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子》64个人生智慧
21861800000027

第27章 智慧27清静无为,远离死地

【原文】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解析】

这句话意思是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老子生逢乱世,他看到人生危机四伏,生命安全随时随地受到威胁,因此他主张不要靠战争、抢夺来保护自己,不要以奢侈的生活方法来营养自己,而是清静无为、恪守“道”的原则。他不妄为,不伤害别人,别人也找不到对他下手的机会,这就可以排除造成人们寿命短促的人为因素。

老子用他的一双饱经风霜的慧眼,发现了人们奔竞趋走中的虚假和不真实。人们为什么要在欲望的路途上急奔狂走、不死不休呢?

老子认为,这是因为他们过于爱惜自己的生命了,但任何事物一旦出现了“过于”就会使事情走向反面,所以,过于爱惜生命就反而是祸害生命。

作为人类,因为过于爱惜生命就会广事聚敛,为此而不择手段,岂不知多蓄必厚亡。而且,财富积蓄多了,觊觎者就会潜伏在四周,生命就处于各种危险的包围中。也是因为过于爱惜生命的原因,很多人总想要出人头地,要大权在握,要颐指气使,要招摇过市,岂不知权力越大,所树敌人也就越多,能够得善终的人甚少。

人们常常说:“人生在世,就是图个名。”名声被夸大为生命的最终目的,至于“人为财死”更被许多人视为理所当然了。我们很少冷静地想一想老子的告诫:名利和生命哪一样对我更重要?我们求名求利的目的是什么?有些人沽名钓誉不择手段,有些人为了发财而丧尽良心,到头来,沽名钓誉之徒声名狼藉,见钱眼开之辈一贫如洗,轻则锒铛入狱,重则一命呜呼。

我们是一群社会动物。既然是“动物”,就离不开物质必需品;既然是“社会的”,就必然有人对我们进行正面或反面的评价。名利对人到底有什么价值呢?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名利呢?

“难得糊涂”,在对待个人功名利禄的问题上不失为一剂良药。

一个人一生的道路是很宽阔的,当官为民,有钱没钱,其实都一样可以活得有滋有味,各有各的活法。一切都随时空的转移、个人的条件为依据,功名利禄不必下力量去追求,官大五品,腹中空空,也是虚有官禄。“芝麻绿豆”一个,身怀绝技,照样誉满全球,悠哉快哉!但是,“人是贱坯子”,没有追求就活得乏味,没奔头,还得要追求。功名利禄到手了,“七品”的还想闹个“六品”,有了“六品”想“五品”,有了“五品”,又眼馋“三品”,于是就得巴结,拼命地巴结。只在“品”级上巴结,人品就大大地降低了,这也活得太累。假如持一种“难得糊涂”的“糊涂主义”,一切顺其自然,认真做事,老实做人,得则得,不能得不争;当得没得,不急不恼;不当得而得,也不要,这才叫聪明人,活得轻松,悟得透彻。

人生就像一场田径比赛,不管多么努力,技术运用得多么出色,结果总会有相对于第一名的落后者。享受欢呼的,只是那成千上万名中第一个冲到终点的幸运儿。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相对于那些在某一领域因出类拔萃而获得万众瞩目的人物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那些在平凡的工作中、平凡的家庭中默默尽力的人。而且,人生风云变幻,又有多少人没有品尝过世事沧桑的滋味呢?

不知哪位哲人说过,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是任何付出都会有回报的。确实如此,有时生活存在明显不公平,不光你自己觉得不公,连周围的民意也认为不公。在这种情况下,千万要想开,不能耿耿于怀,忧心忡忡,更不能失去理智,即使从养生之道出发也不必肝火太盛。潇洒地想,一次长薪不就几块钱吗,不能为几块钱闹不痛快,叫人看低了自己的人格,看小了自己的风度,应放宽自己的心,自己找乐,转移“痛点”。

从社会需要来说,每一种工作都是必需的。只要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维持物质的丰厚,构成社会的繁荣,就应该自傲自豪。若从生活的价值来说,能够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做过自己所喜欢的事,没有虐待这百岁年华的生命,心灵从容富足,则在富在贫,皆足安心。即所谓“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在这个问题上,孔子有一句著名的话,叫“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人不能嗜欲太过,以不正当的手段去谋求富贵。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只要它确实存在,就不会因为穿着华服或破衣而有所改变,关键在于有自持之态。陶渊明荷锄自种,嵇叔夜树下锻炼,均为贫介之士,但他们的精神却万古流芳。君不闻自古以来就有“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史笔?故古人曰:“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这对于我们如何看待生活,的确是足资凭借的箴言。

要做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就要具不贪之心,要懂得播种一分、收获一分的道理,不要强求,不要希图意外的惊喜。

元代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叫许衡,一年夏天与众人行路,当时十分口渴,正巧路边有一片梨林,大家一哄而上,摘梨解渴,唯许衡不动。问他为何不吃,这梨树无主啊!许衡答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该乱拿,现在世道混乱梨树无主,难道我的心也无主?”不贪就应该是我们的心中之主。

《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的哥哥高西木进了四十大盗的藏宝洞,欣喜若狂,攫宝不已,忘了回家,致使强盗回来,把他砍死。

佛祖在《佛说四十二章经》告诫世人说:财色之取,譬如小儿食刀刃之饴,甜不足一食之羹,然有截舌之患也。

其实,在古人的眼里,“富贵”两字,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不取于人谓之富,不屈于人谓之贵”,白衣草鞋自有一股飘逸清雅的仙气;粗茶淡饭自有一份闲适自在的意趣。

在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中,道家思想是最机智、最富有辩证因素的一种。道家思想特别强调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对立与互相转化,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一国之君虽然是在万人之上,但若要稳居万人之上,必须先学会能安处万人之下;“江河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

一个人要求名求利、立功立德,必须首先要从不求名利做起,不能自视有德,假如处处表现自己有德,惟恐失去自己的“善”名,那实则就已失去了德。同理,一个人要想得到什么,就应该先给予别人、帮助别人,使“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老子对生命安危的看法,在所有混乱动荡的时代,在所有欲望澎湃、人心躁动的社会,都足以引起人们的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