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沃伦·巴菲特的脑子赚钱
2184700000014

第14章 沃伦·巴菲特投资智慧六 (3)

37岁的时候,巴菲特已经成为了千万富翁,伯克希尔支付了第一次红利,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每股10美分。在此之后,伯克希尔再也没有分过红,因为巴菲特觉得与其把钱分红给股东,还不如留着继续投资。

39岁的时候,巴菲特的资本净值达到2500万美元。

43岁的时候,巴菲特的财富达4300万美元。

49岁的时候,巴菲特的资本净值为1.4亿美元。

53岁的时候,巴菲特的资本净值达到6.2亿美元,他第一次进入“福布斯全球400强”。

59岁的时候,巴菲特的资本净值增至38亿美元。

70岁的时候,巴菲特的资产达到100亿美元。

76岁的时候,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40亿美元。

78岁的时候,巴菲特的财富达到惊人的620亿美元,这也是他迄今为止个人财富的顶点。

我们再来看下“滚雪球”的魅力。

从5岁开始算,巴菲特的财富积累到1万美元,用了整整14年,平均每年增长714.3美元。而之后的12年,他赚了99万美元,平均每年赚8.25万美元。在接下来的6年间,他让他的资产增加了990万美元,平均每年赚165万美元。12年后,他的财富增长到1.4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083万美元。再经过21年,巴菲特的资产终于突破了100亿美元,这21年中,他的资产平均每年增加4.69亿美元。

因为财富的滚雪球,巴菲特最初的每元钱最后都翻了上万倍甚至更多。

巴菲特的保险帝国

我们之前讲到,巴菲特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和善于利用保险公司来借鸡生蛋,现在我们就走进伯克希尔的保险帝国。

巴菲特第一次买保险股是在1951年,他用自己当时的全部积蓄1万美元购买了他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担任主席的盖可保险公司的股票。这笔投资并不长久,第二年就卖掉了,从投资量和投资期限来看,这只能算是一次散户式的投资。

在随后的投资生涯中,巴菲特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保险股的关注和追求,但是和第一次投资盖可一样,都是些小打小闹。

巴菲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是在1967年,当时他出资860万美元买下了奥马哈的一家头牌保险公司--国家保险公司(National Indemnity Company)的全部流通股。当时整个美国的保险业都很不景气,有些保险公司甚至连自己的盈利状况都懒得去公布,大家对巴菲特此时选择收购一家保险公司也感到很不理解。

但股神的心思又岂是他们能够猜得透的,用中国的老古话来说,巴菲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巴菲特其实早就发现了保险业的秘密:浮存金。

到底什么是浮存金?这是一个专业的保险术语,简单来说,浮存金就是保险公司可以不用付利息而“暂时”持有别人的钱,这里的“暂时”有时可以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

对一家保险公司来说,投保的人越多,它的浮存金数额也就越高。也就是说,一家保险公司的净利润可能不是很大,但是它的浮存金却可能非常大。这也是巴菲特每年手中都能够有几百亿美元资金的秘密。

巴菲特很快尝到了甜头。1968年,国家保险公司的税后利润为220万美元,保费收入却有2000万美元。也就是说,尽管账上的净利润只有220万美元,但巴菲特实际获得的现金却是这个数字的近10倍。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巴菲特又相继购买了3家保险公司,另外还自己组建了5家保险公司。

1976年,巴菲特的保险投资“初恋”盖可公司因为运营不利遭遇危机,股价跌到了每股2美元。巴菲特果断出手,一举买下盖可公司1/3的流通股。

巴菲特对于保险业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1995年,巴菲特以23亿美元的价格全盘买入了盖可公司。1998年,巴菲特再以220亿美元(现金+股权的方式)并购了通用再保险公司(General Reinsurance Corporation)。

截至2010年年底,巴菲特旗下除了盖可保险公司外,还拥有伯克希尔再保险集团和通用再保险公司,此外,还拥有众多小型保险公司。截至2010年年底,伯克希尔集团账面上拥有380亿美元的可投资现金。

一切投资开始皆是阅读,学会阅读!

【标签】 投资开始 阅读 会计 阶段 书

巴菲特在多个场合都说:“我的工作是阅读。”

在1999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查理·芒格说:“我认为我和巴菲特从一些非常优秀的财经书籍和杂志中学习到的东西比其他渠道要多得多。我认为,没有大量的广泛阅读,你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投资者。”

在大学时代,别的男生都在看《花花公子》,而女生们则迷恋于时装杂志。巴菲特呢?他一个人在苦读各家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

巴菲特每年的阅读量到底有多少?2007年巴菲特访华,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经济半小时》节目对他进行了专访。访问中记者问到:“听说您一年看1万多份年报,真的吗?”

巴菲特的回答是:“我读年报像其他人读报纸一样,每年都读成千上万份,我不知道我读了多少。”

在所有的大学课程中,巴菲特最重视的就是会计。

有一次,巴菲特的一个商业合作伙伴问他:“巴菲特先生,你是我女儿心中的偶像。最近她上大学了,她想让我问你,她在大学里应该重点学习哪些课程?”

