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华女杰(古代卷)
21762600000012

第12章 冼夫人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一 成长于南北朝混乱时期

冼夫人,又称冼太夫人、“岭南圣母”。南北朝时期高凉郡(今广东省茂名市境内)人,生于公元512年前后。她是南北朝时期岭南地区俚人领袖,历经梁、陈、隋三代,一生坚持民族团结,促进汉俚民族融合,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坚决革除社会陋习,推动俚人社会文明进步,为岭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冼夫人出生于古代的岭南地区,是少数民族俚人。俚人在秦代又被称为“百越”或“南越”,也被贬称为“百越夷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管理“南越”,设立了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贵县)、象郡(郡治所在今广西象州县)三个郡,并派50万人前往驻守。因上述三郡地区都在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以南,所以,汉以后就把上述三郡地区称为“岭南”。《晋书·地理志》将秦代所立南海、桂林、象郡统称为“岭南三郡”。

秦代时,俚人以捕猎农耕为主,或住深山茅屋,或居悬崖山洞。在婚姻方面,“无嫁娶礼法,无夫妇之道”,盛行新娘“不落夫家”,保留着原始群婚和母系氏族的习俗。总体来看,社会形态处于原始社会晚期氏族部落阶段。虽然俚人极为落后,但重信守诺,倔犟好勇,不畏生死。秦始皇发兵50万攻伐,本拟一举征服,但“越人皆入丛薄中,莫肯为秦虏”,并伺机“夜攻秦人”。秦始皇所派50万汉人不能征服俚人,就地散居,于是三郡地区形成汉人、俚人分治的格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俚汉之间常有冲突,俚人内部也“各有部落,各为雄长,好相攻讨”。总体而言,俚人各部由酋长统治,“少与汉人往来”。在众多的部落之中,广东高凉地区的冼氏是俚人中的一个大部族,“世为南越首领”。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冼氏家族势力更为强大,“跨踞山洞”,拥有“部落十余万家”。

当时,由于南北朝战乱不休,包括冼氏家族在内的岭南俚族,“地方数千里……各有长帅,恃在山险,不用王法”,基本上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

就在冼氏家族处于鼎盛的时代,巾帼英雄冼夫人诞生了。冼夫人出生后取名为冼英,又名冼百合。她继承了俚人勇敢不屈的精神,自幼便追随父兄,经历过数次部族之间的械斗,颇有男儿气概。年龄稍长,更得异人传授武艺及韬略,不但能够挽弓执刀与敌人拼斗,而且深谙行军布阵之法。同时,冼英愿意接受儒家文化思想,与其他俚人相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冼英早年丧父,哥哥冼挺成为冼氏大宗族的首领,在俚人中享有很高声誉的冼英,辅助哥哥统帅部落。

但是,在如何统领俚族的问题上,冼英与哥哥冼挺发生了重大分歧。冼挺是“恃其富强,侵掠旁郡”,总是挑起纠纷,以致俚族与汉族之间、俚族各个部落之间,经常发生大规模械斗。冼英“每劝亲族为善”,并对冼挺的好勇斗狠“多所劝谏”。冼挺固执己见,渐渐失去俚人的拥护。冼英“信义结于本乡”,“怨隙止息”,不但获得了部族原有十余万户的拥护,甚至连海南儋耳诸部落也望风归附,“归附者千余洞”。这样,冼英成为实际的俚族部落首领。

二 冼、冯联姻,俚汉融合

冼英成为俚族部落首领时大约15岁。此后,冼英一改以往俚汉互相攻伐的对立局面,大力发展与汉人的友好交往,同时注意化解俚族部落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通过冼英的努力,消除了汉族与俚族之间的隔阂,化解了俚族内部不同部落之间的矛盾,为民族融合和团结友好,作出了贡献,也促进了俚族社会的发展进步。与此同时,冼英在俚族部落的威信越来越高。

就在冼英不遗余力地消弭俚族内部矛盾,促进俚汉友好相处的时候,南朝梁所辖的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自己任高凉太守的儿子冯宝向冼英提亲。冯宝为高凉汉族官僚,冼英为俚族部落首领,两人能否结为姻亲,对俚汉两族关系影响至大。

