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抓住了近二十年体制转轨的每一个时机,他火候把握得特别好。在产权、体制等问题上他比较有耐心,到最后,分红权、认股权、股权全都有了,这就是他今天经常讲的“拐大弯”。
——摘自《知识经济》杂志专访冯仑文章
在中国乃至亚洲的商业界和企业家中,联想的柳传志是一位名声显赫的大人物,曾经获得过“中国改革风云人物”、“亚洲最佳商业人士”、“亚洲之星”和“全球25位最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等诸多称号。
拐大弯,典型的柳氏思维。自从创立联想以来,柳传志导引联想安然拐过三个“大弯”:首先是分拆交班,其次是走向海外,再就是产权改造。业界据此评论:“单凭这三件大事,柳传志在中国商界的领袖地位无人能及、无人可撼。”
柳传志是江苏镇江人,相比于其他的企业家,他的经历相对比较单纯。1967年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柳传志先后在国防科工委和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84 年,他联合其他十位科研人员,以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提供的20万元资本金开始创业,组建了联想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在全球有一定影响力的集实业和投资为一体的国际化公司。
二十多年来,柳传志领导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不断探索和创新高科技的产业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化之路。这一切努力终于使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的技术实力一直保持在同行的前列。在柳传志的领导下,联想集团立足中国,高举计算机产业的自主创新大旗,带动了大批民族IT企业。2004年,联想集团并购了IBM在全球的个人电脑业务,已成为全球第四大个人电脑厂商,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企业的能力。在企业管理方面,柳传志提出以“管理三要素”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对联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王永庆是抓住了时代赋予的机遇,那么,在冯仑看来,柳传志则是抓住了体制转轨带来的机遇。冯仑认为,柳传志把握国家体制转轨的火候非常好,这就是柳传志成功的最主要“秘诀”。
相比于其他国家的企业,中国的企业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大背景和环境方面。中国是从僵化保守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化到现在开放和充分竞争的市场体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是伟大的,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也是伟大的,因为他们需要极大的耐心从复杂渐变的环境中寻求一种规律。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对于柳传志而言,“看中目标拐大弯”是他的经营管理理念中最出名的一条表述。在柳传志拐过的所有大弯里,弯度最大、次数最多、历史最长的一个弯,就是产权改造。而且,不仅在产权改造方面拐大弯,在业务拓展等方面,柳传志也奉行“拐大弯”理念。
冯仑把“拐大弯”视为柳传志成功的“秘诀”不无道理,这反映了冯仑对“拐大弯”理念的欣赏。
柳传志自己也说,“变”是联想永远不变的主题。“经营必须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我们的企业大多缺乏这样的意识,碰巧做好一个产品就高枕无忧,做坏了就惊慌失措。”所以,企业的经营要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抓住机遇拐“大弯”,才能与时俱进,适应市场和政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