警惕,防备坏人,汽车不开大灯,所以车走得很慢。党团员坐在车边上,有情况先出来战斗,我们几个主要演员都是领导陪坐左右保护着。
志愿军战士们驻地到处搭着用松树制成的大牌楼。欢迎的队伍站两边,军队首长带头、战士排队迎接。
经常是一夜行军,天蒙蒙亮到达,战士们已在冰天雪地等了一两个小时了。我们下了车就化妆,片子像冰碴子一样贴到脸上,可是想到那些热情看戏的战士已经坐在雪地里等着开戏,就一切也不顾了,日场都是在露天地里,有时连演两三场。想想战士们的辛苦,自己忘了冷,忘了累,只记住要为最可爱的人好好演出。
我们评剧在朝鲜慰问演出得到战士和领导的欢迎。无论哪个剧团因事不能演出,我们就替演,点什么唱什么。整个慰问任务结束后,大队回到丹东,朝鲜又让我们评剧团再赴朝慰问演出,说评剧通俗易懂,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都要求我们再回朝鲜。我们二次赴朝,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大家很兴奋,没有一个想家要求回国的,都抱着为祖国增光、为最可爱的人演出的感情。不能大型演出的地方我们就分成小节目慰问,送到第一线,还到炊事班慰问,到伤病员跟前慰问。每场演出都很热烈,常常是台下的观众向台上呼口号,台上向台下呼口号,台上台下融为一体,真有排山倒海之势。亲人分别,每次都是难舍难离,欢送几里以外。
在朝鲜,我们常常是住在老百姓家里。朝鲜老百姓对我们十分亲热,拿出最贵重的礼物送我们,如祖上留下的铜碗,陪嫁的短袄、长裙,我至今还保留着一个铜盖碗。
跟老百姓住在一起,学习到了他们勇敢勤劳的精神。孩子们在被炸得粉碎的墙壁旁露天念书,使我体会到“家贫出孝子,国穷显志士”。他们满怀信心地改变现状,建设新朝鲜。
一次,一位老大娘在雪地里远远地朝我们走来,她是中国人,给祖国的亲人送炒米来了,我们拥抱在一起,亲热得眼泪流个不止。老大娘说她本想回祖国,但得等朝鲜建设好了再回来,中国人的好传统是雪中送炭,朝鲜有困难不能现在就走。
朝鲜妇女下地干活还把孩子背在身上,几十斤的分量顶在头上,男人十个有九个已经在战场上牺牲了,她们不悲伤不流泪,团结生产建设祖国,这种坚强勇敢的精神教育着我们每一个人。
在朝鲜接触到的首长战士,都热情朴素,都一样的亲切,他们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的亲人。到军里演出,就住在洞子里边。一次,一位四十多岁的军人领我进山洞宿舍去,安顿我住下,还为我提来暖水瓶,我以为他是炊事员,原来他是军的领导同志。这些老同志在抗日战场上、解放战争中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建国不久,他们刚刚卸甲收鞍又穿上军装奔赴朝鲜战场。这些护国英雄诚恳亲切的态度,使我这个在旧社会受欺负、受侮辱的民间艺人有说不尽的感激之情,我感到自己真正翻身成了主人。
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照顾,有的同志注意不够,换下来的衣服放在外边,他们就偷偷地拿去给洗了。吃饭时,哪个菜吃得快就马上又端来一盘让你吃个够。有一次在聊天时有人说:“咱们这人就是这样怪脾气,有这么好吃的苹果,倒想祖国的紫心萝卜了。”过了几天,每人发到两个紫心萝卜,我们把萝卜切成一条条的,真是萝卜赛梨太好吃了。后来差不多一个星期发一次萝卜,原来是照顾我们的战士听到演员在念叨吃萝卜能让嗓子下火,首长命令从祖国运送食物时带来两车皮紫心萝卜,发给祖国来的亲人。
