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穿帮:民国军史中的以讹传讹
21774700000006

第6章 张灵甫能算老几

谁也没想到,历史人物竟然也可以像歌星影星那样,靠包装和炒作而火起来。张灵甫就是最突出的一个。因为人长得高且帅,先是引来一些少女少男的狂热迫捧,被尊为偶像,进而又被一些在政治上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进一步炒作,使得这位在抗日战争中籍籍无名的末将一下子被吹成了“王牌悍将”“抗战十大名将”。

那么,在抗战中,在众多的国军将领中,张灵甫能算个老几呢?试比一下。不说我军的抗战,单说国军。“九一八”之后,江桥抗战的马占山,是张灵甫能比的吗?“一·二八”抗战的蒋光鼎、蔡廷锚,是张灵甫能比的吗?长城抗战的赵登禹、佟洋光、关麟征,是张灵甫能比的吗?绥远抗战的彭毓斌、孙长胜,是张灵甫能比的吗?坚持东北敌后的李杜、王德林、苏炳文、唐聚五、王凤阁、邓铁梅、苗时秀等,是张灵甫能比的吗?全面抗战开始后,卢沟桥畔的冯治安、秦德纯、吉星文,平绥线上的王仲廉、陈长捷、罗芳洼,忻口内外的郝梦龄、李默庵,正定城里的宋肯堂,娘子关口的赵寿山、孙连仲,淤沪战场的张发奎、廖磊、罗卓英、韦云淤、彭善、夏楚中、王修身、林伟传、谢晋元等,是张灵甫能比的吗?行了,以后的就不罗列了,要是再列下去,列到徐州、武汉、长沙、桂南、高、中条山、常德、腾冲、豫湘桂、雪峰山、远征军、驻印军等,就是再列一自个,也列不到张灵甫的头上。这些战役战斗,论规模,论地位,论战果,论影响,有哪一个是张灵甫指挥的战斗能比的。

当然,是不是够得上“头号”或“十大”,也不能光看职务的高低,不能光看组织指挥战役的大小,吉星文、罗芳硅、谢晋元等杀敌立功时,也不过区区团长,如果张灵甫也能有谢晋元等那样震撼的效果,也可以讨论,那么,抗战时的张灵甫有没有那样的卓越战功和巨大影响呢?借小沈阳那句话真没有。

大概那些追捧张灵甫的人也意识到,要想树立张灵甫头号悍将、十大名将的形象,光凭爱慕不行,得弄出点忠勇杀敌的事迹才有说服力,于是有人撰文歌颂张灵甫和他任团长的第51师305团,说在淤沪的罗店、嘉定战场,“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蜂拥神锋,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壤,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抱头鼠窜。后他率领该团又连续打返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寇800多人好精彩的故事!在淤沪那样的战场,一个团歼敌800余人,那可真够悍将了。因为罗店、嘉定作战时,日军在整个揭去沪战区的全部地面作战部队才仅有11个陆战大队和第3、第11师团各先遣年部,总兵力仅万余人,而国军在同一地区此时已经增兵至十多个师十余万众,要是都像张灵甫团这样,何必再陆续增兵七十多个师呢,我看有几个团就能把鬼子杀光了。

可惜的是,这故事精彩是精彩,感人是感人,但很快就被网友拆穿是假的。先是一封51师师长王耀武于10月26日致钱大钧的电文公布出来,“新编2旅4团就绪派任李天霞兼旅长惟305团无枪派往前线构筑工事”[原文如此,无标点符号]紧接着,又不断有网友晒出新发现的史料,于是真相大白原来在嘉定、罗店作战时,51师有301团、有302团、有306团,可偏偏没有这个305团,那个时候305团还没组建呢。张灵甫这时还在陕西汉中呢。不错,很快,由张灵甫任团长的305团便在陕西编成,可当张灵甫率领还没有配齐枪弹的305团抵达淤沪前线的时候,已经是11月初,正是国军全面溃返的时候,从这往后,已经再没能组织起像样的战斗,到了11月12日,悲壮的淤沪战役便已失败而结束了。那么生动的故事,竟然是杜撰的,看来以后再编这样的故事时,应该搞清楚情况再下笔才好。

