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被分到了一年级的三个班级,早上7点40分,潍坊高新区清平小学举行了2012—2013学年的开学典礼,在典礼上,老师们向所有学生介绍了来自潍坊市福利院的5名孩子,这5名孩子走上台,跟其他同学打了招呼,老师给他们赠送了画笔。
夏春红告诉记者,得知要上学了,很多天之前,华运他们就很兴奋。在典礼完毕后,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回到各自的教室。8岁的华运因先天性双足残疾,走路不大方便,在他旁边站立的同学便挽起他的胳膊,带着他进了教室,还不忘说谢谢。夏春红主任说,看到这一幕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学校找到了新同学新朋友。
潍坊高新区清平小学的张永海副校长告诉记者,这是第三年接受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之所以把他们编入正常班级是想让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一开始是出于同情,但是接触到可爱的他们后,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责任,因为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都是平等的人,而且是需要特别关爱的群体。
在孩子进入学校后,张永海校长说,他们会再特别安排几个孩子组成小组,帮助他们,而且老师们会特别注意对他们的关注度,既不能过于关心,让他们觉得自己特殊,又能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据了解,还有其他4位福利院的孩子在这所学校上学,他们中间最大的上四年级了,学习很刻苦,成绩名列前茅,和同学相处也非常好。
(2012年9月4日《齐鲁晚报》)
开学第一课画出自己所想听力障碍“福娃”给苹果添耳朵
在开学典礼完毕后,5位“福娃”开始了在清平小学的第一堂课。一年级一班的第一堂课是美术课,老师让他们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
7岁的“福娃”唐斌和8岁的唐保被分到了一年级一班,两个人是同桌,在接到老师的任务后,两个人从书包里拿出各自的画笔,开始在本子上作画。
唐保双外耳廓缺损,听力有轻度障碍,受听力的影响,说话不够清晰,但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他说自己会画苹果,要画一个红苹果。只见他先画了一个大致的轮廓,然后又画苹果上的花纹,最后他还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苹果添上了耳朵和眼睛,变成了一个苹果人。
记者问他为什么他画的苹果和别人不一样,他说,这就是他自己想要的苹果。老师告诉记者,仔细看这幅画,其实他画的是自己,给苹果加上耳朵,也是想弥补自己的缺失,再者这个耳朵长的也像翅膀,说明他对耳朵的渴望。唐人保的画也吸引了旁边的小朋友来看。
唐斌由于先天性足内翻手畸形,书写能力较差,所以画画的速度稍慢。他努力地用画笔画了一朵小花,虽然很小,但是画的整个过程,唐斌都露着笑容。看了唐保的作品,他笑着说,嘿嘿,我没他画得好,他画得真好看。但是看着自己的画他也很开心。
对于学校生活,两个孩子用了“很好”“开心”两个词概括,也希望他们能够一直幸福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2012年9月4日《齐鲁晚报》)
齐鲁晚报:开学第一课孩子欢笑多
2014年9月4日《齐鲁晚
报》以“开学第一课孩子欢笑多”为题,报道潍坊各地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出现的新气象。报道对清平小学的全纳教育给予特别关注,并配以两名“福娃”在教室上课的大幅主题照片福利院的儿童们圆了上学梦……3日,在高新区清平小学一年级1班教室内,‘福娃’唐元斌和唐元宝开始了他们的入学第一课。”
节目预告(旁白):他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但他理应受到平等的教育。面对他的求学之路,我们该做出怎样的反思?今日《聚焦》敬请收看《贝贝的求学之路》。
主持人:观众朋友好,欢迎收看《聚焦》。我们栏目曾经播出报道过周英的故事,40岁的周英是一位患有脑发育迟缓病症孩子的母亲。10年里她对孩子的付出让她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个这样特殊孩子家长的艰辛。于是她在我市城区和平路与北宫街附近创办了一所名为诺亚舟的学校。希望通过努力让这些特殊的孩子,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读书、上学,尽早融入社会当中。一年多的时间,诺亚舟先后有两个孩子经过康复训练,来到了普通小学随班就读。然而,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贝贝的上学之路再次让周英有了颇多的感慨。那么针对今天的话题,我们在演播室请到了我们《聚焦》栏目的社会评论员刘艳菊老师。首先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周英孩子贝贝的故事。
