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刘备
21797700000029

第29章 一封兄弟的来信

两军交锋,关羽手起刀落,连劈袁绍的两员大将颜良和文丑,也把刘备的自尊劈得一干二净。袁绍痛失爱将,将气撒到刘备身上,要将刘备砍头泄恨。

关羽的背叛本来会要了刘备的命,但现在袁绍想要刘备的命,他就不干了。自己要死,是一回事,别人要你死,又是另一回事。生存性自私再次出现。刘备急中生智,给袁绍算了一笔账。

刘备说:“关羽虽然杀了颜良文丑,但我可以劝他弃曹来归,明公意下如何?”

袁绍一想,关羽如此神勇,如果能得到他,就算是颜良文丑复生,也比不上。这简直太划算了。当下,也不杀刘备了,立即催他写信劝降关羽。

刘备保住了命后,心中波涛翻涌。他拿起笔,将自己所有的愤懑、不满、酸楚、伤痛全都倾泻在笔端:

备尝谓古之人,恐独身不能行其道,故结天下之士,以友辅仁。得其友则益,失其友则损。备与足下有桃园结义之交,虽不同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而割恩断义?君欲立功名、图富贵,愿献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以待来命。

刘备的意思是,我们说好要同生共死的,你现在背弃了承诺,要去追求荣华富贵了。既然如此,我就成全你吧。我愿意把我的脑袋献给你,帮助你达成心愿。

这封信,根本不是什么情真意切的劝降信,而是一封失去理智的挖苦信。但奇怪的是,刘备写完这封信后,那种痛不欲生的感觉竟然大大减弱。刘备心情为之一快,又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了。

这是为什么呢?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乔舒亚·史密斯等人就书写对个人身心伤害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过研究。他们找来一些刚刚遭受恋爱失败、亲人亡故、交通事故等打击的人,要求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连续几天内每天花几分钟写一写自己受到的伤害。而另一部分人在每天只需要写下第二天的计划。

之后,他们对实验参与者进行了身体测试和心理评估。结果发现,那些书写过自己的伤痛的人,无论是在身体免疫机能,还是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得分都比另一组要高。也就是说,将自己的痛苦诉诸笔端,可以有效地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缓解心灵的重负。

这就是书写宣泄效应。

书写其实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我倾诉。伤害过你的人,并不曾真的站在你面前,所以你可以直言无忌,想怎么对他说,就怎么写下来。当所有的不满与愤怒都通过笔端宣泄出来后,心情放空,自然也就雨过天青了。

美国总统林肯十分擅长运用这一效应。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他所任命的将领却盛气凌人,不服从他的指挥,甚至当面无视林肯的存在。林肯十分生气。所以,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但是,写完之后,林肯却没有把信寄出去,而是点火烧了。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林肯说:“写完信之后,我的怒气就发泄光了。再把信寄出去,就会伤害对方,并引发新的冲突,这就得不偿失了。”

林肯的做法是很明智的,既能舒缓自己的心情,又不致于造成新的矛盾。但刘备还做不到这样。他的信刚写完,就马上派人给关羽送去了。

那么,刘备的这封极尽挖苦之能事的信,会不会激怒关羽,真正导致兄弟反目呢?

应该说,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关羽是迫不得已才投降的,并不是因为对刘备恩断义绝的缘故。刘备故意说反话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与不解,但其实刘备对关羽的指责根本就站不住脚。

大难临头,你刘备自己就先跑了,根本就没管过兄弟。现在,你却要倒打一耙,把背信弃义的污水全泼到兄弟头上。这怎么能行呢?再说了,兄弟跟着你刘备,辛辛苦苦混了十几年,攻全无克,战全无胜,遭遇的总是失败。这难道不是身为老大的你的无能所致吗?既然你还血口喷人,那咱们就一刀两段,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吧。