对张灵甫的歌颂,嘉定杀敌800之后,又有固守南京雨花台“不肯过江东”的美好故事。《王牌悍将张灵甫传》中是这样说的“:,11杀中,张灵甫的左臂中弹负伤,他匆匆包扎后继续投入战斗,部下力劝团长随伤兵撤过长江到后方就医,张灵甫勃然作色道:6昔日项羽兵败,犹不愿渡乌江,我岂能因伤波长江?当与敌决一生死以践誓言!”.对王耀武妥他离队就医的传话,张灵甫充耳不闻,他拒绝在激战的危急时刻扔下手下的官兵自己脱离部队,便自顾带领第305团向雨花台的新阵地转移第305团成为南京中华门前的一道坚强屏障。

雨花台、中华门,都是当年激战最酣、牺牲最惨之处,又是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地名,把它们与张灵甫的大名联系到一起,再经过煽情的描写,对于提高张灵甫的知名度是大有益处的,由此足见《悍将》一书的作者对张灵甫的挚爱当然,只要大致符合史实,用一些文学艺术的语言来描述历史人物也未尝不可。但事实上有没有那么回事儿呢?也就是说,张灵甫与雨花台、中华门有没有关系呢?先来看看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于1937年12月8日下午4时达的“卫参作字第28号”命令是怎么明确的,“第74军固守牛首山一带据点至1可定桥之线;第88师固守雨花台;第71军之87师固守饲定桥至孩子里[江南(宁芜)铁路北]之线·”你看看你看看,长官部的命令11,是以第88师固守雨花台,而以张团长所在的74军固守牛首山至河定桥一线,对比51师写于1938年1月的战斗经过,也充分证实了这点。如果有兴趣的看看当年的地图就知道,雨花台远在牛首山一可定桥一线后方十多里呢,如果真像《悍将》一书所说,张灵甫“自顾带领第305团向雨花舍的新阵地转移”,岂不是临阵脱逃吗,这在当年可是要掉脑袋的啊!最终张团长的脑袋并没有掉,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雨花台与张灵甫没有关系,半毛钱的关系也没有。

至于“中华门的坚强屏障”也同样谈不上012月11日,51师任务有所改变,奉命在赛公桥经沈家主于迄关帝庙以东一线防御作战,师“当以一五一旅之程团[302团]全部及三零五团之残余,扼守赛公桥至关帝庙以东之线,一五三旅邱团[306困]全部及三零一团之残余,据守水西门以南八百公尺处起至西南城角之城垣……”你看看,张灵甫与中华门挨得上边吗?51师在中华门附近的确有战斗,而且十分激烈,但那是306团邱维达打的,跟张灵甫仍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雨花台、中华门的故事是假的,那么张灵甫自诩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故事又是不是真的呢?面对网上千百次的访问,此书的作者至今也没有给出这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出自何处。甭问了,又是虚构。

张灵甫的305团因组建晚,多系新兵,在第51师所属的4个团中,并非以主力使用的。该师于11月28日开抵南京后,是“以三零一团占领右由宋墅(含),经淳化镇迄上庄(不含)之线,左与66切取联络。以三零二团占领右由方山(含)左迄宋墅(不含)之线,右与580切取联络以三零六因为师预备队,位置于宋墅附近策应第一线部队之战斗,重点保持于左翼。以三零五团位置于高桥门至河定桥(不含)之线,构筑预备阵地。”(以上载51师保卫南京作战经过)。

从51师当年的兵力配置上,305团是什么角色不用我说了吧。

在南京保卫战中,张灵甫光荣负伤,这当然是值得称道的,但与众多为国捐躯流血的将士们相比,他这点伤真的算不上什么,不说别的,就单说这51师,先是12月8日,在淳化附近作战中,301团团长纪鸿儒重伤昏迷,该团连长伤亡9员,排长以下伤亡1400余。12日,赛公桥之战中,302团团长程智阵亡,营长曹恕初受伤,连长以下伤亡1700余。同一天,中华门附近激战中,306团团长邱维达腿被打断,曹长万琼、胡豪阵亡,连长以下伤亡1300余。可以这么说,51师总共四个团中,张灵甫以外的三个团长以及他们的团,其贡献与牺牲都在张灵甫之上。换句话也就是说,即使在本师这4个团中排名,张灵甫和他的305团也进不了前二可在张粉的笔,整个给颠倒过来了,张灵甫成了该师头号主力,成了头号战功,其他反倒都成打酱油的了。这也难怪,谁让他们长的没张灵甫那么帅呢。