旁白:让每一个残疾的孩子,都向这些可爱的孩子一样。正常上课、读书,跑步、锻炼,一直是周英这样的母亲的梦想。然而作为一名特殊孩子的母亲,实现这一愿望并不容易。周英夫妇经过10年来不懈的努力,终于让孩子贝贝正式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中。目前他就读于一所普通的小学,像其他孩子一样在知识的殿堂里汲取着营养。
陈倩(高新区清平小学一年级班主任):他先天说话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唱歌的感觉、融入歌曲中的意境,我感觉表现得非常好,他是在用心唱歌。同学也是真正和他融在了一起,轻轻地为他伴舞,我感觉非常的好。他读课文也是很有感情。
旁白:能真正融入学校中这让周英颇感欣慰,坚持、不放弃让贝贝有了和其他孩子一样的课堂。但个中的滋味也许只有这样的孩子的家长才能清楚。因为就在几个月前,周英还在为孩子上学的事情奔波。
周英:有的学校也是说,“实在很抱歉,要不等过一段时间再说吧。我们现在怕影响招生,怕家长有意见。我们暂时不能收这样的孩子。”
旁白: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这样的托词。这家位于高新区的清平小学,就及时接受了这样的孩子。
周英:不知道孩子将来会处于什么样的环境,老师会怎样对待他,孩子们会怎样对待他?我真的是特别的担心。
旁白:学校是否接受,真正入学之后能不能融入进去?周英的顾虑一个个地被打消了。这所创办不久的学校以一种特殊的小学文化给这些孩子一个最完整的平台。
武际金(高新区清平小学校长):通过这种融合教育,我们身边健康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教育,因为这种大爱是从身边的人做起的。不能光空洞地讲解,通过慢慢地与这些孩子交往,把他们变成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同学,这个过程当中他的爱就升华了。所以对这些健康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第二对这些特殊孩子来讲,他们提前融入了我们的大集体。在这个过程中他受到的是正向的教育,所以这个过程对这些孩子是一个非常好的影响。对他们的心理成长,对他们的知识各方面的成长都是促进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融合教育也增长了很多这方面的教育知识,也懂得了怎样与这些孩子交往,怎么去跟这些孩子交流,怎样去培养这些孩子,让他们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
主持人:通过刚才的短片我们也看到了,贝贝能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学习、长大,我们觉得都非常的欣慰。而且我们也了解到贝贝他的求学之路是非常坎坷的。那么对此您怎么看?
评论员:这些学校的拒绝原因其实也可以理解,就像我们在片子里看到的,可能是担心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学生的利益。比如:担心这样的孩子来了以后会不会影响教学的秩序,会不会家长不满意,引起一系列的麻烦。看起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教育的本质上来说,我们觉得它背离了教育的公平原则,我们说普通孩子的利益是应该得到保护的。但是我们这些特殊孩子呢?像贝贝这样的孩子其实还是有一定的数量的,那他的利益谁来保护呢?他是可以来到学校上学的,但是因为他的特殊情况我们拒绝了他,我们更多是考虑学校的利益,而忽视了这部分孩子的利益。我们也没有看到这些孩子背后的家庭,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所以我觉得,法律是有规定的,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教育。特别是这样的孩子我们也倡导随班就读,就是跟随普通的班级来学习。如果我们学校这样拒绝呢?第一,违背了教育的公平原则;第二,其实也是违法的。
主持人:毕竟这样特殊的孩子和正常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他们可能是由于一些先天或者是疾病导致肢体、言行上和正常的孩子不一样,但他们来到普通的小学上学,会对他们的自身有帮助吗?
评论员:是这样的,我们国家规定特殊孩子,要到特殊学校去上学,但是有一部分人,就像我们说的贝贝一样,他是比较特殊的情况,他在特殊学校,已经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或者不适合了,他经过康复或残疾的程度很轻,可以进入普通学校的话,我们强烈建议这部分孩子进入普通学校来学习,因为孩子在学习之余,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提升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这个他只有在普通学校里,能够针对他身心发育的特点,才是最好的一个选择。就像贝贝的妈妈,她为什么那么着急的给他找学校呢?就是因为他可以来到普通学校,当他来到普通学校以后,他就会在一个正常的环境里,得到更多的滋养,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会提升,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也会提升,这有助于他心理的健康,有助于他性格的完善。
主持人:这些特殊的孩子同在一个屋檐下学习、生活。那么会对普通孩子的心理或者是成长产生影响吗?
