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血色南朝
21808200000042

第42章 宋室六旬亦悲哀(24)

“是的!为此,我邓琬决定亲赴京师,以求路太后帮忙。”邓琬兴奋地说,“哈哈,等到大事成功,晋安王得到皇位,我们皆可封妻荫子了。”

“好好!那么,就请长史大人辛苦一趟了!”众人齐声道。

再说,邓琬一行人风尘仆仆到了建康,深夜入宫觐见路太后。恰逢此时皇帝不在宫中,于是,路太后急忙及时地召见了邓琬。

“长史寅夜来访,有何要事?”路太后问邓琬,“本宫的孙儿——晋安王刘子勋承蒙阁下照顾,这些日子,他还好吧?”

“晋安王一切尚好!”邓琬轻声走到太后身边答道,接下来说,“这皇位本应是您路太后的子孙所有,如今……却被刘或窃取,太后应下旨讨回!”

“你们竟敢有此居心!”路太后听罢大惊,并说,“刘或,他虽不是本宫的亲生,然而却是本宫所养,他敬本宫如母,而且,即位后,他也给我路家和刘子勋等人进行了封赏,本宫岂能从中作乱,有碍于君王和国家?”

“太后之言差矣!”邓琬说,“刘或他终究不是太后的亲子,谁知他将来对太后如何?他杀了太后的孙子,又夺取了他的皇位。是可忍,孰不可忍?”

“况且,子业他已经死了,刘或他现在业已登上大位,长史有何良策?”路太后思索了一会后,情绪稳定了一些,随即轻声地问道。

“先皇刘子业虽然已经驾崩,然而,太后尚有孙儿晋安王刘子勋在呀!臣等有心改立刘子勋继承大统,乞太后在京助我们一臂之力!”

“本宫有何力量,能够帮助你们?”路太后轻声地问道。

“太后可为晋安王留下一道密诏,以便臣等起兵讨逆!”邓琬说。

“这……恐怕不能,京城皇上耳目众多,拿到外地,恐怕更有风险。本宫只有在宫中见风使舵而已。”

“太后既然首肯讨逆,臣等就已经知足了!”邓琬高兴地说,“臣当为晋安王鞠躬尽瘁!”

“哦,你们有此忠心和雄心!本宫自然感激,并愿在京都为你们竭诚效力!”路太后睁大眼睛说道,接着,她又催促道,“此处不是久留之地,还请长史早回西江吧!”

“诚感太后恩准——”邓琬听罢跪地谢道,随即辞别了太后,向西江浔阳去了。

三十一、新主立,晋安谋篡夺

在浔阳晋安王府中,邓琬等人正在加紧商议军政大事。

“启禀王爷,京城皇帝的诏旨到——”此时,一位部将人府报告,并呈上宋主刘或晋封刘子勋为车骑大将军的诏书。

“这天下本是我们王爷的,车骑大将军本是我们的。朝中的人为何要抢走王爷的皇位,却只给他一个车骑大将军?”部将们正在纷纷向晋安王祝贺,邓琬却一把抢过诏书,扔在地上大声地向众人说道。

“啊,长史大人之意是……”众人惊奇地问邓琬,“新主初立,我们能够……”

“我已与陶将军谋划,请诸位协力同心,率军起事,共谋我晋安王的大业!”邓琬说道,“目下,我已经以晋安王的名义向四方发送了檄文!”众人异常惊怕,纷纷议论起来。

“我们此行,能有多大胜算,响应者有多少?”典签谢道迈不安地问。

“雍州刺史袁岂与咨议参军刘胡首先响应,并且我已经声称是奉太皇太后密令出师的!”邓琬回答道,“而且袁、胡他们还上书浔阳,奉劝晋安王早日即位呢!”

“今得新报,四处闻风响应!”这时,将军陶亮突然从外面进来,兴致勃勃地大声叫道,“晋安王兄弟:郢州刺史安陆王刘子绥、荆州刺史临海王刘子顼、会稽太守浔阳王刘子房都已经表示愿意协力讨伐刘或。此外,徐州刺史薛安都、冀州刺史崔道固、青州刺史沈文秀、义阳内史庞孟等人都愿归附我晋安王!”

