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血色南朝
21808200000063

第63章 萧齐代宋刘家灭(12)

“而且……江柘还常怒骂萧宝卷的二小宠臣茹法珍和梅虫儿,这自然又引起了这二位小人的憎恨,二小不能直接反击,只好在萧宝卷面前中伤江柘。这也是江氏必然灭亡的原因之一啊!”长史王茂轻声地说道。

“徐孝嗣曾经多次警告江柘,叫他不要阻止嗣主行径,无奈江柘过分担心国事而强忍不住,总要常常在皇帝面前唠叨,以至如此!”张弘策说着,过了一会又道,“然而,江氏之死也还有其处事不慎的原因!”

萧衍听了点了点头道:“嗯,这……我也已经知道!”

原来卫尉刘暄是景皇后之弟,与二江同佐嗣君。嗣主萧宝卷恣意妄为引起朝臣不安,于是江柘、江祀和刘暄、萧遥光等皇亲重臣们百无他法,只好暗中商议废立之事。

“今上已经令人失望,我想因势利导,废黜萧宝卷,改立江夏王萧宝玄。诸位意下如何?”江柘问道。

“江夏王不宜被立!”刘暄阻止说,“当年我在郢州辅佐他时,就已经发觉他并没有君主的气度和能力。”

“哦,你还是因为江夏王萧宝玄当年狂妄地占有了你的小妾啊杏之事而怨恨他吧?那时,因为萧宝玄他人小不懂事啊!”江柘惊奇地问,“倘若不立萧宝玄,那又能立谁呢?”

“我看……还是立建安王萧宝夤为好!”刘暄回答。

“既然刘大人有异议,那么就请问萧大人的意思如何?”江柘遂转头问萧遥光。

“这……正逢国家危难,为社稷着想,立主就当立年长的人才好呢!”此时,萧遥光别有用心地说。

“看来,如今是不能拥立少主了,那么……干脆就立萧大人您,如何?”

江祀听罢,想起了萧遥光曾多次向他暗示要称帝的意思,于是他不失时机,立即对萧遥光说,“我希望您能够担起这江山社稷的重担!”

“这……将如何是好?”听了各式各样的意见后,江柘公然在萧遥光的面前,万分犹豫起来,似乎对萧遥光也不放心,这自然引起了萧遥光的不满。

为此,江柘又找到萧坦之,并急切地和他商议废立之事。

“廷中有人提议立萧遥光为齐主,大将军以为如何?”江柘问萧坦之。

“明帝夺位,到今日还没有让天下人臣服,倘若我们再上演一出同样的闹剧,那么恐怕天下就会瓦解了,我实在不敢参与其中!”萧坦之惶然地说道,“况且……我即将离京去为母亲奔丧,恕不奉陪了!”

萧坦之见问,慌忙退缩,推卸责任。江柘见此,只好扫兴地退出。接着,江柘、江祀召来吏部侍郎谢跳,来江府商议。因为他们觉得,谢跳是一个大学问家,把他拉进来是大有好处的。

“嗣主已经大失人心,我本欲改立江夏王萧宝玄,但因他年幼,难担重任。而始安王萧遥光年长资深,倘若立他……您看众望如何?”江柘认真地对谢朓说。

“哦……哦……”谢胧听后大惊,他现在还在因为前次王敬则谋变的事而胆战心惊呢!王家数口惨遭杀害,那血淋淋的教训至今令他心有余悸,他又怎敢再次参与这种要命的谋变呢?所以,他只得装得不以为然的样子,含含糊糊地,只是长长地打着哈哈,不置可否。

“岂有此理!我兄弟如此操心,这都是为了国家,并无私心啊!”江柘又说,“侍郎为何如此推脱?”

