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为了折翼的天使
21786500000029

第29章 全纳教育:社会影响(2)

“全纳教育”在每一位健康儿童心中埋下了“大爱”的种子。“六一”儿童节前夕,学校对三、四年级学生做了一个关于“你最喜欢的“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形式”的开放式调查,结果有80%的孩子提出了与帮助“福娃”有关的活动项目,这是其他学校无法相比的。再也没有家长要求学校拒绝这些特殊孩子们入学了,相反,不少家长在节假日主动带着孩子到福利院看望这些“福娃”。

爱就像学校旁边浞河的水一样,在校园里静静地流淌。

不放弃,美丽天空任我飞

因为这些孤残孩子的存在,清平小学这所建校不到两年、不起眼的学校变得令人瞩目,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都报道了学校实施的“全纳教育”,而这些孤残孩子也在学校获得了成长。由于身体残疾,活动范围受限,加上早期缺少父母亲情,这些孩子和健康孩子相比,学习上有一定困难,但他们阳光自信、勤奋刻苦。

刘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被班主任称赞为有“墨水”、有梦想、有礼貌的阳光男孩。他口才非常好,理想是当科学家。学校举办活动时,他常做主持人;同学们参观福利院时,他做解说员;课堂学习时,他做小老师。他有着同龄孩子少有的大胆和自信。四年级期末考试,除体育课外,成绩全部为A。参加“高新区第一届读书节诵读比赛”,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个12岁的小男生,居然还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取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一个是多孔照明笔,另一个是加湿器。

问他怎么想起发明这些东西的,他非常轻松地说,上一年级时,因为一次停电没有完成作业,受到老师批评,于是想到发明个什么东西,停电时也能发光,就能完成作业了。他随后付诸行动,最终如愿以偿。

还有华运,也算是个小才子。他的班主任范韦韦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在范老师耐心引导和不断鼓励下,华运的外语成绩直线上升,在课堂上朗读的声音很大,充满了自信,还帮助别的同学。去年期末考试,他的语文、数学分别获得A和B。他还是全班56个同学中获得“星”最多的学生,这使他比其他同学多得到一个“进步最大好少年”奖。范老师说,华运戴着假肢,跑步时很吃力,但是他很有毅力,即使是出大汗,也坚持和同学们一起跑,从不请假。

在福利院,华运送给我们一张他自己画的画“家乡山河美”,画面上写有“清平小学”字样,还有他写的一首小诗:

家乡美如画,

诗词赞美佳。

不再思远游,

坐享风景秀。

稚嫩的画面表达了他对清平小学这个家的热爱,这着实让人欣慰和感动。

郭君也认真地画了一张画送给我们,画的是潍坊的风筝节。画面上她的小伙伴唐灿放飞了一只风筝。画面上太阳高照,小鸟、风筝比翼高飞,“我的风筝飞得好高”,表达了她愉快的心情。

我们还在路上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的学习生活结束,刘远、唐童表现出色,被评为“全能好少年”。华运、唐灿不但被评为“星级好少年”,还分别被评为“进步最大好少年”和“正能量大使”。据老师介绍,“正能量大使”是学校级别非常高的荣誉,颁发给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时时传递正能量的学生。此外,郭凡和唐童还分别收到了在第二届“趣味运动会”和第二届“冬季越野赛”中荣获的奖状。一年级的3名孩子也不负众望,均被评为“星级好少年”。

乐于无偿奉献已成为清平小学特有的文化内容,这种文化自然也传递到了教育理念中。

正如武校长所说,健康的孩子在和这些孤残的孩子交往并逐渐成为朋友的过程中,他们的爱得到了升华。而融入了这个温暧的集体,孤残孩子的心理也得到健康发展。家长们从孩子的身上看到了爱的力量,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再也没有人认为残疾孩子会拖正常孩子的后腿了。

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清平小学的“全纳教育”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武际金说,这也源于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潍坊市高新区慈善总会每年都会划拨出一笔资金,专门用于对孤残儿童的教育;潍坊市和高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也多次来到学校参观指导。

武校长说,回眸走过的路,我们在思考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行,不仅有收获成功的喜悦,更有点燃希望的热情。

我们还在路上!