众人闻罢,一时默然无声,后来又纷纷表示愿意听从邓琬等人的安排。

“很好!既然诸位都有此忠心,内外归附者又已经很多,那么,我们自然要积极草拟仪礼,声称受路太后玺书,率领将佐向晋安王刘子勋劝进!”邓琬喜出望外地说道。

“我们悉听邓大人安排——”众人齐声叫道。

于是,宋主刘或泰始二年,邓琬等人在浔阳奉请刘子勋登基,并且改元义嘉。

刘子勋即位后,封邓琬为尚书右仆射,张悦为吏部尚书,袁岂为尚书左仆射。此外,将佐及各州郡官吏均得到封赏。接着,天下大震,众多藩王响应,四方贡献,多归浔阳。

然而,刘子勋本来只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而邓琬虽然身为起事的主谋,但他在实质上也只是个庸碌之辈,他刚得势就与其子一起卖官鬻爵,终日也只知酒宴歌舞,横行霸道,因此,浔阳叛军并无后劲。

此时,宋主刘彧却只保有了丹阳、淮南几十个州郡,形单影孤,军情危急。于是,宋主刘彧急忙召集群臣在殿中商议平叛之事。

“叛情紧迫,朕现在命令建安王刘休仁都督征讨晋安王诸军事,命王玄谟为江州刺史、辅助刘休仁。朕又任沈攸之为浔阳太守,率兵一万,出屯虎檻——”

于是,众将引兵向浔阳去了。

然而,刘休仁出京西去不久,众臣就见南方前线的一批军将们踉跄进宫来了。

“启奏陛下,刘子勋的会稽太守所率的反叛大军已经进到永世县,离建康不过数百里了!”军将们跪在殿前,急切地齐声说道。

众人闻风丧胆,京都震惧,风声鹤唳,朝臣们个个六神无主,目瞪口呆。

“唉,朕后悔让刘休仁等人引兵西去了……”宋主惊慌失措地说,”如今京都危急,勤王之兵不足,众卿是否以为要立即召回刘休仁他们入京护驾?”

“不必!微臣恭请陛下镇静!今日普天同叛,各怀异志,急需要陛下处事镇定自若,以诚待人,感召天下!”此时,蔡兴宗缓缓地上前奏道,“陛下也不必忧虑!”

“蔡爱卿之意……”宋主刘彧问。

“请陛下立即下诏,安定叛党在京的亲朋好友,明白地向他们表示,决不让他们同罪。要让他们觉得,陛下实为可信的仁义之君。倘若他们人心安定,能甘心为陛下效命,那么朝廷大军将攻无不克!陛下何必忧虑?”蔡兴宗继续说道。

宋主刘彧连声称善,并且吩咐朝臣们依言施行。但是,才过两天,外面又传来豫州附逆的消息,宋主刘彧的旧恨未已,又添新愁,更加慌乱不已。

“各地叛情尚未平息,今又有豫州刺史殷琰投靠叛军的消息传来,朕将如何处之?”宋主刘彧愁眉苦脸地对蔡兴宗说。

“据说,殷琰家属多在建康,本不愿意附叛,只是因为目前他尚不知陛下仁义的旨意,加上他受了参军杜叔宝、柳光世等人的胁迫,所以,他才勉强从之。”蔡兴宗漫不经心地轻声说道,接着他又站起来,摇了摇头向宋主刘彧说,“其实,臣现在还不想分辨谁顺谁逆之事,臣只是知道眼下商旅断绝,米粮却不太贵,四方兵马虽然聚来,而城内百姓却未有十分的惊惧T,反而日渐安定。如此看来,平叛是一定会成功的!”

“莫非……对于平叛,朕不必忧虑?”宋主刘彧问。

“平叛虽无忧,然而平叛成功之后……”蔡兴宗慢慢说道。

“会是如何?卿且说来!”宋主刘彧问。

“陛下曾经听说过昔日晋朝羊祐的话吗?”蔡兴宗轻声地问,“羊祐曾经说真正让君主忧愁的事都发生在平叛之后。臣也有此同感!”

