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刘备
21797700000030

第30章 绝境中的绝望

其实,刘备早己原谅了关羽。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刘备写了那封挖苦信后,在书写宣泄效应的作用下,怨气已消了大半。另一方面,关羽得信后封金挂印,不惜一路过关斩将,也要重归刘备。这一行为对刘备的自尊带来的补益早已超过了当初他投降曹操带来的损伤。

刘关张在古城再次聚首,三兄弟抱头痛哭,恍如隔世。男儿有事不轻谈,一切尽在热泪中。在涕泪横溢后,所有的怨恨与委屈都消散无踪。人们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在重新拥有后才明白宽容。从此,刘关注三兄弟的情谊更加牢不可破,再也没有人能够将他们分开。

刘备在古城落脚,他的旧部闻讯后陆续来投。赵云原是公孙瓒手下勇将。公孙瓒被袁绍歼灭后,赵云流离江湖,现在也来投奔了刘备。

刘备看看帐下文有孙乾、简雍、糜竺,武有关张赵云,心情为之一振。刘备随即与割据汝南的刘辟龚都联合,拥有了一块新的根据地。

刘备的预判很准确。曹操在与袁绍的官渡决战中,以弱胜强,击溃了袁绍,随后又攻破了袁绍的老巢冀州。

袁绍一死,刘备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曹操很快调转枪口,对准了这个背弃自己的血诏余党。

刘备一直对曹操超强的能力与实力深怀恐惧,但是要想有所作为,曹操这一关是逃不过去的,只有勇敢面对。

曹操身材矮小,但此前刘备一直觉得他气势宏阔,形象高大。这一次在战场相遇后,刘备对曹操的观感却有了很大变化,觉得他又矮又小,面目可憎。这自然是知觉转换的缘故。当一个人,成为我们的敌人后,我们会迅速扭曲他们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

曹操见了刘备,气不打一处来,以马鞭指着刘备,痛骂道:“我用上宾之礼待你,恩若兄弟,你为什么要忘恩背义?”曹操生刘备的气,一方面是因为他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加入了血诏党,阴谋暗害自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刘备刚刚挖了曹操的墙角,导致关羽不告而别,还杀了曹操手下多员大将。

曹操的这个指责正击中了刘备的软肋。刘备一直苦心经营自己的仁义之名,就连他写信指责关羽也是以仁义为武器的。

刘备挺起胸膛,目光炯炯,直视着曹操,大声回骂道:“你托名汉相,实乃汉贼。我是汉室宗亲,当然要讨伐你了!”

刘备的这一回击非常巧妙,他并没有直接回应曹操的指责(这是刘备在私德方面理亏的地方,在这一层面上,无论如何都说不过曹操),而是将双方的论辩提升到了另一个更高的道义层面(公德方面),居高临下,指责曹操的不义。以公攻私,无有不胜。曹操原本拥有的道德优势不但涣散消失,而且被推到了道义的反面。刘备用的这个策略,就是“向上提升策略”。

刘备这番硬碰硬的话一说,从此就在心理上确立了对曹操的道德优势,而他的人格也从此得以完全独立。

曹操一听,刘备这张嘴实在是太能狡辩了,气得发昏,怒道:“我奉天子明诏,讨伐四方逆贼,你怎么敢胡说八道!”

挟天子以令诸侯,本是曹操万用万灵的幌子。有了这个幌子,谁也没法在最高的政治道德层面胜过曹操。

但是,现在刘备手中已经有了一个足以对付曹操的秘密武器。这就是汉献帝亲手所写的血诏!

刘备轻蔑一笑,说:“你的明诏不过是骗人的把戏。我有天子血诏在此。”说完,就开始高声朗诵血诏的内容。

曹操一听,脸色顿时变了。

血诏对明诏,至少是旗鼓相当,曹操的幌子从此在刘备面前就黯然失效了。不过,细究起来,刘备是很对不住他的血诏党朋友的。刘备没有为血诏党出过一丁点儿力,却独自坐享的所有好处。刘备出于生存性自私,明哲保身,觑准机会,先行溜了,而留在许都的董承等人却付出了一千多条鲜活的生命。

曹操一看,嘴巴上打不过,那就拳头上见吧。曹操发动攻击,刘备不能抵挡,仓皇败逃。

刘备一路逃到了汉江边上,一清点兵马,只剩下不到一千人了。但幸好关张赵云,拼死拼活,保住了刘备的家眷,没有第四次落入敌手。

刘备看看,好不容易拢聚起来的一点家底,几乎又败光了,心里猛然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绝望情绪。

这不知道是刘备的第几次失败了。在这近二十年中,刘备屡战屡败,总是在稍有起色的时候,就会遭受一次猛烈的打击,被迫清零重来。虽然如此,刘备还是屡败屡战,从未曾失去过对自己的信心,对未来的憧憬。但是,今天的情形却大不一样了。

刘备这一年四十一岁。孔子说:“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刘备是十五就知天命,但却三十不立,四十大惑。整个儿倒过来了。面对奋斗十七年却一无所有的苍白现实,刘备第一次对天命产生了怀疑。就算天命在我,羽葆盖车之梦能够成真,恐怕也没有多少时间了。

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并不长,那些有所成就的人一般到了三十岁就已奠定了自己一生的荣耀之基,而到了四十岁就基本踏上了自己的人生之巅。而刘备已经四十一岁了,却还是一无所成。眼看去日无多,对手曹操又实在太过强大,张绣、吕布、袁术、袁绍这些豪强均败在(死在)他手中,凭什么自己就能幸免呢?