(注:文中“福娃”的名字均为化名。压题图为“福娃”华运的图画《家乡山河美》。本文作者王玲,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2014年7月25日《光明日报》)

中国教育新闻网:山东清平小学“健残一体教育”有爱不孤实践记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4年7月25日全文转载《光明日报》刊发的《有爱不孤有教无类——山东清平小学“健残一体教育”实践记》。

(2014年7月25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2014年6月1日CCTV-12播出的《热线12》栏目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专家、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宗春山教授提到:在山东潍坊清平小学已实施“全纳教育”,他们无条件地接收福利院的特殊孩子,让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学习、玩耍,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幸福教育。

中国教育电视台:《老师来了》

2014年8月10号武际金校长与“福娃”们一起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老师来啦》节目录制。

新华社:孤儿上学政府买单

新学期伊始,来自山东省潍坊市儿童福利院的9名孤残儿童开始了他们在校学习的第二个学期。2012年9月以来,潍坊市高新区推行孤残一体化教学模式,潍坊市儿童福利院的首批9名身体有残疾的孤儿走进了小学,与同龄孩子一起学习。孩子们的学费、书本费、校服费等均由高新区政府承担。

(2013年2月27日新华网)

大众日报:30名“福娃”融入普通学校

像正常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接受教育、健康成长,是每个残疾儿童所期盼的。潍坊市高新区实施“健残一体化教育”机制,将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及社会上符合条件的特殊儿童就近纳入附近学校。残疾儿童既不用在特殊教育学校上课,也不用在儿童福利院接受教育,而是进入普通学校编入正常班级,和正常孩子一起平等享受优质教育。

渴望,走进300米外的“远方”

他是“福娃”,渴望有一天,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300米的距离,将现实中的学校推进他的梦想。

他叫华欣(化名),先天性双足缺陷,没有前脚掌,潍坊市儿童福利院是他的“家”。虽然不能正常行走,但他渴望能与其他同龄孩子一起,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和同学嬉闹。在离“家”只有300米的地方,就有一所学校,这也成了华欣可望而不可即的“乌托邦”。

“虽然我们福利院也教孩子读书写字,但常规学校的环境我们无法创造。如果不能入学,这些孩子只能在福利院长到成年,难以真正融入社会。”华欣的“家长”潍坊市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们心急了,落泪了,“希望他们能跟正常孩子一起学习,有知识才能有希望。孩子将来真能自食其力了,该有多好啊!”

很快,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圆梦,“远方”变成第二个“家”

潍坊市高新区出台政策,将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及社会上符合条件的特殊儿童就近纳入附近学校,和普通孩子一起享受平等的教育,8岁的华欣圆梦了。

清平小学,这个曾经的“远方”,成了华欣的第二个“家”。起初,共有9名潍坊市儿童福利院的适龄儿童被清平小学无条件接纳,后来又有4名孩子走进清平校园,开始了他们渴望已久的小学生涯。他们被老师亲切地称为“福娃”。

如今,已入校一年半的“福娃”们,也早已适应了和同学一起上课,一起玩耍。幸福的欢笑,洋溢在大家稚嫩的脸上。“我现在多了一项工作,就是讲故事。”华欣说,每天放学回到福利院后,自己都会被福利院的其他孩子围起来,而他也乐此不疲地为大家讲述一天的校园趣事。

“特别,但不特殊。”谈到对“福娃”们的教育,华欣所在的二年级三班的班主任范韦韦说。在教师办公室,范韦韦一边抱出了一摞材料,一边说这些全都是与华欣有关的内容。”仅仅为了教育一个小学生,就需要这样大的精力,确实令人意想不到。

“这里面有他的身心发展记录、学习基础记录,有我搜集的适合他的教学内容、专门设计的教学方法,有他的作业练习设计,还有《异步发展教学计划和方案》《家族式亲情管理方案》。”范韦韦说。

生活中,华欣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爱。中秋节,他和同学们一起吃月饼;重阳节,他和老教师们结对子,有了自己的爷爷奶奶;圣诞节,校长、老师化身圣诞老人,为他送来了大礼包;六一节,他和健康孩子同登舞台展示自己……对华欣来说,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学校已经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多赢,学校上下充满大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们的默默关爱,让华欣学到了许多。在清平小学校园内,有一张感动全校师生的照片:腿脚不便、个子不高的华欣,趁大家都去跑操时,拿着抹布努力踮着脚尖去擦教室里的饮水机。这张照片,是校长武际金在大课间巡查教室卫生时意外发现,并用手机定格的。