原来,冯氏家族作为汉族官僚管理高凉地区,已经历三代,约上百年之久。但因为俚汉矛盾尖锐,俚族各部落根本不服从冯氏家族所担任的高凉太守的统治,而是各占一方,形成部落割据的局面。《隋书·烈女传》说:冯氏“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冼英成为冼氏俚族大首领后,虽然致力于俚汉和睦,但俚汉分裂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也正因为如此,罗州刺史冯融为年轻有为的高凉太守冯宝,也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向在各俚族部落中具有很高威望的冼英提亲,希望通过这个政治婚姻,打破僵局。

冯宝新任高凉郡太守,长得一表人才,又是官宦世家,冼氏部族自然欢天喜地答应了这门亲事。时年20岁的冼英当然明白这场婚姻的政治意义,也是欣然应允。于是,一个推进俚汉人民友好关系的政治婚姻结成了。

冼英嫁到冯家后,向俚族各部落订约,要求实行汉人的礼法,同时遵守朝廷各法,遇有涉及俚汉人民的诉讼,冼夫人总是和丈夫冯宝一起审决,凡有违反朝廷立法者,即使是俚族首领,也按法处理,绝不姑息。冼夫人向俚族推行汉族“教化”的同时,又用汉人的封建统治法令来约束俚族各部落,大大削弱了各俚族部落首领的威势,加强了朝廷对高凉地区的统治,使得高凉地区的局势日益稳定。广东《新会县志》记载道:“初,融之莅政也,虽世为守牧,而酋之黠者尚未慑服,乃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娶大姓冼氏。冼氏贤能,约束诸酋,远近怀畏。”

由于冼冯联姻,俚汉关系大为改善,封建统治秩序得到贯彻,俚族各部落之间的侵掠战争被制止,广大岭南地区出现了长期的和平局面,生产得以正常进行,人民开始安居乐业,汉族文化在南越快速传播,南越的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社会面貌得到初步改变。光绪《高州府志》说,自冼冯联姻,岭南“风气日开”。

对于冼英来说,嫁进冯家,冯家的汉族传统文化修养对她影响更加深刻,她以俚女而为汉妇,这种特殊的关系,使她成为促进俚汉友好团结的一位理想人物。同时,凭借冯家的政治地位,冼英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她可以参与更多的、更广泛的国家政治活动,充分发挥她的智慧和能力,为岭南地区俚汉人民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自冼英20岁嫁进冯家,成了高凉太守夫人,俚汉人民就开始亲切地称呼她为“冼夫人”。

三 计取高州刺史李迁仕

南朝梁武帝晚年,江南发生了一场大叛乱,这就是侯景之乱。

侯景原来是东魏的一个将帅,后来投降了梁朝,看到梁朝统治力量薄弱,就起了灭梁自立之心。公元548年8月,侯景在寿阳(今安徽寿县)发动叛乱,不久攻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把梁武帝围困在小小的台城(宫城)之内。梁武帝焦急万分,命令各地发兵援救。

广州都督萧勃得知消息,立即征兵火速赴援。高州刺史李迁仕早就想造反,侯景之乱发生,他认为这正是割据称雄的好机会。于是,他伪称有病,迟迟不肯发兵北上,驰援京城。

为了能够割据称雄,李迁仕想争取冼夫人的支持,因为冼夫人在俚族人民中威望很高,只有利用她,才能煽动当地的俚族人参加叛乱。而要取得冼夫人的支持,就必须诱骗冼夫人的丈夫冯宝也参加叛乱。

于是,公元550年,李迁仕派人来到高凉,通知高凉太守冯宝到他那里去,说有要事相商,其实是想威逼冯宝一同起兵叛乱。冯宝见刺史有请,整装准备前去。冼夫人考虑,李迁仕托病而拒都督之命,自己却整顿兵马,显然是要谋叛朝廷,因而对丈夫说:“现在李迁仕突然召你前往,必然是逼你同反,你若前往,不是羊入虎口吗,不妨稍加等待,静观其变。”

