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包装时代
21846500000024

第24章 洋包装时代

张三是积极响应阿社“走出去”战略的第一人。

阿社说,在全球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如果没有国际视野,一个人的事业将受到极大的制约甚至无以为继。张三深以为然,所以,在阿社的公司成立国际事业部时,在我和李四等人还犹豫不决时,张三便迫不及待地成为第一个与阿社签约的客户。

很快,在阿社的安排下,张三踏上了漂洋过海的征程,在大洋彼岸的某一个不是很出名的大学礼堂里举行了据说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演讲。

本地各媒介纷纷报道了张三的这次大洋彼岸之行。阿社把此次活动总结为开创历史的年度大事:其一,张三是本市在该大学作演讲的第一人;其二,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此以后,我发现有关张三的介绍性文字悄然发生了变化,一些称谓的前面基本上都冠以“国际”二字,如从原来的“著名专家”变成“国际著名专家”。这让我想起某些国内演员在好莱坞影片中“打酱油”后便成了“国际巨星”,并且从此光彩夺目。让我自愧不如的是,一起派名片时,我无意中瞄到张三的名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加上了“国际大师”的字样。

更让我难堪的是,这时候的张三还给自己起了个英文名字叫Jensa,谈吐中还特地夹杂几个英文单词,这种不经意犹如神来之笔,常常让人刮目相看。

我说张三,你的英文名不叫Zhangsan或者Sanzhang,叫什么Jensa,还不是张三这个音,倒成了一个假洋鬼子了。

张三说,你看看这满街的洋商标,甚至很多名牌,就是不折不扣的本地货,你以为真的是洋品牌呀?

阿社似乎看出我的尴尬与苦闷,说,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报名吧!

想到之前曾有报道说国内某些知名艺术家到欧洲所谓的艺术殿堂搞什么全球演出,结果反应寥寥,只能去拉留学生来凑人头,甚至到唐人街免费派发门票,最终我还是拒绝了阿社。

只是,让我忿忿不平的是,就在我拒绝阿社的那一天,李四在阿社的安排下,远渡重洋,开始他为期一个月的学术交流之旅。

李四回来的时候,阿社特地在机场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接机仪式,拉起了“欢迎国际著名学者李四教授载誉归来”的横幅。李四成了学者和教授?原来,李四在海外学术交流期间,美洲的A&B大学授予了李四荣誉博士称号,而欧洲的C&D学院则聘请李四当了客座教授。所以,称李四为学者或者教授一点都不为过。

那段时间是我一生中最为寂寞和仿徨的时期,虽然我心中明白那不过是一种喧哗的虚名,但我也必须承认在某些时候它确确实实能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是的,我可以不在乎这些虚名,但我不可以不在乎虚名背后的实惠。

阿社总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你的面前。阿社诚恳地对我说,这没有对与错,人只要有坚持,就值得尊敬!

阿社还会创造一个华丽的台阶让你下,而且不留痕迹。阿社说,因为你的坚持,我也在不断地反思和检讨我的工作,因为对于我来说,客户永远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没法提供让客户满意的产品。

阿社两句话直接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我握住阿社的手,说,谢谢你还挂念着我。

阿社说,其实,也正是因为你的坚持,给了我启发,你让我发现了新的商机,因此我要感谢你!

我莫名其妙。我不是顽固不化不跟你做生意吗?怎么反而给了你商机?

阿社说,我已经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了一家公司,叫包装时代(维尔京群岛)有限公司,然后又回到国内投资。所以,你足不出国门,一样可以享受到洋包装服务。

我不解,这还不是在国内吗?

阿社说,提供服务的是海外机构,明白吗?而且我们跟海外的一些大学都有合作项目,通过网络平台一样可以达到学术交流的效果,它们也一样提供了诸如名誉教授、荣誉博士、研究员、学术委员等各式各样的头衔。

看我不放心,阿社又说,你听过吗,现在有些洋奶粉品牌,是咱中国人在国外注册,代工后专门销往国内的;还有,上次炒到沸沸扬扬的蒙娜丽莎家具还是在国内生产的,然后运到保税区转一圈,国门还不是一样没出过,就成了著名的洋品牌。

我豁然开朗,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我再也不能犹犹豫豫一次又一次地痛失机会了。于是,我咬咬牙,说,想必协议你带来了吧,现在就把它给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