“老师让你擦的?”武校长问道。华欣边擦边说不是,同学们总是帮助我,我想为班级做点事情。他们对我很好,我也要对他们好。”话虽不多,却让这位名校长背过身子,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张偶然间拍下的照片,让华欣当选为当月感动学校的“月度人物”,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明星”。“华欣是一个非常懂事和内心阳光的孩子,每次见了老师都会主动打招呼,老师们都非常喜欢他。从他身上,我也看到了在清平小学就读的市儿童福利院‘福娃’们的状态。”武际金说,“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都可以当选‘月度人物’。在这种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对他人的尊敬和关爱。”

融入大集体的“福娃”,增强了自信、增长了本领。同时,学校也自上而下焕发着大爱精神——正常孩子跟特殊孩子共处后,变得更乐于助人,更觉得自己的家庭幸福,懂得感恩、关爱每一位残疾同伴成了孩子们共同的自觉行为;学校的老师们也从这群孩子身上,收获感动,对工作、对生活、对生命更加热爱。“我们的学校,有了这种大爱精神,以后也将永远影响走进校门的每一个孩子,这将成为清平文化与大爱之源。”武际金说。

接力,特殊儿童全程资助

“校长,你认识我吗?”2013年重阳节学校组织的活动现场,华欣伸手拍了一下校长武际金的左肩,询问道。

“当然认识你了!”武际金的回答,让华欣既惊讶又高兴:“那你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武际金随口说出:“华欣。”华欣显得更惊讶、更高兴啊!校长,你怎么记得我的名字啊!”武际金笑了笑当然记得了,你不是在课间主动擦拭饮水机的华欣吗?”华欣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校长,你真厉害,还能记得我的名字。”

“他在会场上,在我身后,与我对话,目的就是要探探我是否还记得他,是否还记得他为班级服务的那件事。而我每句话都‘正中’他的‘下怀’,因此,他心里得意。这就是一个身体残疾孩子的内心世界,他苛求得到赞赏,期盼得到承认。”武际金认为,华欣虽然肢体有残疾,但智力很正常,能与人进行沟通,从心理上看,和正常孩子并无差异,他的内心反应与正常孩子没有任何差别,甚至内心对事情的感受度更强、更深。因此,让福利院的孩子们融入普通学校大家庭,融入普通同龄孩子之间,对他们的帮助是巨大的。

目前,潍坊市多数县市区除了个别轻度的在所在地区的辅读学校随班就读外,大多数肢体残疾孩子都在特教学校就读。而高新区“健残一体化教育”,让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特殊儿童可以就近入学。目前,和华欣一样就读在普通学校的“福娃”已有30名。他们和普通学生一样正常建立学籍,和其他学生共同编班,享受到了正常的教育。

“福娃”们的身上,凝聚的不单单是福利院和学校的爱心,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一贯关注。近两年,高新区慈善总会为全区残疾儿童捐款22.6万元,对在高新区中小学就读的特殊儿童实行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程资助。

(2014年2月21日《大众日报》)

山东卫视:“健残一体化”的儿童成才

潍坊市高新区实行“健残一体化”教育,政府提供财政支持,慈善总会为全区残疾儿童捐款11.3万元,为在高新区中小学就读的孤残儿童,实行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程资助。目前,试点学校清平小学的“健残一体化”教育已经全面启动。

(2013年3月4日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

3日,来自潍坊市儿童福利院的5名儿童进入潍坊高新区清平小学,开始了他们的学生生涯。

这五个孩子分别是唐人灿、郭孟凡、唐人保、华宇运、唐人斌。潍坊市儿童福利院的夏春红主任告诉记者,这五个孩子中9岁的郭孟凡智力发育正常,曾在昌邑某小学读过半学年一年级,后因家庭原因辍学,能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在运动上也正常。而其他四个孩子虽然肢体有残疾,但是智力都很正常,能与人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