一百个人中有九十九个会这么做。刘备这封信很可能招致鸡飞蛋打的结果。但幸好关羽是那唯一一个不会这么做的人。

关羽忠义过人,看了信后,立即痛哭流涕,毫不犹豫就放弃了在曹营中得到的一切(包括汉寿亭侯的爵位和曹操赏赐的金银、美女),护送着刘备落入曹操之手的两位夫人,千里独行,过五关斩六将,历尽艰辛,来找刘备。

关羽路过古城的时候,巧遇失散已久的张飞。正如当初关羽不肯原谅张飞因醉酒而导致徐州失守一样,张飞也不肯原谅关羽投降曹操的行为。两人大打出手,幸得二嫂及众人相劝,兄弟俩才重归于好。

关羽张飞会合后,正要去袁绍处找寻大哥刘备。但刘备却又有新的想法了。

当初,曹操在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曾经评论过袁绍。刘备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袁绍阵营内部的乱象,不得不佩服曹操的精准眼光。刘备判断,虽然袁绍目前实力远胜曹操,但袁曹之战的胜者更可能是曹操。在看透了袁绍的庸碌无能后,又得知关羽张飞在古城聚拢旧部的消息后,刘备就不想再跟着袁绍混了。寄人篱下,依附他人一直都是刘备的无奈权且之举,只要一有机会,他总是想自立门户的。

刘备正在思考脱身之策。他的旧部简雍,如今在投在了袁绍门下。简雍给刘备出了一个好主意。

第二天,刘备去见袁绍,说:“如今曹操势力渐大,我们不如和刘表联合,共同对付曹操。”

袁绍说:“刘表坐拥荆襄九郡,兵精粮足,如果能和我们联合当然好。可是,我曾经派人去见过他,但他无意结盟。”

刘备说:“刘表是我同宗的兄长,如果我去劝说他,一定没问题。”刘备已经好久没用“汉室宗亲”的牌头了,现在又派上了用场。

袁绍一听,刘备的这个主意比较靠谱,就答应了。刘备前脚刚走出,去做出行准备,简雍就站出来揭发刘备了。

简雍对袁绍说:“主公,依我看哪,刘备这一走就不会回来了。”

袁绍吃了一惊,简雍本是刘备的旧部,没想到却会在刘备背后说他的坏话。袁绍追问缘故。简雍说:“刘表刘备是同宗兄弟,他留在刘表那里岂不是更好吗?”

袁绍觉得简雍说得有道理,正要把刘备叫回来。简雍却又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袁绍忙说:“说来听听。”

简雍说:“请让我跟着刘备去。一来可以促成和刘表的联合,二来可以监看刘备,看他有什么动静。”

袁绍一听,大喜,连声称好,当即派简雍和刘备同行。

简雍这不是在卖主求荣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实,这正是简雍的脱身妙策。刘备要离开袁绍,简雍还是愿意继续追随刘备(这也足以说明,刘备虽然屡遭失败,但他的人格魅力依然强大)。但是如果他直接提出要和刘备同行,很可能招致袁绍的怀疑。所以,简雍采取了相反立场策略,用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达到了目的。

所谓相反立场,就是指说服者话语中所表达出来的立场和自己的利益诉求恰好相反。当说服者从相反立场来说事时,别人更容易认为你是客观公正的,从而更有说服效力。

简雍是刘备的旧部,人们自然将他视为和刘备立场相同,利益一致。他一揭发刘备,就发出了和旧主刘备划清界限的信号,站到了袁绍的立场上了。袁绍自然很容易就被他说服了。

刘备和简雍巧妙瞒过袁绍,他们根本没去联络刘表,而是向着古城进发,去与关羽张飞会合。

三位发誓要同生共死的兄弟,在经历了最严峻的情感考验后,久别重逢的那一刹那,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心理感悟:每一封信,其实都是写给自己的。

书写宣泄效应将个人的痛苦用笔写下来,可以有效地发泄负面情绪,缓解心灵的重负。

相反立场策略说服者通过站在和自身利益相反的立场来说事,以加强说服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