“哦,但愿事情真的像爱卿所言,早日平叛成功!平叛后,朕决不会乱杀无辜的,对叛党亲属,朕决不株累,而且还要好好地安抚豫州刺史的家属。这样一来,其结果如何?”宋主刘彧说。

“陛下所言,正是招携怀远、安定民心之要策!”蔡兴宗说,“征服兵马,首在征服人心阿!”

“朕将令侍臣去慰抚殷琰家属,好言劝说,令他们劝降殷琰,并派兖州刺史殷孝祖的外甥荀僧韶宣诏殷孝祖回朝!”宋主刘彧激动地说。

“如此,我朝幸甚——”蔡兴宗感叹道。

荀僧韶到了兖州,谒见殷孝祖。

“启禀舅父大人,请您再三考虑一下!”荀僧韶对殷孝祖说,“刘子业荒淫残暴,古今罕见。如今陛下诛杀了狂徒,再造山河,有利于家国,理所应当。不料,现在又有人造谣生事,倘若天道助逆,群凶得志,那么,你我及广大黎民百姓不是又要蒙冤受难?”

“此言有理!不过,你以为,为舅现在将如何行事?”殷孝祖两眼圆睁地问。

“大人自小胸怀大志。今日如能召集义勇将士,辅佐朝廷,匡主靖乱,则不仅会成为当朝功臣,还能名垂后世!”荀僧韶接着说,“况且,以愚甥看来,浔阳刘子勋小儿及邓琬之流贪得无厌、鼠目寸光,他们本是成不了气候的跳梁小丑!我们何必自趋危境,为他们陪葬?”

“贤甥高见!”殷孝祖听罢立即高兴起来,接着大叫,“我当立即行动,现在就率领两千人马,前往建康勤王!”

“尚需安顿好家属?”荀僧韶问。

“如今会稽等郡叛军已逼京都,军情紧急,我暂时不能顾及家属了!”殷说道。

说罢,殷孝祖立即起身随荀僧韶率兵东下,疾奔建康。

当时,建康城外,叛军压境,京城已经开始混乱,不少人都想逃出。幸而有了殷孝祖带来的两千雄师轰轰烈烈地赶来,使得形势立刻好转,这才安定了人心。

殷孝祖到京之后,宋主刘彧即日晋升殷孝祖为抚军将军,督管前锋军事,令他率军进抵虎檻;又命山阳王刘休佑为豫州刺史,督领辅国将军刘励、宁朔将军吕安国等将领,北讨豫州的殷琰;宋主还令巴陵王刘休若督领建威将军沈怀明、尚书张永、辅国将军萧道成,东讨会稽郡的叛党孔岂。

巴陵王刘休若立即率众前行,并在马背上与众将商议军事。

“孔岂刚与东南各叛军会师,气焰正盛。沈将军应当先率大军,竭力奋进!”巴陵王刘休若向沈怀明说道。

“末将明白!”沈怀明激然答道,并率兵疾往奔牛镇飞驰。

但是,当时正值春雨连绵,大水崩塘,众无斗志,孔岂驻足晋陵,见此情景,更加气焰嚣张。沈怀明来到奔牛镇,他见孔岂气盛,所以未敢轻战孔岂,只是筑垒固守,以待战机。

张永到曲阿县后,更是被敌人的气焰吓退到了延陵,并且欲投向刘休若的大营去躲藏。

“今日天时不佳,我们不如暂时退保破冈,以待来日!”诸将劝主帅刘休若道。

“你我身为国家将士,为国平叛,而今贼寇尚未到来,就想轻言退走。你这是何道理?你们有敢再言退逃者,斩”刘休若闻罢怒吼道。

宋主刘彧闻得东吴军情紧迫,十分忧虑,遂长吁短叹不止,急忙召集众臣计议。

“启奏陛下,殿中御史吴喜恳求前往战场效命!”此时,吴喜见了,急忙出班奏道。

“哦,朝廷有幸,爱卿愿意为国出力!朕封爱卿为建武将军,令你带千名羽林勇士前去——”宋主欣喜地说道。

吴喜率兵东去了。因为吴喜曾经出使东吴,性情宽厚,颇得三吴百姓的敬爱,所以,沿途受到众人的拥戴,官员们见吴喜引军前来,纷纷望风而降。于是,吴喜此次竟然自成一路雄伟的大军,率兵轻而易举地直捣了贼巢。