另外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发生在万家岭战场的张古战斗中,此时的张灵甫是51师153旅旅长。有人撰文称,“9日……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众人认为张古山地势险耍,易守难攻。张灵甫拍案而起,道4各位都看过《三国演义》,魏国大将邓艾为攻取成都,出蜀将之不意,带精兵暗渡阴平,飞越摩天岭,一举攻克了江泊、清城和成都。我们也可仿此战例,大军从正面进攻的同时,再挑选一批精兵强将,从人迹罕至的张吉山背面进行偷袭,以收两面夹攻之效’于是,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效法邓艾轻装出发,他们沿着后山绝壁攀木挂树,在黑暗中披荆斩棘,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老林举水,从日军疏于防范的张占山后山绝壁上进攻,飞夺张古山与日寇廉战五天五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亲临死线指挥的他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没有退下火线这差点成为八年抗战中唯——次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战例。”

身为旅长,能亲率敢死队,比嘉定光膀子神锋更精彩,也更能说明其英勇无敌。张吉山那个地方能死守五昼夜,相信当时的国军任何一个旅、团,都不可能做到,但张灵甫却仅率数百人的敢死队就做到了,张国此而被日军称作“支那第一恐怖军’飞被国人称为“国军头号悍将”也就不应该再怀疑了吧。

不料,此文一出,便有众多网友质问其出处,因为既然书写的是历史而不是小说,那么按照最起码的规矩,你必须给出它的出处,没有出处,只能被认为是臆造,这是历史研究的铁规。但面对这样的质闷,撰文者拿不出,传播者更拿不出。这有点不利了。

更不利的是,一个又一个不仅有出处,而且写明档案编号的史料不断地被公布,又一次将这个神话击得粉碎,据国军《第三十六军团商得线战斗详报》之《万家岭附近之战斗(九月三十日至十月十二日)》(二史馆档案8203号案卷)载,张古山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者三,分别是:

10月3日,139师占领狮子崖高坑潘、长岭、张古山、杨家山、城门山、洼山线阵地。到了5日,被敌夺回7日,51师再次进攻张古山,于8日拂晓前重又将其夺回但天刚刚亮,因58师守北制高点之将士全数殉职,故层经派队增援,但由于敌借飞机之掩护继续进犯,激战数小时张古山重陷敌手。

9日,51师组织奋勇队(即俗称之敢死队)再战张古山,于晚8时开始攻击,9时与敌接触,经激战,至11时,张古山、长岭又为我收复。但几小时后,到次日清晨,又再次失守。

由此而见,由51师先后两次攻占的张古山,每次都不足一天又再度失守。张灵甫率敢死队攻占张吉山后又死守五天五夜从何说起呢?

看来张灵甫率敢死队死守张古山五昼夜又被证明是假的了。那么,退一步说,有没有张灵甫亲率敢死队突击张古山的事儿呢?现在文献中,找不到敢死队是由张灵甫亲自率领的说法,反倒是根据《战斗详报》的记载,能够得出相反的推断。因为在51师奋勇队第二次攻占张吉山后,由于守敌“顽抗不退,且以预备队由村后来袭”,我官兵虽经数度苦战,终因“深入敌阵众寡悬殊反被敌包图”,于次日凌晨全数作壮烈牺牲,无一人生还,张自111再陷敌手。既然这支敢死队全数作壮烈牺牲,那么张灵甫显然不在其列,否则,岂不成了活见鬼。不仅如此,查一查地图或到现场去看看就知道,万家岭战场附近都是矮山丛林,其最高处不过50米,诸要点之的张古山只有30米高,而且毗邻山村,并非“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老林草草水,”看来撰文者在这又穿帮了。

比这更穿帮的还有呢。在描述张灵甫率敢死队奇袭张古山的妙文中,说士兵们一色的英制钢盔、大头皮鞋、美式卡宾枪这样的描写,显然是受了抗日神剧的影响。即使作为文学创作,也属于严重的使伤,因为不妥说大头皮鞋衍么样张古山战场的官兵们肯定没见过,能有布鞋穿,士兵们也不知会牛到几重天上去了。到了1944年的远征军中,士兵们脚上穿的还主要是草鞋呢。至于美式卡宾枪,是1941年才问世,那已经是张古山战斗三年以后的事了,其实,稍有军事常识的人就清楚,1938年这样的时期,万家岭这样的战场,74军这样的作战单位,一个加强连规模的敢死队,可不可能由旅的主宫亲自带领?一百个不可能。这一看就是地摊文学家的笔法。