冯宝听了夫人的话,恍然大悟,托词没有去李迁仕那儿。不久,李迁仕果然反叛,派遣得力部将杜平虏率兵进驻赣石,企图在那里截击梁朝始兴(郡治所在广东韶关东)太守陈霸先率领的一支援救队伍,呼应侯景。陈霸先派部将周文育前去迎敌,两军对峙,相持不下。冯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冼夫人。冼夫人认为这正是进攻高州消灭李迁仕的好机会,她对冯宝说:“杜平虏是李迁仕手下的一员勇将,现在他带兵出击,进驻赣石,同陈霸先对峙,一时回不来。李迁仕一个人守高州,力量单薄,我们可以用计消灭他。如果你带兵明攻,必然会发生激烈的战斗,不如派人带着丰盛的礼物,假装是赎前次召见未去之罪;同时告诉他,你现在很忙,让我代表你前往。他听说我去,一定很高兴,放松戒备。我带领千余人,挑着礼物,内藏武器,一路上说是到高州去请罪,等进了城,一齐拿出武器,发动攻击,必定大获全胜。”

冯宝觉得这个计策很好,就让冼夫人依计行事。李迁仕听说冼夫人亲自来了,随从士兵又带着大批礼物,以为冯宝是想追随自己。冼夫人一行进入州城,来到刺史府门口,突然一声号令,那一千多个士兵抽出兵器,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一举大败李迁仕。冼夫人打败了李迁仕以后,马上领兵前往赣石,帮助陈霸先平定了侯景的叛乱。这次战役,充分显示了冼夫人作为一位才能非凡的军事家的“智”和“勇”。如果没有对敌我力量的清晰了解,缺乏克敌制胜的统帅气魄,是难以作出如此大胆的决策的。史称冼夫人“智勇兼备,至老未尝败衂”,她平生从未打过败仗,这一点确实不假。

这一仗,冼夫人和陈霸先解救了梁朝的危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经此一役,冼夫人结识了一代雄主陈霸先。她认为陈霸先是个能平息内乱的人,对陈大为赞赏。陈霸先看到俚族中竟然有这样有胆有识、智勇兼备的女中豪杰,也十分惊异,对她十分钦佩。因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功行赏,册封冼夫人为“石龙郡太夫人”。冼夫人从此声名远播。

陈霸先剪除侯景之乱后,在战争中壮大了自己的势力,随即控制了梁朝的朝政。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建立陈朝。

梁、陈交替的时候,各地郡守乘机起兵,企图割据一方。陈朝建立之后,陈霸先花了很大力气,才把各地军阀压服下去。许多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被陈霸先压服后,做了陈朝的地方官吏。

在各地郡守和少数民族首领纷纷起兵的时候,岭南地区的俚族首领也蠢蠢欲动,但因为畏惧冯宝和冼夫人,所以没有立刻起兵。公元558年,冯宝不幸故去,陈霸先笃念昔日并肩作战的友谊,遣使拜冼夫人九岁的儿子冯仆为阳春郡太守。

冯宝故去,各地俚族首领认为时机已到,纷纷起兵叛乱。一时之间,岭南烽火遍地,动荡不安。那时,陈朝刚刚建立,没有能力顾及岭南。于是,稳定岭南地区的重任,落到了冼夫人的身上。

冼夫人以俚族首领和高凉太守夫人的身份,就近联络俚族各首领,告诫他们不要起兵反叛。同时,冼夫人跑遍好几个州,劝告那些起兵的俚族首领,让他们停止攻伐。很多俚族首领接受她的劝告,止息干戈。岭南地区安定下来后,冼夫人令儿子冯仆和其他俚族首领一起前往陈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朝见陈武帝陈霸先,表示岭南俚族归附陈朝。陈霸先得知岭南地区安定下来,非常高兴,对冼夫人致慰问之情。

冼夫人说服俚族首领归附陈朝以后,无形中成为岭南俚族的共同首领,威望更加提高。

过了几年,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并设计扣押了冼夫人的儿子冯仆,要挟冼夫人率领俚族各首领共同反叛陈朝。冼夫人坚定地对欧阳纥派来的使者表示:我忠贞报国已经两代,不能为了儿子负了国家。于是,冼夫人不顾儿子安危,发兵援助陈朝讨伐欧阳纥的官兵。在冼夫人和俚族地方武装的帮助下,陈朝平叛大军迅速进军,一举击败欧阳纥叛军,欧阳纥本人也被活捉,被押送到建康处死。冼夫人从监狱里把儿子冯仆救了出来。冼夫人因平叛欧阳纥叛乱有功,被册封为“石龙太夫人”,职权待遇一律比照刺史。冯仆也因功被封为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太守。