巴菲特回答他:“会计,因为会计是商业的语言。”

在巴菲特看来,懂得会计是股票投资的前提,他说:“你必须懂会计,而且你必须要懂会计的细微微妙之处。会计是商业的语言,尽管是一种并不完美的语言。除非你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学习掌握财务会计,学会如何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否则,你就无法真正独立地选择投票。”

巴菲特如此重视会计学,幸运的是,在大学阶段他遇到了非常出色的会计老师雷·戴恩(Ray Dane),在他的帮助下,巴菲特学习会计更是如鱼得水。

一切投资的开始是阅读

对巴菲特来说,一切投资的开始都是阅读,他看得最多的无疑是上市公司的年报。在他的办公室里没有股票行情板,但档案室的188个抽屉里装满了各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巴菲特的阅读量非常惊人,他大脑里储存着美国数万家上市公司几十年来数量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年报信息。

当然巴菲特的阅读并非是以量取胜,每年到底阅读了多少份年报或者报纸之类的数据对巴菲特来说都只是表象。通常情况下,巴菲特的阅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泛读

巴菲特的阅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处:报纸;杂志;书籍;上市公司的报表;邮件。通过泛读,巴菲特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公司,然后再仔细阅读这些公司的信息,以及它们竞争对手的信息。

阶段二:精读

通过泛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公司后,巴菲特不仅会在现有的公开信息基础上反复琢磨,还会进行大量的延伸阅读。

以巴菲特买入盖可保险公司的股票为例,当巴菲特最早决定投资这家公司时他还是个学生(1951年)。他能发现盖可公司得益于他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当时格雷厄姆是盖可公司的董事长,而巴菲特则一直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所以在老师的影响下,巴菲特对盖可公司展开了研究。

巴菲特原本对保险行业一无所知,但是为了能够了解更多盖可公司的信息,他不仅阅读了所有和这家公司相关的资料,每天上完课后还到图书馆去借阅保险行业的相关书籍,直到图书馆关门才肯回家。

精读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寻找那些隐藏在报表背后的信息。巴菲特认为上市公司报表所披露的信息,仅是冰山一角,只要上市公司有意,他们就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来造假。而对那些有过造假前科的上市公司尤其要小心,巴菲特说:“当管理层在幕前就表现出走上了邪路,那么在幕后很可能也会有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厨房里绝对不可能仅仅只有你看见的那一只蟑螂。”

巴菲特在精读过程中,总是抱着怀疑的眼光,强迫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不假思索地接受所看到的信息。

阶段三:调查

巴菲特并非在每一笔投资前都会上门调研,但他一旦认为有必要,就一定会登门拜访。虽然盖可公司的董事长是自己所崇拜的老师,尽管之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和研究,但巴菲特还是觉得不够,他决定去他们的总部拜访一下。于是,巴菲特在一个周六来到了盖可公司的总部,碰巧遇上正在加班的董事长助理戴维森。两人一见如故,他们长谈了4个小时。

巴菲特事后回忆起来,说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下午”,盖可就是他“投资生涯的初恋”。这次拜访后不久,巴菲特就拿出他当时的大部分资产(约1万美元)买进了盖可公司的股票,不仅如此,他还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我最喜爱的一只股票》。

巴菲特对盖可的第一次投资时间并不算长,第二年,在赚了将近50%之后,巴菲特把盖可公司的股票全卖了。

20世纪70年代,盖可公司因为评估失误濒临破产,当人们都在狂抛这家公司的股票时,巴菲特却果断地出手投资,悄悄地买入这只“自己最喜爱”的股票。这是巴菲特对盖可的第二次投资,当时巴菲特买下了盖可公司将近1/3的股票。1995年,巴菲特以23亿美元的价格,买断了盖可公司剩余的股票,成了盖可公司的拥有者。

阶段四: 跟进

巴菲特的广泛阅读并非仅停留在事前的选股上,投资之后的跟进也占据了相当的部分。正如我们在金律三中讲到的,巴菲特把选择股票看得和择偶一样慎重。所以对他来说,“结婚”之后(即买入股票之后),两人的生活才算正式开始。

以2010年“巴比中国行”为例(从9月27日至9月30日,巴菲特和他的好友比尔·盖茨、老搭档查理·芒格展开了为期4天的中国之旅),尽管本次中国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发扬他们的慈善理念,但是巴菲特却不忘关注他所投资的比亚迪公司的表现。他不仅登门拜访了王传福,了解比亚迪的最新发展情况,还非常配合地参加了多个比亚迪的商务活动。

一本改变巴菲特一生的书

没有哪个人的人生永远一帆风顺,巴菲特当然也遭遇过挫折。

1949年,年仅19岁的巴菲特顺利拿到了华盛顿商学院和林肯商业管理学院的学士学位。正当他踌躇满志,向哈佛商学院递交硕士申请的时候,面试官却因为他过于年轻而拒绝了他的申请。

落选的巴菲特十分失望,甚至有点一蹶不振,因为他本以为自己一定能够被录取。郁闷的巴菲特选择到图书馆去散心,尽管那里的书他大部分都已看过。

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那天下午图书馆到了一批新书,而正是这其中的一本书改变了巴菲特的一生,让他从此走上了股票投资的道路。

这本书叫做《聪明的投资者》,作者是本杰明·格雷厄姆。

巴菲特回忆起自己最初读到这本书的感受,他说:“对我来说,读到这本书就像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的圣徒保罗一样。”巴菲特之后又补充:“我并不想让别人听起来感觉我像是一个狂热的宗教教徒一样,但这本书真的是让我顿悟。”

过了23年,1973年巴菲特为《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写了序言:“1950年年初,我阅读了本书的第一版,那年我才19岁。当时,我就认为这本书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投资书籍。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如此。”由此可见这本书在巴菲特心目中的地位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