接着,永世县的叛军县令孔景宣,为平民徐崇之所杀,徐崇之向吴喜报捷,吴喜令徐崇之暂为永世县令,自己仍旧率军攻打吴城,并且连破义兴军。叛军义兴太守刘延熙正想筑栅自守,却被吴喜引军一举击毙。于是,吴喜收复了义兴。

义兴兵败,使得驻守在晋陵的孔岂惊惶失措。宋主刘彧又派积射将军江方兴、御史王道隆出击晋陵,大军屡战屡捷,接着攻克了晋陵。叛军纷纷弃郡出逃。于是,吴郡、吴兴、晋州相继荡平。

捷报送到京城,宋主刘彧又调张永出兵彭城,江方兴出兵浔阳,令建武将军吴喜与建威将军沈怀明东击会稽。吴喜引军人柳浦,拔西陵,势如破竹。上虞县令王晏也起兵攻城。于是,孔岂抵挡不住,逃往嵴山。

会稽城内只剩下了刘子勋的弟弟浔阳王刘子房了。随即,刘子房又被王晏抓住,押往建康请功。接着,王晏悬赏捉拿孔岂,不久孔岂、孔噪兄弟二人也一起被捕、被斩杀于城下。

会稽既平,各路叛将遂土崩瓦解,纷纷乞降,宋主一一恩准。甚至对刘子房也给予了宽容,只是将他降为松滋侯。

山阳王刘休佑到了历阳,命令刘励先行,进军小岘。殷琰的南汝阴太守裴季之以合肥全城向宋军投降。宁朔将军刘怀珍,又奉命带龙骧将军王敬则等五千兵马前来帮助刘励攻打寿阳,并且斩杀了叛军的庐江太守刘道蔚。

“刘休佑已经派刘励前来攻击我军,刘道蔚又已兵败。现在,我命令将军刘顺、柳伦、皇甫道烈、庞天生等人率兵阻击刘劻——”殷琰向部属们叫道。

于是,刘顺等人率军去了。然而,经过一个多月后,刘顺等人弹尽粮绝,遂派柳伦前往大营求救。

“启禀大将军,我军现在已经粮尽,盼速接济——”柳伦向殷琰哭道。

“参军杜叔宝,请你速发军粮五百车给刘顺——”殷琰闻罢,向杜叔宝命令道。

杜叔宝催军去了,殷琰满面汗水,静待回音,却见部将们又仓皇地跑了进来。

“报——”一位部将惊叫起来,向殷琰报道,“运粮车队在途中已被刘劻率兵劫获!我军无粮,已经溃散,刘劻又已引军进抵寿阳来了!”

“啊——”殷琰听后惊慌地叫道。

殷琰见此,非常惶恐,遂与杜叔宝等人招集散兵,驻城自守,其危在旦夕。

薛安都所居的彭城是徐州的治所,城池坚固。得知张永与萧道成来攻彭城,安都之侄薛索儿和太原太守傅灵越急忙夺据睢陵,阻挠官军。张永与萧道成两厢夹攻睢陵,威力无比,于是薛索儿战死,傅灵越逃到淮西被捕,被送至建康,因他出言不逊也被斩杀。

邓琬焦头烂额地回到大帐中,从赭圻赶来的右卫将军陶亮也尾随其后跑了进来。

“如今,我们浔阳皇帝的兵马连败,相爷,这如何是好?”将军陶亮仓皇失措地问邓琬,“莫非我们的前途堪忧?”

“嗯,我看……前途似乎不佳……”邓琬十分澳伤,无可奈何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