在持续不断的打击下,刘备经由李定“贵人论”而来的心理能量终于在惨败于曹操后消耗殆尽。

在汉江之畔,刘备对着这些追随了自己十几年的老部下,流下了痛苦的眼泪。刘备哭着说:“诸君皆有王佐之才,随便去投奔谁,都能得荣华富贵,不幸却跟了我刘备!谁想到我刘备命途窘迫,连累了诸君啊!今天我刘备上无片瓦盖顶,下无立锥之地,实在是不敢在耽误各位了。诸君,你们还是离开刘备,各自去投奔明主,赢取功名富贵吧。”

刘备真是绝望到了极点了。他一直以为命运是眷顾自己的,否则不会轻易得到关张的友谊,陶谦的徐州,汉献帝的皇叔尊称。这一连串的幸运事件,支撑着刘备度过了漫漫长夜。但是,接二连三的重大打击,又让刘备不得不怀疑,此前的幸运,也许只是命运欲擒故纵的把戏。再坚强的人,也不能扛过所有的磨难。天意高深难测,人力有时而尽。遣散旧部,就意味着刘备彻底放弃了。刘备已经了无生趣,当这些老部下四散而去后,他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不再抗争,不再奋斗,就在黄土中去寻找从来也未曾拥有过的心灵宁静。

众人听了,感同身受,顿有兔死狐悲之感,不由放声痛哭。在这夜色四合的汉江之畔,江风呜咽,传向远方,仿佛也是在为英雄走向了末路而应声唱和。这是何等令人心碎的场面啊!这是何等令人心酸的场面啊!那些从未经历过人生绝境的人们,也许永远不会理解,一个奋斗者绝望的哀鸣。

就在压抑沉重的氛围中,关羽站了出来。在经历了降曹归刘的炼狱淬炼后,关羽已经变得十分坚强。他打破了刘备的苍凉心境,说:“兄长,你错了!我听说当年汉高祖与项羽争夺天下,多次失败,但后来垓下一战成功,开创四百年基业。我跟随兄长,征战二十年,或胜或负,为什么今天要说丧气话呢?徒惹天下人耻笑!”

关羽的话开了一个积极的好头。整个团队的沉闷压抑的氛围为之一变。但刘备依然万念俱灰,叹气道:“我听说‘主贵则臣荣’,我连立足之地都没有,真是汗颜,唯恐耽误了你们的前程啊。”(张飞站在一边,不敢吱声。这时他才真正明白,拥有一块地盘是多么的重要,当初自己醉酒丢了徐州对刘备的事业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孙乾的情绪也变得激昂起来,接过话头,说:“使君您的话不对!人成败有时,但却不可灰心丧气。此去离荆州不远,刘表是当世英雄,又是使君您的同宗长兄,为什么不去投奔他呢?”

刘备想起自己投奔过这么多人,但没有一次是善始善终的,信心全无,黯然道:“我想刘表不会收留我们吧。”(自我设限的苗头在刘备心中出现了)

孙乾昂然道:“使君,您要是担心刘表不能收留,我孙乾不才,愿意去荆州一趟,非得让刘表出境迎接主公不可!”

孙乾一向是个内敛沉静的人,这时说的话却很冲,仿佛换了个人似的。事实上,不仅仅是孙乾,整个团队都变得积极起来,仿佛惨败才是最好的激励一般。

一般而言,重大的失败会让团队分崩离析,就像不久前的袁绍那样。官渡失败后,袁绍的很多谋臣武将都投奔了曹操。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有时候,危机反而更能促进内部的团结。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团队的领导者。如果失败不是由于领导者的昏庸无能、倒行逆施造成的,失败反而会加大团体的凝聚力。刘备一直苦心经营自己的名声,而血诏事件后,牺牲者们用淋漓的鲜血造就的道义光芒,尽数倾洒在刘备这个唯一的存活者头上。此时此刻,刘备就代表着汉室的希望,代表着道义的顶峰。失败,在与邪恶势力(汉贼曹操)对抗中的失败,非但不会让刘备的声望褪色,反而更加添了他的正义色彩。

这样的一个人,不但不会失去属下的衷心爱戴,而且还会得到天下人的无限景仰!实际上,这个时候刘备并不是一无所有的。他已经赢得了分量最足的人和资源!

刘备见一众部属在这样的艰难时刻依然对自己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并且积极谋划脱困之策,他的情绪也渐渐好转。刘备决定,派孙乾去荆州,自己和其他人就在这里等待他的好消息。

心理感悟:很多人不是死于绝境,而是死于绝望。

知觉转换当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成为我们的敌人后,我们会迅速将他(他们)的形象负面扭曲。化敌为友后,又会将他(他们)的形象恢复正面。

向上提升策略通过将论辩提升至更高的道义层面,让自己获得道德优势,从而在说服中处于上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