“嗯……嗯,不过,我得回府,此事容我们以后再作商量吧!”谢朓又含糊地说道。

说罢,谢朓抬脚走出江府,江柘只好将谢朓怀疑萧遥光的情况向萧遥光本人汇报。

“胆大妄为的谢朓,他不想替我帮忙啊!”萧遥光听了江柘的话后,不悦地说,“我方才已经派刘枫再去谢朓府中洽谈,不知现在如何了……”

而恰巧此时,刘枫奉萧遥光之命来谢府拉拢谢朓,谢朓又含糊其辞。刘枫回来后又将此情报告给了萧遥光,这更加让萧遥光恼怒起来。

“殿下,依我看来,谢跳实在不愿帮忙呀!”刘枫向萧遥光汇报后,又评判道。

“……请你对谢朓说,倘若我让他兼任卫尉如何?”萧遥光再次对刘枫说,“另外,请你速去通知刘暄,叫他时刻留心谢朓的动向!”

“末将听命——”刘枫答道,并应萧遥光之命行事。

于是,谢朓因萧遥光之荐而兼任了知卫尉事。但是,谢朓天生胆怯,突然身居要职后,心中更加惶恐。于是,他干脆立即将江氏兄弟的密谋废立之事告诉给了太子左卫率左兴盛。左兴盛不敢多言。谢朓又立马将此消息转告给了刘暄。

“始安王萧遥光一旦人承大统,恐怕刘枫等人就将身居要职,而刘暄大人您就没有立足之地了!”谢朓对刘暄挑拨道。

“啊,此事竟是如此严重?”刘暄听后,装出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说道。

因为,其实刘暄也是萧遥光的同党,所以,刘暄得知谢朓的用意后,立即将谢朓的话报告给了萧遥光和江柘。

“……既然谢朓始终不愿依附于我们,那么,我就只有将他调离京都了!”萧遥光听后,思索了一会后,说道。

“然而……谢朓知道的事太多了,决不能让他带着这么多的机密离京!”江柘对萧遥光说。

“……我决定与徐孝嗣和你们联名上奏朝廷,诬告谢朓,请齐主对他治罪,令他自尽就是了。”萧遥光信心十足地说着。

于是,众人听后点头,遂陆续地去了。

结果,在萧遥光的安排下,齐主萧宝卷的圣旨自然就下来了,当即赐谢朓自尽。

“我本一心一意地为大人您着想,也是为了国家,然而,却没有料到,你……竟然出卖了我!”谢朓在自杀前,满面泪水地对刘暄说,“刘公如此一心一意地与始安王一起谋害于我,然而,公却忘记了,一旦始安王登上了皇位,您国舅的地位何在?”

“休得胡言!”刘暄听罢大怒道,然而,他转而一想,遂自言自语,“不过……谢朓之言一点不差呀,我何必一定要如此鞍前马后,为萧遥光效力呢?”

于是,刘暄回府再思索了一阵后,立即来到江府。

“我……我暂时不准备参与起事了!”刘暄对二江说。

“哦,这是为什么?”江柘、江祀惊问,“既然如此,我们也不能独自兴兵!不过,我们得将这一变化告知始安王萧遥光,以免他到时候措手不及!”

于是,二江将刘暄变卦的意图转告给了萧遥光。萧遥光听罢大怒,他恨得咬牙切齿,并决定派家将黄庆前去刺杀刘暄。

黄庆出府时,见刘暄正在通过青溪桥,护卫太多,黄庆不敢行刺,只好躲在桥下。不料,黄庆的行踪惊动了刘暄的坐骑,刘暄的马受惊后,开始蹦蹄,焦躁不安。

“我的坐骑今日何故如此焦躁?莫非……”此时,刘暄立刻下马说,接着他向护兵令道,“你们且搜查桥下,看那儿到底有何异相!”

护卫们开始搜索周围,并且当场抓捕到了黄庆。通过审讯得知,是始安王萧遥光派他暗杀刘暄的。刘暄得知后又惊又怕,并且仇恨无比。

“萧遥光乃是蛇蝎之徒!大人如此努力地为萧遥光出力,萧遥光他竟要暗杀大人,实在可恨!”刘府长史立刻不平地怒骂道,“大人不如釜底抽薪……”

“你是让我将萧遥光等人的阴谋立即向嗣主密报?”刘暄反问,接着又说,“哦,我已突然明白,决心报此暗杀之仇!”