评论员:其实好多家长就会担心,这样的孩子会影响课堂的秩序,或者影响孩子们的学习。但是这个担心只是家长在某个角度的想法。实际上就教育的整个目标来说,当一个孩子,一个特殊的孩子来到一个普通群体的时候,而这个群体又能够接纳他,孩子又能够支持他的时候,其实给普通孩子带来的成长是非常大的。我们知道现在这些孩子因为环境比较优越,大多数孩子有些普遍欠缺,或者是需要提升的品质。比如说如何去爱,如何去付出,如何去帮助他人,如何去宽容,如何去接纳。那如果有这样一个氛围,我们的孩子反而会做出这些举动,反而对他个人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主持人:其实这么说更加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评论员:是这样的,真的有这样的例子。就像我们在片中看到的,确实发生着。
旁白:贝贝所就读的学校从2012年就开始接受这些特殊的孩子,最初是福利院的9个孩子,由于这些小孩很多也有残疾,当初也引起了一些质疑。
校长:障碍主要还是家长,家长感觉班里有这么一两个孩子是不是影响他的孩子成长,所以家长这个考虑不是没道理的。后来通过我们家校的各种活动,开放日等家长参与进来,在看了以后,家长发现他的孩子没有受到负面影响,反而受的是正向的影响。孩子对福利院孩子的关爱、体贴,对他们的照顾,自然而然地使孩子受到教育。家长慢慢地也改变了观念,也就支持学校接收这样的孩子。
旁白:然而,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孩子在学校和老师的努力之下,很快地与其他孩子融合在一起,在一种大爱文化的倡导下,小小的孩子学会了尊重、平等,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校长:我们现在这些健康孩子对特殊孩子的关爱,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行为。今年我们搞的“六一”节庆祝活动,之前我们通过开放式的问卷调查的形式,让所有的孩子提出,你想过一个什么样的“六一”节,有90%的孩子提到了要帮助福利院的孩子,要帮助这些特殊孩子,要给他们出节目,要给他们送礼物,这就是一种文化。所以这个过程我们不仅收获了这些孩子的成长,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健康孩子的成长,这些孩子大爱的教育在我们学校已经搞得红红火火。所以我们受益的不仅是这些孩子,实际还有我们学校,还有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干部,还有我们的家长,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
主持人:通过短片我有这样的感悟,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想简而言之就是四个字:教书育人。这个教书和育人是并列的。往往学校,老师和家长就会片面地追求成绩,抓升学率,往往会忽视育人的环节。结合贝贝前期求学屡遭拒绝来看呢,很难说一个没有包容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学校,能教育出有优秀品格的学生来。更何况根据我国残疾人教育条例的规定,拒绝招收残疾人入学,是可以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的。那对此刘老师您觉得我们的教育机构、教育部门,应该做哪些工作呢?
评论员:我们的法律确实有这样的规定,但是我们现在执行的并不到位。像有些国家对残疾人入学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有条件接收的必须接收,不接收是要被起诉的。而且会专门为这些特殊的孩子,制定一个发展计划。据说有些地方考试都要专门为他们开辟考场。考虑到他们的身或者心灵的状况,来给他们设置特定的考题。所以我们这块必须要监管起来,让家长可以理直气壮地去找学校,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必四处碰壁,非常难堪。刚才你说教育的目的,我们说是教书育人。接下来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教书育人是为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我们教我们的孩子干嘛呢?其实我觉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教会我们的孩子去爱,那么爱是最好的教育。如果从这一点出发的话,我们就应该有一份大爱。就像在这个片子里的学校一样,其实我是很感动的。感恩于有一份大爱的一个学校,一个校长。我们的教育应该保证每个孩子,都是在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同样的教育。
主持人:教书育人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是特殊的孩子就拒绝接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