这一次,冼夫人又以自己的爱国行动,维护了岭南地区的统一和安定。

四 助隋统一,稳定岭南

公元589年,隋灭陈。最初,岭南数郡不肯归附隋朝,冼夫人也不相信陈已亡国。为了维持地方安宁,俚族各部落共推76岁高龄的冼夫人出来领导大家。冼夫人出巡时,仍用陈朝封赠的仪仗及兵卫甲盾,每每前呼后拥,宛如小王国的女王。此时,冼夫人的儿子冯仆已死,孙儿冯魂与冯暄随侍左右,大家都称她为“圣母”。俚族各部落力劝冼夫人独立,以保境安民。

公元590年,隋朝大军到了岭南边境,因畏惧冼夫人,逡巡遥望,不敢进犯。隋文帝遣使者前往岭南宣抚,并携带陈后主的亲笔遗书,以及冼夫人先前呈献给陈后主的“扶南犀杖”作为信物。冼夫人目睹犀杖,知道陈朝确已亡国,召集首领数千人,“尽日恸哭”,然后表示归顺隋朝。隋文帝感念冼夫人顾全局、识大义,册封她为“宋康郡夫人”,长孙冯魂被破格提升为仪国三司。

当年,岭南人王仲宣联络俚族各部族首领举行叛乱,围袭隋朝派来的钦差大人韦洸,兵围广州,韦洸中流矢身亡。冼夫人既然接受了隋朝的册封,自然有救助朝廷特使的责任,于是派孙儿冯暄率兵平叛,去解广州之围。王仲宣派部将陈佛智阻挡冯暄的援兵。冯暄和陈佛智十分要好,所以不积极救援广州而故意逗留,贻误了军机。冼夫人知情后,大义灭亲,立即把冯暄逮捕下狱,改派孙儿冯盎督军驰援广州,自己披挂上阵以为后应,“所到之处,闻风归顺”。冯盎力战,斩陈佛智,进军南海,大败王仲宣。

为进一步安定南疆,冼夫人又骑着骏马,张着锦伞,带着骑兵,亲自护卫隋朝派员巡抚岭南20余州。各地俚族首领见冼夫人亲来,“皆来谒见”,表示归附。从此,隋朝南疆一片安谧,朝廷政令直达海隅。

隋文帝对冼夫人大为赞赏,为表彰其功,追赠冼夫人的先夫为广州总管,追封他为谯国公,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授予她六州兵马权杖和很多赐物,并赦免因平叛中违反军纪而被她下令逮捕下狱的孙子冯暄。

谯国夫人虽然不是什么官位,但却比照总管衙门设置幕僚机构和属官,并颁予印信兵符,全权指挥岭南六州兵马,且给予一项特殊权利,遇有紧急事故,可以不先奏报朝廷而便宜行事。这是一种特殊的前所未有的荣耀。70多岁的冼老夫人总管岭南六州军政大权,朝廷视之为南疆柱石及屏障,隋文帝赏赐有加,皇后也刻意笼络,信使不绝于途,岭南各州风调雨顺,家给人足,形成有史以来最为富庶及安定的局面。

此时,冼夫人到达了她事业的顶峰,成为隋朝稳定岭南局势的顶梁柱。尽管如此,每逢年节,年逾古稀的冼夫人都将珍藏的梁、陈、隋三朝赐物陈列出来训示子孙,要他们像她一样忠国爱民。

公元602年,冼老夫人辞世,隋朝谥她为“诚敬夫人”。

五 俚汉人民的“岭南圣母”

由于冼夫人为岭南和海南地区俚汉人民的稳定统一和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俚汉人民感念冼夫人的功绩,故老相传,在冼夫人生活和活动过的高州、茂名、海南等地区,流传着许多有关冼夫人的传说和智慧故事,表达了俚汉人民对冼夫人的感恩、怀念和崇敬。