万家岭之役,张灵甫是身列其中的,但是不是像有些文章所给人的印象,只有张灵甫所在的51师参加了呢?当然不是。国军参战单位计有第4军殴震所部之张德能59师、陈荣机90师、第64军李汉魂所部之孔可权187师、第32军商震所部之李兆镜139师、傅立平142师、第18军黄维所部之陈柿60师、第66军叶肇所部之谭邃159师、华振中160师、第74军俞济时所部之王耀武51师、施中诚57师、冯圣法58师、第70军李觉所部自兼之19师、第72军王陵基所部之刘若粥新13师、第78军张再所部之郑图璋新15师、第29兵团直辖之冯占海91师、吉章简预备6师等,共10余万众,是在付出了惨重牺牲后取得的重创敌第106师团的胜利。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罗列,是想表明,先不说在全国范图内持续多年的抗战中去排比会是怎样的结果,就单说这抗战中张灵甫表现最为突出的一次战役,身为51师王耀武师长手下旅长之一的他又能排老几呢?

在这次战役战斗中,参战官兵表现得是相当不错的,不论36军团当年的战报,还是74军军长俞济时后来的回忆,还是其他国军参战将领的记述,都有翔实的记载,提到了众多忠勇将士,比如142师的师长傅立平、60师的师长陈柿、305团的团长唐生海、团附于1青祥、曹长胡雄、306团的团长常集德、724团的团附张树衡、营长秦润泽、刘义昆、949团的团长张光晨等。但不论当年还是今天,不论大陆还是台湾,却都不曾有人提到过亲率敢死队“与敌靡战五天五夜”,“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的张灵甫。

杜撰的张灵甫的神话故事远不止这些了,比如南京保卫战中说张灵甫带着三口棺材与敌死拼的故事,比如张率58师上高奏捷、率74军大战雪峰山的故事,因编得过于离奇低俗,破绽太多(仨高战役时,58师师长是廖龄奇不是张灵甫,雪峰山之战时,张正在重庆陆军大学,根本不在战地),连好多对张灵甫崇拜得五体投地的粉丝都不愿意相信,就不值得去——拆穿了。

用于包装的神话,都被铁一般的史实拆穿了,怎么办呢?还有办法,伪造史料来神化之,岂不更容易乱真而让人相信。于是,说张灵甫是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是美国自由勋章获得者的帖子被制造出来。好家伙!国军的勋章虽多,虽滥,但青天白日勋章、美国自由勋章,可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既然张灵甫都得到了,当然足可以说明其不凡可没料到,偏偏有人不给丽子,很快的,这两种勋章的全部获得者名单被公布出来,更有人甚至将原始档案的影印件发到了网上。其中青天白勋章获得者(抗日时期)166人,美国自由勋章分金质、银质两种,中国人获得者分别是23人和57人,都是有名有姓,铁证如山,可用八百倍的放大镜找了八百遍,却无论如何找不到张灵甫的大名,完了,这一招又不灵了。不过还有招,有人撰文并被反复转载,说是田汉泰郭沫若之命,搜集万家岭战役中的英雄事迹创作了话剧《德安大捷》,并说在此剧中,张灵甫作为重要角色被表现,并以此断定张灵甫抗日名将的说法是早己有之的。

网上认死理较真的人还真多,又有网友将田汉的作品不厌其详地罗列出来,又一个不解出现了,即田汉的文集洋洋卡几卷,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歌词等,林林总总什么都有,光是话剧就达61部,其中不乏表现国军将士抗日杀敌题材的剧作,却独独找不到传说中的《德安人捷》.查阅当事人的回忆,也只有在吴王君的回忆中说到田汉曾创作过一部活报刷——注意是活报剧而不是话剧——剧中有张灵甫的真人真名。询问传播此说者这部话剧出处何在,又没了下文。看来该剧有与没有也只有天知道了。其实,即使真有这出话剧存在,即使这出戏中真的出现了张灵甫的名字,又能说明什么呢?抗战时的文艺创作是十分繁荣的,以某个抗战将领的真名实姓来表现的太多太多了,若是某个文艺载体中出现某人的真名,这个人就一定是头号悍将的话,那得有多少个“头号”呀除了嘉定光膀子率敢死队杀敌八百、南京雨花台不肯过江东和张古山带着七块弹片死守五天的神勇故事外,张灵甫在抗战中还有哪些英雄事迹呢?找来找去,还真是很难再找到其他了。

