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血色南朝
21808200000089

第89章 梁王变国更徘徊(22)

这天,萧纪正与部属们在成都府中议事,忽见一将进来。

“启禀刺史大人,江陵的萧绎,他……他竟敢称帝了!”那将进来报道。

“萧绎胆大妄为,对大梁毫无忠心,置父皇和太子受困台城于不顾,他现在却竟敢私自称帝?”萧纪听了大怒。

“……唉,建康先帝已去,既然如此,王爷在此大骂萧绎也无益,不如,因势利导,殿下您自己也在此称帝!”长史刘孝胜出班说道。

“……嗯,如此妥否?”萧纪犹豫不决。

“王爷文韬武略盖世,驻守蜀地十七年来,南开宁州、越隽,西通资陵、吐谷浑,对内劝农桑,对外通商贾,财用丰饶,器甲殷积。这哪一点不胜过萧绎百倍?萧绎他是何等人物,竟然私自称帝,王爷又有何不可?”刘孝胜又激昂地说道。

萧纪听了,遂笑着点点头。

“殿下不可!”此时,突然司马王僧略、参军徐枰出班大叫,“虽然如今天下大乱,但是君臣之序也不可废!岂能人人都可当皇帝?”

“王僧略、徐评住口!你们心怀异志,应被处死——”王、徐二人的话刚一出口,堂下众将立即大叫起来。

“萧绎乃是不忠不孝之徒。天无二日,王爷不仅要立刻称帝,而且还要立即发兵讨伐伪帝萧绎——”刘孝胜又起而叫道。

此时,萧纪神采奕奕,向众摆手,激动地走下台阶。

“本王诚感诸位忠心,决定接受诸位的拥戴,立刻即皇帝位!并决心发兵攻打江陵!”萧纪说道,并且接着厉声地说道,“立即将心怀异志的王僧略、徐评斩首,以他们的血祭我讨逆的大旗——”

“臣下听旨——”台下众人齐声答道。

于是,萧纪即位受贺,众臣立即向萧纪山呼万岁。

“今令益州刺史萧伪留守成都,朕亲率大军五万,东下讨伐萧绎——”接下来,萧纪大声向众令道。

于是,萧纪斩杀了王僧略、徐评,亲率三军东去。其军势如破竹,直达西陵。然而,蜀军却在此被陆法和修建的七胜城隘阻挡在峡口,难以东下。

梁主萧绎得知陆法和西陵吃紧,十分忧惧,忙向西魏求援。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当即召集群臣计议。

“这乃是天赐的良机,我军可趁机占领蜀地!”宇文泰的外甥——大将军尉迟迥欣然叫道,“蜀地与中原隔绝百年,他们自恃天险遥远,不惮外敌,倘若我们以铁骑,日夜兼程进击,径取成都,蜀地便可一举而得了!”“不可,蜀地物产丰富,兵多将广,再加上萧纪英勇,路途遥远,我军切不可轻往!”众将齐声反对道。

“攻打蜀地,制伏萧梁,在此一举,诸位为何心存畏缩?”宇文泰力排众议,当即决定,“尉迟迥可以借口援助萧梁,出关潜入蜀地,径奔成都——”

尉迟迥得令率兵南下,军达蜀中,引起成都兵民恐慌。守将急忙派人向率军在西陵的萧纪求援。萧纪一心东进,却突然接到成都的急报,赶忙命令梁州刺史谁淹回去救援,自己仍旧引军东向。但是,军进峡口山侧,突见探马前来。

“启禀陛下,谯淹在蜀中被西魏大将尉迟迥杀败,成都危在旦夕!”探马向萧纪报告。

“啊,竟是如此!”萧纪闻罢大惊,遂回顾众将说道,“西川乃是我的立足基业,失去了成都,我们退路艰险,我军只好就此返回成都?”

“不可,我军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峡口,就要东向报仇,岂能中途无功而返?”世子萧园照反对道。

“今已到西陵,江陵近在咫尺,倘若长途回返,或许救不了西川,又会失去了东进的机会,让我军顾此失彼,东西尽失,如何是好?”益州长史刘孝胜也极力谏阻道,“如今我军不如舍西图东!”

“诸位所言有理!”萧纪斩钉截铁地说,“现在命令将军侯睿率七千士兵遍筑营垒,大张旗鼓,与陆法和对峙,并加紧出击!”

江陵遗存(一)江陵遗存(二)

萧梁军马在萧纪蜀军的强攻之下,节节败退。于是,萧绎任命任约为晋安王司马,让他率兵援助陆法和;又命谢答仁为步兵校尉,出兵西陵。

“我军遭蜀兵扰乱,难以招架,这于国家不利。你到达西陵时,可对萧纪先礼后兵,首先劝导萧纪退军!如若不行,你就与陆法和等人一起灭了蜀军!”正当谢答仁引兵将走的时候,萧绎慌乱地向他说道。

于是,谢答仁应声率兵来到西陵,与萧纪两阵相对。

“殿下还是以和为上吧,倘若萧氏一直相残下去,恐非国家之福,你还是率兵回蜀吧!”谢答仁在阵前向萧纪喊道。

“我率兵而来,只是向萧绎问清一些事情,也并非对他兴师问罪!”萧纪委婉地拒绝道。

萧纪本想一鼓作气,兵达江陵,然而事不如愿,蜀军久战,渐成颓势,兵士伤残太重,粮草不济,加上西魏入侵,西蜀败讯又屡次传到军中,蜀军思乡心切,渐有退意。

于是,萧纪只得派度支尚书乐奉业去江陵向萧绎求和。

见乐奉业前来求和,梁主萧绎感到惊讶,遂召集众臣们商议。

“乐尚书是来代萧纪求和的?”萧绎问道,“前几天,萧纪他不是还强硬得很,不愿与朕相和吗?今日怎么又派你来求和了?”

