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血色南朝
21808200000050

第50章 宋室六旬亦悲哀(32)

“这些都是微臣亲自耳闻目睹的事实,详情微臣都已仔细地记在奏章之中了,请陛下明察!”高道夫说,“他在酒席宴上曾经大谈军政大事!””这也许是沈公醉酒之言,绝不可信……“萧道成也上来说道,”沈公乃是忠心耿耿之人,我敢保他不会有造反之举!”

“沈攸之的话已经大逆不道。他甚至还要对萧公‘大义灭亲’呢!”高道夫急辩道。

“防人之心不可无!”杨运长听罢跳出来叫道,“江陵外藩屡次出现兵变,陛下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臣奏请朝廷立即发兵进剿江陵沈攸之——”

“沈攸之心怀叵测!明帝死后,沈攸之虽调驻荆州,却仍将郢州的精良的士马、器仗随身带去荆州。到荆州后,他以讨伐蛮夷为名,大力招聚才勇,养马二千余匹,治战舰近千艘,使仓廪府库莫不充积。其富贵程度,不亚于王公,夜晚,其府中灯火通明,通宵不灭。其后房绝色美女和妓妾多达数百人。更有甚者,士子、商旅过荆州者,多为其所羁留;他还收容四方亡命之徒。其野心勃勃,朝廷对他岂能不疑惮?如今,沈攸之常常抗旨不遵,其不臣之心更是明显。”高道夫又说道。

“当初,沈攸之召才纳士时,听说随郡的双泰真很有才干,但召他不肯来。后来沈攸之得知双泰真因事要路过江陵,于是,沈攸之赶紧把他留下,让他补任队副,给他优厚的待遇。但双泰真仍不肯留下,过了不几天便逃走了,沈攸之派二十人追讨,双泰真杀了好几个追兵,余人都不敢近前。双泰真打算回家带上母亲逃走,但由于事情紧急,便一人逃到蛮地。追捕他的人抓不到他,只好将其母带走。双泰真得此消息,却立即回来自首,沈攸之不但没有问罪,反而对部属们说他是孝子,并赐给他一万钱,转补队主。唉,沈攸之矫情收买人心的行为显而易见!”刘秉叹道。

“容朝廷再三计议!”萧道成含糊地说道,接着问袁粲道,“袁大人以为?”

“我与萧公道不同不能相谋!”袁粲不客气地拒绝道。

听了袁粲的话,萧道成十分气恼,随即轻声地问褚渊:“那么褚公意下如何?”

“……西江沈攸之的事,倒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领军大人要重视的倒是石头城呵!”褚渊偷偷地用手指了一下在场的袁粲,暗向萧道成耳语道,“他已经决心镇守石头城了,其居心叵测,萧公应当思之!”

“我已知袁粲一定会与我对抗,所以已经派出王敬则等人前去应对,决定对付石头城的那两个人了!而且,也早就安排了雍州刺史张敬儿偷袭江陵!”萧道成会心地点了点头,接着向褚渊耳语道,“我决心对沈攸之先礼后兵,还派出沈攸之的长子元琰带着刘昱的遗物去江陵了,并且又派钦差给沈攸之送去了封号!”

“哦,领军大人果有先见之明,考虑周全呵!”褚渊轻声地笑道。

见萧道成不肯出兵讨伐沈攸之,杨运长十分恼怒。

“看来,萧道成念及和沈家的亲情,是不会发兵讨贼了,我们只有亲自动手了,我决定先派出刺客,前往江陵杀了沈攸之这个贼首!”退朝后,杨运长与自己的亲信们议论道,“立即派出刺客前往江陵,行刺沈攸之!”

次夜,江陵沈攸之在府中抓住并斩杀了建康派来的刺客。对此,沈攸之十分恼怒,他随即召集众将商讨对策。

“如今朝中竟有人派来了行刺本督的刺客,而朝廷分明是在萧道成一手掌握之中,这说明萧道成已想去掉本督了!本督决不能妥协!”沈攸之勃然大怒道。

“看来形势已经很严峻,沈公不如立即举兵起事,以免夜长梦多,受制于人,本身有所不测!”主簿宗俨之、功曹臧寅齐声劝告沈攸之道。

“唉,我本应当急速起兵,奈何我的长子元琰如今仍在京中,投鼠忌器呀,我应当设法召他西归江陵!”沈攸之沉思了一会后,说道。

“启禀大都督,长公子他回江陵来了!”突然,一位部将进来报告。

“啊,元琰他果真回来了?”沈攸之听罢兴奋地问道。

“正是!”臧寅走上来说,“刘昱既死,朝政大变,萧道成任命杨运长为宣城太守,让他出了京城。今日他让长公子带着刘昱遗物来到江陵,既是想讨好您,也是想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

“萧道成只不过是因为有了机遇,才杀了刘昱,这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宗俨之也上来不平地说道。

“嗯,他萧道成的那点能耐何足挂齿?他却能独揽朝权,还要排除异己!”沈攸之愤愤地说,接着,沈攸之笑道,“既然今日我儿元琰已回江陵,此乃是上天保佑本督啊。这样,一旦起事,本督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我江陵现在将如何计划?”主簿宗俨之问。

“将元琰留在江陵,并写表上奏朝廷,庆贺新皇登基,接下来就商议起兵的计划!”沈攸之说道。

“启禀大都督,朝廷又派钦差,送来给大都督的封号。太后还送来十只蜡烛,以示恩宠!”突然一名卫士进来报道。

“哦——”沈攸之接过蜡烛,思索了一会,忙向宗俨之会心地笑了一下,将他拉到屏风后。

“主簿请看:这蜡烛中有何深藏物件?”在屏后,沈攸之诡秘地问宗俨之。

宗俨之接过蜡烛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

“这其中不是藏有太后命令本督‘清除君则、总理朝政’的密诏吗?”沈攸之见宗俨之不解,忙提醒道。

“哦哦,是是是,是有密诏!”宗俨之恍然大悟道,“太后密诏,欲将社稷大事委托给沈大都督!我江陵可以公然招兵买马,准备起事了?”