有一次,每人发了一包杭州龙井茶叶。原来是一个京剧演员嗓子不好,另一个演员说:冲一壶龙井茶叶,浓浓的放一点糖,火冲下去嗓子就好了。于是,演员每人都发一包龙井茶叶,一包白糖。
我们演员也想尽了照顾战士们的办法,为战士演出清唱,看见他们的衣服破了为他们缝补。
有一个小李是战斗英雄,他脱鞋上炕,我们发现他的袜子破了,大家抢着为他缝,最后还是我手快早穿好针线,三针两针为小李缝好了,为英雄做点事,我感到无上光荣。
在朝鲜,所到之处,临别总要开个欢送会,军民联欢。朝鲜老百姓和文工团都来同我们联欢,亲人战士也跟我们慰问团联欢,医生、教授、知名人士、地方领导、老红军都热情参加,唱什么的都有,每次联欢会都很热闹新鲜。
最难忘的是在志愿军司令部平壤山洞小礼堂开的一个阵容最强的联欢会。京剧团去的是言慧珠、裘盛戎,评剧团只有我一人去了。这天言慧珠同志表演的节目最好,她还有一个经验,身上带大量的剧照便装照片向大家分送,连我也得了两张。言慧珠清唱了一段《贵妃醉酒》,又唱一段老生,很受欢迎。可能是贺老总和金日成在场的关系,大家比较肃静,欢迎也只是拍拍手。忽然裘盛戎同志手里端着一杯茶走到言慧珠身边为言慧珠饮场,看见裘盛戎来送水饮场,整个会场立即热烈活跃起来,盛戎对着麦克风说:“现在我提议让新凤霞同志唱一段《刘巧儿》好不好?”大家说:“好!新凤霞唱《刘巧儿》好!”唱完了《刘巧儿》,我也对着麦克风说:“我提议让裘盛戎同志唱一段《铫期》好不好?”周围回答,“好!《铫期》!”盛戎同志非常痛快地说:“我已经站在这里准备好了。”原来盛戎同志没有走远,站在我身后等着呢。盛戎同志唱完《铫期》,整个场子更活跃了。
忽然一位分团的领导说:“建议新凤霞、裘盛戎合唱《秦香莲》。”我听后,站在那里发愣不好决定。可裘盛戎同志从我身后走了几步对我说:“贺老总是慰问团的总团长,他下命令了,我向大家表示:一定完成任务……”他是对着麦克风说的,扩音器把他的话传遍了整个会场,立刻掌声如雷:“好!”
这次是清唱,都不带乐队,我跟盛戎同志早就对好戏了,清唱没有问题。我们并排站着对准麦克风,正准备着,整个场也静下来了,裘盛戎同志开始演唱。我真佩服盛戎是个好演员,说进戏就进戏,虽然没有乐器伴奏,可盛戎同志情绪饱满,十分真实,他的唱是一句一个好。本来场子很静的,我的耳朵被他震得够呛。我们两个认真严肃,每一句哭腔我都真的流下了眼泪,我们两个的真实表演感动了全场人,很多同志在擦眼泪,整个场子顿时很静。演唱的入戏,听众也入了戏,比化妆扮戏的效果不差。清唱《秦香莲》就这么结束了。时间不长,唱词多,但能看出有很多人被这段戏感动了,效果很好。
演唱完,贺老总亲自把我们接到位子上坐下,在大家的掌声中,盛戎同志像在台上一样,把我推在前边,谦虚地请我向观众致谢。贺龙同志说:这是一场最好看的《秦香莲》了。
在朝鲜慰问时,我跟裘盛戎合作演出,从内心尊敬他。在台上学习他认真严肃,在台下学习他平易近人,过去虽然常常见面,没有处过事,常说“处事才知人”。
我们在朝鲜战争的环境中受到了教育,看到、听到的都是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在工作中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没有个人的打算,我一直珍惜这段时间。
回国后,我受到的教育全都表现在工作上,我忘记疲劳拼命演戏,总想那些英雄形象,比一比、量一量自己,应当怎样工作才能对得起他们。没有这些英雄保卫祖国,我们能够幸福地工作吗?我能够站在台上唱戏吗?那时的思想多么单纯哪,一个心眼儿地好好工作,要向英雄学习,谁能说这种优美纯洁的精神境界不宝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