于是,刘暄立即进宫,向嗣主密奏了二江同萧遥光叛逆的罪状。萧宝卷听了,马上召见江柘,并搜捕江祀。当时江祀正在内殿,听到风声,立即来到江柘府中,向江柘报告。

“刘暄告密了,这……我们将如何是好?”江祀惊慌失措地问。

“不必大惊小怪,镇静……”江柘说。

而正当此时,嗣主搜捕二江的人马已经冲进府内,随即二江被捕,并一同被斩于市曹。

除掉了江柘、江祀之后,嗣主萧宝卷更加逍遥自乐,每天五更睡觉,日落起床,与身边佞臣嬉戏玩乐。案上的奏章堆积如山,他也不想处理,有的被宦官拿来当作包裹鱼肉的废纸,带回家中。

一天,建康风和日丽。萧宝卷带着侍从兴味盎然,骑马在南郊游乐。

“从前,江柘常常禁止朕躬骑马出游,倘若他今日还在,朕今日岂能如此快活!”嗣主得意地笑道。

“陛下英明,江柘当死,陛下还要杀了他们的全家才是!”群小齐声笑道。

“好,就依卿等之意,立即令人前去抄斩江氏全家!”萧宝卷说道。

于是,江柘的全家立刻被斩被抄。

萧遥光本是位出色的野心家,自从先帝驾崩,诏他辅政之始,他就暗与江柘兄弟密谋自立。并且要利用其弟萧遥欣远在荆楚、兵居上流的条件镇定外番,而遥光身据东府号令全局。并且他此前已经派人令遥欣火速急下,开始叛乱,只是遥欣突然病死,他们未及行动。加上江柘被诛,所以萧遥光顿感惊惧。因此,当嗣主萧宝卷召萧遥光人殿,向他宣告江柘之罪时,遥光惶恐不安,已感大祸临头了。

萧遥光虽然躲过了此劫,但心中不安。他兄弟三人,小弟萧遥昌已经死在任上,二弟萧遥欣本是共同起事的将领,不幸又已中途病亡。他孤立无援,见萧宝卷也在暗中窥视自己,所以他只好放弃了大计,告病回家,不理朝政了。

接着,萧遥欣的灵柩到京,送葬的荆州士卒云集在东府。

“荆州兵马云集东府,人多势众,陛下要防备萧遥光趁机起事啊!”刘暄急切地向萧宝卷奏道。

“朕先免除萧遥光扬州刺史之职,只让他做司徒,以防他有异心!”萧宝卷说道,并向茹法珍令道,“宣萧遥光入宫觐见!”

于是,圣旨传到始安王的东府。

“王爷不能进宫,以防遭到不测!”骁骑将军垣历生劝萧遥光道。

“你言之有理,我不会入宫,我决不做第二个江柘!”萧遥光说,接着,他向垣历生下令,“萧坦之、沈文季是萧宝卷的护卫,将军请以声讨刘暄为由,立即统兵劫杀萧坦之、沈文季二人。”

“末将得令——”垣历生听罢答道。

接着,垣历生率兵大战萧坦之、沈文季的兵马。然而,不一会,垣历生又转身回来。

“启禀王爷,在我军的追杀下,萧坦之、沈文季二人业已逃进台城了,我们是否要立即攻打台城?”垣历生问。

“攻打台城这……就是造反。这……容我思之!”萧遥光听了,立刻再三思索起来,他仍不敢下令攻打台城。

黎明,萧遥光一身盔甲,站到台城之上。

“王爷,请速下令攻城!”垣历生又上来请求道,“倘若错过了时机,则悔之晚矣!”