“是的,我是代萧纪前来乞和的,所以今日萧纪欲和,乃是因为如今他的西川形势危急,这边萧纪的兵士又伤亡太重,粮草缺乏,倘若再打,不日就会败在陛下您的手下了!”乐奉业听了,不仅不为萧纪的利益而抗争,反而向梁主吐露了萧纪困难的真实境况。

“哦,朕本打算准许和解呢,却原来蜀军已经疲惫!”萧绎听后兴奋地说道,“既然如此,朕决意与萧纪再战,不允许和——”

乐奉业回告萧纪,说萧绎拒绝求和。于是,萧纪只好率着疲劳之师勉强再战。随着战争的艰险,萧纪对部众的背刻,部下思归之心更切,军心涣散。接着,兵士或降或死,营垒一个个地被萧绎军士夺去。

结果,萧纪及几个儿子西归的后路又已经被切断,最后都死于江陵敌手。

此战之后,萧绎取得了西陵之地,而广大的西蜀则全被西魏趁机占有西魏主任命尉迟迥为益州刺史,尉迟迥在川,仍然维持原来的贸易和生产的政策,并且将奴仆和钱财赏赐给将士。他恩威并施,招抚异族,于是蜀中华夷归服。

梁主萧绎杀了萧纪,打算迁都建康,但是,宗懔、黄罗汉等百官阻止,遂决定仍旧定都江陵。接着,梁主令王僧辩镇守建康,陈霸先镇守京口,以便稳定下江的各个州郡的局势。

接下来,西魏宇文泰毒死了故帝,改立新主,大有篡夺西魏帝位之心,西魏朝廷风云突变。为了自己的大事能够顺利进行,宇文泰派侍中宇文仁恕以使者的身份,去南梁窥探虚实。宇文仁恕到江陵时,恰巧北齐的使者也到了,于是,梁主萧绎对宇文仁恕格外礼貌,却轻视北齐的使臣。

“我此次去江陵,感到萧绎对我的确十分恭敬,他对我的态度远远好于对北齐人的态度啊。其中一定有原因!”宇文仁恕回西魏后,急忙告诉宇文泰。

“哦,他们自然有求于我西魏呀,所以才会如此对你礼遇!”宇文泰听罢笑道,“看来,我们的外部敌情也不足惧啊!”

“正是!”宇文仁恕听了点头道,“南梁不足惧!”

果然,不久梁主就派使者前来西魏,商讨国家版图之事。

“我主希望能按原来的版图重定疆界!”梁使对宇文泰说。

“你家的主人竟然还想开疆拓土?他能保住江陵就应当心满意足了!”宇文泰若无其事地对梁使笑道,“他有何能耐再扩疆土?”

“我大梁乃是南国正统,人杰地灵,粮丰兵足,已经历经了百年。你们西域胡人岂能与我国相比?”梁使听罢,愤然叫道,“大好山河,本应统归南国,你怎能如此问话?”

“大胆狂徒,无礼之极,且将他赶了出去——”宇文泰听罢大怒,遂向左右喝道。

梁使仓皇南回,从此,宇文泰决意进兵江陵,谋取萧梁,并立即找来已经归降西魏的梁王萧詧,还召荆州刺史长孙俭商议讨伐萧梁之事。

“梁朝一日不灭,大魏将一日不宁。萧绎乃是野心勃勃之徒,目下,他东边不稳,我们正可起兵灭梁。倘若等到他们平定了南方,那时,他们就会一意谋取西魏了!”萧詧极力主张尽快进军江陵。

“梁王萧詧之言有理!如今伐梁,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条件,大丞相岂能坐失良机?”长孙俭立即上前说道,并且,他接着详尽地对此作了叙述。

“哈哈,长孙将军之意与我不谋而合!”宇文泰听了大喜,随即笑道,“请你立刻回返荆州筹备粮草,以作出师之用。”

站在一旁的西魏将军马伯符,本是萧梁的故臣,他常怀念故国,加上他又素来忌恨宇文泰篡魏之举,因此,听了此议之后,十分震惊,遂立即回府召来侍从商议,并密派使者飞报江陵。接着,马伯符的使者快马加鞭,来到江陵梁廷。

“请……请陛下火速准备,西魏宇文泰已经决定伐梁,大军就要南下!”马使急忙向梁主萧绎报道。

“哦,宇文泰他要侵犯我梁国土地,他有何能?”萧绎不以为然地慢慢说道,“这消息……你家马伯符将军是如何得知的?”

“他是当场亲耳听到的,千真万确!”马使急切地辩解道。

“他亲耳所听?大惊小怪,朕才不能‘见风就是雨,呢!你回去告诉你家的马伯符吧,朕对他的建议,将置之不理,因为,他本是我大梁的叛将,朕还要怀疑他派你来是否另有企图呢!”

马使听罢,目瞪口呆,遂满腔委屈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