比如,在高州就流传着冼夫人凿井救民和降服恶魔的故事。

南方天气湿热,蚊虫鼠蚁很多,容易引发传染病。一年大旱,瘴疠流行,冼夫人为了控制瘴疠扩散,召集各部落首领会议,商讨对策。会上,一位年过九旬的长者说,他年轻时村里也曾出现过此病,后来人们到西山上挖开冰洞,取出冰水,溶解后水中有一种特殊药物,大家饮用,同时用此冰水淋浴,可以降低体温,病即可除。冰洞在一座非常陡峭的高山,人迹罕至,且年深月久,冰洞崩塞,难以凿开。但冼夫人不畏艰难,带领一批年轻人上山凿井,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战,终于凿出冰洞,并从岩中深处抽出冰水。沁人心脾的冰水取出来给大家饮用后,果然收到奇效。很快,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取水。冼夫人见井水不够,又命人连打两口井。据说此三口井是连心井,沿着第一口井井底的石壁可爬到第二口井和第三口井。由于水源充足,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高凉岭是高州地区的战略要地,也是冼夫人屯军之所。与高凉岭遥相呼应处,也有一个峻岭,称为大榭岭。占据此岭的是一个大魔王,名叫大榭王。大榭王早出晚归,残害人民。各洞俚人深受其害,惶恐不安。这天,大榭王又出来抢劫。冼夫人义愤填膺地说:“不制服大榭王,誓不罢休!”说完,拔出宝剑,往前面的一块巨石劈去。“轰隆”一声,金光四射,那块数百吨重的巨石,立即整齐地裂成两段。后人称这一巨石为“冼夫人试剑石”。大榭王凶神恶煞地赶过来,要与冼夫人一比高低。他走近高凉山下,举起巨型大铲,朝着高凉山大吼一声,往高凉山狠命一铲,想把高凉山连同冼夫人一起铲掉。冼夫人侧身一闪,右手用剑往大榭王的铲柄上轻轻一按,大榭王的大铲立即移了位,铲口正对着旧城冼太庙门口的大广场,结果把大广场铲出了一个十余亩宽的大口。后来变成了一个大鱼塘,这鱼塘至今仍在。冼夫人用左手拨转大榭王大铲的瞬间,右手举起纸扇,朝大榭王肩上用力一拍,大榭王慌忙躲过了冼夫人的拍击。冼夫人的纸扇打不中大榭王,但却把大榭岭下方圆数十公里的地方,打出了二十四条山坑,每条坑长宽数公里,即谓东坑、西坑、金坑、银坑等。大榭王见状,大惊失色,自知不是冼夫人对手,当场伏倒在地,甘拜下风,并表示服从冼夫人调遣,不再残害百姓。从此,大榭岭一带人民安居乐业,俚汉人民无不感谢为民除害的冼夫人。现在,这二十四条坑已变成了二十四个村落,居住着数千人。

除此之外,在高州地区还流传着冼夫人“智分鸭群”、“巧判耕牛”、“智判竹帽”、“驱鬼烧窑”、“月下老人”、“义务保姆”等传说。

另外,不管是高州、茂名,还是海南地区,都建有许多冼夫人庙,雕像、塑像、楹联等数不胜数。俚汉人民通过神话的形式,表达了对冼夫人的崇高敬意和爱戴。

冼夫人历经梁、陈、隋三朝约80年,其军事、政治活动横跨南越10余州。她生逢全国时局最混乱之时,作为南越首领,拥有自己庞大的武装力量,并且深得民心,完全具备割据称雄的条件,但她却顺应人民的要求与愿望,始终致力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不遗余力地协助朝廷剪除地方割据势力,惩治贪官污吏,革除社会陋习,促进民族融合和推动社会进步。她事国以忠,亲民以德,行政以仁,治兵以义,因此恩播百越,威震南天,深受人民爱戴,屡得朝廷褒扬,成为南朝梁、陈及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岭南地区社会百年间相对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爱国主义的典范。

冼夫人的历史功绩,历来都得到很高的评价。自六朝梁陈至明清朝先后册谥之外,唐魏徵、宋苏轼、明李东阳、清王士祯等名人纷纷作记歌颂。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2000年,江泽民主席视察冼庙时,盛赞她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称她为“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