“不不不,城内不久将乱,我们不如静等,不要动兵,以免招来麻烦!”萧遥光犹豫一会后又说道。

“唉,先声才能够夺人啊!王爷如此迟疑,怎能成就大事!”垣历生摇头叹息道。

萧坦之、沈文季二人跑进台城后,来到嗣主面前。

“陛下,京城萧遥光已经率兵叛乱!”萧坦之说道。

“哦,果有此事?”萧宝卷惊慌地问道。

听了二人的话,殿内外一片慌乱。

“微臣立即守护宫殿,请左将军沈约去西掖门抵御叛军。”徐孝嗣向嗣主建议,“将曹虎从桃叶渡调到宫城来。”

“朕准旨——”萧宝卷说。

此时见各军出发,宫内才渐渐地安定下来。

“可令萧坦之率兵去讨伐萧遥光,屯兵湘宫寺,左卫率左兴盛屯兵东篱门,镇军司马曹虎屯兵青溪桥,三路兵马共同围攻萧遥光的东府!”徐孝嗣等人又向萧宝卷建议道。

嗣主一概准奏,随即人马出动,城内人喊马叫,杀声震荡天地。

萧遥光急命垣历生出战,历生屡败朝廷大军,并且阵斩了军将桑天受,萧坦之见了未免心慌,遂率军节节败退。

“启禀大将军,东府萧遥光的参军萧畅、长史沈昭略突然出府归降朝廷来了!”正在这时,忽然,在两军征战的阵前,部将前来向萧坦之报道。

萧坦之抬头看时,只见豫州刺史萧衍之弟——萧畅和仆射沈文季的继子——沈昭略欣然率军前来。

“哦,恭喜二位将军弃暗投明,二位都是名门之后,叛军失去了二位将军,就会马上土崩瓦解——”萧坦之见后大喜,遂兴高采烈地上前说道。

“萧大将军,现在东府兵力空虚,将军力攻必克!”这时,萧畅和沈昭略齐声地向萧坦之报告说。

“哦,全军猛攻东府——”萧坦之立大声命令道,“杀尽叛军——”

随着一阵叫喊,萧遥光的东府军将们人心浮动,立刻溃败。

为了阻挠朝廷大军,萧遥光让垣历生出击攻杀曹虎,但是,垣历生见大势已去,因此心怀二志,他不仅不战,反而弃甲前去投奔了曹虎。曹虎不接受垣历生投降,并喝令将他处斩了。

萧遥光听得垣历生投降,暴跳如雷,他从床上跳起来,令人斩杀了历生仍在东府的两个儿子。

于是,围攻东府之战,从早到晚,在东府门前,双方战斗相持了一整天。最后,朝廷的三军在东府叛将的协助下,攻入了东府,萧遥光等乱党全部被擒被杀,叛情遂告消灭。

徐孝嗣、萧坦之等人回朝求封。齐主晋封徐孝嗣为司空,沈文季为镇南将军,萧坦之为尚书右仆射,刘暄为领军将军,曹虎为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四十六、宫廷乱,群小更凶残

不久,萧坦之依仗功高而骄恣,对朝中群小也毫不客气。于是茹法珍等人趁机诬陷他,并请萧宝卷派出卫帅黄文济,率兵围攻了萧坦之的府第,结果逼他自尽。

“请卫帅容禀:我死不足惜,只是尚有一言相告!”萧坦之在临死前向黄文济说道。

“你有什么话?请说吧!”黄文济问坦之。

“坦之堂兄萧翼宗刚刚被授为海陵太守,尚未赴任。他向来廉洁,家境清贫,望大人代我奏请陛下,免他一死!”萧坦之说。

黄文济回宫将此话奏报给了萧宝卷,嗣主命人查抄萧翼宗的住处,果然其家一贫如洗。于是,齐主杀了萧坦之全家,却赦免了萧翼宗。

接下来,茹法珍、徐世标等群小继续开会商议,诬陷功臣,说他们反叛。

下面被诬陷的第一个就是刘暄。对此,萧宝卷也有些惊疑。

“刘暄是朕的舅舅,他也会有异心?”齐主说。

“明帝是武帝的侄儿,他也差点把武帝的子孙灭光了,更何况是舅舅!”直阁徐世标说。

“这……”萧宝卷还有点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