“哈哈,正是!”沈攸之听后,笑容满面地点点头。

听说沈攸之就要起事,他的崔、许二妾慌忙前来劝阻。

“大老爷年事已高,却仍要冒险发兵举事,大人可要为儿孙家人着想呀!”崔、许上前跪劝沈攸之道。

“女流之辈能知道什么?请看,新帝刘准已与我密誓,我要一心为国家社稷呀!”沈攸之说,接着,他拿出一纸道,“请诸位细看吧,这是我当时与宋主刘准所写的密誓,太后刚刚还派人送来密诏,藏于蜡烛之中,她将大事托付于我呢!”

“哦……”见了此纸,二妾遂无言而退。

接下来,沈攸之召集宗俨之、臧寅商议秘密举兵之事。

“请你们从速派人去约请雍州刺史张敬儿、豫州刺史刘怀珍、梁州刺史范伯年、司州刺史姚道和、湘州行事庾佩玉、巴陵内史王文和等人一同举兵!”沈攸之急急忙忙地向众位下令道。

众人纷纷应命行事去了。

“启禀大将军,湘州刺史王蕴因老母去世,辞官回京,现在已经路过我地巴陵,是否要招纳王蕴与我们一同起事?”宗們之突然上来轻声地对沈攸之说。

“这样很好,请快速迎接王蕴入伙——”沈攸之兴奋地说,“倘若王蕴近日能够在京中,伺机杀害萧道成,那么我们的大事就会大功告成了!”沈攸之说罢,遂派宗俨之前往巴陵,并与王蕴密商了多次。

接着,张敬儿等人陆续收到沈攸之要他联合起兵的密信。然而,张敬儿原本是奉萧道成之令,来监视沈攸之的,听说沈将造反,于是,他立即杀了来使,并将消息快速报告给了在朝廷主事的萧公。这时,刘怀珍、王文和也将消息报告给了朝廷。范伯年、姚道和、庾佩玉三人对沈攸之的邀请置之不理,他们的方针是坐山观虎斗。而王文和则表现得更为慌乱,他一听沈攸之即将起兵,就立马弃城逃避到夏口,以免遭到战祸。

湘州刺史王蕴因老母去世,辞官回京,这天恰巧路经沈攸之的府第,于是他欣然与沈攸之商谈起来。

“末将就将去京,沈公有事,可坦然吩咐,我当为我们共同的大事,竭诚努力!”王蕴对沈攸之说。

“萧道成权倾朝野,乃是国家的祸首,刺史大人入京后,可设法除掉萧道成!”沈攸之向王蕴说道,“倘若刺史杀萧之计未成,则可以前往石头城与袁粲、刘秉商议另作谋略,并拉拢将吏黄回、任侯伯、孙珙、王宜兴、卜伯兴等人也共谋反叛!他们都是我的同谋人。”

“末将谨遵沈公之命——”王蕴说罢,起身东回去了。

接着,沈攸之又致信给萧道成,责备他结党营私、杀害幼主、包藏祸心、图谋大位的行径,并且表示他沈攸之一定要为国除逆。

萧道成闻罢大怒,于是,立即入宫守卫朝堂。首先命令其子侍中萧嶷守卫东府、其子抚军行参军事萧映镇守京口。他令其长子萧赜为长史,辅佐晋熙王刘燮镇守郢州。接着,他让刘燮调任扬州,萧赜升任左卫将军,也随刘燮东行到扬州,以防上游沈攸之的叛情。

命令发出后,刘怀珍派人送信给萧道成说:“夏口乃是军事重地,不可没有能人镇守!”

“迅速函告萧赜,让他挑选能人镇守夏口!”萧道成看罢刘怀珍的来信后,立即说道。

萧赜收到父亲的信后,决定亲自镇守夏口,他推荐郢州司马柳世隆为郢州长史,奉命辅佐武陵王刘赞镇守郢州。临行前,萧赜与柳世隆商议再三。

“我走后,沈攸之必然要来作乱,倘若他烧毁夏口舰队,顺流东下,那么你我都难以抵挡了;然而,倘若你能够留守在郢城牵制沈攸之的兵力,我再率军作外援,那么沈贼便不足为虑了!”萧赜对柳世隆说道。

“末将明白了!”柳世隆点头答应道,“请左卫将军放心,末将谨遵军令!”

于是,萧赜率军东下。但是,军达浔阳时,萧赜就已经得到沈攸之大军正式作乱的消息,而且此时,朝廷对此尚无得力的防御之策。

“既然此地孤悬,朝廷又危在旦夕,我军不如东下建康,以便自保,而且还能增加京城的军力。”部将们纷纷向萧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