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子》64个人生智慧
21861800000032

第32章 智慧32学会找准自己的位置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解析】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力一些。在这里老子强调了他一贯的均衡思想,这一点对于我们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如何找对自己的位置不无启发。

在现代社会要想成功和有所作为就必须把自己放在一个合理的位置,甚至要为了适应现实,而适时地对自己进行适当的调整。否则,高不成,低不就,就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一点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都很大。首先我们不自觉地把自己体验为商品,已经感觉和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而只能了解自己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一个人是否有价值,现在主要是看他在人才市场上是不是“抢手货”,在市场上好不好“卖”,有没有公司争着要他。至于他的情感是否丰富、有没有健全的人格、有没有道德水准、是不是忠厚老实,都不是重要问题了,主要是你能不能为公司挣钱。

总之,现代人对职业的选择没有自我的主动,而且无所谓选择,只是被动地随着市场变动,人才市场上需要什么专业人才,大家都去学什么专业,很少人去根据自己的气质和个性选择专业,而是什么专业吃香就去学什么。

现代人也不可能真正有自己的个性,任何属于个人的东西都是“不合群”的污点,喜欢沉思和独处被看成是孤僻内向,执着可能被视为缺乏灵活性,心情忧伤沉重也不能表现在脸上,否则被视为个性忧郁。就像商店要把门面装潢得富丽堂皇吸引顾客一样,每个人都得把自己“装潢”得富有吸引力。

人们按流行的标准装得“开朗”“乐观”“诚实”“进取”“灵活”……什么样的个性畅销就把自己装潢成什么样的个性。我们常称赞一个男性说:“他是个标准的男子汉!”称赞女性也是用“标准的东方女性”“典型的现代女郎”来评说。

人就像机器零件一样,必须符合“标准”才受人欢迎。现在谁也不敢保持独立的自我,不可能确定自己人格的支点和稳定的本质特征,因为大家必须不断适应人才市场的要求,必须不断改变自我。人们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精神的愉快和幸福,而是关心自己的“销路”,在这种情况下还怎么谈保持自我呢?人们尽量使自己“灵活”和“有弹性”:“你愿意我怎样我便怎样,你喜欢什么样的人我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人们没有真正的自我了。

因而,我们学习知识不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而是为了使自己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工人提高产品质量,在本质上完全一样,都是通过提高“使用价值”以便将来在市场赢得较好的“价格”。我们今天培养人格和个性不是为了道德修养,更不是为了人格和个性的自我完善,而是为了使“自己”的个性更讨人喜欢。严格说来,现在我们没有“自己”的个性了,那些自认为是自己的个性,实际上是社会期望的个性,自认为是自己的那些人格,实际上只是社会人格。

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个性培养,我们都不是为了获得自我、占有自我和实现自我,唯一的目的是适应市场、讨好他人,以便将来自己推销自己时更有资本,更为抢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匹千里马如果能遇到伯乐就是十分幸运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就告诉我们应该善于表现自己。

孔子也说:“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就是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

在《里仁》篇里,孔子曾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无可无不可,只要是符合正义的就行。”所以,孔子的学生说他是“毋必,毋固。”(《子罕》)即不死板,不固执。

孟子更是赞美说:“该快就快,该慢就慢,该做官就做官,该辞职就辞职,这就是孔子啊。……孔子是圣人中最识时务的,是集大成者!”(《孟子·万章上》)

回到“当仁,不让于师”来看。凡事让于师是遵从师道尊严,当然不算错。但是,只要是行仁义的事,也就不能拘泥了。这里又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方面的意思是说,当自己的意见和老师的意见发生分歧时,老师错了,自己是对的,这时就不必谦让,而应该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这也就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那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当仁,不让于师”的另一个方面意思是说,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就要自告奋勇,积极主动上前,而不要谦让于其他的人。比如说大家选举你当人民代表、职工大会代表什么的,为大家服务,为民众疾呼,有什么可谦让的呢?

既然连老师都可以不必谦让,其他自然就不在话下。所以我们今天大都说“当仁不让”而省去“于师”两个字。那意思是说,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合于仁义,那就什么人都不必让了。

翻开史册,战国时期的毛遂,三国时的黄忠,还有许多的改革家,这些人无不怀有远大抱负,但更让我们佩服的是他们勇于自荐,他们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由于自荐,他们才没有被埋没。

现在有些人不理解那些勇于自荐、善于表现的人,说那是“出风头”和“目中无人”的表现。其实不尽然,不管是“日心说”的捍卫者布鲁诺,还是“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他们都时刻表现着自己的才华。他们的“表现”已得到世人的认可。缓慢氧化和燃烧都是氧化反应,燃烧是将自己的热情一下全释放出来,表现自己的亮度。如果不一下子点燃,那就会像缓慢氧化一样,慢慢消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