应该承认,作为国军将校,张灵甫在其参加的对日战役战斗中,曾杀敌立功,也曾负伤致残,做到了一名职业军人的本分,这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同时也该看到,像张这样尽职保国的军人还大有人在,比张伤得更重甚至献出生命的还大有人在,许多人做得比他更好。我最最厌恶什么十大名军八大名将之类的恶俗炒作行为,但若真的评选抗战名将的话,排两百个也排不到他张灵甫的头上。

如果崇拜张灵甫,穿越时些与张帅哥的结婚照挂在自己的床头便好,这个谁也管不着:创作以张灵甫为原型的小说,虚构一些英勇绝伦的故事孤芳自赏,也无可厚非,但小说与历史不能画等号,不能因为虚构了张灵甫勇冠三军杀敌盈万的故事,就再根据这虚构的故事反过头来嫁接到历史中,并以此来包装所谓的抗日名将,更不应为也比目的,自辱国格,假装日本人的口气,杜撰什么“支那”第一恐怖军之类腥秽挺挺之物。不行的这就混淆了历史,这就突破了一个历史爱好者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

张灵甫在八年抗战中,没有多少人知道他。1974年香港《春秋》杂志总第406期,发表了一篇当年国军某人写的《汤恩伯与苏北之战》,介绍了1946年国共双方在华中的交战。文中说=“苏北之战的最高峰,是淮阴地区被国军攻克就因为这一战,原先籍籍无名的张灵甫一变而为国军中的英雄人物。”可见,张灵甫直到抗战后仍籍籍无名,是靠打内战而成为“英雄”的。但这位英雄好景不长,没过几个月,就在内战中兵败身死。张死后,国府除了表彰其忠烈,却没敢大吹特吹,因为张的同僚们都还在,他的战术修养大家都清楚,实在没有什么可吹之处。另一方面也让党国为难,败得那么惨,怎么吹呀。

张灵甫之所以在今天如此的出名,其原因不外有三一是长的帅,二是败的惨,三是炒得火。

要说长相,在国军将领中,张灵甫的确能排上前三甲。无怪乎让好多女人将其当成心中头号偶像,甚至梦想着时光倒流能嫁给他,哪怕做个小老婆、小小老婆也心甘情愿。那个《王牌悍将》的作者唐姓女子,取笔名钟子麟,其倾慕之心就显而易见(张灵甫原名钟麟,字灵甫,杀妻案发后,将名与字对换,以灵甫作名,而以钟麟为字)。这很有代表性。包括一些男人,因张长得帅而投赞美票打出商分的也大有人在。

要说失败,在国军各部队中,还真没有谁能比得过他。一个曾经在抗战中被王耀武调教的能征惯战、又新配了美械的三万多人的精锐之师,到了张灵甫手里,短短三天的时间就让人给打的片甲不存。和众多国军的败将相比,其失败之速、之干净彻底、之对两军士气造成的巨大影响,他绝对可以排第一了。对张来说,这本不是好事,但就象有些歌星、影星因吸毒、媳妇、搞同性恋而走红一样,张灵甫却因惨败被人所记住并大感兴趣。

要说热炒,这个还不能全怪那些少女少男,不能全怪那些政治上别有用心之徒你想想,在蒋介石重点进攻的时候,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能全歼一个美械装备的整编师,能不高调造势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拍摄的一部反映孟良嗣战役的电影《红日》,使用了张灵甫的真名实姓,几1年长演不衰这一子,张灵甫火了那些只从影视与传记文学中了解历史的人,别的历史人物可能不知道,可有谁能不知道张灵甫呢。

时光流转到可以将历虫人物随意粉饰的时代,流转到与正史唱反调成为时髦的时代,长得又高又帅又被正史所否定的张大帅哥,自然成为一些人首先关注的对象,于是包装,于是爆妙,欺人自欺的梦想与臆造中,张灵甫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头号悍将。但稍稍读一点历史就知道,在众多的国军战将中,张灵甫真的算不上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